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定位及前景展望
1
作者 罗孝桓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32-34,21,共4页
按照国土资源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指示精神和要求,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组建于1999年9月,省编办批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队伍最终规模200人.调查人员素质高、专业结构合理,其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贵州省地质矿产厅(... 按照国土资源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指示精神和要求,贵州省地质调查院组建于1999年9月,省编办批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队伍最终规模200人.调查人员素质高、专业结构合理,其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贵州省地质矿产厅(局)机关和所属有关地勘单位中选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地质调查院 定位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编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琦 陶平 +1 位作者 陈启飞 邓克勇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3,共12页
贵州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通过《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编,对贵州的主要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在涉及全国4个三级成矿区带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5个四级成矿区带和12个成矿亚带,总结了各四级成矿区带和成矿亚带的矿... 贵州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通过《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编,对贵州的主要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在涉及全国4个三级成矿区带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5个四级成矿区带和12个成矿亚带,总结了各四级成矿区带和成矿亚带的矿产分布规律;系统总结了贵州区域成矿规律,划分了贵州5个区域成矿旋回和5个亚旋回、14个矿床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并对其区域成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对贵州百年矿产勘查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百年数代地质工作者找矿勘查和艰苦努力,使贵州煤、磷、铝、锰、金、汞、锑、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建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成矿规律 矿产勘查成果 找矿建议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三都县滑坡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3
作者 兰中孝 张才兵 +4 位作者 杨雲兵 卢思其 王源 夏江黔 丁金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0-837,共8页
为提高贵州省三都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地质灾害调查、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查明了研究区滑坡数量及特征,研究了滑坡与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坡度、坡形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因子的关系,总结... 为提高贵州省三都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地质灾害调查、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查明了研究区滑坡数量及特征,研究了滑坡与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坡度、坡形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因子的关系,总结该县滑坡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滑坡57处,多发育在坡度20°~30°范围内,相对高差主要在20~40 m之间,坡形以凸形坡为主。在地质构造方面,丰乐断层、大河断层、烂土断层影响较大,该区域发育地质灾害共35处。软质岩组、顺向坡结构的斜坡区与河流两侧地质灾害数量也较多。按照地质环境差异和滑坡分布规律进行孕灾地质条件复杂、中等和一般分区,研究成果可为地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区在风险防控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形地貌 分布规律 发育特征 孕灾条件 三都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地区早二叠世古地理和古地貌及其对锂资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旭升 熊兴国 +6 位作者 王文明 张德明 李月森 周武 赵磊 龚桂源 李治海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82,共15页
贵州习水地区发育下二叠统大竹园组铝质沉积物,具有碎屑状、砾屑状、包粒状和泥状结构,岩石类型与锂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目前对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的沉积古地理及古地貌缺乏较为详细和系统的研究,锂的富集与古地理和古地貌... 贵州习水地区发育下二叠统大竹园组铝质沉积物,具有碎屑状、砾屑状、包粒状和泥状结构,岩石类型与锂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目前对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的沉积古地理及古地貌缺乏较为详细和系统的研究,锂的富集与古地理和古地貌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及其邻区下二叠统锂资源的找矿和勘查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浅表探矿工程和钻孔编录、系统取样的基础上,通过对大竹园组的岩性组合对比、沉积特征分析、地球化学数据及地层厚度统计等,划分了贵州习水地区早二叠世沉积微相,并编制了该时期的古地理和古地貌图,综合分析和探讨了古地理及古地貌对锂资源的控制作用。贵州习水地区在早二叠世位于近岸平原和黔北平原的交汇区域,古盐度分别表现为半咸水和淡水。沉积微相可划分为浅湖、高地、高地边缘、洼地边缘和洼地,古地貌整体呈现南西高、北东低;锂资源主要形成于洼地边缘,含锂岩石以碎屑状铝土岩为主;高地边缘中锂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含锂岩石为包粒状、砾屑状铝土岩、铝土质泥岩,而洼地和浅湖的泥岩和铝土质泥岩中未发现锂的富集。综合分析认为,贵州习水地区锂的富集程度与淋滤作用相关,受古地理和古地貌控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资源 古地理 古地貌 早二叠世 大竹园组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西部地区早三叠世异常沉积和风化作用
5
作者 邓旭升 余文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31,共11页
目的为了揭示贵州威宁地区早三叠世沉积和风化作用的特征及其变化,开展贵州西部地区早三叠世异常沉积和风化作用研究。方法对威宁地区下三叠统碎屑岩开展厚度统计、岩相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与研究区及邻区上二叠统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为了揭示贵州威宁地区早三叠世沉积和风化作用的特征及其变化,开展贵州西部地区早三叠世异常沉积和风化作用研究。方法对威宁地区下三叠统碎屑岩开展厚度统计、岩相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与研究区及邻区上二叠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威宁地区早三叠世印度期(251.902 Ma—251.2 Ma)沉积了大量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剥蚀的碎屑物质,该时期平均沉积速率高达786 m/Ma,表现为异常而快速的沉积输入特征。此外,早三叠世印度期沉积速率是晚二叠世的33倍,指示沉积作用明显变化。该地区下三叠统碎屑岩中w(Y)/w(Ho)略低于源岩,具有低IOL/IOB,CIA和MIA(o),明显低于该地区及其邻区上二叠统碎屑岩,表现为微弱的化学风化作用。结论在早三叠世炎热气候和弱化学风化作用背景下,异常高的沉积速率应与该时期异常强烈的物理剥蚀及风化作用有关。这可能是对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导致的陆地森林系统大量消亡、水圈循环的强化和大范围干旱等极端地质事件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风化作用 沉积作用 碎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长兴组典型危岩体稳定性关键问题研究
6
作者 覃红亮 赵翠 +4 位作者 朱昱桦 胡荣 吴波 黄欣欣 黄广才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8-919,共12页
长期以来,危岩体的形成机理、崩塌发生的可能性及主要诱发因素、崩落影响范围等关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贵州长兴组典型危岩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工程测量、岩石力学试验、数理统计、赤平投影、极限平衡法、数值模... 长期以来,危岩体的形成机理、崩塌发生的可能性及主要诱发因素、崩落影响范围等关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贵州长兴组典型危岩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工程测量、岩石力学试验、数理统计、赤平投影、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其形成机理、稳定性及影响范围。研究显示,该区危岩体的形成机理为长兴组硬质灰岩形成陡崖地貌,在各种综合作用力下形成裂隙,上硬下软的岩性组合在长兴组燧石灰岩底部形成凹岩腔,在地表陡崖临空面处便形成危岩体;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的结论基本吻合,3个危岩单体处于欠稳定状态,3个危岩单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危岩体崩落最大影响距离为345 m,落石影响范围约0.36 km2。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危岩体主要由岩石强度及化学成分、内外部作用力、地层岩性组合特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在人类寿命数十年的时间尺度范围内,其倾覆力矩来源于水压力,降雨为该区倾倒式崩塌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崩落运动距离、总动能分别与落石块体体积正相关,弹跳高度与落石块体体积不相关。本研究对贵州岩溶山区类似危岩体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危岩体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崩落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泥堡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平 雷志远 +4 位作者 叶德书 李克庆 金华英 韦胜永 吕天权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8-85,共8页
泥堡金矿具多层含矿特征,各层金矿体均与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根据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多方面研究认为,火山碎屑岩与大厂石英岩之间的假整合面是最主要的容矿空间;金矿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金矿的形成与峨眉山地... 泥堡金矿具多层含矿特征,各层金矿体均与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根据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多方面研究认为,火山碎屑岩与大厂石英岩之间的假整合面是最主要的容矿空间;金矿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金矿的形成与峨眉山地幔柱残留部分在燕山期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堡 金矿 火山碎屑岩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仁怀县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成藏条件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平 汪正江 +3 位作者 贺永忠 杜秋定 刘家洪 张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94-1901,共8页
野外观察和研究表明,贵州仁怀县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储层为一套碳酸盐台内浅滩环境沉积,主要岩性为砂屑云岩、鲕粒云岩、藻屑云岩和细晶云岩,沥青充填于白云岩晶间孔、粒间孔及岩石溶蚀孔洞内,呈黑色固态物质产出。固体沥青呈块状,质地坚... 野外观察和研究表明,贵州仁怀县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储层为一套碳酸盐台内浅滩环境沉积,主要岩性为砂屑云岩、鲕粒云岩、藻屑云岩和细晶云岩,沥青充填于白云岩晶间孔、粒间孔及岩石溶蚀孔洞内,呈黑色固态物质产出。固体沥青呈块状,质地坚硬,有污手性,镜下观察沥青具中间相结构和镶嵌状结构特征,实测沥青反射率为2.95%~3.86%,双反射明显,热演化程度高,显示储层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遭受高温热演化作用。区域地质及沉积相分析认为,灯影组沉积晚期在上扬子地区存在一个边缘浅滩,并可能存在若干碳酸盐台内浅滩,这种沉积格局控制了滩相储层的发育与展布,震旦纪末期桐湾运动形成的古暴露对该套滩相沉积的颗粒云岩进行溶蚀改造,形成大量孔洞缝,并形成有利的储集体。震旦系陡山沱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烃源岩的发育为古油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下寒武统巨厚的泥页岩组合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封盖条件,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灯影组和牛蹄塘组之间的不整合面提供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加里东运动早期黔中隆起的形成为油气聚集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古油藏 成藏条件 C、O同位素 仁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务川汞矿带木油厂矿田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永红 徐石辉 +1 位作者 王祁仑 朱成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8,共11页
截至2007年1月,经核实贵州务川木油厂汞矿实际保有汞金属资源储量为1.2912万吨,居全国之冠。文章在介绍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测试成果及现代矿床学的成矿理论综合研究,认为汞源来自上地幔,辰砂中的硫来源于地层中的石膏。矿床... 截至2007年1月,经核实贵州务川木油厂汞矿实际保有汞金属资源储量为1.2912万吨,居全国之冠。文章在介绍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测试成果及现代矿床学的成矿理论综合研究,认为汞源来自上地幔,辰砂中的硫来源于地层中的石膏。矿床的形成与地下低温热卤水的活动关系密切,当含矿热液流经含石膏岩层之后,遇硫源在Eh值下降、pH值中偏碱性、温度下降、压力减小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的蚀变反应,从而形成了以"大而贫"为其特征的木油厂矿田。其成矿方式以交代为主,充填次之;成矿时代归属燕山期。拟建的成矿模式(图)对今后在务川汞矿带外围寻找隐伏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矿田 地质特征 成因 成矿模式木油厂 务川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型铝土矿预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铝土矿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陶平 许启松 刘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33-1538,共6页
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为基础,以贵州省铝土矿预测方法为实例,在简述国内沉积型铝土矿矿床类型、特征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地质单元法、网格单元法中划分预测单元、拟选预测要素和赋值的方法,以及地质填图精度、矿床... 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为基础,以贵州省铝土矿预测方法为实例,在简述国内沉积型铝土矿矿床类型、特征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地质单元法、网格单元法中划分预测单元、拟选预测要素和赋值的方法,以及地质填图精度、矿床特征、地-物-化-遥等信息对矿产预测的影响。该网格单元法考虑因素较全面,应用信息较充分,预测精度达到了矿体-矿床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铝土矿 预测方法 影响因素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亚铁路滇西大理至瑞丽段基础地质综合调查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尹福光 张虎 +4 位作者 黄勇 叶培盛 杨学俊 吕勇 林仕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大理-瑞丽铁路属于泛亚铁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地质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组织实施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环境灾害专项调查,共设置了6个工作项目,包括22个1∶5万国际分... 大理-瑞丽铁路属于泛亚铁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地质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组织实施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环境灾害专项调查,共设置了6个工作项目,包括22个1∶5万国际分幅的调查和1个综合研究项目。通过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在构造、岩石、地层、古生物等基础地质方面有大量的新发现,获得了一批高精度的锆石U-Pb年龄数据,认为保山地块应归属于冈瓦纳大陆。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潞西构造混杂岩带,并认为其属于怒江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亚铁路 1万区域地质调查 基础地质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下石炭统旧司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江林 刘伟 +5 位作者 余谦 邱振 贺永忠 郭天旭 汪正江 杨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17,共15页
贵州下石炭统旧司组作为页岩气新区新层系勘探重点,近年来虽开展了大量的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但勘探效果甚微。本文在大量露头、钻井和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其页岩空间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页岩气储集特征和含气性特征进行详... 贵州下石炭统旧司组作为页岩气新区新层系勘探重点,近年来虽开展了大量的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但勘探效果甚微。本文在大量露头、钻井和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其页岩空间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页岩气储集特征和含气性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旧司组主要沉积于台盆和泻湖环境,黔西南地区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和Ⅱ2型,在黔南地区主要为I型,TOC主要分布于1%-2%。Ro值主要分布于1%-2.5%,区内热液矿物或温泉的影响不具区域性。页岩中石英含量多,40%。旧司组下段页岩孔隙以宏孔为主,上段页岩孔隙呈中、宏孔并存。孔隙度主要分布2.0%-10.0%,储集性能中等。黔南地区目标层含气性良好,以吸附气为主。黔西南地区目标层以游离气为主,其含气性受断裂和目标层所处应力状态控制。在此分析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经验,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初步优选出:望谟-紫云-罗甸、罗甸-克度和蟠龙-勺米3个有利勘探区,有利区面积约为1448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石炭统 旧司组 页岩气 水页1井 中上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渊 王剑 +16 位作者 汪正江 刘建清 李旭兵 王传尚 杨平 李嵘 丘东洲 陈厚国 柏道远 刘早学 汪启年 周文 王宗秀 梁彬 王信 张景华 梁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50-1768,共19页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新建了几丁虫等典型微古化石剖面和同位素地层剖面;二是基本查明区内构造格架和主要褶皱、断裂、滑脱层的分布特征,明确雪峰山主要为准原地构造隆起成因;三是较高精度地恢复了震旦纪—早古生代重点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其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揭示了沉积相带对生储岩石发育分布的控制关系;四是更详细地圈定了震旦系—下古生界9个重点层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发育分布特征,划分出3套有利生储盖组合;五是解剖总结认为构造抬升和断裂活动是区内及邻区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是决定现今油气保存与勘探选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六是优选出利川—恩施等4个有利含气远景区及2个较有利含气远景区,为深入开展油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实现油气勘探新发现奠定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地区 盆山过渡带 震旦系-下古生界 油气地质调查 油气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祝艳 柳长峰 +3 位作者 沈利霞 张磊 谢静博 蒋开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28-1034,共7页
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1∶25万补力太幅、四子王旗幅区调修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结合1∶25万区调修测的实际情况,把数字填图的核心PRB过程划分了6个阶段。强调了修测图幅对前人资料运用的重要性,提出了收集、录入前人资料的过... 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1∶25万补力太幅、四子王旗幅区调修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结合1∶25万区调修测的实际情况,把数字填图的核心PRB过程划分了6个阶段。强调了修测图幅对前人资料运用的重要性,提出了收集、录入前人资料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野外地质路线、剖面的采集过程和数据整理过程,指出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 PRB过程 地质路线 地质剖面 实际材料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西部氟中毒地区氟来源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尚彦 刘家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72-76,共5页
贵州省西部广泛分布上二叠统煤系地层,燃煤型氟中毒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引起氟中毒的氟是多来源的,影响氟中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氟含量的岩石粘土岩、煤、页岩等是氟的初始来源体;高氟含量土壤是氟第二个层次的来源;高氟含... 贵州省西部广泛分布上二叠统煤系地层,燃煤型氟中毒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引起氟中毒的氟是多来源的,影响氟中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氟含量的岩石粘土岩、煤、页岩等是氟的初始来源体;高氟含量土壤是氟第二个层次的来源;高氟含量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是第三个层次的来源;燃煤烟尘直接排放室内空气中和用燃煤烘烤食物等,使空气、食物和水中氟含量增高,是一重要的人为氟来源。人通过呼吸高氟含量的空气和食(饮)用高氟含量的食物(水)将氟沉淀在体内,造成氟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氟来源 粘土岩 贵州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叠纪地质遗迹分类·评价及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孝蓉 胡明扬 +1 位作者 劳燕玲 姚益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9003-19005,19024,共4页
对贵州三叠纪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分为2个大类、5个亚类、17个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贵州三叠纪地质遗迹进行了定性评价,并提出了关于贵州三叠纪地质遗迹资源旅游开发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贵州 地质遗迹 三叠纪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黔桂交界区贵州省从江县黎家坡南华系剖面新观察——一条良好的南华大冰期沉积记录剖面 被引量:19
17
作者 卢定彪 肖加飞 +5 位作者 林树基 刘爱民 牟世勇 陈仁 易成兴 王兴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43-1151,共9页
从江县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位于黔桂交界处,交通尚便,是一条地层发育良好、厚度巨大、沉积连续、层序完整、顶底界线清楚的剖面。内部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依次为:长安组、富禄组和黎家坡组,其划分标志清楚,易于识别和掌握,并可进行区域对... 从江县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位于黔桂交界处,交通尚便,是一条地层发育良好、厚度巨大、沉积连续、层序完整、顶底界线清楚的剖面。内部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依次为:长安组、富禄组和黎家坡组,其划分标志清楚,易于识别和掌握,并可进行区域对比。在剖面上,南华系与下伏青白口系下江群隆里组和上覆震旦系陡山沱组均为整合接触。该剖面较完整而连续地记录了该区南华大冰期(包括长安冰期、富禄间冰期和南沱冰期)的沉积演化史,是研究雪球事件的良好场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剖面 剖面特征 划分标志 沉积记录 从江县黎家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的地质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秉谦 周明忠 +1 位作者 肖时珍 谯文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 喀斯特地貌 地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盘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远辉 李进 邓克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13-717,共5页
以峨眉山玄武岩底部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接触界面上赋存的黄见坑-哈树富铜矿带为例,论述了这一新类型玄武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峨眉山玄武岩浆喷-溢对Cu(Au、Pb、Zn、Pt、Pd、Sb、F等)元素的富集和后期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以扩大找矿... 以峨眉山玄武岩底部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接触界面上赋存的黄见坑-哈树富铜矿带为例,论述了这一新类型玄武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峨眉山玄武岩浆喷-溢对Cu(Au、Pb、Zn、Pt、Pd、Sb、F等)元素的富集和后期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以扩大找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铜矿 凝灰岩类矿源层 后期热液改造成矿作用 找铜方向 贵州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火山凝灰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巽锋 陶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5,共6页
贵州火山凝灰岩型金矿产于二叠纪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底部和边缘或其相邻凝灰岩、沉凝灰岩或含凝灰质的沉积岩类中。同时它又是“红土型”金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它受控于地层,顺层产出。与金矿化有关的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和粘... 贵州火山凝灰岩型金矿产于二叠纪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底部和边缘或其相邻凝灰岩、沉凝灰岩或含凝灰质的沉积岩类中。同时它又是“红土型”金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它受控于地层,顺层产出。与金矿化有关的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金品位一般在1×10-6~5×10-6。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氧化矿石、原生矿石及混合矿石。对凝灰岩型金矿进行研究有助于该类金矿、附近“红土型”金矿的找矿工作,也有助于其他金属矿产勘查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贵州 金矿床 成矿地质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