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 1
-
-
作者
胡凯
刘童童
张念念
冉景丞
苏云宁
杨再华
-
机构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贵州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
贵州大学林学院
-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24]024,黔科合服企[2023]009,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504)。
-
文摘
为了探究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进化地位及真猎蝽亚科内部属间系统发育关系,以贵州从江县采集的霜斑素猎蝽成虫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获得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利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重建了真猎蝽亚科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霜斑素猎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6 135 bp,编码了37个典型的昆虫线粒体基因,且并未发生重排和丢失的现象。此外,整个线粒体基因组AT含量高达73.9%。13个PCGs均以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A/T/G/C)开始和终止于TAA/G(或者其不完整的形式单T-)。在所有PCGs中,cox1的保守性最高。除了trnS1外,其余21个tRNA基因均可折叠为三叶草二级结构。所有系统发育分析强烈支持了刺猎蝽属、瑞猎蝽属和犀猎蝽属的单系性(BS=100;PP≥0.99),此外Euagoras、瑞猎蝽属、猛猎蝽属和Pahabengkakia之间的关系被恢复为(Euagoras+(瑞猎蝽属+(猛猎蝽属+Pahabengkakia)))(BS≥97;PP≥0.99);而素猎蝽属与刺猎蝽属的姊妹群关系同时获得了核苷酸数据的ML和BI树的支持。
-
关键词
霜斑素猎蝽
真猎蝽亚科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
Keywords
Epidaus famulus
Harpactorinae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analysis
phylogenetic analysis
-
分类号
Q969.35
[生物学—昆虫学]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
-
题名红带稻沫蝉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 2
-
-
作者
胡凯
刘童童
张念念
苏云宁
杨再华
-
机构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2025年第6期20-29,共10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技术榜单/定向项目“贵州山桐子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24]024)
贵州省科技厅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贵州重点生态区生态系统优化创新能力建设”(黔科合服企[2023]009)。
-
文摘
为探索红带稻沫蝉Callitettix coomani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和沫蝉科Cercopidae内部系统发育关系,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红带稻沫蝉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经组装和注释后,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沫蝉科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红带稻沫蝉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295 bp,包含37个典型的昆虫线粒体基因和1个较大的非编码控制区,有明显的AT偏好性,AT含量为76.8%;所有22个转运RNA基因(tRNAs)均能被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在沫蝉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中,atp8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cox1的核苷酸多样性最低;系统发育树强烈支持沫蝉科和疣胸沫蝉属Phymatostetha为单系群,疣胸沫蝉属与Paphnutius属姊妹群关系也被恢复并获得强烈支持。研究结果可丰富沫蝉科害虫物种识别的分子数据库,也为更好理解沫蝉科内部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依据。
-
关键词
红带稻沫蝉
沫蝉总科
线粒体基因组
蛋白质编码基因
系统发育树
-
Keywords
Callitettix coomani
Cercopoidea
mitochondrial genome
protein-coding gene
phylogenetic tree
-
分类号
S763.35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