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模式对烟草耕层土壤碳氮组分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双剑 吕强 +3 位作者 熊瑛 郑华 许灵杰 杜相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24-2628,共5页
为探讨贵州省烟叶主产区植烟土壤碳氮变化规律及其培肥途径,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以不施肥作对照)模式下烟草耕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氮、总有机碳氮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氮及... 为探讨贵州省烟叶主产区植烟土壤碳氮变化规律及其培肥途径,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以不施肥作对照)模式下烟草耕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氮、总有机碳氮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氮及总有机碳氮的影响规律明显不同,CG模式土壤中的DOC、DON、TOC、TON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降低趋势;而YJ模式土壤中的DOC、TOC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以旺长期含量最高)趋势,DON、TON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以旺长期含量最低)。2YJ模式显著提高了烟草生长各期土壤中TOC含量及生长中后期(旺长期和采收期)土壤中DOC含量,在团棵期和旺长期CG模式土壤中的DON、TON含量显著高于YJ模式和对照,在采收期,CG、YJ两种模式土壤中的DOC、DON、TOC、TO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3CG模式土壤中DOC/DON、TOC/TON的比值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增加趋势,而YJ模式和对照则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旺长期碳氮比达最大值)。在团棵期、旺长期和采收期,土壤中DOC/DON、TOC/TON的比值均表现为YJ>CK>CG。本试验结果揭示,有机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烟株生长中后期土壤中活性碳氮、总有机碳氮含量和土壤的碳氮比,有助于烟株生长中后期营养的均衡持续供应和培肥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栽培 C/N比 可溶性有机碳氮 总有机碳氮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烟草叶片组织结构和质体色素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志晓 李雨 +7 位作者 王志红 赵二卫 刘红峰 杨乘 殷强 王轶 任学良 王仁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以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烟叶的组织结构和质体色素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叶片在达到长度20 cm前,高、低海拔烟叶的组织学厚度和栅栏细胞密度差异均不明显;但在达到叶长20 cm后,高海拔烟叶的组织厚度较... 以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烟叶的组织结构和质体色素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叶片在达到长度20 cm前,高、低海拔烟叶的组织学厚度和栅栏细胞密度差异均不明显;但在达到叶长20 cm后,高海拔烟叶的组织厚度较薄,而栅栏细胞较密。高海拔烟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在叶长50 cm前均较低,但烟叶在高海拔条件下具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且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也较大。研究表明,高、低海拔高度条件下烟叶的组织结构和质体色素含量明显不同,造成细胞结构和光合作用差异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烟叶的内在质量风格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片 海拔高度 组织结构 质体色素 烟叶质量 风格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烟草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仕海 郑登峰 +3 位作者 杨双剑 熊瑛 马敏伦 吕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9期14-14,17,共2页
为了探讨贵州省烟叶主产区植烟土壤微生态变化规律及其生态培肥途径,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有机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及对照不施肥模式对烟草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提高了旺长期和圆顶期土壤蔗糖酶... 为了探讨贵州省烟叶主产区植烟土壤微生态变化规律及其生态培肥途径,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有机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及对照不施肥模式对烟草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提高了旺长期和圆顶期土壤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表明有机生产模式可以提高土壤中碳、氮、磷的代谢水平,有利于烟田微生态的改善及烟田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耕层土壤 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黄期时间对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腾江 张荣春 +4 位作者 杨乘 刘琼 马建光 熊晶 陈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变黄期不同变黄时间对上部烟叶相关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产值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部叶正常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时长56 h相比,延长变黄时间8和16 h有利于提高总糖、还原糖、钾、总酚、游离氨... 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变黄期不同变黄时间对上部烟叶相关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产值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部叶正常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时长56 h相比,延长变黄时间8和16 h有利于提高总糖、还原糖、钾、总酚、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烟碱、总氮、蛋白质、淀粉、氯含量,各种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增加,外观质量提高,亩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但产量略有降低,且延长16 h对上部叶可用性的促进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变黄期 变黄时间 上部叶 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叶收购模式下功能区布局及设施设备配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亮 郑登峰 +4 位作者 朱维华 涂勇 穆东升 顾怀胜 孙红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488-14492,共5页
探讨烟叶专业分级散叶收购的功能区布局及配套设施设备,提高专业分级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分析当前烟叶收购功能区布局及配套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散叶收购的实际需求,研究并制定了散叶收购各功能区布局及设施设备配套的具体要求... 探讨烟叶专业分级散叶收购的功能区布局及配套设施设备,提高专业分级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分析当前烟叶收购功能区布局及配套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散叶收购的实际需求,研究并制定了散叶收购各功能区布局及设施设备配套的具体要求,为顺利推行专业分级散叶收购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合理设置各功能区域,优化各功能区布局,完善设施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叶收购 功能布局 设施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