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榕江县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舒德远 叶红环 +2 位作者 李茂 杨泉 代军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为了解榕江县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特征,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物种组成、入侵等级、原产地、生长型及繁殖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榕江县发现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于30科59属,菊科植物数量最多,占28.24%;严重... 为了解榕江县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与分布特征,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物种组成、入侵等级、原产地、生长型及繁殖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榕江县发现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于30科59属,菊科植物数量最多,占28.24%;严重入侵类最多,有24种,其次是恶性入侵类和有待观察类,且菊科植物在这三大类入侵等级中数量最多;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共61种;草本植物是构成外来入侵植物生长型的主体,占84.71%;多数种类以种子繁殖为主,兼克隆繁殖和种子繁殖的种类有41.18%;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为人为有意引进,且以作为观赏植物引入的物种数量最多,占3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县 外来入侵植物 生长型 入侵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夜栖地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观察
2
作者 晏玉莹 陈斯侃 +2 位作者 张旭 黄小龙 王汝斌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0-24,共5页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目前重要的越冬地之一,黑颈鹤在此夜栖地比较固定,为观察黑颈鹤夜栖种群时空分布,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每日同步对7个夜栖地监测,调查黑颈鹤种群数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在草...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目前重要的越冬地之一,黑颈鹤在此夜栖地比较固定,为观察黑颈鹤夜栖种群时空分布,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每日同步对7个夜栖地监测,调查黑颈鹤种群数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在草海保护区迁徙时期分为迁入期、稳定期和迁出期,迁徙规律保持稳定的“增加—稳定—减少”模式。黑颈鹤夜栖种群呈聚集型分布于7个夜栖地,在稳定期,黑颈鹤种群数量分布为温家屯(406±46只)>胡叶林(369±23只)>阳关山(270±61只)>刘家巷(218±9只)>朱家湾(200±38只)>王家院子(174±21只)>吴家岩头(167±0只),胡叶林、温家屯、阳关山、吴家岩头4个夜栖点之间黑颈鹤种群数量相互有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夜栖地 夜栖种群 时空分布 贵州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如何充分发挥贵州省森林综合效益
3
作者 许才万 舒德远 +1 位作者 李君一 谢刚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89-91,共3页
贵州省森林资源丰富,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分布和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有限空间内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未来将成为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在充分分析贵州省森... 贵州省森林资源丰富,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分布和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在有限空间内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未来将成为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在充分分析贵州省森林资源现状、当前贵州省森林综合效益发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贵州省如何通过转变森林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方式、加强林业科技支撑、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公众参与等科学有效的举措,达到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的目的,旨在最终实现贵州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发挥 森林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从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4
作者 石昌德 李元荣 许杰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36-38,共3页
林下经济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提高林业收益、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践行大食物观提出的新时代国家保障粮食与食物安全、满足人民多样化食物需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战略理念。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林下... 林下经济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提高林业收益、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践行大食物观提出的新时代国家保障粮食与食物安全、满足人民多样化食物需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战略理念。通过对贵州省从江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踏查和数据收集,深入分析了从江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从江县林下经济未来发展策略,旨在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县 林下经济 发展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野钟黑叶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兰 陈骏 +3 位作者 曾亚军 丁访军 朱军 吴鹏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明确六盘水野钟黑叶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状况,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提供数据支持,选择保护区内代表性的区域设置标准样地,调查、分析其形成的因素、结构层次和土壤理化性状等,并比较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 为明确六盘水野钟黑叶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状况,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提供数据支持,选择保护区内代表性的区域设置标准样地,调查、分析其形成的因素、结构层次和土壤理化性状等,并比较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岩石类型以沉积岩为主,其土壤主要是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等母质风化发育而成,海拔在900~1800 m。保护区岩石裸露率高,土层浅薄,土壤剖面发育不完整、层次分化不明显,多为A-B或A-AB土体构型;土壤石砾含量高,且土质较为疏松,有益于水分的下渗和植物根系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及N素含量中等至丰富水平,但P素含量较为缺乏,K素含量普遍不足,土壤肥力状况较差;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的肥力状况,以野樱桃+木姜子林的为最好。保护区内土壤结构复杂,石砾含量高,土壤肥力较差,通过保护区的建立,加大对保护区的管护力度,有利于后期森林土壤特性的改良、贮水能力的提高、土壤肥力的增强等生态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水野钟 自然保护区 森林土壤 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贵州山核桃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6
作者 杨焱冰 令狐克念 +3 位作者 安明态 黄郎 颜凤霞 李鹤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4-1656,共13页
【目的】了解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探究其种群生存潜力和濒危原因,为贵州山核桃资源保护与种群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2个分布典型的贵州山核桃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径级代替龄级方... 【目的】了解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探究其种群生存潜力和濒危原因,为贵州山核桃资源保护与种群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2个分布典型的贵州山核桃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径级代替龄级方法构建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命表,采用种群动态量化分析、绘制存活曲线、计算生存函数方法分析各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结果】种群年龄结构表明,NJ、QF、LL、DW2和TB 5个种群的幼龄和中龄个体占比高,成龄和老龄个体占比少或缺失,年龄结构呈倒“J”型分布,种群为增长型;RW、KJ、DW1、SJ、YL、WY和BSH 7个种群幼龄个体数目占比少,种群为衰退型。种群动态指数表明,贵州山核桃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环境对幼龄、成龄和老龄个体的筛选作用较强。12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均为Deevey-II型,个体的生存能力随龄级增加而逐渐下降。生存函数分析显示,贵州山核桃种群总体在中龄阶段稳定,在幼龄、成龄和老龄级阶段较脆弱。【结论】种群幼苗供应不足和种群成活个体死亡率高是贵州山核桃种群衰退两个主要影响因子。为促进种群自然更新、种群复壮,应增强就地保护,适度进行人工调控与增强型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山核桃 年龄结构 种群动态指数 存活曲线 生存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唇形科1新记录属——喜雨草属
7
作者 江国彬 代丽 +3 位作者 杨焱冰 陈锐 余德会 李鹤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6-68,共3页
本文报道了中国贵州唇形科1新记录属——喜雨草属(Ombrocharis Hand.-Mazz.)。喜雨草属为唇形科一单种属,属下仅有喜雨草(Ombrocharis dulcis Hand.-Mazz.)1种,此前仅发现分布于湖南南部和西南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及福建尤溪县。... 本文报道了中国贵州唇形科1新记录属——喜雨草属(Ombrocharis Hand.-Mazz.)。喜雨草属为唇形科一单种属,属下仅有喜雨草(Ombrocharis dulcis Hand.-Mazz.)1种,此前仅发现分布于湖南南部和西南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及福建尤溪县。贵州的新发现证实了该物种在湘黔桂地区的分布连续性,同时也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华中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雨草属 唇形科 新记录属 单种属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在贵州的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8
作者 魏莹莹 曾钦朦 +2 位作者 李芳 张明刚 许杰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了解‘长林’系列油茶不同品种在引种地的性状差异,筛选出在贵州生长表现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贵州5个参试地区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树体生长性状、果实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等差异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 为了解‘长林’系列油茶不同品种在引种地的性状差异,筛选出在贵州生长表现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贵州5个参试地区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树体生长性状、果实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等差异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鲜果质量、果形指数、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产量方面均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的6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分值排名为:‘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166号’;不同品种之间性状均存在差异;‘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在贵州总体生长表现较好,‘长林18号’‘长林166号’表现相对较差,可优先推广‘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长林’系列 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蕊金花茶不同轻基质扦插试验研究
9
作者 龙海燕 邓伦秀 +1 位作者 李鹤 陈志萍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2-16,44,共6页
采用不同轻基质对离蕊金花茶进行扦插试验,研究各基质对离蕊金花茶扦插成活率、抽梢表现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筛选适宜生产推广的扦插轻基质。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轻基质对离蕊金花茶扦插生根和根系指标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珍珠岩处理组与蛭石... 采用不同轻基质对离蕊金花茶进行扦插试验,研究各基质对离蕊金花茶扦插成活率、抽梢表现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筛选适宜生产推广的扦插轻基质。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轻基质对离蕊金花茶扦插生根和根系指标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珍珠岩处理组与蛭石组的生根率较高,二者无显著差异,但蛭石组的抽梢表现以及根系指标最好,较利于苗木后期移栽成活,适宜作为离蕊金花茶规模化育苗的扦插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蕊金花茶 轻基质 扦插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被子植物4新纪录种
10
作者 杨焱冰 黄郎 +3 位作者 令狐克念 颜凤霞 李鹤 田凡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4-35,38,共3页
本文报道了贵州省4种新纪录植物,即亮叶重楼(Paris nitida)、锚齿卷瓣兰(Bulbophyllum hamatum)、浙江獐牙菜(Swertia hickinii)和假花佩菊(Faberia nanchuanensis),并提供了主要识别特征与物种照片。
关键词 贵州 新纪录 被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兰科植物1新纪录属2新纪录种 被引量:5
11
作者 韦堂航 黄江华 +2 位作者 杨焱冰 姜运力 李从瑞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1-53,共3页
本文报道了贵州省兰科1新纪录属——竹茎兰属,2新纪录种——短穗竹茎兰和阔叶竹茎兰,并提供了主要识别要点与彩色图片。
关键词 贵州省 竹茎兰属 新纪录属 短穗竹茎兰 阔叶竹茎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香椿苗期生长特性及评价
12
作者 冷天凤 付莉 +1 位作者 田小琴 孙建昌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74-79,86,共7页
探究不同种源香椿苗期的生长差异,为贵州省香椿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贵州8个种源香椿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开展苗高、地径、叶片性状和根系性状差异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香椿优良种源。结果表明:不同种... 探究不同种源香椿苗期的生长差异,为贵州省香椿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贵州8个种源香椿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开展苗高、地径、叶片性状和根系性状差异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香椿优良种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苗木的生长指标呈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种源的生长指标变异系数变幅为9.68%~46.86%。利用隶属函数初步评价出安龙、关岭、凯里这3个种源可作为贵阳地区香椿选育优先考虑的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种源 生长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杂交石斛种子无菌播种快繁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荣慧 杨焱冰 +3 位作者 颜凤霞 田凡 许志高 王莲辉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19,共7页
本文以梵净山石斛、矩唇石斛、喉红石斛、翅萼石斛、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杂交石斛种子为研究对象,对梵净山石斛(♀)×矩唇石斛(♂)、喉红石斛(♀)×翅萼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3组石斛进行人工授粉种间杂交... 本文以梵净山石斛、矩唇石斛、喉红石斛、翅萼石斛、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的杂交石斛种子为研究对象,对梵净山石斛(♀)×矩唇石斛(♂)、喉红石斛(♀)×翅萼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3组石斛进行人工授粉种间杂交,对所得杂交石斛种子开展种子无菌萌发、杂交石斛种苗壮苗生根以及移栽驯化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3种杂交石斛种子无菌萌发的基本培养基均为1/2MS培养基;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配方均为1/2MS+BA 0.1 mg·L^(-1)+NAA 0.5 mg·L^(-1)+100 g·L^(-1)马铃薯+0.5 g·L^(-1)活性炭;适宜移栽驯化的基质分别为优品兰土、精品兰土、优品兰土,成活率分别达到90.6%、62.5%、100%。通过人工授粉得到种子,以杂交石斛种子为外植体,可以建立杂交石斛快繁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杂交 无菌播种 壮苗生根 移栽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萼石斛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4
作者 颜凤霞 江荣慧 +1 位作者 王莲辉 罗在柒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阐明翅萼石斛(Dendrobium cariniferum)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以其52条蛋白编码序列(CDS)为对象,利用EMBOSS在线程序计算各基因及密码子的GC含量,通过CodonW软件计算各基因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 为阐明翅萼石斛(Dendrobium cariniferum)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以其52条蛋白编码序列(CDS)为对象,利用EMBOSS在线程序计算各基因及密码子的GC含量,通过CodonW软件计算各基因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及密码子的第3位核苷酸碱基含量等。结果表明: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38%,GC_(1)>GC_(2)>GC_(3);ENC的值介于37.04~59.52之间,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基因组中RSCU>1的密码子有25个,其中11个以U结尾,11个以A结尾,3个以G结尾;中性绘图分析中所有基因均分布于中线对角线上方,GC_(12)与GC_(3)相关性不显著,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以自然选择因素影响为主;ENC-plot绘图分析结果中多数基因分布在标准曲线以下,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影响;PR2-plot分析表明密码子碱基A和G在密码子第3位比T和C更常见,这表明基因突变会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但其偏好性可能主要受自然选择影响;共筛选UUU、UUA、AUU等13个以A/U结尾的最优密码子。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翅萼石斛叶绿体基因组优良基因利用提供理论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萼石斛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选择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