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凝灰岩中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徐进鸿 吴承泉 +7 位作者 张正伟 徐海 王琼 李艳桃 彭松 李溪遥 靳子茹 黄启琳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0-2250,共11页
灯影组和老堡组作为华南埃迪卡拉系—寒武系重要地层单位,其沉积时限和区域对比关系长期存在争议。本次对台地相黔北岩孔地区新寨剖面、黔北松林地区尖峰顶和王见山剖面灯影组,过渡带黔东偏岩地区牛角冲和新冲剖面以及斜坡相黔东南三穗... 灯影组和老堡组作为华南埃迪卡拉系—寒武系重要地层单位,其沉积时限和区域对比关系长期存在争议。本次对台地相黔北岩孔地区新寨剖面、黔北松林地区尖峰顶和王见山剖面灯影组,过渡带黔东偏岩地区牛角冲和新冲剖面以及斜坡相黔东南三穗挂榜剖面老堡组出露的凝灰岩层开展锆石阴极发光和U-Pb年代学分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新寨、王见山和新冲剖面凝灰岩层分别形成于532±4 Ma、536±5 Ma和535±4 Ma,尖峰顶、牛角冲和挂榜剖面凝灰岩层分别形成于520±4 Ma、517±3 Ma和521±3 Ma。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和老堡组沉积时限分别介于551.1±0.7~518±5 Ma之间和550.6±3.3~517±3 Ma之间,属于同时异相沉积。岩孔、松林和偏岩地区出露的富铀磷块岩层分别形成于546.3±2.7~532±4 Ma之间、536±5~520±4 Ma之间和535±4~517±3 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磷块岩 灯影组 老堡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惠水县涟江大坝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息朝庄 张鹏飞 +3 位作者 吴林锋 杨茗钛 范云飞 夏浩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0-662,共13页
【研究目的】涟江大坝位于贵州省惠水县,为查明该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37件,成土母岩样品4件,土壤剖面样品16件,分析测定Se、养分元素和As、Cd、Cr、Cu、Hg、Ni、Pb、Zn重金属元素等含量。【研究方法】通过表层... 【研究目的】涟江大坝位于贵州省惠水县,为查明该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37件,成土母岩样品4件,土壤剖面样品16件,分析测定Se、养分元素和As、Cd、Cr、Cu、Hg、Ni、Pb、Zn重金属元素等含量。【研究方法】通过表层土壤、成土母岩、土壤剖面样品中Se、养分元素、重金属元素含量对比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该区土壤Se分布特征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区内土壤偏酸性,土壤中Se元素含量范围为0.19~3.65 mg/kg;土壤中养分元素P、B和SOM含量高;区内不同成土母质表层土壤Se平均值具有上石炭统灰岩>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上白垩统茅台组砂岩>中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三叠统边阳组碎屑岩的变化规律;区内土壤剖面中Se含量随深度加深而降低。【结论】区内富硒土壤丰富,主要为中等和高级,富硒土壤面积为42.94 km2;土壤中Se与SO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e与K_(2)O、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环境 茅口组灰岩P2m 茅台组砂岩K2m 环境地质调查 涟江大坝 惠水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惠水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息朝庄 张鹏飞 +3 位作者 吴林锋 杨茗钛 范云飞 邓会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8-1239,共12页
为调查贵州省惠水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采集了5013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d、Hg、As、Pb、Cr、Cu、Ni、Zn含量和pH值,选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农作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 为调查贵州省惠水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采集了5013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d、Hg、As、Pb、Cr、Cu、Ni、Zn含量和pH值,选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农作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含量超标率分别为8.74%、34.51%、3.83%、0.56%、1.56%、0.24%、0.04%、1.60%,其中Cd(k_(1)=1.46)、Hg(k_(1)=1.60)均值超过贵州省土壤A层背景值;②单项污染物指数均值从小到大顺序为Cu(0.20)<Pb(0.22)<Ni(0.26)<Hg(0.27)<Zn(0.31)<Cr(0.44)<As(0.50)<Cd(1.70),其中Cd、As的Pi均值较大;重金属元素地累积指数均值从小到大顺序为Cu(-1.24)<Ni(-1.18)<As<Pb(-0.99)<Zn(-0.93)<Cr(-0.71)<Hg(-0.05)<Cd(0.04),Ig污染程度较高的为Cd和Hg;③相关性分析表明As、Hg与其他6种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弱,暗示具有不同来源特征;Cd与Cr、Ni、Pb、Zn相关性较强,表明可能具有同源性;主成分分析表明Cd、Pb、Zn、Cr、Ni来源于自然源与交通源,主要受到上石炭统大铺组+黄龙组、下石炭统、上泥盆统革老河组+高坡场组地层与近SN向、E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Cu、Ni来源于农业因子与自然源;As和Hg来源于自然源与燃煤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调查 评价 惠水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凤冈沙坪铀矿床方解石原位U-Pb年代学、黄铁矿微量元素与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刘开坤 金中国 +2 位作者 彭松 范云飞 卢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1-511,共11页
为厘定沙坪铀矿床成矿年龄及物质来源,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矿床开展方解石原位U-Pb测年、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微区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早期和成矿晚期都有方解石和黄铁矿形成。成矿早... 为厘定沙坪铀矿床成矿年龄及物质来源,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矿床开展方解石原位U-Pb测年、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微区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早期和成矿晚期都有方解石和黄铁矿形成。成矿早期方解石(Cal1)U-Pb年龄为(74.1±1.4) Ma,成矿晚期方解石(Cal2)U-Pb年龄为(22.1±0.8) Ma。成矿早期黄铁矿(Py_(Ⅰ))的Co、Se、Mo、Pb等元素含量较高,成矿晚期黄铁矿(Py_Ⅱ)的Ni、As、Sb、Tl等元素含量较高。Py_(Ⅰ)的δ^(34)S值为-3.66‰~+4.77‰(平均为-0.42‰),Py_Ⅱ的δ^(34)S值为-9.13‰~-7.47‰(平均为-8.49‰)。黄铁矿形成于中-低温环境,硫主要来源于深部沉积地层和变质基底,由深部成矿流体携带至成矿部位经热化学还原作用形成黄铁矿。在燕山晚期-喜山期造山运动背景下,深部流体向上运移并萃取寒武系黑色岩系中的铀,在成矿有利部位经烃类流体热解分异成矿,沙坪铀矿床属于受深部有机流体-构造复合控制型铀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原位U-Pb法 年代学 黄铁矿 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沙坪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惠水土壤-灌溉水-雨水-大气降尘中Cd、As等微量元素特征及来源讨论 被引量:7
5
作者 息朝庄 吴林锋 +4 位作者 张鹏飞 杨茗钛 范云飞 夏浩东 邓会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05,共14页
【研究目的】土壤-水体-大气降尘中Cd、As等微量元素成因来源、富集规律为环境地质研究焦点,开展惠水土壤-灌溉水-雨水-大气降尘系统中Cd、As等微量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定量研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土壤-水体-大气降尘中Cd、As等微量元素成因来源、富集规律为环境地质研究焦点,开展惠水土壤-灌溉水-雨水-大气降尘系统中Cd、As等微量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定量研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贵州省惠水县表层土壤、灌溉水、雨水和大气降尘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中的Cd、As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酸性土为主,147件表层土壤样品中元素Cd与As、Cr、Hg、Mn、Ni、Pb、Zn、pH呈正相关关系,与Cu、Se呈负相关关系;34件灌溉水样品中含量主要为As、B、F-、Se、Zn,灌溉水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等级为1级,属清洁范围,表明灌溉水水质均达标;5件雨水和大气降尘样品中,大气降尘主要为As、Cd、Cr、Hg、Pb,雨水中主要为As、B、Cd、Cr^(6+)、F^(-)、Ge、Hg、Pb、Se、Zn。【结论】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Cd指数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大小为羡塘镇红旗村>芦山镇羊马村>涟江街道大坡村>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摆金镇立新村;灌溉水水质均达标,无重金属元素污染;大气降尘年通量密度平均值大小顺序分别为B>Se>Pb>Zn>Cr>As>F>Cd>Ge>Hg。研究区大气降尘总量平均值89 g·m^(-2)·a^(-1),与中国一些省市地区相比较,总量略低;表层土壤、大气降尘之间对比表明:表层土壤与年雨水通量相对比来看,Cd、Cr、Pb、Zn富集,Se亏损,表明雨水对Se的贡献较大;大气降尘对比于雨水,除Hg外,大气降尘其他元素都高于雨水;大气降尘年通量和表层土壤平均值比较,除Se外,其他元素均亏损;大气降尘年通量与灌溉水含量相对比,As、Hg、Se富集,Cr亏损。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污染来自于地质背景、工业三废、燃煤的综合来源;大气降尘主要来源于燃煤尘和交通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As 微量元素 土壤 灌溉水 大气干湿沉降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惠水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惠水农作物-土壤剖面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息朝庄 吴林锋 +4 位作者 张鹏飞 范云飞 杨茗钛 夏浩东 邓会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2-835,共14页
为研究贵州省惠水县农作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采集农作物-根系土、土壤剖面-成土母岩样品,测定Cd、Hg、As、Pb、Cr、Cu、Ni、Zn和pH的含量,选用富集系数、健康风险评估、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对农作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为研究贵州省惠水县农作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采集农作物-根系土、土壤剖面-成土母岩样品,测定Cd、Hg、As、Pb、Cr、Cu、Ni、Zn和pH的含量,选用富集系数、健康风险评估、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对农作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农作物中水稻、玉米和油菜中以Cd累积为主,其次为Pb、Cr、Hg;金钱橘无重金属超标;农作物富集系数中Cd是Pb、As、Cr的几倍至上百倍;经玉米、油菜、金钱橘摄入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很低;水稻中Cd的THQ大于1,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风险;(2)单因子污染指数研究结果说明根系土以Cd污染为主;Ig揭示根系土中Hg、Cd、Cr超标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3)从土壤剖面-成土母岩系统来看,As、Cd、Cu具有继承性,尤其Cd含量在成土母岩、土壤剖面、根系土、农作物中含量超标,有部分来源于成土母岩高背景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地球化学 农作物 惠水县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穗龙湾大型铀矿床铀的赋存状态和地球化学研究
7
作者 黄启琳 吴承泉 +6 位作者 徐进鸿 王琼 李溪遥 彭松 范云飞 卢平 靳子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25,共18页
贵州三穗县龙湾铀矿床是近年勘查发现的大型铀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震旦-寒武系老堡组黑色岩系中。前人对该矿床开展了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但铀的赋存状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尚不明确。本文选取龙湾矿床南部的老棚剖... 贵州三穗县龙湾铀矿床是近年勘查发现的大型铀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震旦-寒武系老堡组黑色岩系中。前人对该矿床开展了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但铀的赋存状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环境尚不明确。本文选取龙湾矿床南部的老棚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矿物学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铀主要以沥青铀矿和钛铀矿等的独立铀矿物形式存在于磷灰石矿物边缘、裂隙及孔洞处,部分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磷灰石的晶格中。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Y/Ho值为16.3~63.2(均值为40.3),Zr/Hf值为33.6~79.3(均值为42.3),靠近上地壳的值;样品具有相对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无-弱Eu正异常(δEu为0.27~1.19,均值为0.82);硅质岩Ge/Si值为1.23×10^(-6)~0.15×10^(-6)(均值为0.47×10^(-6)),均接近现代海水平均值,表明龙湾铀矿床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风化碎屑物质,受到海底热水作用的影响小。样品V/(V+Ni)值为0.43~0.98(均值为0.80),Ni/Co值为1.80~58.0(均值为12.7),具有明显Ce负异常(δCe值为0.31~0.81,均值为0.60),表明龙湾铀矿床形成于还原沉积环境中。综合研究表明,在新元古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黔东地区大陆风化作用为海洋提供了铀,在还原条件下形成龙湾黑色岩系型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型铀矿床 赋存状态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贵州三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老厂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5
8
作者 龙汉生 罗泰义 +3 位作者 黄智龙 周明忠 杨勇 钱志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2-473,共12页
云南澜沧老厂银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著名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矿床中黄铁矿(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老厂矿床黄铁矿(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黄铁矿石ΣREE平均为5.54×10-6,其单... 云南澜沧老厂银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著名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矿床中黄铁矿(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老厂矿床黄铁矿(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黄铁矿石ΣREE平均为5.54×10-6,其单矿物ΣREE平均仅为0.25×10-6;各类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均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黄铁矿石、矿物δEu正异常、δCe负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与现代海底热液稀土的十分相似,是成矿流体海底喷流沉积的体现,此外黄铁矿石、矿物还发育弱的δEu负异常,可能是后期岩浆成矿热液叠加改造的结果。矿床黄铁矿单矿物除相对富集少量高场强元素外,其它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其Hf/Sm、Th/La、Nb/La值普遍<1,表明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是以富Cl的成矿热液为主;黄铁矿Co、Ni含量较低且变化较大,Co/Ni比值显示矿床经历了不同的成矿阶段,利用Y/Ho比值示踪成矿流体表明,黄铁矿Y/Ho比值与海水及海底热液基本一致,为矿床经历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黄铁矿(石) 喷流沉积 银多金属矿床 老厂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雄武地区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解析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玉 徐伟 +6 位作者 解波 王健 刘开坤 邱林飞 肖昌浩 张文高 彭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3-1219,共17页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控型”两种铀多金属矿体。矿区内构造分级控矿特征显著,区域性NE-NEE向张扭性断裂带控制了成矿区带的整体展布,张扭性断裂带凹凸转换拉张部位决定了矿床的产出位置,与NE-NEE向张扭性断裂贯通的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部位和NNE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规模。依据矿区内不同构造行迹的相互穿插关系,厘定出早北东向、晚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三期构造带。其中,早北东向构造带导致层间破碎带的形成,为成矿流体的侧向贯入提供了先决条件;晚北东向构造带控制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的形成和展布,为成矿流体的垂向运移和矿床的就位提供了主要场所和空间;北北西向构造带在促使NNE向压扭性断裂形成的同时,驱动了成矿流体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移。由此构建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构造与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联合控矿模式,并将浅表构造解析与CSAMT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预测了大际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黄泥堡‒下银厂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铀多金属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成矿构造体系 找矿预测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志留系韩家店组泥岩中Li的淋滤实验
10
作者 刘玲 金中国 +8 位作者 尚林波 杜蔺 郑明泓 曾道国 周文龙 高欣蔚 付桥林 李艳桃 巩鑫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6,共12页
黔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P_(1)d)是本区铝土矿的赋矿地层。近年来,随着对该区域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区含铝岩系中存在Li的富集,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关于该区Li的分布和富集规律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黔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P_(1)d)是本区铝土矿的赋矿地层。近年来,随着对该区域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区含铝岩系中存在Li的富集,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关于该区Li的分布和富集规律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Li的物源存在较大争议,各种观点依然缺少实际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志留系韩家店组泥岩是本区含铝岩系的下伏地层,被认为是该区铝土矿可能的物源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其中Li的丰度相对较高,但是否可以作为Li的物源区尚无实际依据。本文通过实验模拟,对务正道区域含铝岩系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泥岩样品开展淋滤实验,从不同温度、盐度、流体类型及水-岩比角度探讨其中Li的迁移能力及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研究区内的泥岩样品,在温度、流体盐度相对较高、流量相对较大的硫酸盐流体中,相对而言更有利于泥岩地层中Li的对外迁出。该成果为认识黔北务正道地区锂的潜在物源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锂资源 模拟实验 淋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穗铀矿床矿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找矿的指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中国 刘开坤 +5 位作者 郑明泓 罗开 杨胜发 淳果 王琼 范云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6-1249,共14页
三穗铀矿床位于黔中—湘西北铀成矿带内,产于震旦—寒武系老堡组炭质泥岩中,是贵州省近年勘查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铀矿床。[研究目的]鉴于黔东地区铀矿成矿规律、富集机理及矿石矿物学等研究程度低,查明典型铀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及化学组分,... 三穗铀矿床位于黔中—湘西北铀成矿带内,产于震旦—寒武系老堡组炭质泥岩中,是贵州省近年勘查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铀矿床。[研究目的]鉴于黔东地区铀矿成矿规律、富集机理及矿石矿物学等研究程度低,查明典型铀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及化学组分,探讨成矿环境,揭示成矿过程,深化成矿理论认识,将为促进区域成矿预测、扩大找矿勘查成果及丰富该类型铀矿成矿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三穗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了铀成矿机理及成岩成矿的环境演化。[研究结果]本区含铀岩系老堡组形成于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的陆缘裂谷和陆缘裂陷缺氧还原环境,铀成矿初始物源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铀矿石主要由铀矿物、铁矿物、黏土矿物、有机质及白云石、石英(或玉髓)、重晶石、方解石等组成,呈微晶—隐晶结构、微晶—粉晶晶粒状结构,层状、纹层状构造;铀矿物丰富,主要有沥青铀矿、硅钙铀矿、硒铅铀矿、钛铀矿、磷铀矿及水碳铀等,以纳米—微米级粒状、柱状(粒径多<10μm)、细脉状、或隐晶质形式赋存于有机质、铁质、黏土矿物等聚铀矿物中。[结论]三穗铀矿床形成物源具有多源性,与雪峰期海底火山作用带来部分成矿物质、燕山—喜马拉雅期成矿流体在运移的途中不断浸取地层内的成矿物质密切相关,经历了铀初始富集、氧化淋滤及热液叠加再富集过程,成因属典型的碳硅泥岩型。三穗铀矿床中发现大量铀矿物显示,铀富集程度高、成矿作用强,找矿远景好、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碳硅泥岩型 矿石矿物学 成矿环境 矿产勘查工程 三穗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穗龙湾铀矿硅质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息朝庄 杜高峰 +2 位作者 吴林锋 夏浩东 邓会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8-894,共17页
龙湾铀矿位于黔中‒湘西北成矿带,为贵州省第一个勘查发现的大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其赋矿围岩主要为碳质泥岩与硅质岩。本文对龙湾铀矿硅质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①硅质岩的Al/(Al+Fe+Mn)值为0... 龙湾铀矿位于黔中‒湘西北成矿带,为贵州省第一个勘查发现的大型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其赋矿围岩主要为碳质泥岩与硅质岩。本文对龙湾铀矿硅质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①硅质岩的Al/(Al+Fe+Mn)值为0.16~0.41(平均0.25);Fe/Ti值为33~126(平均73);MnO/TiO_(2)值介于0.16~0.74之间;MgO/Al_(2)O_(3)为0.67~4.21(平均1.78);指示其形成于大陆与海洋的高盐度海水沉积,并具有典型热水沉积的特点;②硅质岩的LaN/YbN值为1.27~11.69(平均4.99),暗示为大陆边缘与深海盆地硅质岩;LaN/CeN值为1.72~2.99,δCe为0.41~0.74,表明硅质岩的沉积环境为开阔盆地与大陆边缘之间;V/(V+Ni)值为0.88~0.98(平均0.93),可知其应属静海环境;U/Th值为3.58~34.4(平均15.1),表明本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岩;③硅质岩中的锆石具明显的振荡环带,绝大多数Th/U值>0.1,稀土元素总量(ΣREE)较低,亏损LREE富集HREE,具有Ce正异常、Eu负异常,均表明其为岩浆成因。48颗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表明这3期构造岩浆活动活跃,为区内最主要的构造活动时期;④硅质岩Th含量为5.30×10^(-6)~9.09×10^(-6)(平均7.42×10^(-6));U含量为27.0×10^(-6)~193×10^(-6)(平均109×10^(-6));U/Th值3.58~34.4(平均15.1);为富U沉积建造,为后期铀矿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硅质岩 龙湾铀矿 三穗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独山县土壤Se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息朝庄 吴林锋 +1 位作者 范云飞 邓会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3-816,共14页
通过对贵州省独山县表层土壤、土壤剖面、农作物样品的研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量元素、土壤-农作物硒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土壤-农作物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独山县表层土壤中Se元素含量范围为(0.07~5.42)... 通过对贵州省独山县表层土壤、土壤剖面、农作物样品的研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量元素、土壤-农作物硒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土壤-农作物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独山县表层土壤中Se元素含量范围为(0.07~5.42)×10^(-6),均值为0.45×10^(-6),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和贵州省土壤背景值;西红柿样品中Se含量范围为(0.009~0.017)×10^(-6),为富硒农产品;土壤总体偏酸性;SOM、N、K_(2)O、B含量均值分别为0.34×10^(-6)、2.04×10^(-3)、11.03%、89.32×10^(-6),K2O、B含量超过中国土壤A层背景值;N、P、SOM含量高;土壤养分条件优良,有利于富硒农作物的种植。(2)研究区共有富硒耕地20205.80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03%;独山县的富硒耕地大多分布于中北部,南部较少,各乡镇富硒耕地比例最高的是麻万镇和影山镇,分别为70.96%、70.03%。(3)研究区成土母岩类型Se含量均值白云岩>灰岩>砂岩>粘土岩;土壤类型Se含量均值为水稻土>黄壤土>石灰土;土壤剖面、成土母岩呈现出从深部到表层富集特征;成土母岩样品中Se元素含量为(0.03~0.21)×10^(-6),泥盆系中统鸡窝寨组、石炭系上统黄龙组和二叠系中统茅口组Se较为富集;这表明富硒农产品、富硒土壤、母质层和富硒岩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化学 独山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涟江上游表层岩溶泉水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涛 吴启美 +1 位作者 莫光员 张朝晖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9-736,共8页
为明确涟江上游表层岩溶泉水化学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来源,选取区域内7个地表饮用泉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泉水水温(T)、电导率(EC)、溶解氧(DO)、pH、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氮(NO_(3)-N)、高锰酸盐指数(COD)并研究其与泉眼半径... 为明确涟江上游表层岩溶泉水化学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来源,选取区域内7个地表饮用泉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泉水水温(T)、电导率(EC)、溶解氧(DO)、pH、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氮(NO_(3)-N)、高锰酸盐指数(COD)并研究其与泉眼半径200、500、1000 m范围内耕地、住宅用地及交通用地面积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02)等水质标准,涟江上游7个表层岩溶泉水TN均超标,耕地周围的泉水TP、NH_(4)-N、NO_(3)-N也超过标准值,表明该区域表层岩溶泉水总体高N而局部高P的污染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农业活动对泉水TN、TP、NH_(4)-N、NO_(3)-N及COD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泉眼半径200 m范围内耕地面积与TP、NH_(4)-N显著正相关,表明小范围内农业活动是泉水N、P污染的主要源头;500 m范围内EC与住宅用地面积显著正相关,表明较大规模人类聚居可能造成泉水离子成分偏复杂.从保护地表饮用泉的角度出发,建议泉眼半径200 m内减少农业活动强度及频率,泉眼半径500 m内控制人口密度及日常生活排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泉 水化学特征 污染源 土地利用类型 涟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