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宽窄行结合高密度栽培有效提高糯高粱产量及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
1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5 位作者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邵明波
彭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2-2353,共12页
【目的】明确贵州糯高粱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对种植模式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为贵州糯高粱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用贵州高粱主栽品种‘红缨子’,以种植模式为主区进行裂区试验,种植模式设置等行距模式(行距60 cm+60 cm,MD)...
【目的】明确贵州糯高粱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对种植模式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为贵州糯高粱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用贵州高粱主栽品种‘红缨子’,以种植模式为主区进行裂区试验,种植模式设置等行距模式(行距60 cm+60 cm,MD)和宽窄行模式(行距40 cm+80 cm,MK);副区为种植密度:8.25、9.75、11.25、12.75、14.25万株/hm^(2),分别用D8.25、D9.75、D11.25、D12.75、D14.25表示。调查了糯高粱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量及产量。【结果】与MD模式相比,MK模式下糯高粱平均单产增加10.01%,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或同化量)分别增加10.63%、12.62%和7.59%、8.78%,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分别增加了9.70%和10.88%;MK下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显著增加,分别较MD模式增加3.00%和17.3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和MK模式下各参数分别在D11.25、D12.75处理达到最大,且MK-D12.75处理的产量较MD-D11.25处理增加了9.40%,花前、花后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2.44%、11.76%,花前、花后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2.08%、13.44%,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4.42%和18.90%。对两个模式下的产量与密度进行二次曲线拟合表明,MK模式下达到最大产量的密度为12.18万株/hm^(2),高于MD模式的11.75万株/hm^(2)。【结论】与等行距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可采用更高的种植密度促进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和转运,进而显著提高糯高粱产量。当前试验条件下,等行距模式下建议控制密度在11.75万株/hm^(2),宽窄行模式密度可适当提高至12.18万株/hm^(2),以获得更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模式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转运
氮素积累转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高糯高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的适宜密度和施氮量
被引量:
5
2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6 位作者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张春兰
邵明波
彭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52-2262,共11页
【目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影响着作物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研究糯高粱的适宜密度和氮肥水平组合,为贵州高粱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贵州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2017和2018年在贵州省仁怀市开展裂区...
【目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影响着作物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研究糯高粱的适宜密度和氮肥水平组合,为贵州高粱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贵州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2017和2018年在贵州省仁怀市开展裂区设计的田间试验。主区为密度,设置低(9×10^(4)株/hm^(2))、中(11.25×10^(4)株/hm^(2))、高(13.5×10^(4)株/hm^(2))3个水平;副区为氮肥用量,设施N 0、120、240、36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代表不施氮和低、中、高氮水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糯高粱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和氮含量,成熟期测产。【结果】糯高粱产量在中密度和中等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分别为4805和4768 kg/hm^(2)。中、高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的平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4.93%和51.13%;施氮处理较N0处理增产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穗长的同步提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糯高粱的干物质(氮素)积累总量、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糯高粱的氮肥利用率、表观回收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氮素生理效率在中高密度下增加显著,同一密度下随施氮量增加逐级递减。种植密度(D)、氮肥水平(N)与产量(Y)之间的关系为Y=2169.72D+7.14N-94.52D2-0.016N 2+0.059DN-8198.737,达到最高产量7720.92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11.53×10^(4)株/hm^(2)和234.29 kg/hm^(2)。【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可显著提高贵州糯高粱的产量,促进干物质、氮素的积累和转运,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糯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1.53×10^(4)株/hm^(2)、适宜施氮量为23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密度
氮水平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宽窄行结合高密度栽培有效提高糯高粱产量及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
1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邵明波
彭秋
机构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2-2353,共12页
基金
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4]一般567)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6-14.5-B26)
+2 种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黔科中引地[2022]4045)
贵州旱地粮食作物基因遗传转化平台建设项目(黔科中引地[2022]4011)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黔农科院科技创新[2022]11号)。
文摘
【目的】明确贵州糯高粱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对种植模式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为贵州糯高粱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用贵州高粱主栽品种‘红缨子’,以种植模式为主区进行裂区试验,种植模式设置等行距模式(行距60 cm+60 cm,MD)和宽窄行模式(行距40 cm+80 cm,MK);副区为种植密度:8.25、9.75、11.25、12.75、14.25万株/hm^(2),分别用D8.25、D9.75、D11.25、D12.75、D14.25表示。调查了糯高粱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量及产量。【结果】与MD模式相比,MK模式下糯高粱平均单产增加10.01%,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或同化量)分别增加10.63%、12.62%和7.59%、8.78%,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分别增加了9.70%和10.88%;MK下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显著增加,分别较MD模式增加3.00%和17.3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和MK模式下各参数分别在D11.25、D12.75处理达到最大,且MK-D12.75处理的产量较MD-D11.25处理增加了9.40%,花前、花后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2.44%、11.76%,花前、花后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2.08%、13.44%,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4.42%和18.90%。对两个模式下的产量与密度进行二次曲线拟合表明,MK模式下达到最大产量的密度为12.18万株/hm^(2),高于MD模式的11.75万株/hm^(2)。【结论】与等行距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可采用更高的种植密度促进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和转运,进而显著提高糯高粱产量。当前试验条件下,等行距模式下建议控制密度在11.75万株/hm^(2),宽窄行模式密度可适当提高至12.18万株/hm^(2),以获得更高产量。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模式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转运
氮素积累转运
产量
Keywords
waxy sorghum
planting pattern
planting density
dry mater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yield
分类号
S5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高糯高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的适宜密度和施氮量
被引量:
5
2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张春兰
邵明波
彭秋
机构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52-2262,共11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0]1Y053号,黔科合支撑[2020]1Y122号)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6-14.5-B26)
贵州省人才基地建设项目(RCJD2018-14)。
文摘
【目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影响着作物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研究糯高粱的适宜密度和氮肥水平组合,为贵州高粱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贵州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2017和2018年在贵州省仁怀市开展裂区设计的田间试验。主区为密度,设置低(9×10^(4)株/hm^(2))、中(11.25×10^(4)株/hm^(2))、高(13.5×10^(4)株/hm^(2))3个水平;副区为氮肥用量,设施N 0、120、240、36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代表不施氮和低、中、高氮水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糯高粱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和氮含量,成熟期测产。【结果】糯高粱产量在中密度和中等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分别为4805和4768 kg/hm^(2)。中、高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的平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4.93%和51.13%;施氮处理较N0处理增产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穗长的同步提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糯高粱的干物质(氮素)积累总量、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糯高粱的氮肥利用率、表观回收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氮素生理效率在中高密度下增加显著,同一密度下随施氮量增加逐级递减。种植密度(D)、氮肥水平(N)与产量(Y)之间的关系为Y=2169.72D+7.14N-94.52D2-0.016N 2+0.059DN-8198.737,达到最高产量7720.92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11.53×10^(4)株/hm^(2)和234.29 kg/hm^(2)。【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可显著提高贵州糯高粱的产量,促进干物质、氮素的积累和转运,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糯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1.53×10^(4)株/hm^(2)、适宜施氮量为234 kg/hm^(2)。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密度
氮水平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效率
Keywords
waxy sorghum
planting density
nitrogen level
nitrogen accumulatio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宽窄行结合高密度栽培有效提高糯高粱产量及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
高杰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邵明波
彭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提高糯高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的适宜密度和施氮量
高杰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张春兰
邵明波
彭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