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安龙县褐家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德辉 杨再学 +3 位作者 留青 徐征翠 韦应敏 李定超 《耕作与栽培》 2018年第5期5-7,共3页
对1994-2017年贵州省安龙县褐家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捕获率为0. 62%,其中,住宅总平均捕获率为1. 23%,稻田、旱地总平均捕获率为0. 31%,一年中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1. ... 对1994-2017年贵州省安龙县褐家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捕获率为0. 62%,其中,住宅总平均捕获率为1. 23%,稻田、旱地总平均捕获率为0. 31%,一年中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1. 17%。褐家鼠一年四季都可繁殖,3~10月为主要繁殖期,每年在4-5月和10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平均怀孕率为68. 63%~65. 85%和62. 16%,多年平均怀孕率为49. 46%,平均胎仔数为5. 61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 19%,平均繁殖指数1. 43。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特征变化差异显著。每年5月和10月为褐家鼠的最佳防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种群数量 繁殖特征 安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2020年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再学 周朝霞 +10 位作者 尹文书 艾祯仙 秦治勇 李恩涛 韦应敏 潘会 杨高乾 王天毅 罗全丽 吴琦 谈孝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8期279-282,共4页
2020年8—10月在贵州省余庆县、都匀市、息烽县、三都县、瓮安县、安龙县、关岭县、播州区、岑巩县9个县(市、区)共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共培训学员300人,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前学员测试题正确率为7... 2020年8—10月在贵州省余庆县、都匀市、息烽县、三都县、瓮安县、安龙县、关岭县、播州区、岑巩县9个县(市、区)共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FFS)10间,共培训学员300人,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前学员测试题正确率为71.10%,培训后正确率为92.93%,正确率提高12.33%~32.33%,平均提高21.83%;测试题按照鼠害防控意识、鼠害传统防控技术掌握、鼠害新型防控技术了解、农业环保意识分类统计,正确率分别提高17.78%、29.92%、14.83%、24.33%;学员非常满意率为97.40%,满意率为2.60%,无不满意评价;质量控制指标“是”的指标占89.05%,“否”的指标占10.95%。主要措施:举办辅导员培训班,充实师资力量;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召开项目专题会,落实培训任务;统一培训材料,提高培训效果;组建专家团队,开展督促指导;召开项目总结会,交流培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田间学校(FFS) 鼠害防治 培训效果 主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龙县农区褐家鼠肥满度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韦应敏 李定超 +3 位作者 留青 杨德辉 韦应红 敖银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1期84-88,共5页
本研究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作为肥满度指标,来反映鼠类身体状况的好坏。对贵州省安龙县2013-2020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229只褐家鼠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研究褐家鼠肥满度不同性别、生境、年龄、年度、月份、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 本研究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作为肥满度指标,来反映鼠类身体状况的好坏。对贵州省安龙县2013-2020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229只褐家鼠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研究褐家鼠肥满度不同性别、生境、年龄、年度、月份、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褐家鼠肥满度的变动幅度为1.45~6.27 g/cm^(3),平均肥满度为(3.05±0.67)g/cm^(3)。不同性别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住宅区平均肥满度明显高于农田区,住宅区和农田区之间肥满度差异显著;随着种群年龄的不断增长,肥满度逐渐增加,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度之间肥满度差异极显著,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同时,比较了我国其他地区褐家鼠平均肥满度和贵州省主要鼠类平均肥满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肥满度 变化规律 安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2015年安龙县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韦应敏 留青 +1 位作者 杨德辉 李定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134-135,147,共3页
为掌握安龙县鼠种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4—2015年贵州省安龙县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当地住宅区、稻田区、旱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龙县住宅区、稻田区、... 为掌握安龙县鼠种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4—2015年贵州省安龙县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当地住宅区、稻田区、旱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龙县住宅区、稻田区、旱地区鼠种种类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住宅区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5.02%、43.25%,稻田区、旱地区均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83.96%和85.71%。住宅区鼠类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稻田和旱地,不同年度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1994—2000年种群数量明显高于2001—2015年种群数量。不同月份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每年6月为种群数量高峰。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春、夏、秋季鼠类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冬季鼠类种群数量。大面积农区统一灭鼠的最佳季节应是春、夏、秋3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种组成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贵州安龙 1994-201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龙县黄胸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留青 欧阳普 +2 位作者 韦应敏 李定超 杨德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107-108,112,共3页
对1994—2016年贵州省安龙县黄胸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捕获率为1.66%,其中住宅总平均捕获率为1.57%,稻田、旱地总平均捕获率为1.70%,一年中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2.66... 对1994—2016年贵州省安龙县黄胸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捕获率为1.66%,其中住宅总平均捕获率为1.57%,稻田、旱地总平均捕获率为1.70%,一年中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2.66%。黄胸鼠一年四季都可繁殖,3—10月为主要繁殖期,每年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平均怀孕率为56.15%~68.09%和47.15%~57.50%,多年平均怀孕率为47.29%,平均胎仔数为6.07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1.17%,平均繁殖指数1.46。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特征变化差异显著。每年4月和8月为黄胸鼠的最佳防治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鼠 种群数量 繁殖特征 贵州安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龙县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控对策浅析
6
作者 李定超 韦应敏 +1 位作者 留青 陈琴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3期25-28,共4页
为了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减轻作物损失,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对贵州省安龙县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调查发现,2019年4月28日,草地贪夜蛾在安龙县玉米上首次发现,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薏苡仁等作物,... 为了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减轻作物损失,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对贵州省安龙县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调查发现,2019年4月28日,草地贪夜蛾在安龙县玉米上首次发现,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薏苡仁等作物,在鲜食糯玉米上发生为害较重,平均为害株率为37.67%,平均虫口密度为48.35头/百株,高粱、薏苡仁上零星发生,平均为害株率为2.7%~3.8%,平均虫口密度为4.8~5.4头/百株,以9月发生较重。不同镇、村发生程度不同,中部坝区镇、村受害重于山区村。性诱捕器监测效果好于高空测报灯、虫情测报灯监测。针对今后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提出相关防控对策及建议: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将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完善虫情监测设备,强化田间虫情监测预报;集成科学防控技术,多种防控措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发生为害特点 防控对策 贵州省安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韦应敏 留青 +1 位作者 杨德辉 李定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探索 TBS 技术对害鼠的控制效果和作用,2015~2016年在贵州省安龙县旱地开展了开放式和封闭式TBS 捕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和封闭式 TBS 对鼠类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2个 TBS 围栏共捕获鼠形动物151只,种类有小家鼠、褐家鼠、黄... 为探索 TBS 技术对害鼠的控制效果和作用,2015~2016年在贵州省安龙县旱地开展了开放式和封闭式TBS 捕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和封闭式 TBS 对鼠类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2个 TBS 围栏共捕获鼠形动物151只,种类有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鼩鼱4种。其中,封闭式 TBS 捕鼠58只,开放式 TBS 捕鼠93只,分别占捕鼠总数的38.41%,和61.59%,开放式 TBS 捕获鼠形动物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 TBS。不同安装方式鼠形动物组成基本一致,均以小家鼠数量最多。两种安装方式不同月份捕获鼠形动物数量不同,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月份捕获鼠形动物数量与试验周边生境、小气候及作物生育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TBS 封闭式TBS 捕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州薏苡粘虫的危害习性及其气象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欣 张礼维 +2 位作者 陈曦 留青 李思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96-96,136,共2页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薏苡粘虫的危害习性。[方法]于2015年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对薏苡粘虫进行蛾量、田间卵量、幼虫密度和气象因子影响等的调查。[结果]粘虫对薏苡的危害以第2代为主,6月中下旬为危害盛期,暴雨对粘虫有抑制作用。[结论]调查...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薏苡粘虫的危害习性。[方法]于2015年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对薏苡粘虫进行蛾量、田间卵量、幼虫密度和气象因子影响等的调查。[结果]粘虫对薏苡的危害以第2代为主,6月中下旬为危害盛期,暴雨对粘虫有抑制作用。[结论]调查结果为下一步制定薏苡粘虫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粘虫 调查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TBS围栏不同高度捕鼠筒捕鼠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留青 韦应敏 +2 位作者 李定超 杨德辉 欧阳普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96-97,共2页
为了筛选适宜高度的捕鼠筒,2015—2016年在贵州省安龙县开展开放式TBS围栏不同高度捕鼠筒捕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高度捕鼠筒开放式TBS围栏,共捕获鼠类360只,鼠种种类有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鼩鼱4种,鼠种种类与历年鼠夹法调... 为了筛选适宜高度的捕鼠筒,2015—2016年在贵州省安龙县开展开放式TBS围栏不同高度捕鼠筒捕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高度捕鼠筒开放式TBS围栏,共捕获鼠类360只,鼠种种类有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鼩鼱4种,鼠种种类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一致,以小家鼠数量最多,共捕获274只,占总捕鼠数的76.11%;褐家鼠29只,占总捕鼠数的8.06%;黄胸鼠41只,占总捕鼠数的11.39%;鼩鼱16只,占总捕鼠数的4.44%。以60 cm捕鼠筒捕获鼠类数量最多,占总捕鼠数的48.89%;其次是80 cm捕鼠筒,捕获鼠类占总捕鼠数的26.67%;40 cm捕鼠筒捕获鼠类数量最少,占总捕鼠数的24.44%,说明不同高度捕鼠筒捕鼠效果不同,开放式TBS围栏捕鼠筒高度以60 cm最好,80 cm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 TBS 捕鼠筒 高度 捕鼠效果 贵州安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地区黄胸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应敏 李定超 +2 位作者 留青 杨德辉 韦应红 《广西植保》 2020年第4期5-10,共6页
黄胸鼠是贵州省安龙县农区优势鼠种,为摸清其种群形态及繁殖参数的年龄及季节变化情况,丰富种群生态研究资料,为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笔者对安龙县2013—2019年住宅、稻田、旱地鼠情调查中捕获的188只黄胸鼠进行统计分... 黄胸鼠是贵州省安龙县农区优势鼠种,为摸清其种群形态及繁殖参数的年龄及季节变化情况,丰富种群生态研究资料,为种群数量动态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笔者对安龙县2013—2019年住宅、稻田、旱地鼠情调查中捕获的188只黄胸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胸鼠平均体重为119.49 g,平均胴体重为95.61 g,平均体长为137.80 mm,平均尾长为148.49 mm,体长为尾长的92.80%,平均后足长为30.88 mm,平均耳高为20.73 mm,体重、体长、尾长、足长、耳高指标在雌雄鼠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年龄组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不同季节有一定区别。种群繁殖能力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强,其主要繁殖群体为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不同季节种群繁殖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春季、夏季、秋季是黄胸鼠繁殖高峰期,冬季是繁殖低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鼠 繁殖参数 年龄变化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组合对稻瘟病的抗性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定超 留青 +2 位作者 杨德辉 杨杰龙 冯剑 《植物医生》 2014年第5期35-37,共3页
通过试验,观察参试的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在旱育水寄、旱育秧方式下,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以中优169、F优993、宜香优2115、绵Ⅱ优838等4个品种组合的抗性和产量表现最好,可推荐在安龙县稻瘟病高发区推广使用。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稻瘟病 抗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