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云炉河坝地区铅锌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金翔霖 孟昌忠 +4 位作者 冷成彪 齐有强 唐永永 张海 陈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78-790,共13页
黔西北是中国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该区研究程度较低的云炉河坝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区内典型铅锌矿床(如昊星、顺达、富强和狮子洞等)进行了研究。成矿元素和稀土元素分... 黔西北是中国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该区研究程度较低的云炉河坝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区内典型铅锌矿床(如昊星、顺达、富强和狮子洞等)进行了研究。成矿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包括赋矿围岩在内的区域各时代地层中的Pb、Zn、Cu等成矿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地壳克拉克值,不可能构成铅锌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结合前人S、Pb同位素研究,推测该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基底岩石。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铅锌矿石和赋矿围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整体上均接近海相碳酸盐岩范围,说明相关流体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的溶解作用。然而,矿石与围岩相比却具有相对更高的δ^(18)O值,表明成矿流体并非直接源自于赋矿地层,而更可能来自于深源流体的长距离迁移。此外,个别方解石显示较低的δ^(13)C值(-10.9‰^-8.1‰,PDB),接近沉积有机物的碳同位素组成范围,表明其受到了有机物脱羟基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元素地球化学 碳氧同位素 碳酸盐岩 成矿元素 深源流体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古陆相沉积型稀土资源成矿特征与潜力 被引量:1
2
作者 罗香建 覃英 +7 位作者 龚大兴 卢树藩 陈武 黄庆 王彪 田恩源 符宏斌 盘应娟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22,共12页
贵州西部(黔西)稀土含矿岩系广泛出露于峨眉山玄武岩组(P_(2-3)em)与上覆上二叠统宣威组(P_(3)x)/龙潭组(P_(3)l)接触不整合界面上,地理分布在赫章—六盘水—盘州一线以西。沉积环境整体属于陆相冲积平原相,稀土矿主要形成于物源补给充... 贵州西部(黔西)稀土含矿岩系广泛出露于峨眉山玄武岩组(P_(2-3)em)与上覆上二叠统宣威组(P_(3)x)/龙潭组(P_(3)l)接触不整合界面上,地理分布在赫章—六盘水—盘州一线以西。沉积环境整体属于陆相冲积平原相,稀土矿主要形成于物源补给充分的陆相山前湖泊相环境。矿体主要产于含矿岩系中部高岭石伊利石层段,矿体厚0.55~2.83 m,平均厚1.42 m;稀土含量一般在0.19%~0.50%之间,平均在0.37%以上,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且富含高价值关键稀土元素镨、钕、铽、镝。稀土资源主要经历了峨眉山玄武岩喷溢物源形成阶段、风化淋滤初始富集阶段、搬运沉积成矿阶段、间歇性暴露淋滤再富集阶段4个成矿阶段过程。矿床形成受古地理、沉积环境、物源补给等条件复合限制,古陆湖沼相是稀土元素富集成矿的优势相区,是下一步该类型稀土找矿潜力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 古陆相 沉积型稀土 成矿规律 成矿特征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云炉河坝铅锌矿集区成矿物质来源—S、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海 孟昌忠 +4 位作者 齐有强 唐永永 金翔霖 陈星 冷成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76,共6页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位于扬子克拉通的西南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带之一,相关成矿物质来源认识长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该区研究程度较低的黔西北云炉河坝矿集区为研究对象,对矿集区内典型的铅锌矿床(包括,昊星、富强、顺达和狮...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位于扬子克拉通的西南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带之一,相关成矿物质来源认识长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该区研究程度较低的黔西北云炉河坝矿集区为研究对象,对矿集区内典型的铅锌矿床(包括,昊星、富强、顺达和狮子洞等)进行了硫、铅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成矿物质的来源。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昊星矿区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很小(-1.5‰~2.7‰),且集中于零值附近,暗示矿区硫可能主要来自于幔源岩浆硫的贡献,另外还发现一件黄铁矿样品具有较低的δ34S值(-18.1‰),反映矿区可能还存在细菌还原硫的贡献。铅同位素数据表明,不同矿区不同类型矿石的Pb同位素组成十分均一,206Pb/204Pb介于18.196~18.525,207Pb/204Pb为15.645~15.731,208Pb/204Pb为38.415~39.058,且不同样品之间的Pb同位素不存在明显差别,表明云炉河坝矿集区中的众多铅锌矿床(点)可能具有统一的铅金属来源,且后期的氧化淋滤作用并未导致明显的铅同位素分馏。通过与区域上不同时代地层以及邻区铅锌矿床综合对比,我们初步认为矿区铅可能主要源于该区基底岩石,而非其赋矿地层和二叠纪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云炉河坝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相邻区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龚大兴 田恩源 +10 位作者 肖斌 惠博 赖杨 徐璐 王晓慧 徐莺 秦建华 黄庆 何良伦 覃英 张嘉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5-1033,共9页
文章报道了一种在川滇黔相邻区新发现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床。稀土矿体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含矿建造为一套以高岭石及伊利石为主的黏土岩建造,分布广泛,连续性好,稀土氧化物TREO平均品位0.39%,最高可达1.... 文章报道了一种在川滇黔相邻区新发现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床。稀土矿体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含矿建造为一套以高岭石及伊利石为主的黏土岩建造,分布广泛,连续性好,稀土氧化物TREO平均品位0.39%,最高可达1.60%。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稀土元素源自西侧剥蚀区,经搬运-沉积-改造后富集;赋存状态方面,古陆相沉积型稀土除独立矿物态(<1%),类质同象态(<1%)和离子吸附态(0.02%~24%)外,75%以上的稀土元素以纳米矿物颗粒的形态被“束缚”在黏土矿物层状结构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显示其高价值关键稀土元素镨、钕、铽、镝占比累计达23.34%;通过短流程的选冶一体化工艺技术,全元素稀土浸出率达到90%以上,综合回收率达80%以上。这一新类型稀土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有望成为中国新的关键稀土元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威组 沉积型稀土 含稀土纳米矿物颗粒 黏土岩 古陆相沉积环境 川滇黔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