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毒素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欢 尚国富 +3 位作者 欧沙 洪亮 曾柱 胡祖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2-865,871,共5页
真菌毒素是病原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污染多种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但其免疫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功能... 真菌毒素是病原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污染多种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但其免疫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发现真菌毒素能够影响DCs的内吞作用、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本文旨在综述真菌毒素对DCs免疫应答的影响,为后续研究阐明真菌毒素的免疫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免疫毒性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响应型抗氧化TiO_(2)纳米阵列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调控的研究
2
作者 董美玲 罗赵雅静 +5 位作者 吴仪 陈红 胡祖权 陈晋 王赟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4-264,共1页
目的材料与组织界面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过度累积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是导致钛种植体失败的重要原因。为了清除过多的ROS,本研究在钛表面设计了一种具有ROS响应能力的抗氧化功能涂层,并探究其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 目的材料与组织界面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过度累积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是导致钛种植体失败的重要原因。为了清除过多的ROS,本研究在钛表面设计了一种具有ROS响应能力的抗氧化功能涂层,并探究其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免疫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构建TiO_(2)纳米阵列,并将其植入大鼠胫骨侧软组织,评估植入体-组织界面的炎症细胞浸润和ROS水平。在TiO_(2)纳米管中负载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覆盖明胶/壳聚糖(Gel/Chi)凝胶涂层并接枝NBC分子使其有ROS响应性,获得功能化涂层。构建细胞培养模型,研究钛表面功能化涂层对DCs免疫表型分子的表达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钛植入会导致植入体-组织界面处炎性细胞浸润、DCs聚集及ROS水平升高。钛表面功能化涂层具有良好的ROS响应性,可使DCs免疫表型分子CD80、CD86、CD40与MHC-Ⅱ的表达降低,胞内ROS水平下降。在功能化涂层表面黏附后,DCs吞噬抗原的能力下降,且更倾向于促进naive CD4^(+)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结论钛表面的功能化涂层具有ROS响应性,能够在氧化应激环境中释放NAC清除ROS,促进DCs成为耐受型DCs,从而提供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利于钛植入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细胞浸润 组织界面 免疫表型 树突状细胞 乙酰半胱氨酸 CD86 免疫学功能 层层自组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树突状细胞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
3
作者 余鹏 刘鲜梅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82-682,共1页
基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肿瘤疫苗免疫疗法被认为是克服癌症最有前景的免疫疗法之一,其临床效果与过继回输途径有关。临床研究发现,DCs疫苗静脉回输后的疗效低于肿瘤原位注射和引流淋巴结注射,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从生... 基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肿瘤疫苗免疫疗法被认为是克服癌症最有前景的免疫疗法之一,其临床效果与过继回输途径有关。临床研究发现,DCs疫苗静脉回输后的疗效低于肿瘤原位注射和引流淋巴结注射,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DCs疫苗静脉回输前后力学环境的转变(由静息状态向流体剪切状态转变)可能是潜在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利用锥版剪切系统施加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处理,分析FSS对DCs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的影响,并探究其潜在力-化耦合分子机制。结果发现,FSS显著重塑了DCs的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降低了其抗原吞噬作用和迁移能力,并抑制其抗原提呈,表现为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T细胞凋亡的状态。体内实验证实,FSS处理后的DCs能在体内介导抑炎作用,使得炎性肠病模型小鼠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机制上,DCs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s)-Src-Rho A/ROCK/LIMK/Cofilin信号通路感知FSS刺激,并抑制了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综上认为,FSS可能是DCs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在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于进一步理解DCs的免疫调节功能和提高基于DCs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调节因子 静脉回输 炎性肠病 流体剪切力 免疫疗法 树突状细胞 免疫反应 免疫调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编码基因的体外转录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4
作者 周雪 高磊 +3 位作者 张瑾宬 袁思凌 操蓉 刘丽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获得能表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体外转录mRNA,将设计、优化并合成的RBD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RBD;重组质粒转染哺乳动物细胞293T后,We... 为获得能表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体外转录mRNA,将设计、优化并合成的RBD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RBD;重组质粒转染哺乳动物细胞293T后,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RBD的表达;以表达RBD的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包含T7启动子的RBD基因片段作为体外转录模板,之后利用T7转录试剂盒体外转录获得修饰的RBD mRNA,添加多聚腺苷酸尾后使用R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纯化后的RBD mRNA转染至293T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进行目的蛋白表达鉴定。结果显示,编码RBD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外源蛋白,体外转录获得修饰的RBD mRNA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翻译,表达的RBD蛋白能与抗RBD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具有免疫反应原性,为SARS-CoV-2 RBD mRN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刺突蛋白 受体结合结构域 体外转录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的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及原核重组蛋白纯化
5
作者 王玮 王丽 +3 位作者 国果 修江帆 尚小丽 张昌容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66-72,共7页
【目的】通过诱导表达获取大量纯化的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为后续深入分析模式昆虫家蝇的Serpin体内外免疫调节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使用pET-28a(+)作为表达载体构建家蝇Serpin2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导入到大肠杆菌(BL... 【目的】通过诱导表达获取大量纯化的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为后续深入分析模式昆虫家蝇的Serpin体内外免疫调节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使用pET-28a(+)作为表达载体构建家蝇Serpin2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中,设置不同IPTG浓度、不同诱导温度和不同诱导时间以探索最佳诱导条件,在此条件下进行Serpin2原核重组蛋白大量诱导表达和纯化,并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蛋白质谱对纯化的Serpin2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Serpin2的重组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中,明确在30℃条件下以终浓度为0.2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15 h,可使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较优表达,且在上清和包涵体内均有表达,经鉴定纯化后的蛋白即为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结论】最佳诱导条件(30℃、0.2mmol/LIPTG、15h)下可获得大量纯化的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2 原核表达优化 蛋白纯化 重组质粒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体外酶学活性和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王玮 谭书萍 +4 位作者 黄平 国果 修江帆 尚小丽 张昌容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7-82,共6页
【目的】探明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在体外的酶学活性和稳定性,为重组蛋白酶的体外应用和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FITC-Casein作为底物,与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即胰蛋白酶(Trypsin)、蛋白酶K(Proteinase K)、枯... 【目的】探明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在体外的酶学活性和稳定性,为重组蛋白酶的体外应用和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FITC-Casein作为底物,与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即胰蛋白酶(Trypsin)、蛋白酶K(Proteinase K)、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及纯化的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共同孵育,使用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并计算剩余酶活,分析Serpin2重组蛋白对4种丝氨酸蛋白酶的体外抑制活性;分别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缓冲液pH和不同放置时间处理重组蛋白,检测荧光强度并计算剩余酶活,分析环境因素对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加入25μL浓度为1mg/mL的Serpin2重组蛋白对胰蛋白酶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Serpin2重组蛋白在30℃、缓冲液pH为7、处理15min后稳定性较强,此时重组蛋白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均大于90.00%。【结论】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具有显著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类抑制活性,且在一般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2 酶学活性 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SARS-CoV-2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江丽 李盈盈 +5 位作者 王佳雯 许喻鈞 张艳 黄江涛 胡祖权 曾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9-432,437,共5页
目的制备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衣壳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mAb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重组SARS-CoV-2 N蛋白,通过杂交瘤技术将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经重组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 目的制备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衣壳蛋白(N)的单克隆抗体(mAb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重组SARS-CoV-2 N蛋白,通过杂交瘤技术将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经重组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进行融合,采用间接ELISA法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其亚型,腹水法制备mAbs,Protein G亲和柱纯化后通过SDS-PAGE、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其纯度、效价及特异性。结果获得5株能稳定分泌抗SARS-CoV-2 N蛋白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N1~5。通过腹水法制备获得5个mAbs,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个为IgG2a*κ型、4个为IgG1*κ型,其效价均达到2×10^(4)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5个mAbs都能与重组SARS-CoV-2 N蛋白结合。结论通过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5个能特异性识别重组SARS-CoV-2 N蛋白的mAbs,为开发免疫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核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纳米拓扑结构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王赟 黄卓 +6 位作者 唐开义 董美玲 龚敏 余鹏 胡祖权 陈晋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5-155,共1页
目的研究钛表面纳米拓扑结构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免疫功能的调控,有利于理解钛表面改性对植入后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构建TiO_(2)纳米拓扑结构。分析纳米拓扑结构对imDC... 目的研究钛表面纳米拓扑结构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免疫功能的调控,有利于理解钛表面改性对植入后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构建TiO_(2)纳米拓扑结构。分析纳米拓扑结构对imDCs的免疫功能(抗原吞噬能力、表面成熟相关分子的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纳米拓扑结构 免疫微环境 电化学阳极氧化法 免疫功能 钛表面 炎性细胞因子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2和ANO6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福州 张世超 +1 位作者 刘芹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4-414,共1页
开发新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标记物对改善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AGR2和ANO6作为潜在的力调控基因,能否作为乳腺癌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细胞实验分别探讨了AGR2和ANO6... 开发新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标记物对改善乳腺癌免疫治疗效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AGR2和ANO6作为潜在的力调控基因,能否作为乳腺癌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细胞实验分别探讨了AGR2和ANO6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研究发现,AGR2在泛癌中的表达与多种癌症的预后密切相关。在乳腺癌中AGR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随其表达的增加而降低。AGR2低表达患者表现出免疫“热”和免疫抑制表型,其特征是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丰度高,TGF-β和EMT途径富集评分增加,而AGR2高表达患者表现出相反的免疫特征,缺乏免疫细胞浸润,提示免疫“冷”表型。单细胞分析进一步揭示了AGR2在恶性细胞中通过协调细胞趋化因子信号和免疫浸润改变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两个免疫治疗队列中,AGR2和AGR2共表达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指标。ANO6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ANO6可促进乳腺癌中巨噬细胞的浸润。通过细胞实验研究发现他们的沉默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抗凋亡能力以及体内成瘤能力。此外,AGR2可通过激活Akt和ERK通路促进乳腺癌进程。总之,本研究为基于AGR2及ANO6开发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细胞 启动子甲基化 细胞实验 肿瘤微环境 ERK通路 免疫治疗 生物标记物 单细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骨微观力学性能退变影响破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机理研究
10
作者 程瑶 钱天宝 +2 位作者 杜双飞 胡祖权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30,共1页
目的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亟需清晰认识其病理机制。在破骨细胞主导的骨质过度流失中,骨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矿化胶原纤维,然而,骨质疏松骨纳米结构与破骨细胞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仍较少。方法通过卵巢切除... 目的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亟需清晰认识其病理机制。在破骨细胞主导的骨质过度流失中,骨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矿化胶原纤维,然而,骨质疏松骨纳米结构与破骨细胞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仍较少。方法通过卵巢切除术构建骨质疏松骨大鼠模型,8周后取出股骨做宏观力学性能评价,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抛光骨片试样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质。RAW264.7细胞共培养于不同生理状态的股骨片表面,含50 ng/m L RANKL的基本培养基诱导;第9天,取出骨片试样,AFM观察破骨细胞的行为及骨吸收情况、骨吸收陷窝表面。结果宏观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的力学性能发生退变,AFM结果显示,相较于健康骨,骨质疏松骨在纳米尺度的矿物聚集体颗粒尺寸较小,弹性模量较大,表明微观结构趋向于脆性发展。细胞实验显示,在骨质疏松骨中,破骨细胞与骨吸收陷窝数量、面积均较大,骨吸收陷窝区域的胶原暴露更明显,弹性模量较小,表明破骨细胞在骨质疏松骨中的骨吸收程度更强。结论骨质疏松骨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退变会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本研究为深入揭示骨质疏松症的恶性循环发展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工作将从动态力学刺激的角度探究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RAW264.7细胞 破骨细胞 卵巢切除术 细胞实验 骨吸收 微观力学性能 聚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丝骨架结合蛋白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抗原吞噬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11
作者 李道红 罗代琴 +8 位作者 曾宪琳 张帅 徐朴 吴翠芳 王赟 叶远浓 胡祖权 龙金华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822,共9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发挥抗原吞噬功能时关键微丝骨架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MCBPs)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monocytes,MOs),经重组人...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发挥抗原吞噬功能时关键微丝骨架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cytoskeleton-binding proteins,MCBPs)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monocytes,MOs),经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诱导培养6天获得imDCs;将imDCs与低分子量(40 kDa)和高分子量(150 kDa)的右旋糖酐分别孵育1、3和6 h,流式细胞仪检测imDCs吞噬右旋糖酐的比率及免疫表型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及PFN1、WASP、α-actinin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CBPs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最后,基于系统生物学算法中的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成分系数最大的MCBPs。结果在吞噬抗原的过程中,imDCs对低分子量抗原的吞噬速度更快,吞噬时长可维持约3 h,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形态逐渐向mDCs分化,且F-actin发生明显的重塑,PFN1、CDM、WASP、CAPZB、Filamin A、α-actinin等MCBPs的表达下调,WAVE1、Arp2/3复合体、Fascin的表达上调;信号蛋白Rac1的mRNA表达上调,CDC42和RhoA的mRNA表达下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FN1、WASP、α-actinin在imDCs吞噬抗原过程中发生转位;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FN1的成分系数最大。结论PFN1可能是imDCs吞噬抗原过程中的关键MCBPs,这对于深入理解imDCs细胞骨架结构变化与免疫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吞噬 微丝骨架 微丝骨架结合蛋白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欢 喻艳琴 +4 位作者 钱天宝 刘清玉 王赟 曾柱 胡祖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肝癌细胞(HCCs)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0、0.01、0.1、1、5、10μmol/L AFB1分别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10μmol/L AFB1对细胞渗...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肝癌细胞(HCCs)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0、0.01、0.1、1、5、10μmol/L AFB1分别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10μmol/L AFB1对细胞渗透脆性、膜流动性、细胞电泳率和F-actin骨架结构的影响。随后,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种主要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AFB1处理48 h时HepG2细胞的活力呈剂量依赖性增强。10μmol/L AFB1处理能够增强HepG2细胞抗低渗能力及细胞电泳率,细胞骨架F-actin含量明显增加,主要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mRNA表达发生改变。结论AFB1能够影响HepG2细胞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结构及其结合蛋白,这可能与其毒性作用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肝癌细胞 生物物理学特性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研究
13
作者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4,共1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从功能上来看,DCs存在两个分化阶段,未成熟DCs(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endriti...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从功能上来看,DCs存在两个分化阶段,未成熟DCs(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和成熟DCs(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生物力学 分化阶段 适应性免疫应答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漆酶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特性与表达分析
14
作者 吴书东 黄兰英 +4 位作者 彭建 国果 修江帆 吴建伟 尚小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98-105,共8页
【目的】探明家蝇漆酶2(Lac-2)基因序列特性及表达,为深入研究家蝇漆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家蝇Lac-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特征;以GAPDH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探明家蝇漆酶2(Lac-2)基因序列特性及表达,为深入研究家蝇漆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家蝇Lac-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特征;以GAPDH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Lac-2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及家蝇3龄幼虫脂肪体、唾液腺、前肠、中肠及后肠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成功克隆家蝇Lac-2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885 bp,编码269个氨基酸,成熟肽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25 kDa,等电点为7.19。时空表达模式分析显示,Lac-2基因在家蝇3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家蝇3龄幼虫的各主要组织中以脂肪体为参照,Lac-2基因在中肠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唾液腺及后肠。【结论】克隆得到家蝇木质素酶Lac-2基因,其功能可能与家蝇的生长发育及食物消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木质素酶 漆酶 克隆 序列特性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i的家蝇β-葡萄糖苷酶功能分析
15
作者 吴书东 彭建 +2 位作者 国果 修江帆 尚小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探明家蝇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在家蝇体内的功能,为深入研究家蝇BG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针对家蝇BG基因的功能结构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用于dsRNA的体外合成,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dsRNA导入家... 【目的】探明家蝇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在家蝇体内的功能,为深入研究家蝇BG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针对家蝇BG基因的功能结构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用于dsRNA的体外合成,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dsRNA导入家蝇2龄幼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抑制效率,分别以滤纸、水杨苷、微晶纤维素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检测BG基因的干扰对家蝇消化道粗酶液滤纸酶活性、BG、CBH(Cellobiohydrolase)及EG(Endoglucanase)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注射dsRNA后18 h家蝇幼虫消化道中BG基因的表达量下降62%且此时为最佳干扰时间点,在BG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后家蝇消化道的滤纸酶、BG酶活性显著降低,且时间变化趋势与上述干扰条件下BG基因表达量变化一致,均在干扰后18 h酶活性达最低,但CBH及EG酶活性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抑制家蝇BG基因的表达,推测家蝇BG具有滤纸酶和BG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Β-葡萄糖苷酶 RNA干扰 纤维素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