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M优化玄武岩纤维增强磷石膏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崔庚寅 谢浪 +2 位作者 陆跃贤 孔德文 王玲玲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123,共8页
为了探明玄武岩纤维的直径、长度、掺量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磷石膏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并实现其多目标优化,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设计实验,并建立了复合材料28 d抗压、抗折强度的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对... 为了探明玄武岩纤维的直径、长度、掺量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磷石膏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并实现其多目标优化,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设计实验,并建立了复合材料28 d抗压、抗折强度的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直径与长度的交互作用、长度和掺量的交互作用分别是影响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关键性因素,这主要是源于基体在压缩和弯曲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和不同参数下纤维在其中所产生的应力效应不同。对纤维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优条件:纤维直径为13µm、长度为9.439 mm、纤维质量分数为1.023%,该条件下复合材料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31.878、6.347 MPa,模型验证实验相对误差分别为2.02%和5.09%,模型精确度高,拟合效果好,表明RSM可用于纤维增强石膏基复合材料的强度预测和纤维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磷石膏 响应面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下穿桥梁桩基托换变形与力学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家军 刘远明 +5 位作者 郑滔 王文杰 牙兰开 王忠星 田茂亮 杨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665-15675,共11页
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地铁线路与既有桥梁桩基的交叉工程冲突,为保证高架桥的安全和同步完成地铁隧道的施工,需对高架桥进行桩基托换。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花果园西站—花果园东站区间隧道下穿贵黄路高架桥为研究对象,... 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地铁线路与既有桥梁桩基的交叉工程冲突,为保证高架桥的安全和同步完成地铁隧道的施工,需对高架桥进行桩基托换。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花果园西站—花果园东站区间隧道下穿贵黄路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桩基托换全过程和隧道施工穿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监测数据相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研究托换过程中桥梁变形与桩基受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被动托换技术和托换承台作为承载结构对桥梁进行桩基托换,桥梁上部结构荷载在既有桩截断后能有效传递给托换体系,桥墩呈先隆起后沉降再趋于稳定的规律,桥梁与桩基变形与托换体系受力均在安全范围内,托换桩受力与沉降并不均匀;隧道施工穿越并未对新建托换体系造成太大影响,该桩基托换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托换 数值模拟 地铁隧道 监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伏溶洞对深埋特大断面隧道的稳定性影响及其安全距离
3
作者 王义乾 刘远明 +5 位作者 杨智成 王忠星 牙兰开 程家军 田茂亮 杨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249-15259,共11页
为了探索上伏溶洞对深埋软弱破碎围岩特大断面隧道的稳定性影响及其安全距离,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溶洞洞径为8、10、12 m,以及溶洞与隧道的间距为3、4、5、6 m时,溶洞直径以及间距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安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①当... 为了探索上伏溶洞对深埋软弱破碎围岩特大断面隧道的稳定性影响及其安全距离,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溶洞洞径为8、10、12 m,以及溶洞与隧道的间距为3、4、5、6 m时,溶洞直径以及间距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安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①当溶洞直径不变时,拱顶沉降随着溶洞与隧道的间距增加而减小,拱顶竖向压力随着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当隧道与溶洞的间距不变时,拱顶沉降随着溶洞直径的增加而增加,隧道拱顶压力随溶洞直径的变化不明显。②上伏溶洞对深埋隧道的拱腰水平收敛和水平压力、拱底隆起和竖向压力无明显影响。③当溶洞直径不大于8 m,且溶洞与隧道的间距小于3 m时,隧道处于不稳定状态,该工况下的安全距离为3 m;当溶洞直径为8~10 m时,且溶洞与隧道的间距小于5 m时,溶洞处于不稳定状态,该工况下的安全距离为5 m;当溶洞直径为10~12 m时,且溶洞与隧道间的距离小于6 m,则隧道处于不稳定状态,该工况下安全距离为6 m。④本次研究发现,当溶洞位于隧道上方,且不考虑溶洞充水的状态下,隧道最危险的位置并不是位于隧道与溶洞间的最小距离处,而是位于溶洞的边缘的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 特大断面 稳定性 临界厚度 上伏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级配砾石土防渗料含水率快速检测试验研究
4
作者 郑星 敖大华 +2 位作者 张胜 魏伟琼 陈晓华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75-1782,共8页
针对RM水电站宽级配砾石土防渗料,系统统计分析了大量含水率与级配试验数据,在掌握粗、细料含水率及级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微波湿度法和加权法对全级配土料含水率快速检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湿度法可以实现5 mm以下细颗粒土... 针对RM水电站宽级配砾石土防渗料,系统统计分析了大量含水率与级配试验数据,在掌握粗、细料含水率及级配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微波湿度法和加权法对全级配土料含水率快速检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湿度法可以实现5 mm以下细颗粒土料含水率的快速准确检测,微波湿度法和加权法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全级配砾石土料的含水率,与传统烘干法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可以控制在±0.5%。整个检测过程可以控制在15min之内完成,可提升土料生产过程和填筑碾压过程的质量控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砾石土 含水率 微波湿度法 加权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箍筋不同配置钢筋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包恩和 张梓涵 +1 位作者 赵亚涛 李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13342-13347,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柱箍筋配置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的力学性能影响,以柱箍筋不同配置形式为主要研究参量,浇注4根RC柱试件。对各试件进行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各试件的滞回曲线、剪切变形、轴向变形、刚度退化及能量耗散系数... 为进一步明确柱箍筋配置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的力学性能影响,以柱箍筋不同配置形式为主要研究参量,浇注4根RC柱试件。对各试件进行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各试件的滞回曲线、剪切变形、轴向变形、刚度退化及能量耗散系数等。结果表明:对柱箍筋进行加密有增大试件的最大承载力和控制试件破坏之前的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的作用,随着箍筋加密区的增大,试件的延性和耗能性能提升;而柱箍筋加密对试件的屈服荷载、初始刚度、第二刚度及刚度退化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箍筋不同布置 滞回性能 轴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铁路列车荷载对新建下穿隧道动力响应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碧涛 刘远明 +3 位作者 陈会宇 陈庆芝 陈林全 滕召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13134-13142,共9页
在岩溶地区,列车振动荷载已成为引起铁路周边地表岩溶塌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新建地铁隧道在岩溶地层中开挖时,列车荷载对隧道、地表及地层的动位移和动应力响应,以贵阳地铁3号线下穿川黔铁路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建模计算了在最... 在岩溶地区,列车振动荷载已成为引起铁路周边地表岩溶塌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新建地铁隧道在岩溶地层中开挖时,列车荷载对隧道、地表及地层的动位移和动应力响应,以贵阳地铁3号线下穿川黔铁路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建模计算了在最不利围岩和列车动载条件下,隧道拱顶无溶洞、有溶洞和溶洞注浆3种工况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溶洞存在及对其注浆加固对地表位移动力响应的影响范围大致为3.3倍洞径以内,有溶洞时地表最大瞬时沉降发生在路基中线与隧道中线交叉处,为2.74 mm,而对其注浆加固后此处的沉降为2.16 mm,减小了21.2%;对溶洞进行注浆加固后隧道支护结构产生了相对更大动力响应,最大瞬时位移和主应力均发生在隧道拱顶,分别为-1.41 mm和-0.36 MPa;地层竖向应力从地表到隧道拱顶衰减最明显的是有溶洞的情况,从-0.076 6 MPa衰减到-0.008 4 MPa,衰减率为89.03%。可见,对铁路与隧道之间的地层溶洞注浆加固后,在保证新建隧道安全的情况下,明显改善降低了列车动载引起的地表瞬时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荷载 岩溶地层 注浆加固 地铁隧道 数值计算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高土石坝防渗砾石土料P_(5)含量对其工程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星 杨文超 +3 位作者 魏伟琼 敖大华 张胜 徐永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107,122,共6页
针对某300 m级特高土石坝防渗砾石土料,配制了不同P_(5)含量的试验料,对P_(5)含量对土料击实特性、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的影响开展了试验研究。确定了该工程防渗砾石土料的第一、第二含砾量特征值分别为37%和60%。最大干密度... 针对某300 m级特高土石坝防渗砾石土料,配制了不同P_(5)含量的试验料,对P_(5)含量对土料击实特性、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的影响开展了试验研究。确定了该工程防渗砾石土料的第一、第二含砾量特征值分别为37%和60%。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分别随着P_(5)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降低,但当P_(5)含量在60%~75%之间时,最大干密度出现持平,直至P_(5)含量增加到80%后才出现降低,最大干密度出现持平段的原因可能与颗粒破碎有关。随着P_(5)含量增加,土料的压缩模量、抗剪强度参数、变形参数、渗透系数逐渐增加,渗透特征坡降逐渐降低,土料渗透变形破坏模式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砾石土 P_(5)含量 击实特性 压缩模量 强度参数 渗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磷石膏基复合材料耐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莹蓥 孔德文 +2 位作者 崔庚寅 谢浪 王玲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21-2531,共11页
通过在磷石膏基复合材料(PGC)中掺入不同直径、长度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BF),探究BF对PGC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F的掺入能显著降低PGC的溶蚀率。随着BF掺量的增加,试样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强度整体提高,且与绝干强度变化机制类似,其... 通过在磷石膏基复合材料(PGC)中掺入不同直径、长度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BF),探究BF对PGC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F的掺入能显著降低PGC的溶蚀率。随着BF掺量的增加,试样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强度整体提高,且与绝干强度变化机制类似,其中干湿循环的抗压和抗折强度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约22.3%和100.3%,冻融循环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则分别提高了近46.5%和124.0%。同时,PGC的干湿循环与冻融循环强度系数整体随着BF掺量的增多而增大,干湿循环抗压和抗折强度系数分别上升至0.95和0.92,冻融循环抗压和抗折强度系数分别增长至0.71和0.62,这表明PGC耐久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此外,BF直径对PGC耐久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纤维改性石膏基复合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磷石膏基复合材料 耐久性能 溶蚀率 干湿循环强度 冻融循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特大断面隧道的适宜施工工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义乾 刘远明 +4 位作者 田娇 杜碧涛 陈林全 王忠星 牙兰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723-8732,共10页
为探索高地应力特大断面软岩隧道的适宜施工方法,以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探索不同高地应力下的3种施工工法[三台阶、CD(cross diaphragm)法、双侧壁导坑法]的适宜性,从围岩变形、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评价... 为探索高地应力特大断面软岩隧道的适宜施工方法,以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探索不同高地应力下的3种施工工法[三台阶、CD(cross diaphragm)法、双侧壁导坑法]的适宜性,从围岩变形、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评价施工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Ⅴ级围岩:当隧道埋深为300、400 m时,适用三台阶法施工;当埋深为500 m时,适用CD法施工;当埋深为600 m时,适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Ⅳ级围岩:当隧道埋深为300~600 m时,都适用三台阶法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隧道 特大断面 施工工法 数值模拟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侨蔚 刘远明 +2 位作者 欧洵 黄城 李应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线隧道的44组地表沉降数据,拟合出适用于当地复合地层的Peck分段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数值模拟的沉降曲线均为W形,地表最大沉降位于先行隧道上方;穿越红黏土层时地表更易受到扰动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随着土岩厚度比的减小,模拟曲线对称性增强,左右隧道的沉降差缩小,整体沉降值基本表现为减小趋势;总结土岩厚度比与修正系数的关系,图表显示Peck分段公式能较好地预测贵阳上软下硬地层的沉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修正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龄期机制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断裂参数和断裂过程区
11
作者 许应杰 陈红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6-85,共10页
为研究龄期对机制砂再生骨料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MSRAC)断裂机理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28 d和300 d龄期的MSRAC的断裂参数和断裂过程区(Fracture process zone,FPZ)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MS... 为研究龄期对机制砂再生骨料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MSRAC)断裂机理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28 d和300 d龄期的MSRAC的断裂参数和断裂过程区(Fracture process zone,FPZ)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MSRAC的断裂行为和增韧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龄期延长,MSRAC的名义刚度、断裂能、起裂断裂韧度和失稳断裂韧度得到明显改善,其局部微裂纹和宏观裂纹的相互作用也明显增加,但长龄期MSRAC的失效特征更加迅速和剧烈,软化阶段的脆性显著增加。此外,在裂纹失稳扩展时,MSRAC的FPZ宽度和面积随着龄期延长而增加,FPZ长度则相反。在FPZ完全扩展时,MSRAC的FPZ长度随龄期延长而降低,FPZ宽度则相反,FPZ面积是不敏感的。相比28 d龄期的MSRAC,长龄期的MSRAC具有更加强烈的骨料联锁效应,其次生裂纹和损伤范围也更加明显和宽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机制砂 长龄期 断裂参数 断裂过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料类型对充填体强度性能的影响及配比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戚亮 李峥 黄彦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58,共7页
为研究骨料类型对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在室内开展了以全尾砂、尾砂—河沙及尾砂—废石为骨料的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骨料类型下的充填体强度演化特征,并结合矿山对充填体强度指标的设计要求推荐了相应的骨料类型和... 为研究骨料类型对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规律,在室内开展了以全尾砂、尾砂—河沙及尾砂—废石为骨料的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骨料类型下的充填体强度演化特征,并结合矿山对充填体强度指标的设计要求推荐了相应的骨料类型和配比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尾砂作为充填骨料时,砂灰比的增大会降低充填体强度,而料浆浓度的增大能够提高充填体的抗压强度,并且浓度的增加更有利于改善充填体的早期抗压强度;采用尾砂+河沙作为充填骨料时,三因素对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为砂灰比料浆浓度河沙含量,并且砂灰比的增大同样会降低充填体强度,浓度及河沙含量的增大有利于提高其强度;采用尾砂+废石作为充填骨料时,三因素对充填体3、7、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为砂灰比料浆浓度废石含量,砂灰比的增大会降低尾砂废石胶结充填体强度,浓度的增大有利于提高充填体强度。综合充填体强度及坍落度的测试结果,建议采用尾砂+废石作为矿山的充填骨料,配比参数可设计为灰砂比1∶6、料浆浓度76%、废石含量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骨料类型 充填体 抗压强度 配比参数 单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焊孔对H型钢柱梁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曾榕 唐祖宏 +1 位作者 尹霞 包恩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14287-14296,共10页
针对过焊孔对柱梁节点受力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过焊孔对T形柱梁节点各组成部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节点域的强度,不利于构件的变形性能,但可以提高构件的最大承载力。柱梁节点处过焊孔影响分... 针对过焊孔对柱梁节点受力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过焊孔对T形柱梁节点各组成部分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节点域的强度,不利于构件的变形性能,但可以提高构件的最大承载力。柱梁节点处过焊孔影响分析模型(analysis model,AM)的梁弯矩荷载分布。在梁柱节点的梁端部位,因过焊孔应力易集中,梁腹板弯矩荷载偏大。在梁端轴向0~80 mm范围内,梁腹板弯矩荷载相对小,其中,梁端轴向接近35 mm处的梁腹板弯矩荷载最小。在梁端轴向0~80 mm范围内,梁翼缘弯矩荷载相对大,这是由于受过焊孔影响引起的梁腹板承载能力递减、过焊孔周围应力易集中及外荷载作用不变等原因导致的;且梁腹板承担的荷载越小,梁端轴向对应处的梁翼缘承担的荷载越大。节点域强度变化与AM模型的梁端腹板承担的剪力荷载呈正相关,节点域强度越小,梁端腹板承担的剪力荷载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梁节点 节点域强度 过焊孔 加载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软土场地地铁车站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志明 姚贵 袁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8-203,共6页
依托上海某软土场地框架式地铁车站开展了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在模型基底输入相同峰值加速度、不同频率成分的地震波,研究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近场和远场加速度,以及车站结构的加速度、动应变、轴力和弯矩等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 依托上海某软土场地框架式地铁车站开展了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在模型基底输入相同峰值加速度、不同频率成分的地震波,研究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近场和远场加速度,以及车站结构的加速度、动应变、轴力和弯矩等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的频率成分将同时影响场地、车站结构的加速度大小及其沿场地深度的分布,低频丰富的地震波对加速度的放大效应更加显著;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结构不同类型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软土场地 地震响应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避难硐室环境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韦双 张祖敬 +2 位作者 王克全 刘林 兰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80,88,共9页
基于国内外矿井避难硐室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关于避难硐室环境控制条款规定,探讨了环境控制参数的允许范围,并从建设成本及人员安全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针对避难硐室空气品质控制技术和温度控制技术的不足,指出了未来... 基于国内外矿井避难硐室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关于避难硐室环境控制条款规定,探讨了环境控制参数的允许范围,并从建设成本及人员安全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针对避难硐室空气品质控制技术和温度控制技术的不足,指出了未来避难硐室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①制订合理的环境参数允许范围;②基于矿井压风的CO浓度多种控制技术的协同作用;③CO_(2)被动化学吸附技术;④多重复合控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避难硐室 环境参数 控温技术 空气品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隧道新型喷射混凝土配制及气密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红超 饶军应 +3 位作者 孔德禹 赵昌杰 唐明英 覃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402-8410,共9页
为研究适用于高瓦斯隧道的新型喷射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及气密性影响因素,以桐梓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配合比试验、气密性测试和现场试喷确定了满足强度、和易性及气密性要求且施工性能好的新型喷射混凝土,运用气压差值法和压汞法分析了气... 为研究适用于高瓦斯隧道的新型喷射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及气密性影响因素,以桐梓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配合比试验、气密性测试和现场试喷确定了满足强度、和易性及气密性要求且施工性能好的新型喷射混凝土,运用气压差值法和压汞法分析了气压和孔隙结构对新型喷射混凝土气密性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新型喷射混凝土气密性测试的最佳测试压力及其透气系数。结果表明:新型喷射混凝土配合设计为:水灰比0.38,水泥∶粉煤灰∶玄武岩纤维=360∶90∶1.5(kg/m^(3));与孔隙率相比,最可几孔径的拟合相关系数更高,能更好地反映其与混凝土透气系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隧道 喷射混凝土 配合比 气密性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晶须对脱硫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浙江 安红芳 +2 位作者 廖正毅 孔德文 张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66-2770,共5页
在脱硫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DGCM)中加入不同掺量的碳酸钙晶须,探究了碳酸钙晶须对DGCM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及耐候性能的影响,并从微观角度揭示碳酸钙晶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入碳酸钙晶须可以有效改善DGCM的力学性能,随着晶须掺量... 在脱硫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DGCM)中加入不同掺量的碳酸钙晶须,探究了碳酸钙晶须对DGCM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及耐候性能的影响,并从微观角度揭示碳酸钙晶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入碳酸钙晶须可以有效改善DGCM的力学性能,随着晶须掺量的增加,硬化体7 d与28 d的绝干抗压强度先缓慢上升后下降又逐渐上升,而绝干抗折强度呈现波动状态;掺入碳酸钙晶须对DGCM耐水性能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当掺量大于1%后,大多数试样的吸水率都较空白组有所上升,而软化系数有所下降;碳酸钙晶须有助于提升DGCM的耐干湿性能和耐冻融性能,当掺量为1%时,基体的干湿循环溶蚀率最小达到0.22%,冻融循环强度系数最大达到0.75,试件的耐候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DGCM) 碳酸钙晶须 强度 软化系数 耐候性能 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剂及泡沫对脱硫建筑石膏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正毅 肖诗豪 +4 位作者 姜浙江 王玲玲 孔德文 谢钦 张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79-3283,共5页
研究聚羧酸类减水剂、蛋白质类缓凝剂与物理发泡类泡沫对脱硫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结合微观形态分析影响机理,并建立回归模型,预测脱硫建筑石膏性能。结果表明,在掺入0.5%减水剂以及0.1%缓凝剂的条件下,泡沫导致脱硫建筑石膏内部气孔增多... 研究聚羧酸类减水剂、蛋白质类缓凝剂与物理发泡类泡沫对脱硫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结合微观形态分析影响机理,并建立回归模型,预测脱硫建筑石膏性能。结果表明,在掺入0.5%减水剂以及0.1%缓凝剂的条件下,泡沫导致脱硫建筑石膏内部气孔增多,孔径增大,脱硫建筑石膏密度、强度、软化系数及导热系数随泡沫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泡沫掺量为12%时,脱硫建筑石膏28 d干密度达到537.13 kg/m^(3),7,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1.63 MPa与1.87 MPa。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非线性拟合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抗压强度、导热系数与密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建筑石膏 泡沫 导热系数 强度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对过期水泥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圳华 王超林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采用Mg(OH)_(2)以外掺剂的形式与过期复合硅酸盐水泥混合制备成水泥胶砂试件,利用Mg(OH)_(2)部分溶于水时完全电离为Mg^(2+)和OH^(-),掺加在水泥中既可以碱激发水泥和未溶于水的部分充当惰性骨料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其力学强度和微观结构... 采用Mg(OH)_(2)以外掺剂的形式与过期复合硅酸盐水泥混合制备成水泥胶砂试件,利用Mg(OH)_(2)部分溶于水时完全电离为Mg^(2+)和OH^(-),掺加在水泥中既可以碱激发水泥和未溶于水的部分充当惰性骨料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其力学强度和微观结构变化,为过期水泥的再利用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Mg(OH)_(2)可有效激发过期水泥水化反应,填充密实结构,提高抗压强度,但脆性也会相应提高;掺入Mg(OH)_(2)的过期水泥胶砂试件水化产生了大量的C-S-H凝胶联合骨料颗粒连接成整体,孔隙率降低,结构密实,但在超过最佳掺量后会因为过多的骨料颗粒和相应不足的C-S-H凝胶而发生强度略微下降,且有强度低的Ca(OH)_(2)晶体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期水泥 碱激发 力学 填充 SEM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抗拔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云凡 王化俗 吴胜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7-51,共5页
对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的钢筋与不同强度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不同混凝土强度与钢筋的界面拉拔试验力的变化、界面的破坏模式、以及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钢筋混凝土在拉拔... 对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的钢筋与不同强度混凝土的界面力学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不同混凝土强度与钢筋的界面拉拔试验力的变化、界面的破坏模式、以及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钢筋混凝土在拉拔过程中呈现两种破坏模式:低强度混凝土的挤压膨胀破坏,高强度混凝土的剪切破坏。(2)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初始拉拔力峰值逐渐增大,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不同强度混凝土拉拔力变化不同,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低强度混凝土拉拔力峰值逐渐增大,而高强度混凝土拉拔力峰值逐渐降低。(3)核磁试验中通过孔隙的变化情况验证了宏观拉拔力学的规律。(4)混凝土抗拔性能试验研究证明,实际工程中低强度混凝土更加适用于工场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混凝土 拉拔试验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