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法研究硫鸟嘌呤与七元瓜环及牛血清白蛋白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英 王娟 +4 位作者 郭改英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周清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5-380,共6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此外,还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考察了6-TG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6-TG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鸟嘌呤 七元瓜环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类超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英 陶朱 +1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2-2031,共10页
瓜环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可与多种有机物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组装分子胶囊或超分子实体,使其在环境、医药、化学分离和材料改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本组工作,并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 瓜环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可与多种有机物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组装分子胶囊或超分子实体,使其在环境、医药、化学分离和材料改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本组工作,并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瓜环在药物载体及药物传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瓜环在药物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药物载体 药物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元瓜环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马艳辉 黄英 +3 位作者 祝黔江 张建新 薛赛凤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44-2547,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甲氨蝶呤的不同质子化形式及体系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Q[8]与MTX作用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甲氨蝶呤的不同质子化形式及体系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Q[8]与MTX作用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7.64±1.52)×104 L/mol;龄前热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上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疏水作用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采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甲氨蝶呤 紫外吸收光谱法 热力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1-丁基-4,4'-联吡啶的超分子自组装 被引量:5
4
作者 肖昕 涂仕春 +4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陶朱 张建新 卫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58,共5页
设计合成了客体分子1-丁基-4,4'-联吡啶溴化物(BV+),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其与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溶液中及固体... 设计合成了客体分子1-丁基-4,4'-联吡啶溴化物(BV+),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其与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溶液中及固体状态下,TMeQ[6]均包结BV+的烷基链部分形成1∶1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 1-丁基-4 4'-联吡啶溴化物 超分子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六元瓜环与Sr(Ⅱ)离子的配位及超分子自组装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婷 陈文建 +2 位作者 张云黔 陶朱 祝黔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3-480,共8页
本文以六元瓜环及两种部分甲基取代六元瓜环(统称为Q[6]s)为构筑元件,合成了4个Q[6]s-Sr髤离子的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Q[6]s-Sr髤离子配合物自组装形成不同结构的分子链,体系中存在Cl-离子时,Q[... 本文以六元瓜环及两种部分甲基取代六元瓜环(统称为Q[6]s)为构筑元件,合成了4个Q[6]s-Sr髤离子的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Q[6]s-Sr髤离子配合物自组装形成不同结构的分子链,体系中存在Cl-离子时,Q[6]s-Sr髤离子形成配位聚合链,而只有NO3-离子存在时,形成水分子配位桥连的超分子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元瓜环 s) Sr(Ⅱ)离子 超分子自组装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8-氮杂腺嘌呤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娟 黄英 +2 位作者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4期352-356,共5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2.55±1.52)×104 L/mol;通过热力学参数测定,其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范德华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8-氮杂腺嘌呤 包结复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元瓜环与钕离子在四氯酸锌离子诱导下构筑的配合超分子自组装(英文)
7
作者 丛航 陈凯 +5 位作者 王传真 薛赛凤 张云黔 陶朱 祝黔江 张振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39-2846,共8页
在四氯酸锌离子诱导下,五元瓜环能与钕离子构筑形成二维配合超分子自组装。在HCl介质中,Zn2+容易形成四氯酸锌离子,在其诱导作用下,钕离子和五元瓜环端口羰基氧直接配位形成二维超分子自组装体。结果表明锌离子作为一种结构导向剂在形... 在四氯酸锌离子诱导下,五元瓜环能与钕离子构筑形成二维配合超分子自组装。在HCl介质中,Zn2+容易形成四氯酸锌离子,在其诱导作用下,钕离子和五元瓜环端口羰基氧直接配位形成二维超分子自组装体。结果表明锌离子作为一种结构导向剂在形成瓜环基超分子自组装体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自组装 钕离子 五元瓜环 四氯锌酸根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N,N'-二甲基-苯甲基-1,10-二氨基癸烷的超分子自组装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波 吴明强 +3 位作者 肖昕 薛赛凤 陶朱 卫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42-2446,共5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多个作用位点的长链分子N,N'-二甲基-苯甲基-1,10二氨基癸烷(C10DA)并将其作为客体,利用1H NMR、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手段考察了C10DA与七元瓜环(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 设计合成了具有多个作用位点的长链分子N,N'-二甲基-苯甲基-1,10二氨基癸烷(C10DA)并将其作为客体,利用1H NMR、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手段考察了C10DA与七元瓜环(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主客体摩尔比的变化,其作用模式从类轮烷型包结配合物转变成哑铃型包结配合物,这一特性在分子器件的制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类轮烷 哑铃型包结配合物 超分子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四氯合锌离子诱导下反式六元瓜环与碱金属离子构筑的配位超分子自组装体(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邱胜超 李青 +4 位作者 张云黔 肖昕 陶朱 祝黔江 张振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03-1310,共8页
在盐酸介质中,通过四氯合锌离子诱导,碱金属离子能与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直接配位构筑形成超分子自组装体。单晶结构表明在HCl介质中,四氯合锌离子形成"蜂巢结构",而且在[ZnCl_4]^(2-)诱导作用下,碱金属离子和反式六... 在盐酸介质中,通过四氯合锌离子诱导,碱金属离子能与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直接配位构筑形成超分子自组装体。单晶结构表明在HCl介质中,四氯合锌离子形成"蜂巢结构",而且在[ZnCl_4]^(2-)诱导作用下,碱金属离子和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直接配位形成一维超分子自组装体而填充在"蜂巢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离子 反式六元瓜环 四氯合锌根离子 超分子自组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荧光探针用于环境水样中百草枯的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青 张静 +5 位作者 宋桂先 席芸芸 黄英 陶朱 周清娣 卫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0-1164,共5页
基于七元瓜环可使中性红的荧光增强从而设计荧光探针,当在荧光探针中加入百草枯后荧光强度又逐渐降低,利用此种超分子配合物的荧光"开-关"效应,从而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检测百草枯的荧光方法。当百草枯浓度在(1~8)×10^(-6 )... 基于七元瓜环可使中性红的荧光增强从而设计荧光探针,当在荧光探针中加入百草枯后荧光强度又逐渐降低,利用此种超分子配合物的荧光"开-关"效应,从而建立了一种新颖的检测百草枯的荧光方法。当百草枯浓度在(1~8)×10^(-6 )mol·L^(-1)范围内,百草枯浓度与探针的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出限为1.4×10^(-8 )mol·L^(-1),加标回收率为104%~108%,可在河水样品中检测百草枯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七元瓜环 中性红 荧光探针 百草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平面构型[PdnClm]^2-阴离子驱动下三种瓜环基超分子框架化合物的构筑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瑞雪 田飞扬 +1 位作者 张云黔 陶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41-1248,共8页
采用无机阴离子诱导方法,以具有平面构型的[PdnClm]^2-阴离子为结构导向试剂,成功制备了3种具有框架结构特征的瓜环基超分子化合物:{Na2(H2O)6TMeQ[6]}[Pd2Cl6]·3H2O(1)、(H3O)2{CyH5Q[5]}[Pd2Cl6]·3H2O(2)及(H3O)2{Q[5]}[PdC... 采用无机阴离子诱导方法,以具有平面构型的[PdnClm]^2-阴离子为结构导向试剂,成功制备了3种具有框架结构特征的瓜环基超分子化合物:{Na2(H2O)6TMeQ[6]}[Pd2Cl6]·3H2O(1)、(H3O)2{CyH5Q[5]}[Pd2Cl6]·3H2O(2)及(H3O)2{Q[5]}[PdCl4]·23H2O(3)。X射线单晶衍射的结果表明:在1中,Na+离子与TMeQ[6]端口羰基氧直接配位形成一维结构的超分子链,在[Pd2Cl6]2-阴离子与TMeQ[6]的外壁作用下,进一步构筑形成三维的框架结构;在2中,在[Pd2Cl6]2-阴离子与CyH5Q[5]的外壁作用下,CyH5Q[5]以一维链有序排列,且4条CyH5Q[5]分子链可堆砌成一孔道,孔道中填充了[Pd2Cl6]2-阴离子,最终形成三维框架结构;在3中,8个[PdCl4]2-阴离子与4个Q[5]分子通过瓜环外壁相互作用,形成二维层状框架结构,层与层之间再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力,最终形成三维层状框架结构。在这3种瓜环基超分子框架化合物中,[PdnClm]^2-阴离子促进了瓜环分子有序化排列,形成了具有框架结构特征的自组装体。这种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瓜环的外壁作用,即瓜环“正电性外壁”与[PdnClm]^2-阴离子间的离子偶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nClm]^2- 结构导向剂 瓜环 超分子框架 外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与七元瓜环超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胡清华 黄英 +3 位作者 傅晓钟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6期511-516,共6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104 L/mol...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104 L/mol;在0<pH<6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体系pH值约为2.5的条件下,七元瓜环对阿德福韦有较好的包结能力。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Q[7]与PMEA的相互作用,且体系平衡以焓变控制为主,疏水作用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运用IR、DSC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Q[7]与PMEA生成了固体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阿德福韦 紫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固体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体分子末端基团驱动的七元瓜环类轮烷自组装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君明 宋森 +3 位作者 张胜 张少威 田蒙奎 倪新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1-916,共6页
以1,2-二(4-吡啶基)乙烯为母体,设计合成了系列基于烷基链末端基团分别为—COOH,—CH_2Br和—CH_3的阳离子型线性客体分子(G1~G3).研究结果表明,末端基团为—COOH的客体分子G1可驱动七元瓜环滑过1,2-二(4-吡啶基)乙烯形成[2]类轮烷分子... 以1,2-二(4-吡啶基)乙烯为母体,设计合成了系列基于烷基链末端基团分别为—COOH,—CH_2Br和—CH_3的阳离子型线性客体分子(G1~G3).研究结果表明,末端基团为—COOH的客体分子G1可驱动七元瓜环滑过1,2-二(4-吡啶基)乙烯形成[2]类轮烷分子梭及[3]类轮烷;客体分子G2和G3则不能驱动七元瓜环滑过吡啶基乙烯母体部分,但是G2的—CH_2Br基团可驱动七元瓜环靠近吡啶基乙烯基团并形成稳定的[2]类轮烷.这一现象可归因于链状分子末端基团与瓜环端口羰基氧作用时的静电势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类轮烷 分子驱动力 主客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考察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二氯化-二(2-苯并咪唑)丁烷的分子识别
14
作者 易君明 薛赛风 陶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58,共4页
以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为主体,二氯化-二(2,2’-苯并咪唑)丁烷为客体,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主体对客体具有较强的包结识别能力,主客体之间可形成1∶1及2∶1的包结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法... 以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为主体,二氯化-二(2,2’-苯并咪唑)丁烷为客体,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主体对客体具有较强的包结识别能力,主客体之间可形成1∶1及2∶1的包结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得配合物的包结常数为K(1∶1)=4.79±0.01×104 L.mol-1,K(2∶1)=8.51±0.01×1010 L2.mol-2;荧光光谱法测得配合物的包结常数为K(1∶1)=7.02±0.01×104 L.mol-1,K(2∶1)=2.88±0.01×1010 L2.mol-2,两种方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 二氯化-二(2-苯并咪唑)丁烷 分子识别 紫外吸收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在Q[5]-CdCl_2体系中配位超分子自组装体的构筑(英文)
15
作者 丛航 梁利利 +5 位作者 王传真 张云黔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张振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69-2476,共8页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结构表征技术,研究了碱土金属在五元瓜环-四氯镉酸根体系中的配位超分子自组装体的构筑。晶体结构表明:[CdCl4]2-的存在,能够使得碱土金属与五元瓜环形成分子胶囊。研究结构还发现,在这样的体系即使没有[CdCl4]2-...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结构表征技术,研究了碱土金属在五元瓜环-四氯镉酸根体系中的配位超分子自组装体的构筑。晶体结构表明:[CdCl4]2-的存在,能够使得碱土金属与五元瓜环形成分子胶囊。研究结构还发现,在这样的体系即使没有[CdCl4]2-或"蜂巢效应"存在,由于瓜环的外壁作用也能够促使这种结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土金属 五元瓜环 四氯镉酸根离子 超分子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对三环唑的分子识别及抑菌活性研究
16
作者 郭改英 黄英 +2 位作者 薛赛凤 陶朱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6期506-509,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识别作用,考察了温度对该作用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瓜环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可形成1∶1配合物;其稳定常数(K)为(9.23±0.05)&#...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识别作用,考察了温度对该作用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瓜环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可形成1∶1配合物;其稳定常数(K)为(9.23±0.05)×103L/mol,热力学参数为ΔG(-2.26×104J/mol),ΔH0(-43.79J/mol),ΔS0(-72.78J/K·mol)。并且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形成的包结配合物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活性具有增效作用,抑菌率提高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七元瓜环 三环唑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七、八元瓜环对亚甲基蓝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艳 薛赛凤 +2 位作者 牟兰 祝黔江 陶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42-3046,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对客体亚甲基蓝染料(g)的分子识别作用。结果表明,Q[7]与g作用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主客体配合物,Q[8]与g作用形成的是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主客体配合物。吸收光谱...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Q[8])对客体亚甲基蓝染料(g)的分子识别作用。结果表明,Q[7]与g作用形成物质的量比为2∶1的主客体配合物,Q[8]与g作用形成的是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主客体配合物。吸收光谱法测得的包结常数分别为KQ[7]-g=1.34×1012L2·mol-2,KQ[8]-g=5.34×1012L2·mol-2;荧光光谱法测得的KQ[7]-g=1.53×1012L2·mol-2,KQ[8]-g=6.11×1012L2·mol-2,两种方法结果一致。随着Q[7或8]浓度的增加,瓜环对客体有明显的荧光增敏作用,而Q[8]对客体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从Q[7]和Q[8]分别与客体作用体系的紫外-可见吸光度和荧光强度随pH值改变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体系在pH在0.5~13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且作用比例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八元瓜环 亚甲基蓝 主客体配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超分子荧光探针对多菌灵的识别及细胞成像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梅 刘青 +5 位作者 唐青 王成会 杨梅香 孙涛 黄英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65-2672,共8页
基于八元瓜环(Q[8])可使吖啶橙(AD)的荧光降低的性质制备了荧光探针2AO@Q[8],当在该探针中加入多菌灵后荧光强度又逐渐增强,利用此超分子配合物的荧光效应,构建了一种能够检测多菌灵的超分子荧光探针.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对... 基于八元瓜环(Q[8])可使吖啶橙(AD)的荧光降低的性质制备了荧光探针2AO@Q[8],当在该探针中加入多菌灵后荧光强度又逐渐增强,利用此超分子配合物的荧光效应,构建了一种能够检测多菌灵的超分子荧光探针.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对多菌灵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8. 14×10^(-8)mol/L.细胞成像结果显示,该探针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对多菌灵具有良好的响应,可用于生物细胞内多菌灵的识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吖啶橙 荧光探针 多菌灵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平月 薛赛凤 +3 位作者 吴明强 肖昕 祝黔江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3-1577,共5页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瓜环包结客体的二吡啶基丙烷部分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对于取代烷基碳链数大于4的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随着主体与客体摩尔比值的增加,体系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导模式是Q[7]逐渐包结了客体二吡啶基丙烷部分,进而形成Q[7]包结客体两端取代烷基,甚至形成一个客体分子上"挂满"3个主体瓜环的包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1 3-(4 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 作用模式 ^1H NMR技术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3-吡啶醛)-(1R,2R)-环己二胺席夫碱Ag(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奇龙 冯广卫 +1 位作者 胡鹏 朱必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33-2439,共7页
以3-吡啶醛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1,然后,用配体L1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3)]n(1),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 以3-吡啶醛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1,然后,用配体L1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3)]n(1),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Ag(Ⅰ)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分别和硝酸根的氧原子,配体中的2个吡啶氮原子以及1个亚胺氮原子配位,配体L1有2种配位模式,其中,1个配体用两臂的2个吡啶氮原子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另外1个配体用两臂的2个吡啶氮原子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同时2个亚胺氮原子也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这样配合物形成3D孔状结构。同时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Ag(Ⅰ)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