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贵州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建勇 谷晓平 +1 位作者 黄玫 于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2-1470,共9页
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 2)估算分析了时间长度为50年、空间分辨率为0.02°×0.02°的贵州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AVIM2模型能够... 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 2)估算分析了时间长度为50年、空间分辨率为0.02°×0.02°的贵州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AVIM2模型能够模拟出贵州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模拟偏差随着树龄的增大而不断减小,其模拟效果优于综合模型。(2)1961—2010年,贵州NEP(以C计)平均值为23.9 g·m-2·a-1,碳源区面积比例仅为5%,且植被覆盖类型为南部部分常绿阔叶林。NEP总量的变动范围为-7.0~11.5 Tg·a-1,平均每年吸收碳4.87Tg,碳汇量占中国区域的3~7%。(3)贵州境内31%的区域固碳能力下降明显(P<0.05)且主要集中在植被类型为常绿针叶林及农作物的北部地区,还有7%的区域固碳能力升高明显(P<0.05)且位于南部部分常绿阔叶林地区。(4)贵州NEP与气温显著负相关(P<0.01),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气温对NEP的影响大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AVIM2 贵州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气溶胶分布的区域与气候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廖瑶 杨富燕 +3 位作者 罗宇翔 赵天良 尚媛媛 郑小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3,共8页
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探讨其气溶胶区域分布的时空差异性,对不同区域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年以来的MODIS 3 km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插值、趋势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云贵高原2001-2016年气溶胶... 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探讨其气溶胶区域分布的时空差异性,对不同区域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年以来的MODIS 3 km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插值、趋势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云贵高原2001-2016年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区域分布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较高分辨率的3 km气溶胶数据显示出高原气溶胶的不同梯度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乌蒙山脉为界,高原多年平均AOD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其中东部年平均AOD约为0.32,西部约为0.13。年平均AOD高值区(>0.6)位于贵州省与四川盆地相邻的北部(包括遵义市、铜仁市)、与广西毗邻的东南部,以及省会城市贵州贵阳和云南昆明;高值区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区域传输和地形所影响。季节平均表明,云贵高原东西部AOD高值的出现季节不完全同步,高原东部春季和冬季最高,高原西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从相邻的两个强弱季风年来看,其与常年距平的反相位分布可能反映季风强度对气溶胶年际变化的影响。变化趋势上,高原年平均AOD呈现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率为-0.021/10a,但其中2001-2011年期间为波动上升,2011-2016年呈现显著下降,下降趋势率为-0.33/10a。高原东西部年AOD下降的速率有较大区别,高原东部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西部,下降趋势率分别为-0.059/10a和-0.003/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云贵高原 MODIS 乌蒙山脉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随降雨的动态变化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颜蒙蒙 周洲 +2 位作者 王济 谷晓平 肖建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2,共7页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素。选取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和2015年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剖面水分的垂直变化具有明显层次;...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限制因素。选取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和2015年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剖面水分的垂直变化具有明显层次;基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将2013年和2015年研究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层次分为活跃层(0~10cm),次活跃层(10~30cm)和相对稳定层(30~100cm)。(2)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与蒸散作用的综合影响;10~30cm土层由于没有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受其影响相对降低,同时降雨的入渗与蒸散作用的减弱,使该层次土壤水分分布范围广、停留时间长,较能准确地反映其受降雨和蒸发的影响。(3)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季节性;2013年和2015年春季(3-5月)和冬季(12-2月)为土壤水分的补给期,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为土壤水分的消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水 降雨 动态变化 贵阳花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有效成分和光合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芳 谷晓平 +1 位作者 梁平 于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0-93,共4页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定量测定多糖含量,比较大棚栽培铁皮石斛与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量、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药用成分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大棚栽培差异不大,最大含量分别为39....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定量测定多糖含量,比较大棚栽培铁皮石斛与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量、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药用成分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大棚栽培差异不大,最大含量分别为39.02%、37.90%;大棚和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314、0.295 mg/g,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1、16.252 mg/g,两者差异较明显;铁皮石斛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相对较低,仿野生栽培的光饱和点仅为327.484μmol/(m^2·s),具有明显的阴生植物特性。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是一种较优的栽培方式,质量与野生材料相近,可作为野生铁皮石斛的替代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生物碱 氨基酸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条件对辣椒生长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于飞 侯双双 +2 位作者 何建文 刘宇鹏 陈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2-19,共8页
【目的】探明水热条件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合理规划辣椒种植和开展辣椒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贵州主要辣椒种植品种“辣研1号”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和2020年在贵阳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分期播种试验,根据分期... 【目的】探明水热条件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合理规划辣椒种植和开展辣椒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贵州主要辣椒种植品种“辣研1号”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和2020年在贵阳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分期播种试验,根据分期播种创造的不同气候水热条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水热条件对辣椒各生长阶段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温度是辣椒各生长阶段生长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气温升高有利于提高辣椒生长速率,缩短辣椒各生长阶段所需的天数,气温每升高1℃,辣椒苗期、全生育期、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分别缩短1.1 d、10.9 d、1.1 d及6.0 d。降水量和气温对辣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均有重要影响;大气干燥程度对辣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的影响不同,其与2个生长阶段生长速率的关系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对2个生长阶段的影响率分别为-0.25%和0.16%。【结论】水热条件变化对辣椒生长速率的影响显著,在气候干暖化趋势背景下,辣椒播期适度提前,以及构建合理的种植方式是辣椒种植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分期播种 气象因子 水热条件 生长速率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城市冬夏季PM_(2.5)与O_3相互作用机理——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尚媛媛 舒卓智 +3 位作者 郑小波 赵天良 廖瑶 贾梦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84-2289,共6页
在对环境细颗粒物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一些地区随着PM_(2.5)下降而出现O_3浓度增加的现象。分析两者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云贵高原大气PM_(2.5)和O_3治理具有参考意义。利用贵阳2013—2017年PM_(2.5)与O_3监测数据及太阳辐射、温度等... 在对环境细颗粒物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一些地区随着PM_(2.5)下降而出现O_3浓度增加的现象。分析两者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云贵高原大气PM_(2.5)和O_3治理具有参考意义。利用贵阳2013—2017年PM_(2.5)与O_3监测数据及太阳辐射、温度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对比观测方法分析大气复合污染中PM_(2.5)和O_3在不同季节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气象条件下,PM_(2.5)和O_3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夏季,高浓度的O_3在较强的大气氧化条件下可促进二次颗粒物形成,增加环境中PM_(2.5)的浓度水平,两者表现为正相关(r=0.609,P<0.01);冬季,较高浓度的PM_(2.5)削弱了太阳辐射,同时抑制O_3的产生,两者表现为负相关(r=-0.373,P<0.01)。PM_(2.5)与O_3在不同季节的相互作用机理受温度和太阳辐射等气象因素影响,夏季光化学反应速率较高,O_3二次生成浓度相对较高,且多种污染物共存;冬季,采暖期细粒子排放增加,大气层结稳定促使PM_(2.5)在大气中累积,导致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加之贵阳冬季太阳辐射只相当于夏季的2/5,抑制了生成O_3的光化学反应,空气污染以PM_(2.5)为主。综上,贵阳大气复合污染的季节变化可由大气环境中PM_(2.5)和O_3的季节性相互作用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O3 太阳辐射 贵阳市 云贵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