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朱昱桦 张嘉玮 +6 位作者 高军波 杨瑞东 曾禹人 陈建书 杨光忠 饶红娟 李永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7-1632,共6页
对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镁铝榴石主要属于G9型(约占87%),次为G12型(约占11%)和G3型(约占2%),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 对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镁铝榴石主要属于G9型(约占87%),次为G12型(约占11%)和G3型(约占2%),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当其与橄榄石共生,获得平衡温度(tNi)为686~1225℃,压力(PCr)为1.9~4.0 GPa,少数落在形成金刚石的主要温压范围内(压力约4.0~6.5 GPa,温度约950~1300℃);铬尖晶石主要来源于橄榄岩尖晶石捕虏晶(Xen)(约占90%),少量为铬铁矿(Chr)(约占10%),个别落在全球原生金刚石中铬铁矿包裹体的范围内。研究认为,恢复区域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以来的古地貌,寻找金刚石指示矿物的母岩体/新岩体及开展其矿物间的对比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加里东期以来区域的地幔物质组成、岩石圈厚度和热状态等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扬子克拉通的演化、深部地幔结构剖析和金刚石成矿事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榴石 铬尖晶石 金刚石指示矿物 黔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晚石炭世赞岐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甘雨 李永军 +4 位作者 王冉 杨高学 向坤鹏 刘佳 佟丽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0,共15页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 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广泛分布晚石炭世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52.88%~56.89%)、MgO(3.47%~6.88%,Mg#为48.5~63.7)、Sr(442×10^(-6)~970×10^(-6))、Ba(199×10^(-6)~796×10^(-6))含量,K/Na为0.22~0.70,P_2O_5变化范围较大(0.18%~0.5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Yb)N为1.88~15.9),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弱负Eu异常(δEu=0.77~0.94),(87Sr/86Sr)i=0.70366~0.70409,(^(143)Nd/^(144)Nd)i=0.51247~0.512564,εNd(t)=4.41~6.19,^(206)Pb/^(204)Pb=18.220~18.405,^(207)Pb/^(204)Pb=15.482~15.522,^(208)Pb/^(204)Pb=37.991~38.296,与典型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该赞岐岩的厘定,为研究西准噶尔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约束了本区残余洋盆的闭合时限并非前人确立的早石炭世,而应延迟至晚石炭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岐岩 板片熔体交代 岛弧构造环境 晚石炭世 西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黔桂新元古代拉伸纪晚期地层年代格架对比及关键地质事件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嘉玮 陈建书 +5 位作者 吴滔 叶太平 陈明华 代雅然 邓小杰 牟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共16页
湘黔桂地区发育一套完整的新元古代拉伸纪晚期地层(下江群及其相当地层),是研究扬子克拉通与华夏板块碰撞拼接后华南大陆裂谷盆地演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报道了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清水江组上部、平略组底部及中部变质凝灰岩和沉凝灰岩的年... 湘黔桂地区发育一套完整的新元古代拉伸纪晚期地层(下江群及其相当地层),是研究扬子克拉通与华夏板块碰撞拼接后华南大陆裂谷盆地演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报道了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清水江组上部、平略组底部及中部变质凝灰岩和沉凝灰岩的年龄,分别为(763.8±5.5)Ma(N=24,MSWD=0.29)、(760.2±4.1)Ma(N=25,MSWD=0.39)、(759.1±3.9)Ma(N=26,MSWD=0.38)。通过对湘黔桂地区下江群及其相当地层中已有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含凝灰质岩石年龄的系统梳理与分析研究,进一步确定下江群其及相当地层的沉积时限在822~715 Ma,桂北丹洲群三门街组玄武岩是在武陵造山后伸展背景下湘黔桂地区裂谷最大裂陷时期的产物,清水江组与平略组内大量的火山物质可能来源于江南造山带东段800~760 Ma的中酸性喷出岩。结合地层、岩性、年代特征,本文恢复了湘黔桂盆地新元古代拉伸纪晚期的演化历史,并认为该套地层符合建立下江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溪群 下江群 高涧群 丹洲群 拉伸纪 前寒武纪 扬子克拉通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拉伸纪岩浆演化时序 被引量:6
4
作者 代雅然 张嘉玮 +5 位作者 彭松柏 叶太平 王敏 戴传固 张慧 陈建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0-370,共11页
为获得江南造山带西段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拉伸纪的岩浆演化时序,为区域综合对比提供可靠的典型地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基础资料,以及为梵净山申报地质公园提供详实的科普素材,对研究区新发现的辉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岩体U-Pb年... 为获得江南造山带西段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拉伸纪的岩浆演化时序,为区域综合对比提供可靠的典型地区岩浆岩年代学研究基础资料,以及为梵净山申报地质公园提供详实的科普素材,对研究区新发现的辉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岩体U-Pb年龄为805.3±4.5Ma。通过对已有年龄数据的系统梳理与总结,认为梵净山群回香坪组内玄武岩的喷发结束时间为840Ma,存在831Ma、814~805Ma两次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和855Ma、834Ma两次酸性岩浆活动。梵净山地区的新元古代拉伸纪岩浆活动时序可与黔东南—桂北地区对比。结合岩石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江南造山带西段拉伸纪早期岩浆岩的成因可能与扬子和华夏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拉伸纪晚期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华南大陆伸展裂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武陵运动 板溪群 辉绿岩 锆石U-PB定年 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西南部陇要钙碱性煌斑岩磷超常富集与成因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纬鹏 张嘉玮 +5 位作者 季国松 叶太平 邱远 朱昱桦 王坤 李永刚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幔源岩浆岩是地球各圈层之间无机磷循环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尽管已有多项研究对地球深部的磷含量进行了探讨,但对特定富磷岩浆岩的成因研究仍有待深入。本研究于贵州省西南部识别出一类钙碱性煌斑岩,该煌斑岩w(P_(2)O_(5))介于3.16%~4.... 幔源岩浆岩是地球各圈层之间无机磷循环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尽管已有多项研究对地球深部的磷含量进行了探讨,但对特定富磷岩浆岩的成因研究仍有待深入。本研究于贵州省西南部识别出一类钙碱性煌斑岩,该煌斑岩w(P_(2)O_(5))介于3.16%~4.74%,平均4.01%,载磷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磷灰石,通过与全球不同类型煌斑岩w(P_(2)O_(5))对比,发现如此超常富磷的钙碱性煌斑岩在全球罕见。结合全球富磷超基性岩成因认识与陇要岩体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陇要岩体富磷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富磷煌斑岩的成因除了可能受到地幔源区富磷控制之外,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富Ti-P熔体的熔离作用、富磷地质体混染也可能影响煌斑岩磷的超常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相容元素 右江盆地 超基性岩 无机磷 磷灰石 岩石圈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锆石U⁃Pb定年地层划分对比应用探讨——以新元古界梵净山群“淘金河组”为例
6
作者 代雅然 陈建书 +3 位作者 张嘉玮 李海波 刘纬鹏 王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6-2019,共14页
【目的】前寒武纪经历了多期次构造热事件、构造复杂、变形变质严重,给地层划分对比及客观地层层序的建立带来不便与困难。【方法】以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界梵净山群出露最老的淘金河组为研究对象,开展碎屑锆石形态学对比、U-Pb定年、... 【目的】前寒武纪经历了多期次构造热事件、构造复杂、变形变质严重,给地层划分对比及客观地层层序的建立带来不便与困难。【方法】以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界梵净山群出露最老的淘金河组为研究对象,开展碎屑锆石形态学对比、U-Pb定年、分析该层位的物质来源及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并将梵净山地层进行多维定标分析对比。【结果】“淘金河组”锆石颗粒自形程度高,代表短距离搬运,源岩为花岗岩、辉绿岩、正长岩/二长岩和玄武岩,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为875 Ma、1862 Ma和2513 Ma,经锆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淘金河组”沉积于汇聚背景。【结论】“淘金河组”与其上覆地层余家沟组之上的肖家河组锆石年龄图谱相似,物源相同;结合其他地层地质特征,指出桃树林一带梵净山群“淘金河组”与肖家河组可能为同一地层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碎屑锆石 U-PB定年 梵净山群 地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中部存在约860 Ma隐伏花岗岩:来自湖南宁乡云影窝钾镁煌斑岩捕虏晶的证据
7
作者 王坤 张嘉玮 +5 位作者 向华 向璐 邱远 李帅 刘纬鹏 朱昱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6,共16页
为探寻江南造山带中部深部物质信息,本文以湖南宁乡云影窝钾镁煌斑岩Ⅰ号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岩体中捕获的磷灰石、锆石以及围岩中的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围岩中的碎屑锆石最年轻一组的^(207)Pb/^(206)Pb加权... 为探寻江南造山带中部深部物质信息,本文以湖南宁乡云影窝钾镁煌斑岩Ⅰ号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岩体中捕获的磷灰石、锆石以及围岩中的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围岩中的碎屑锆石最年轻一组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769±19)Ma,指示岩体侵入围岩为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钾镁煌斑岩捕获的磷灰石^(207)Pb矫正加权平均年龄和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859±9)Ma和(854±21)Ma,二者在误差范围一致,表明钾镁煌斑岩可能捕获了一期约860 Ma的深部岩浆岩。捕获约860 Ma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源岩为S型花岗岩。根据江南造山带中部同时存在约860 Ma的S型花岗岩、变质事件和基性岩浆活动的事实,本文提出江南造山带中部在约860 Ma时处于大洋板片后撤背景,暗示其在新元古代的洋-陆俯冲可能早于86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新元古代 磷灰石 锆石 S型花岗岩 湖南宁乡云影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铅锌矿床成矿岩性组合与构造控矿样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志威 李泽琴 +2 位作者 陈军 张嘉玮 黄智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7-375,共9页
随着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查深度融合,纳雍枝、猪拱塘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相继被发现,实现了该区找矿历史上最重大的突破,揭示了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成矿岩性组合与构造控矿样式是铅锌矿体就位的基本要素,亦是矿床学研... 随着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查深度融合,纳雍枝、猪拱塘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相继被发现,实现了该区找矿历史上最重大的突破,揭示了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成矿岩性组合与构造控矿样式是铅锌矿体就位的基本要素,亦是矿床学研究中根本的科学问题,可为矿产预测提供最直接的证据。本文深入剖析了黔西北地区7个典型铅锌矿床的控矿岩性组合与构造样式,厘定了2种控矿岩性组合和4种构造控矿样式,分别是碳质页岩+碳酸盐岩+碳质页岩组合和碳质页岩+含碳质泥质碳酸盐岩组合,张性断裂-背斜、断裂复合空间、逆断裂纵向羽状节理和平行次级断裂构造控矿样式。总结了"流体-构造组合导入-岩性组合圈闭"的成矿过程,深化了矿体就位机制,完善了矿床成矿模式。以期为该区成矿预测与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多金属矿床 岩性组合 构造样式 黔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研究新进展:成矿带归属的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韦晨 叶霖 +3 位作者 黄智龙 胡宇思 王浩宇 张嘉玮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403,共10页
黔西北成矿区为川滇黔接壤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该地区以往未见有大型以上铅锌矿的报道。近些年来,贵州科技工作者在五指山地区取得重大的找矿突破,发现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量超过250万吨。为了使地质工作者更... 黔西北成矿区为川滇黔接壤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该地区以往未见有大型以上铅锌矿的报道。近些年来,贵州科技工作者在五指山地区取得重大的找矿突破,发现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量超过250万吨。为了使地质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该矿田铅锌矿成矿作用,并为研究区及邻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系统总结五指山地区铅锌矿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并与川滇黔与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时代进行对比,尝试探讨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成矿带归属。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五指山地区的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基底,水岩反应作用致使围岩贡献了少量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主要为低温、中高盐度的卤水,可能混入少量的地层水,矿床成因类型属于MVT型铅锌矿床。年代学数据揭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成矿时代为(458.2±2.9) Ma,可能与武夷—云开陆内造山事件有关,暗示湘西—黔东地区同时代的铅锌成矿作用可能延伸到该地区。通过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对比发现,五指山矿田内铅锌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地区典型的铅锌矿床存在差异明显,而与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内典型矿床相似,故暂将其划分到该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地区 铅锌成矿作用 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 成矿时代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锌的富集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远雄 李永刚 +2 位作者 路志通 张嘉玮 韩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1-489,共9页
华南大面积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具有多元素超常富集的显著特征,常被认为与古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海洋生产力和热液活动等作用有关。已有成果显示,该区黑色页岩中存在锌(Zn)的富集现象,w(Zn)从几十到上万个10-6。本文通过不同沉积相剖面的... 华南大面积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具有多元素超常富集的显著特征,常被认为与古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海洋生产力和热液活动等作用有关。已有成果显示,该区黑色页岩中存在锌(Zn)的富集现象,w(Zn)从几十到上万个10-6。本文通过不同沉积相剖面的元素分布规律、岩相学观测和硫同位素分析研究了锌的来源及其沉淀机制。结果显示:1)华南不同沉积相,甚至同一剖面上存在显著Zn的差异富集(高达15000×10^(-6)),Zn的富集期短暂且峰值出现于520Ma左右;2)锌主要以细粒或者粗粒分散状的闪锌矿形式产出,与钡冰长石和黄铁矿紧密共生,指示锌的来源与热液有关;3)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宽(δ^(34)S=-26.5‰~+44.5‰),暗示着闪锌矿与共生黄铁矿沉淀时有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产生的硫化氢参与。结合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时期海洋的氧化还原分层结构(即表层水体氧化,深部水体缺氧和共存的硫化水体),提出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Zn的富集是520 Ma左右的热液活动与普遍存在硫化水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塘组 留茶坡组 热液 铅锌矿床 钡冰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