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1
作者 彭冲 杨昊彧 张康婷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7期142-147,219,共7页
科学评估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深入揭示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对合理利用土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区域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多源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 科学评估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深入揭示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对合理利用土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区域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多源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全面探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景观形态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及内部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20年来贵州省土地利用呈现“林地>耕地>草地”的组成结构,建设用地占用其他地类的现象明显;②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逐渐增高且在空间上始终存在空间聚集特征,贵州省西部景观生态风险较高,中、东、南和北景观生态风险较低的空间格局一直未变;③景观因子对生态风险的驱动影响大于自然因子,其对典型喀斯特地貌地区生态风险的影响不可忽视,土地利用强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前者作为主要驱动因子与其他因子的交互协同作用是造成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变 驱动机理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保护价值评价方法初探--以贵州省习水风景名胜区为例
2
作者 张婕 《绿色中国》 2025年第9期73-75,共3页
本文从生态、景观、文化和科学四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价值要求,并采用价值评价评分法对其展开全方位综合评价。通过构建风景名胜区保护价值评价体系,从景观资源构成要素角度选取指标,立足贵州的资源禀赋特征,确定了评价项目和... 本文从生态、景观、文化和科学四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价值要求,并采用价值评价评分法对其展开全方位综合评价。通过构建风景名胜区保护价值评价体系,从景观资源构成要素角度选取指标,立足贵州的资源禀赋特征,确定了评价项目和因子。本文以习水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详细评价和论证,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提出习水风景名胜区的整合归并建议,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价值评价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美丽村庄规划策略——以贵州省黄平县东门村为例
3
作者 何兴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5期16-18,共3页
红色美丽村庄是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赓续红色文化基因背景而提出的,是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红色美丽村庄规划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村庄规划,更加强调借助红色文化传承与试点建设带动乡村发展,以及强调规划的可... 红色美丽村庄是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赓续红色文化基因背景而提出的,是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红色美丽村庄规划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村庄规划,更加强调借助红色文化传承与试点建设带动乡村发展,以及强调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该文从多维度视角出发,立足于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以贵州省黄平县东门村红色美丽村庄规划为例,分析了东门村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在做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前提下提出了该类村庄规划发展的策略,旨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红色美丽村庄规划提供参考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美丽村庄 村庄规划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示范小城镇风貌规划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单晓刚 罗国彪 路雁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多民族省份,小城镇集中反映了原生态文化,是文化承载的前沿阵地,但由于近年来的无序建设,小城镇风貌丧失,"千镇一面"的"风貌病"比较突出。为加快特色城镇化的进程,贵州省提出100个示范小...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多民族省份,小城镇集中反映了原生态文化,是文化承载的前沿阵地,但由于近年来的无序建设,小城镇风貌丧失,"千镇一面"的"风貌病"比较突出。为加快特色城镇化的进程,贵州省提出100个示范小城镇的建设工程。该项工程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协调和规范小城镇风貌规划的内容,对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城镇风貌分区和天际轮廓线进行了总体风貌格局控制;对道路、重要节点和标志物与视线廊道进行了外部空间风貌控制;对建筑物、城镇家具进行了建(构)筑物风貌设计引导等,并提出了管理建议,保证规划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小城镇 风貌规划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村庄风貌规划指引思路与策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刚 单晓刚 +1 位作者 罗国彪 孔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105,共6页
贵州省在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背景下提出贵州省村庄风貌指引研究的课题,对此,研究从总体思路与策略、主要思路与策略、规划程序及内容等方面对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创新性地提出3个"工... 贵州省在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背景下提出贵州省村庄风貌指引研究的课题,对此,研究从总体思路与策略、主要思路与策略、规划程序及内容等方面对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创新性地提出3个"工程推进包",即"兜底规划包""风貌要素整理显现规划包""产业设置规划包",对不同村庄有选择性地配置相应的工程推进包,以增强村庄风貌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推动贵州省的城镇化进程,并为贵州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风貌规划 美丽乡村 工程推进包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贵州剑河温泉城森林康养基地评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冲 向元洪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研究森林康养资源质量与康养基地建设的影响因素,以贵州剑河温泉城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通过问卷分析,建立了剑河温泉城森林康养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基地森... 为研究森林康养资源质量与康养基地建设的影响因素,以贵州剑河温泉城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通过问卷分析,建立了剑河温泉城森林康养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基地森林康养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康养基地风景资源质量(B2)>康养基地生态环境资源质量(B1)>康养基地开发利用资源质量(B3);②基地森林资源的地带度和珍贵度、人体舒适度、空气细菌含量等因素的权重较高,而天象资源的吸引度、利用度、典型度等因素的权重较低;③基地康养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9.7383分,属于“二级”标准,说明康养资源质量水平相对较高,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潜力巨大。通过对森林康养资源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期为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设计、后期管理以及康养资源开发保护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森林康养资源 综合评价 康养基地 贵州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与传统村落规划互适性影响研究--以贵州楼上古村落景区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高蛤 余压芳 曾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4,共6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二者地理分布呈明显耦合状态,因此研究二者在规划内容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互相适应性,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以文化空间为线索,分析总结传统村落与景区面临的协调问题...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二者地理分布呈明显耦合状态,因此研究二者在规划内容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互相适应性,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以文化空间为线索,分析总结传统村落与景区面临的协调问题,基于2类规划现行编制要求与内容分析,梳理出2类规划的互适性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是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互适实践的重要切入点。以贵州省石阡县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楼上古村落景区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规划互适的重点问题包括:资源保护规划中的高级别景源和传统建筑的关系,景观与生态保护规划中景区科学规划与传统村落自然保护历史经验充分结合,居民点规划中在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及聚居型的基础上增加保护型,设施配套规划中结合景区地方居民和游客需求统筹考虑,建设项目整合实施的统筹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传统村落 规划互适性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遵义市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一个规划层次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宏 孔维林 《规划师》 2000年第4期55-58,共4页
作者通过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例分析,意欲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 城镇群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民族村镇的适应性类型保护研究——以青岩古镇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军 王欣 罗国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贵州民族村镇保护正由个体的片面保护走向遗产群体的整体保护,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迫切地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以新的思维和方法加以解决。以人居环境科学的融贯学科思维作为方法论基础,将"拟合"... 贵州民族村镇保护正由个体的片面保护走向遗产群体的整体保护,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迫切地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以新的思维和方法加以解决。以人居环境科学的融贯学科思维作为方法论基础,将"拟合"这一独特的方法思维引入民族村镇区域保护的工作领域,建立以地域意义为划分标准、交通联系为实现条件和旅游开发为牵引动力的"拟合"模式,正是回应了这种趋势和需求,必将有力地推动贵州古镇的区域保护工作,也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镇 结构类型 环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区非洲菊冬季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玲涵 余婧 石乐娟 《农技服务》 2024年第11期74-77,共4页
非洲菊是贵州地区重要的花卉作物,近年来在贵州多地实现产业化发展。通过设施栽培可实现周年产花,但冬季低温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及商品性不佳。为贵州地区非洲菊冬季栽培增产减损提供技术支撑,根据非洲菊生长习性并结合贵州地区... 非洲菊是贵州地区重要的花卉作物,近年来在贵州多地实现产业化发展。通过设施栽培可实现周年产花,但冬季低温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及商品性不佳。为贵州地区非洲菊冬季栽培增产减损提供技术支撑,根据非洲菊生长习性并结合贵州地区非洲菊设施栽培条件,从入冬前准备、温湿度及光照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保温防冻及采收方面总结贵州地区非洲菊冬季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冬季栽培 温湿度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保温措施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 被引量:4
11
作者 代小林 《现代园艺》 2014年第2期91-91,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园林规划能力的不平衡,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中,很多城市由于指导思想不科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园林规划能力的不平衡,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中,很多城市由于指导思想不科学,导致园林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结合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园林 规划设计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心规划设计创山地最佳居住环境──贵阳市中天花园规划和住宅设计的思考
12
作者 屠兵 《规划师》 1998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强制型 住宅质量 生活水平 商品 贵阳市 数量型 需求 居住环境 住宅设计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乡村振兴与农村布局优化的一些思考——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
13
作者 谢琪 《村委主任》 2023年第8期104-106,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金沙县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无论是经济、文化、发展条件都处于全国水平中下位。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为例,从农村布局优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出发,进一步分析了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金沙县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无论是经济、文化、发展条件都处于全国水平中下位。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为例,从农村布局优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出发,进一步分析了金沙县的农村现状特征,针对金沙县乡村振兴中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促进金沙县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县 乡村振兴 农村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魅力国土空间视角下的自然人文资源活化利用路径研究——以江口县为例
14
作者 张莹 崔冰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33-135,共3页
在规划改革新时期,魅力国土空间格局构建是实现本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针对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突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欠发达地区,通过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价值分析,浅析自然人文资源对于全域要素... 在规划改革新时期,魅力国土空间格局构建是实现本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针对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突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欠发达地区,通过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价值分析,浅析自然人文资源对于全域要素整合、区域联动、空间重构、魅力塑造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保护为本、多维度联动”“文化为核,全方位激活”“系统为纲、全要素融合”的活化利用原则,并以江口县的规划实践为例,试图从魅力国土空间视角探索自然人文资源活化利用的规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魅力国土空间 自然人文资源 活化利用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植物根际沉积物磷素形态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段素明 黄先飞 +3 位作者 胡继伟 夏品华 王义 刘义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3-749,共7页
为分析草海湿地植物根际沉积物磷素形态特征,对24个根际沉积物样品中不同磷形态——FeA1-P(铁铝磷)、OP(有机磷)、Ca-P(钙磷)和Res-P(残渣态磷)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金属、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根际沉积物中w(FeA... 为分析草海湿地植物根际沉积物磷素形态特征,对24个根际沉积物样品中不同磷形态——FeA1-P(铁铝磷)、OP(有机磷)、Ca-P(钙磷)和Res-P(残渣态磷)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金属、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根际沉积物中w(FeA1-P)>w(OP)>w(Ca-P)>w(Res-P).w(TP)为114.2~863.9 mgkg,其中w(FeA1-P)为60.8~529.9 mgkg,占w(TP)的47.2%~83.5%,FeA1-P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w(OP)为12.2~195.1 mgkg,w(Ca-P)为6.1~205.7 mgkg,w(Res-P)为5.4~23.6 mgkg.统计分析表明,w(TP)与w(FeA1-P)相关性较好(R=0.932,P<0.01);而w(LOI)(LOI为烧矢量)与w(OP)相关性较弱(R=0.343).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海湿地植物根际沉积物中磷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磷素存在的形态特征主要受湿地植物根系泌氧及沉积物中w(Fe)、w(Mn)影响,其次是偏碱性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湿地植物根际 金属 草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评价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赖帆 杨广平 赵樊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5,162,共7页
土地利用覆盖(LULC)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关系的定量评估对于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制定可持续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生态恢复措施背景下以云贵高原为研究区域,采用ESV等效系数法定量核算2001—2020年云贵高原生态... 土地利用覆盖(LULC)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关系的定量评估对于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制定可持续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生态恢复措施背景下以云贵高原为研究区域,采用ESV等效系数法定量核算2001—2020年云贵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LULC动态变化及其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20年云贵高原的LULC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面积显著增加。ESV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总ESV从2001年的6381亿元显著增加至2020年的7 469.9亿元,主要受到森林恢复、草地向森林和耕地向草地转换的影响。因此,生态恢复措施引起的LULC变化对云贵高原总ESV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等效系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焙烧与湿法酸浸提钒废渣浸出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爱江 王其 吴道琼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7-302,共6页
对钙化焙烧和湿法酸浸提钒废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进行分析,主要含SiO2、Al2O3、Fe2O3及少量其他氧化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研究在不同pH值浸提剂作用下两种钒渣的重金属浸出毒性,探讨以超纯水为浸提剂时重金属的浸出规律。利用发... 对钙化焙烧和湿法酸浸提钒废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进行分析,主要含SiO2、Al2O3、Fe2O3及少量其他氧化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研究在不同pH值浸提剂作用下两种钒渣的重金属浸出毒性,探讨以超纯水为浸提剂时重金属的浸出规律。利用发光细菌试验和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两种钒渣浸出液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以pH值为4.0、4.5、5.0、5.5、6.0、6.5、7.0的稀H2SO4溶液和超纯水为浸提剂时,除V与As外,湿法酸浸钒渣的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均高于钙法钒渣;两种钒渣浸出液的pH值都较稳定。发光细菌试验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均表明,湿法酸浸钒渣浸出毒性比钙法钒渣浸出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湿法钒渣 钙法钒渣 浸出试验 种子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旅游研究的检视与反思——以《旅游学刊》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诗图 胡书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对《旅游学刊》1986-2006年发表的2111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特点:研究领域集中在旅游管理、旅游经济、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研究热点集中在饭店与餐饮、旅游业发展、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开发与规划方面,研究成... 对《旅游学刊》1986-2006年发表的2111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特点:研究领域集中在旅游管理、旅游经济、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研究热点集中在饭店与餐饮、旅游业发展、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开发与规划方面,研究成果过于功利,研究方法单一。对我国旅游研究进行检视与反思,提出改善旅游研究的对策:确立学科地位,构建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应趋于立体化、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文献统计分析 检视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冬季设施栽培病害防治技术
19
作者 唐玲涵 石乐娟 余婧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1期33-33,共1页
非洲菊是贵州地区重要的花卉作物,通过设施栽培可实现周年产花,近年来在贵州多地实现产业化发展。贵州冬季虽无严寒,平均气温4~6℃,但在设施栽培中,由于阴雨天较多,花棚顶部薄膜封闭,导致棚内湿度较大,中午棚内温度较高,高温高湿易导致... 非洲菊是贵州地区重要的花卉作物,通过设施栽培可实现周年产花,近年来在贵州多地实现产业化发展。贵州冬季虽无严寒,平均气温4~6℃,但在设施栽培中,由于阴雨天较多,花棚顶部薄膜封闭,导致棚内湿度较大,中午棚内温度较高,高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对非洲菊的产量及商品性影响较大。下面介绍非洲菊冬季设施栽培中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非洲菊 棚内湿度 病害发生 高温高湿 商品性 棚内温度 贵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易兴松 戴全厚 +4 位作者 严友进 张吟 何洁 王勇 姚一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5-936,共12页
耕地撂荒是多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域下的撂荒地生态环境影响具有其特殊性。针对当前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现象,综述了目前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撂荒地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综合现有研究结果发现:(1)... 耕地撂荒是多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域下的撂荒地生态环境影响具有其特殊性。针对当前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现象,综述了目前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撂荒地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综合现有研究结果发现:(1)务农机会成本增加,以粗放经营为主要特点的隐性撂荒可能是现代石漠化发展的潜在动力;(2)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异质性决定了耕地撂荒后地块尺度的景观均质性或者区域尺度的景观异质性;(3)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后植被恢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养分恢复;(4)撂荒初期土壤侵蚀加剧,撂荒后期植被恢复防治土壤侵蚀;(5)耕地撂荒植被恢复后增强了喀斯特地区植被碳汇、土壤碳汇和岩溶碳汇效应。未来,应明确隐性撂荒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创新技术手段动态监测优等地和石漠化耕地的撂荒面积及趋势变化,定量显性撂荒在水土流失防治和石漠化生态恢复中的贡献,综合评估撂荒地的碳汇效应,从而为合理配置喀斯特地区耕地的社会、生态功能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隐性撂荒 显性撂荒 生态效应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