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重气象要素的贵州省西部区域烤烟单叶重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晓玲 李想 +7 位作者 刘涛 曾莉萍 陈丽萍 徐健 王骏飞 伍洲 王克敏 吴昌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0-1861,共12页
【目的】探明气象要素对烤烟单叶重的影响,并构建基于多重气象要素的贵州省西部区域烤烟单叶重模型。【方法】根据贵州省西部烟叶种植区域2010—2021年分区县气象要素和大田烤烟单叶重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线性回归和逐步回... 【目的】探明气象要素对烤烟单叶重的影响,并构建基于多重气象要素的贵州省西部区域烤烟单叶重模型。【方法】根据贵州省西部烟叶种植区域2010—2021年分区县气象要素和大田烤烟单叶重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4种人工智能和统计学算法,分析近12年贵州省西部烟区烟叶单叶重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气象要素与烤烟单叶重的关系,构建多重气象要素与烤烟单叶重模型并验证。【结果】近12年贵州省西部烟区下部叶的单叶重平均为6.25 g,中部叶为9.95 g,上部叶为10.81 g;中部叶单叶重的变化不大,而下部叶和上部叶总体呈逐渐增重趋势。运用4种人工智能和统计学算法建立基于烟叶生长关键时期4个气象要素(成熟期气温、旺长期雨量、大田期日照时数和大田期可用时段,以下简称四要素)和3—9月逐旬气象要素(多要素)单叶重模型;模拟2010—2021年逐年单叶重发现,虽然建模时BP神经网络算法模拟准确率最高,但模拟实际单叶重时基于多要素的逐步回归算法模型模拟效果最优,相比其他模型可很好地模拟出各叶位逐年单叶重的峰值和谷值,随机森林算法次之。【结论】逐步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对贵州省西部地区烤烟单叶重模拟效果较好,建立烤烟单叶重预测模型时考虑预测气象要素的代入,可为烟叶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单叶重 气象要素 单叶重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茶树生长季气候生产潜力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波 曾晓珊 +2 位作者 古书鸿 于飞 陈芳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55-64,共10页
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茶树气候资源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对提高贵州省茶树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茶产业生态资源经济价值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州省83个国家气象台站1961—2020年常规气象要素和1978—2020年茶叶经济数... 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茶树气候资源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对提高贵州省茶树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茶产业生态资源经济价值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州省83个国家气象台站1961—2020年常规气象要素和1978—2020年茶叶经济数据,采用逐级订正法、气候学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估算茶树气候资源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气候资源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结果表明,贵州省茶树生长季内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2.3、43.7和39.1 t/hm^(2),随时间变化均呈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9、-0.37和-0.31 t/(hm^(2)·10a),空间分布上光合生产潜力表现为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表现为由北向南递增变化趋势。因温度和降水限制,茶树气候生产潜力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6.2%和10.2%;太阳辐射、热量和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贡献率分别为45.9%、32.5%和21.6%;1978—2020年贵州省茶树气候资源利用率呈递增趋势,多年平均利用率0.91%。茶树生长季内气候生产潜力递减,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分析茶树生长季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有益于提升气候资源利用率和应对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茶树 气候资源 气候生产潜力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地一次致灾暴雨的形成过程及成因分析
3
作者 魏涛 彭芳 +1 位作者 吴古会 姚浪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S1期95-102,108,共9页
综合运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FY-4A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风廓线雷达产品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1日贵州北部山地发生的一次致灾极端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事件是由低涡... 综合运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FY-4A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风廓线雷达产品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1日贵州北部山地发生的一次致灾极端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事件是由低涡和暖式切变线共同作用引发的。在低涡加强前,对流层高层出现了位涡异常并向东南方向传播,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而地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则增强了触发和维持暴雨的条件;暴雨中心区主要位于云团云顶温度低值中心北侧的梯度大值区,特别是在对流云团合并阶段,降水强度达到最大;低涡东南象限和喇叭口地带频繁触发对流单体,这些单体自西向东移动,在贵州西北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显著增强,在降水最明显的2个阶段,雷达回波显示出低质心暖云特征。此外,近地层风场变化与地形的相互作用也是此次暴雨过程中极端降水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暴雨 低涡 列车效应 地形作用 贵州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下红火蚁在贵州的适生区预测
4
作者 张念念 黄安香 +1 位作者 喻三鹏 齐大鹏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目的】预测分析红火蚁的贵州适生区,以便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红火蚁在贵州进一步蔓延。【方法】基于环境变量数据和红火蚁在贵州的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ArcGIS分析相结合预测方法,模拟预测红火蚁在当前和未来气候... 【目的】预测分析红火蚁的贵州适生区,以便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红火蚁在贵州进一步蔓延。【方法】基于环境变量数据和红火蚁在贵州的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ArcGIS分析相结合预测方法,模拟预测红火蚁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在贵州的适生区域。并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红火蚁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分别为0.935和0.932,预测结果精度高。红火蚁在贵州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72.56%,高、中、低适生区各占全省面积的8.92%、31.99%、31.65%。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于贵州南部。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以及黔东南等少量地区;中适生区是高适生区的外围扩展,主要分布在安顺市、黔南州和黔东南州。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红火蚁在贵州的适生区面积总体呈增加势态,其质心逐渐向北迁移。环境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红火蚁在贵州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温度和降水。【结论】红火蚁在贵州省潜在适生范围广,需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止红火蚁传播,减少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MaxEnt模型 适生区 气候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61年冰雹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涛 夏晓玲 +3 位作者 彭宇翔 唐辟如 李皓 文继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2-882,共11页
选取1961—2021年贵州省84个国家站冰雹观测资料,运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EOF分解对贵州省近61年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的异常,探究冰雹日数极端年份的成因。结果表明:贵州省一年四季均有冰雹... 选取1961—2021年贵州省84个国家站冰雹观测资料,运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EOF分解对贵州省近61年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的异常,探究冰雹日数极端年份的成因。结果表明:贵州省一年四季均有冰雹,春季最多,秋季最少。冰雹出现时间以14—01时的午后到夜间为主。贵州省冰雹的发生有14年和8年的周期,1995年后主周期变短,出现频次减少。冰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年均冰雹频次与海拔呈正相关,EOF分解后,贵州省冰雹空间分布前两个模态在空间向量场上呈现为全省一致型和东西相反型,受大尺度环流及地形影响产生的冰雹为减少的趋势,1991年后贵州省中部以东受地形激发及局地对流产生的冰雹有略微上升的趋势,但其方差贡献率较小,因此贵州省整体冰雹日数为下降趋势。通过极端冰雹年的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的分析,发现La Nina年海温的异常激发了热带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导致该地区副高偏弱,进一步影响到贵州及其周边的位势高度有负异常,不利于贵州省冰雹的发生,对应贵州的少雹年,而El Nino年则相反,对应贵州省的多雹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时空分布特征 EOF分解 小波分析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楠艺 付文婷 +5 位作者 孙思思 周鹏 杨娅 吴迪 于飞 何建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3-1492,共10页
为探究辣椒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以卓椒52、骄阳6号和辣研12号3个辣椒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贵州省麻江县、云南省砚山县、湖南省长沙市、重庆市石柱县4个辣椒主产区进行栽培试验,并进行辣椒品质指标测定,采用... 为探究辣椒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以卓椒52、骄阳6号和辣研12号3个辣椒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贵州省麻江县、云南省砚山县、湖南省长沙市、重庆市石柱县4个辣椒主产区进行栽培试验,并进行辣椒品质指标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明确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辣椒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对4个辣椒主产区的气候资源优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于4个种植点的3个辣椒品种品质指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辣椒二氢辣椒素含量、辣椒红素含量、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而还原糖含量、氨基酸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变异系数均在20%以内。种植于云南省砚山县的卓椒52品质综合评价最优,而供试的3个辣椒品种种植于贵州省麻江县的辣椒品质总体优于其他3个种植区。根据主成分载荷值筛选出的辣椒品质指标为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影响辣椒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为辣椒定植至采收期的平均相对湿度和总降水量。4个种植点的气象因子主成分得分分属4个象限,而7个气象因子的主成分载荷值分属3个象限,其中,与辣椒品质相关的关键气象因子平均相对湿度和总降水量位于第2象限,与贵州省麻江县的气象因子主成分得分一致。说明贵州省麻江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提升辣椒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辣椒优质栽培、品质评价及种植区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品质 综合评价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州旅游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恒飞 杨蕊绮 +1 位作者 秦玲玲 杜正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79-84,共6页
在目前贵州旅游业日渐兴盛的背景下,研究旅游气象服务对加快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实际调查和文献收集,梳理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就目前该地区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开展分析。发现气象条件是与该地区旅游出行... 在目前贵州旅游业日渐兴盛的背景下,研究旅游气象服务对加快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实际调查和文献收集,梳理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就目前该地区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开展分析。发现气象条件是与该地区旅游出行安全、旅行体验感、旅游舒适度等密切相关的一种因素。做好旅游气象服务,有利于提升当地旅游气象服务水平和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但是目前的旅游气象服务还存在不足。提出了旅游气象服务未来的发展思路,旨在为当地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需要强化部门合作、健全气象监测网络、创建气候品牌、开发旅游气象产品以及建设旅游气象综合服务平台,才能进一步提升旅游气象服务水平,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做好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气象服务 黔南州 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因素关系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8
作者 尚媛媛 杜正静 +2 位作者 陈静怡 彭波 龙杰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2-639,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状况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等级,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预测因子,分...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状况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等级,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预测因子,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轻量级梯度提升机、随机森林这4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将纳入患者以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和参数优化,测试集用于评价模型效果。主要以准确率来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岁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6383例,其中女性6507例,且日发病例数表现为不平衡数据,其中诊断类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绞痛、心源性猝死。日发病例数与气压、气温、湿度3大类26种气象因素存在相关性,与气压、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采用GridSearchCV函数找出最优权重的配比后,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并通过测试集验证输出模型指标参数。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在预测任务中表现最佳,准确率达到85.68%,精确率为82.56%,召回率为85.68%,F1分数为79.56%(均P<0.0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前72 h气温的INP值为63814,是影响日发病例数最重要的气象因素,排名第2和第3的是发病前48 h气温和发病前24 h气温,对应INP值分别为62002、43216。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气象因素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ageNet数据能否帮助改进基于深度学习的云图分类准确率?
9
作者 季焱 叶灵熙 +6 位作者 黄智勇 彭婷 高智伟 孔德璇 吉璐莹 朱寿鹏 智协飞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403,共15页
精准的云属分类,对于区域天气形势预测和全球能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客观地识别地基云图目前仍然存在挑战,尤其是当前可获得的标准云图数据不足,因此以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云图分类模型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探索了如何... 精准的云属分类,对于区域天气形势预测和全球能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客观地识别地基云图目前仍然存在挑战,尤其是当前可获得的标准云图数据不足,因此以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云图分类模型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探索了如何利用非气象云图数据,如ImageNet数据集,帮助改进地基云图分类技巧。以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10类标准云属和1类尾迹云为分类对象,构建了基于卷积结构的ResNet50、MobileNet-V2和基于自注意力结构的ViT云图分类模型。结果表明,仅使用原始云图训练时,参数量较小的传统卷积结构网络要优于参数量庞大的ViT模型。然而,通过使用ImageNet数据集进行预训练后,ViT模型的云图分类技巧有了显著提升,预训练策略将平均F 1评分由0.78提高至0.96,超过了当前的主流分类模型。这表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来实现云图分类是可靠且有效的途径,而预训练策略对于类似于ViT的大型网络而言更为重要。此外进一步将训练稳定的模型部署至移动端口(http://43.142.162.19:5174/),实现了通过上传拍摄云图进行实时分类,并提供相关的云类科普信息,推动气象云知识在社会公众中的普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云图分类 ViT模型 预训练模型 非常规气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京津冀地区短时降水预报订正
10
作者 王玉虹 孔德璇 +4 位作者 朱寿鹏 张南 季焱 张珊 徐焕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基于2022-2024年汛期综合分析与短时临近预报系统(Integrated Nowcasting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ystem,INCA)降水预报以及京津冀降水观测数据,采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结合TS评分和均方误差的加权函数作为损失函数,对3~12 h... 基于2022-2024年汛期综合分析与短时临近预报系统(Integrated Nowcasting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ystem,INCA)降水预报以及京津冀降水观测数据,采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结合TS评分和均方误差的加权函数作为损失函数,对3~12 h短时降水预报进行订正,开展包含降水季节特征、日变化特征、区域特征以及影响短时强降水的热力条件、动力条件在内的多种因子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多种因子影响的深度学习模型比单一因子深度学习模型对原始预报改进更明显,可提高所有量级降水的TS评分;3~12 h预报中,各量级降水的TS评分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0.07、0.06、0.06、0.03;预报技巧改进明显的空间范围随降水强度(R)增大而减小,对于R≥0.1 mm·h^(-1)和R≥5 mm·h^(-1)量级降水,京津冀大部分地区TS评分得到提升,对于R≥10 mm·h^(-1)和R≥20 mm·h^(-1)量级降水,京津冀东部地区TS评分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U-Net模型 损失函数 影响因子 预报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IM在高分辨率降水数值预报产品空间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百炼 杨富燕 +2 位作者 陈子通 彭芳 曾莉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引入图像结构相似度指数SSIM应用于高分辨率降水数值预报产品的空间检验,通过对SSIM应用场景和算法的适用性改进,提出了适用于0-1化降水格点场空间检验的SSIM应用方法,并针对SSIM指标不能正确反映降水场中雨带位置变化的缺陷进行了改进... 引入图像结构相似度指数SSIM应用于高分辨率降水数值预报产品的空间检验,通过对SSIM应用场景和算法的适用性改进,提出了适用于0-1化降水格点场空间检验的SSIM应用方法,并针对SSIM指标不能正确反映降水场中雨带位置变化的缺陷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修正的SSIM*指标。应用该新方法选取2020年夏季贵州地区的暴雨个例,对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华南区域中尺度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空间检验,并与采用另外两种检验方法即MODE和邻域法的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SSIM方法在高分辨率降水数值预报场空间检验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三种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在有无预报能力的定性评价上差异不大,而新的SSIM*指标与MODE的MMI指标表现较为接近,且在对个例预报能力的评价上更为合理。该方法以0-1化降水格点场作为空间检验对象,能够得到其它方法所不能得到的降水场整体检验特征和分项检验特征,提供从雨区面积、雨带结构及其平均位置多个方面评估预报性能的参考指标,且计算简单无主观参数设定,得到的检验结果具有唯一确定性,克服了当前MODE方法在应用中的缺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数值预报 0-1化格点场 空间检验 SSIM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