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天柱云洞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林 刘灵 +2 位作者 文星桥 石庆鹏 左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8-465,共8页
本文从矿物学特征、稀土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内铅锌成矿的关系,探讨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以及震旦系铅锌成矿规律。结果表明,铅锌矿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矿物以闪锌矿(米黄色)和黄铁矿为主,矿石结构以为细晶粒状为主,矿石... 本文从矿物学特征、稀土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内铅锌成矿的关系,探讨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以及震旦系铅锌成矿规律。结果表明,铅锌矿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矿物以闪锌矿(米黄色)和黄铁矿为主,矿石结构以为细晶粒状为主,矿石构造以角砾状、脉状交代、细粒浸染状为主。铅锌矿化岩石中Pb、Zn、Ag、Cd含量富集。矿石和围岩的∑REE分别为9.8×10^-6~93.1×10^-6和10.2×10^-6~127×10^-6,二者较为接近,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硫同位素组成为δ34S在13.5‰~25.3‰之间,明显低于早寒武世海水的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VCDT=29.00‰~37.2‰),均值32.6‰±1.8‰,比大河边重晶石矿床中的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Brt=37.5‰~45‰)更低,与湖南董家河铅锌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认为硫来源于震旦纪陡山沱期古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矿床特征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硫同位素 天柱云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杉树林铅锌矿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松平 包广萍 +4 位作者 兰安平 卢贸达 徐磊 黄林 安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0-609,共10页
杉树林铅锌矿床是黔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相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成因认识有较大分歧。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硫化物(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以期从元素地球化学角... 杉树林铅锌矿床是黔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相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成因认识有较大分歧。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硫化物(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以期从元素地球化学角度揭示该矿床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硫化物中的Cu、As、Cd、Sb、Tl和Bi明显富集,而其它微量元素则相对亏损或没有明显富集。这些元素的富集特征表明该矿床既有较高温元素组合,亦有低温元素组合,暗示杉树林矿床成矿作用的复杂性。此外,Cu和Cd在闪锌矿中更为富集,而Sb、Tl和Bi在方铅矿中更为富集,可见这些微量元素与不同寄主矿物的亲缘性。此外,杉树林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颜色较深,以深棕色为主,且闪锌矿和方铅矿中的Ga/In比及均值都明显大于1,而它们的Zn/Cd均值在500附近,暗示该矿床形成温度较高(>250℃),这与闪锌矿-方铅矿矿物对计算S同位素平衡温度(135~292℃)较一致。硫化物总REE含量很低(ΣREE<1×10-6),Eu正异常显著(δEu=1.6~2.5),但Ce负异常明显(δCe=0.2~0.6),而方解石中总REE含量相对较高(ΣREE=12.71×10-6),但Eu呈负异常明显(δEu=0.7),且Ce亦呈负异常显著(δCe=0.25),推测杉树林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经历了从还原到氧化的变化过程,其中的REE来源于多个潜在源区岩石。综合已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杉树林铅锌矿床是较高温度流体与较低温流体混合的产物,成矿过程经历了还原向氧化环境转变的过程,其属于后生热液矿床,与低温盆地卤水成因的典型MVT矿床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硫化物 成矿环境 矿床成因 杉树林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乌龙沟铅锌矿床地质和S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松平 周家喜 +4 位作者 徐磊 卢贸达 孟庆田 张坤 游家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9-626,共8页
乌龙沟铅锌矿床位于三都—丹寨(三丹)多金属成矿带内,毗邻苗龙金锑矿床,是该成矿带内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但迄今为止,该矿床未见任何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的报道,导致对其成因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在系统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对... 乌龙沟铅锌矿床位于三都—丹寨(三丹)多金属成矿带内,毗邻苗龙金锑矿床,是该成矿带内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但迄今为止,该矿床未见任何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的报道,导致对其成因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在系统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对硫化物开展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期揭示该矿床矿化剂元素的来源与演化,为理解其形成机制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乌龙沟铅锌矿床产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粉砂质白云岩中,明显受近NE、NW和SN向复合构造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产出,具有块状、脉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偶见重晶石。硫化物具有粒状、碎裂、交代等结构。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该矿床具有后成性。硫化物δ34S值介于10.9‰~16.5‰,低于邻区赋存于早寒武碳酸盐中的三都牛场和都匀牛角塘铅锌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均大于20‰),也低于震旦-寒武纪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20‰~35‰)。可见,乌龙沟铅锌矿床还原S很可能是海相硫酸盐热化学(TSR)的产物,而TSR的温度或其它S源的加入可能是导致其具有低于邻区矿床δ34S值的主要原因。综上,本文认为乌龙沟铅锌矿床属于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后生热液矿床,其S源主要为海相硫酸盐。由于缺乏其它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约束,其是否为MVT矿床,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矿物组构 S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乌龙沟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林左旗双尖子山矿区近矿蚀变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承洋 周永康 +3 位作者 周智鸿 任云生 孙珍军 齐路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3-876,共14页
双尖子山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巴林左旗境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为了确定矿区内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的蚀变斑岩与银多金属矿化在成因上的联系,及其物质来源特点,笔者等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 双尖子山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巴林左旗境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为了确定矿区内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的蚀变斑岩与银多金属矿化在成因上的联系,及其物质来源特点,笔者等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出露的近矿蚀变斑岩的形成时代为248.3±1.2 Ma,属早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该岩体形成于银多金属矿化之前,在成因上与银多金属矿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尖子山矿区早三叠世蚀变斑岩的n(^(176)Hf)/n(^(177)Hf)值在0.282805~0.282993452之间,ε_(Hf)(t)值介于6.3~12.9之间。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的峰值年龄集中在528 Ma到631 Ma之间,显示出亏损地幔或新生地壳来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尖山 近矿蚀变斑岩 锆石U-PB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构造解析及其成矿意义
5
作者 杨旭 杨亚琦 +6 位作者 黄智龙 曹鹏 薛忠喜 卢贸达 肖凯 衮民汕 赵兴华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8-484,共17页
黔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发育大量铅锌矿床,是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定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是一个中型的锌矿床,锗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其矿体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矿区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但构造控矿规... 黔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发育大量铅锌矿床,是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定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是一个中型的锌矿床,锗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其矿体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矿区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但构造控矿规律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对成矿过程的理解和下一步的找矿方向。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和构造解析表明,矿区至少经历3期明显的构造变形。D_(1)为NNE–SSW向缩短形成北西-南东向逆冲断层(兼右行走滑)活动,伴随着断层上下盘的牵引褶皱及层间滑动等;D_(2)为NW–SE向到NWW–SEE向的缩短变形,形成区域上典型隔槽式褶皱和近南北向的逆断层;D_(3)为近S–N向的伸展作用,使得矿区内北西-南东向断层发生明显的伸展变形并伴生大量不同规模的共轭节理。不同矿段矿体特征显示:矿体受控于上泥盆统高孔隙度的白云岩地层,由大量切层、顺层矿脉以及少量切层矿体组成。构造角砾岩容矿矿体和切层矿脉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以及矿体围岩的剪切变形表明,容矿构造可能是NNE–SSW向缩短变形的结果,与MVT型铅锌矿床构造特征基本一致。通过对深部物探剖面和地表构造的解析,本文重建了矿区成矿期深部构造控矿样式,初步拟定F4断层上下盘望城坡组地层可能是成矿潜力区。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与黔南及邻区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岩性-构造特征,其控矿构造模型对于区域内铅锌矿的找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黔东成矿带 锌锗矿床 构造解析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纳雍枝铅锌矿床还原S的形成机制:NanoSIMS原位S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兴玉 周家喜 +4 位作者 安琦 任厚州 徐磊 卢贸达 吴才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3-599,共7页
位于黔西北地区的纳雍枝铅锌矿床,是目前报道的贵州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130万吨。纳雍枝铅锌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断层和背斜是主要控矿构造,铅锌成... 位于黔西北地区的纳雍枝铅锌矿床,是目前报道的贵州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130万吨。纳雍枝铅锌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断层和背斜是主要控矿构造,铅锌成矿地质特征与MVT铅锌矿床较为相似。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获得的纳雍枝铅锌矿床中黄铁矿和闪锌矿原位δ34S分析数据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在-16.6‰~+27.0‰之间,闪锌矿的δ34S值范围为+11.8‰~+33.0‰,这与传统全矿物法获得的黄铁矿(δ34S=+4.7‰~+18.1‰)和闪锌矿(δ34S=+11.3‰~+25.22‰)的S同位素组成明显差异。根据矿物组合和晶体形态特征等,本文认为早期胶状、集合体状或交代残余黄铁矿(δ34S=-16.6‰~-14.9‰)的还原S是由细菌引起的海相硫酸盐还原(BSR)产物,而晚期它形粒状黄铁矿和闪锌矿(δ34S=+11.8‰~+33.0‰)的还原S是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产物。因此,纳雍枝铅锌矿床还原S的形成经历了BSR和TSR过程。综合以往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资料,本文认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原地蒸发膏岩层的控制,BSR发生在成矿前,而TSR则是热流体加入后诱发的,矿床形成是构造-岩性-流体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MS 原位S同位素 还原S的形成机制 硫酸盐还原 纳雍枝铅锌矿床 黔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某城区地下水“三氮”空间分布及风险管控研究
7
作者 黄艳采 金波 +1 位作者 曾牡丹 向刚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2,共9页
地下水的利用日益增加,水中“三氮”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研究以西南某城区为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样检测,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对地下水中“三氮”进行插值分析,结合地下水流场模型,分析“三氮”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叠加分析,划定... 地下水的利用日益增加,水中“三氮”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研究以西南某城区为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样检测,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对地下水中“三氮”进行插值分析,结合地下水流场模型,分析“三氮”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叠加分析,划定风险管控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氮”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城区钻孔及污水处理厂对NH_(4)^(+)-N浓度影响更大,而农业及居民集中区对NO_(3)^(-)-N的影响更显著,NO_(2)^(-)-N整体情况较好,无明显污染;“三氮”含量亦有较大差异,NO_(3)^(-)-N最高浓度为96.00 mg·L^(-1),远大于NH_(4)^(+)-N(8.00 mg·L^(-1))和NO_(2)^(-)-N(0.500 mg·L^(-1)),这与岩溶区特征相关。以Ⅲ类水指标为管控界线,将研究区划分为重点管控区(Ⅳ~Ⅴ类)、次重点管控区(Ⅲ类)及一般区(Ⅰ~Ⅱ类),其中重点管控区目标为控制污水的排放和渗漏以及农业活动中氮的流失,次重点管控区重点在预防进一步污染及优化指标,一般区维持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 地下水 三氮 空间分布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黄丝背斜地区发现特大型共(伴)生锗矿床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家喜 孟庆田 +4 位作者 任厚州 孙国涛 张忠俊 安琦 周昌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5-1026,共2页
近年来,贵州黄丝背斜地区找矿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在竹林沟锌矿床实现28万吨锌金属增储(杨德智等,2020)和发现锗超常富集以来(周家喜等,2020c),研究区锌和锗资源增储得到了广泛重视。锗为一种典型的稀散元素,是稀缺的战略关键金属资源,... 近年来,贵州黄丝背斜地区找矿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在竹林沟锌矿床实现28万吨锌金属增储(杨德智等,2020)和发现锗超常富集以来(周家喜等,2020c),研究区锌和锗资源增储得到了广泛重视。锗为一种典型的稀散元素,是稀缺的战略关键金属资源,广泛应用于能源、光电、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虽然自然界中锗相对富集于低温热液硫化物、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矿物及煤矿中,但全球工业锗资源主要来源于闪锌矿(叶霖等,2019)。因此,锌资源增储是实现锗资源增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硫化物 锌矿床 背斜 取得突破 锗矿床 稀散元素 航空航天 增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半边街铅锌矿床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卢贸达 徐磊 +6 位作者 任厚州 刘雨 杨兴玉 赵征 孟庆田 周昌祥 周家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5-1119,共15页
半边街铅锌矿床位于贵定县黄丝背斜西翼,产于泥盆系碳酸盐岩中,是研究区近年来找矿取得重要突破的典型代表,但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在野外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C-O和原位S-Pb同位素分析,揭示半边街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为认识... 半边街铅锌矿床位于贵定县黄丝背斜西翼,产于泥盆系碳酸盐岩中,是研究区近年来找矿取得重要突破的典型代表,但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在野外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C-O和原位S-Pb同位素分析,揭示半边街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为认识该矿床成因提供新的地球化学信息。结果表明,热液白云石δ^(13)C和δ^(18)O值范围分别为−1.08‰~−0.22‰和19.57‰~22.47‰,暗示水/岩相互作用引起的碳酸盐岩溶解作用在热液白云石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硫化物原位δ^(34)S值范围为−18.33‰~−0.40‰,集中于−10.5‰~-5.5‰,具有贫重硫特征,与邻区其他典型铅锌矿床具有富重硫特征(如牛角塘等,δ^(34)S>10‰)差异明显,暗示该矿床还原硫的来源或形成机制与邻区铅锌矿床可能不同。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本文认为半边街铅锌矿床中的硫来源和形成机制与赋矿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细菌还原作用(BSR)有关。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组成显示:^(206)Pb/^(204)Pb=18.36~18.37,^(207)Pb/^(204)Pb=15.71~15.73和^(208)Pb/^(204)Pb=38.27~38.29,μ=9.70~9.72,壳源铅特征明显,与邻区典型铅锌矿床Pb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半边街铅锌矿床成矿金属来源于上地壳岩石,但不排除基底岩石的贡献。综上,本文认为下伏寒武系和深部基底浅变质岩是半边街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潜在源区,该矿床与牛角塘等邻区铅锌矿床成因相似,均为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 原位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半边街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雍枝铅锌矿床——贵州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和探明过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兵 朱尤青 +5 位作者 林贵生 韦晨 陈兴龙 许辉 李坤 吴才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贵州省中部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的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由北东向南西设置玉合、芦茅林、金坡和砂岩共4个矿权,2012-2015年4个矿权通过评审备案Pb+Zn资源量分别为35.29万t、37.79万t、44.49万t和53.29万t,总计170.86万t,...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贵州省中部普定县与织金县交界的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由北东向南西设置玉合、芦茅林、金坡和砂岩共4个矿权,2012-2015年4个矿权通过评审备案Pb+Zn资源量分别为35.29万t、37.79万t、44.49万t和53.29万t,总计170.86万t,是贵州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改写了贵州省没有大型铅锌矿床的历史。矿床从发现矿化线索到探明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地表调查,发现矿化线索;第二,地质测量、面上矿点调查、工程验证发现断裂型小矿体;第三,转变找矿思路,探明了全隐伏、产出稳定、规模大的层控铅锌矿体。本文在总结纳雍枝大型铅锌矿床成矿背景和地质特征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矿床的发现过程、总结了找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背斜 纳雍枝大型铅锌矿床 发现过程 中国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裂隙土坡水土响应与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司法 江兴元 +2 位作者 杨义 孙乾征 孟生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53,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裂隙对斜坡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在降雨过程中裂隙斜坡变形破坏过程,以及斜坡破坏过程中的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响应过程与湿润锋的演化规律,【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含裂隙... 【目的】为了探究裂隙对斜坡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在降雨过程中裂隙斜坡变形破坏过程,以及斜坡破坏过程中的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响应过程与湿润锋的演化规律,【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含裂隙斜坡的降雨入渗水土响应和变形破坏过程,在物理模型试验过程中实时监测风险斜坡的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坡体位移及变形。在数值模拟中加入降雨对有效饱和度与塑性应变进行监测,并增加无裂隙斜坡工况,对比裂隙对斜坡入渗破坏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裂隙作为降雨入渗的优势通道,使得在降雨条件下斜坡渗流场发生改变,降雨前期湿润峰呈现漏斗状,在坡表出现裂隙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会发生波动,坡体大规模破坏前坡体内部土压力会出现分布改变情况;裂隙成为坡体的天然滑面,坡体最终沿裂隙滑动。【结论】降雨过程中滑坡变形破坏分为三个阶段,微裂隙发展、局部破坏和大面积破坏阶段,表现为前期张拉牵引—中期坡表坍塌—后期推移破坏的滑动模式。坡体前部位移有四个阶段,即,无位移阶段、缓慢蠕动阶段、快速变形阶段、缓慢蠕动与短距离快速变形阶段。与无裂隙斜坡相比,含裂隙斜坡的降雨入渗速度较快,相同降雨时长下,无裂隙塑性变形区仅限于坡脚部位。由于整个坡体为非均匀入渗,造成坡肩下部入渗缓慢,使得该部位成为后部坡体滑动的阻力区,降雨前期有效阻止了坡体沿裂隙的滑动。在坡体前部发生滑动后,前部抗滑力减小,坡体后部由于持续降雨增重与裂隙持水作用,下滑力增大,最终坡体滑面沿裂隙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降雨入渗 斜坡变形破坏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南县张家寨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耕地养分状况与施肥建议
12
作者 肖飞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2期86-87,共2页
根据思南县张家寨生态茶示范园区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获得的园区土壤养分化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园区氮、磷元素分布不平衡,钾元素、有效硼普遍缺乏的结论。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平衡施肥,推广生产专业复合肥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施肥建议。
关键词 生态茶示范园区 耕地土壤养分 施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成矿带铅锌成矿作用刍议 被引量:16
13
作者 叶霖 胡宇思 +5 位作者 杨松平 韦晨 杨兴玉 李珍立 安琦 卢贸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9-715,共7页
铅锌属于紧缺资源之一,“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是我国重要铅锌成矿带之一,贵州境内部分称为“黔东成矿带”,该区铅锌矿床(点)分布广泛,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等特征。由于相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相对薄弱,黔东地区铅锌地质勘探进展缓慢,并未... 铅锌属于紧缺资源之一,“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是我国重要铅锌成矿带之一,贵州境内部分称为“黔东成矿带”,该区铅锌矿床(点)分布广泛,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等特征。由于相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相对薄弱,黔东地区铅锌地质勘探进展缓慢,并未像湘西地区一样取得重大突破。本文通过总结“黔东成矿带”内铅锌成矿作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该区存在的诸多科学研究薄弱环节,结合MVT铅锌矿床研究现状,提出该区铅锌成矿作用与MVT矿床基本一致,是国内研究MVT铅锌矿床理想基地,采用原位分析等先进测试技术,加强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和同位素定年等研究,以揭示各矿区与区域成矿流体系统的性质及其演化,建立合理成矿模式及与研究区构造和古油藏演化的关系,并探讨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不仅突出黔东MVT铅锌成矿作用特色,从而促进MVT铅锌矿成矿作用和分散元素超常富集理论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为拓宽黔东地区铅锌找矿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成矿作用 MVT铅锌矿床 研究现状 黔东成矿带 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猫榨厂铅锌矿床原位Pb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6
14
作者 安琦 周家喜 +3 位作者 徐磊 杨兴玉 任厚州 卢贸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5-592,共8页
猫榨厂(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是近年来黔西北地区深部找矿的一个成功实例,该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中东部贵州省赫章县境内,毗邻福来厂、天桥和板板桥等铅锌矿床。以往,该矿床以采地表砂矿和氧化矿为主,近年新... 猫榨厂(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是近年来黔西北地区深部找矿的一个成功实例,该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中东部贵州省赫章县境内,毗邻福来厂、天桥和板板桥等铅锌矿床。以往,该矿床以采地表砂矿和氧化矿为主,近年新发现的硫化矿体赋存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产出,层控特征明显。本次工作以新发现硫化矿体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矿物学观察的基础上,借助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fs LA-MC-ICP MS),开展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206Pb/204Pb比值为18.755~18.775,207Pb/204Pb比值为15.780~15.799和208Pb/204Pb比值为39.413~39.477,暗示成矿金属来源单一或混合流体均一化程度较高。通过与潜在源区岩石Pb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比,发现猫榨厂铅锌矿床的Pb金属主要由基底变质岩和盖层沉积岩共同提供,但地层沉积岩的贡献程度较基底岩石高。此外,猫榨厂与福来厂、天桥和板板桥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对比,显示自猫榨厂至板板桥,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逐渐降低,暗示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或运移,高Pb同位素比值地层沉积岩的贡献比例逐渐减少。由于基底富含丰富的成矿金属,其贡献程度与矿床规模正相关关系明显。因此,综合分析认为,猫榨厂矿区深部和北东至板板桥一带仍有很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流体演化 猫榨厂铅锌矿床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某矿区灯影组断控白云岩富水性差异研究及防治水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刚 王明章 +2 位作者 曾牡丹 王嘉铭 樊善兴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12,共11页
黔中地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磷矿的主要充水层灯影组富水性中等至强,矿坑突水严重影响区域磷矿资源的安全开采。因此,掌握该区域灯影组的富水性特征极为重要。文章依托贵州省2020年矿产资源大精查项目资料,采用研究与生产相结合、典... 黔中地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磷矿的主要充水层灯影组富水性中等至强,矿坑突水严重影响区域磷矿资源的安全开采。因此,掌握该区域灯影组的富水性特征极为重要。文章依托贵州省2020年矿产资源大精查项目资料,采用研究与生产相结合、典型矿区解剖的方法开展该矿床灯影组富水性研究。结果表明:黔中地区大湾磷矿为顶板直接充水的岩溶矿床,充水层灯影组的岩性、结构以及断裂构造是控制矿床充水条件的主要因素,灯影组含水性和透水性具有明显的“平面分块”和“垂向分层”的分布规律。充分利用该特征对于矿井防水设计并指导矿山开采,对保障黔中磷矿安全生产、降低开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性 灯影组 岩溶矿床 大湾磷矿 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从江友能铅锌矿床REE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琦 包广萍 +3 位作者 兰安平 张坤 游家贵 孟庆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0-618,共9页
贵州友能铅锌矿床位于黔东南从江县境内,毗邻地虎—九星铜多金属矿床和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Pb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对该矿床铅锌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铅锌矿石的REE总量较高,ΣREE变化范围为30.4&#... 贵州友能铅锌矿床位于黔东南从江县境内,毗邻地虎—九星铜多金属矿床和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Pb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对该矿床铅锌矿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铅锌矿石的REE总量较高,ΣREE变化范围为30.4×10-6~240×10-6,Eu负异常明显(δEu=0.52~0.81),Ce异常不显著(δCe=0.95~1.04,除1个样品为0.55外)。对比发现,友能铅锌矿石的REE配分特征与赋矿围岩(浅变质岩)较为相似,而与研究区出露的基性-超基性和中酸性岩浆岩差异明显。总体上,铅锌矿石的REE特征及相关参数表明,围岩参与了友能矿床的成矿,铅锌成矿流体中的REE可能是在还原环境下通过水/岩相互作用继承源区岩石的。此外,矿床中铅锌矿石的208Pb/204Pb比值为38.074~38.823,207Pb/204Pb比值为15.631~15.895和206Pb/204Pb比值为17.875~18.224,而围岩的208Pb/204Pb比值为38.003~38.457,207Pb/204Pb比值为15.548~15.650和206Pb/204Pb比值为17.774~18.181,两者Pb同位素比值较为相似,进一步表明围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综合研究认为,友能铅锌矿床属于构造控制的热液矿床,铅锌等金属元素来源与赋矿围岩(浅变质岩)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PB同位素 矿床成因 友能铅锌矿床 黔东南从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基生物炭对NH_(4)+及Cd(Ⅱ)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钰莹 王嘉铭 +4 位作者 王平 朱健 陈润华 向思源 罗思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0-192,共13页
【目的】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镉污染的问题,选取3种不同植物基生物炭(木炭、竹炭、谷壳炭)作为吸附剂探究其对水溶液中NH_(4)^(+)和Cd(Ⅱ)的吸附性能和机理。【方法】运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 【目的】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镉污染的问题,选取3种不同植物基生物炭(木炭、竹炭、谷壳炭)作为吸附剂探究其对水溶液中NH_(4)^(+)和Cd(Ⅱ)的吸附性能和机理。【方法】运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等技术手段对3种植物基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了其理化结构特性。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吸附时间和溶液初始pH值等不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并利用吸附等温线、动力学模型以及一系列表征手段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3种植物基生物炭对NH_(4)^(+)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00 min后基本趋于平衡。随着pH值、温度、投加量和NH_(4)^(+)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量均先增大后减小。3种植物基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量整体随着pH值、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pH值在6.0之间时,3种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效果较好;随着Cd(Ⅱ)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先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炭投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步减小后趋于平缓;温度对于3种生物炭吸附Cd(Ⅱ)的效果影响较为复杂。对数据进行拟合,发现3种生物炭对NH_(4)^(+)和Cd(Ⅱ)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经计算,25℃条件下,木炭、竹炭和谷壳炭对NH_(4)^(+)和Cd(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37和11.38 mg/g、5.54和9.61 mg/g、7.96和11.07 mg/g。对NH_(4)^(+)的吸附,木炭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竹炭、谷壳炭更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对Cd(Ⅱ)的吸附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结论】谷壳炭、木炭、竹炭是廉价易得且吸附能力较好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水土响应与稳定性时空演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孟生勇 江兴元 +2 位作者 杨义 孙乾征 史文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降雨在松散堆积土中入渗引起内部水土力学的变化是影响稳定性的关键。目前研究多侧重考虑颗粒粒径、含量等因素对斜坡破坏的影响,但是针对斜坡体内部水土响应及稳定性时空演化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基于野外滑坡案例,通过室内降雨滑坡模... 降雨在松散堆积土中入渗引起内部水土力学的变化是影响稳定性的关键。目前研究多侧重考虑颗粒粒径、含量等因素对斜坡破坏的影响,但是针对斜坡体内部水土响应及稳定性时空演化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基于野外滑坡案例,通过室内降雨滑坡模型试验、土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手段,研究了降雨触发松散堆积体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及模式,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VG模型)重构了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重点探究了斜坡内部水土力学变化以及稳定性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堆积体斜坡破坏经历了微裂隙发育-局部破坏-整体破坏3个阶段,呈现出“初期拉裂-坡面坍塌-塑性滑动”的破坏模式;(2)入渗过程斜坡体积含水率以及孔隙水压力急速增加,而土颗粒之间基质吸力下降甚至消散,促进了斜坡破坏发展;(3)土体力学强度随体积含水率升高呈指数下降,体积含水率为36.3%时,有效黏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仅为0.27 kPa、3.39°;(4)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斜坡土水特征监测数据,构建了斜坡稳定性时空演化图谱,与模型试验破坏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对降雨作用下的堆积层斜坡监测预警与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斜坡 降雨入渗 水槽试验 稳定性分析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五指山穹状背斜构造特征与控矿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厚州 兰安平 +4 位作者 刘雨 单永波 杨兴玉 安琦 谭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7-654,共8页
黔西北地区位于上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区东南部的五指山穹状背斜控制着多个铅锌矿床,显示其与铅锌成矿作用有密切联系。本文以五指山穹状背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与构造解析,结合不... 黔西北地区位于上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区东南部的五指山穹状背斜控制着多个铅锌矿床,显示其与铅锌成矿作用有密切联系。本文以五指山穹状背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与构造解析,结合不同时代地层白云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五指山背斜的的构造样式及其控矿模式。不同时代地层白云岩中的Pb、Zn、As、Ag和Sb富集特征,显示围岩中的成矿元素有一定程度富集,但围岩可能不是主要的金属物源岩石。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本文认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基底岩石,成矿流体在断裂的运移过程中,由于岩性界面和流体压力等作用,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而五指山地区有利的穹状背斜-逆冲断裂构造样式,就是铅锌成矿的最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状构造 铅锌矿床 微量元素 构造控矿模式 五指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及其碳排放强度变化特征分析——以黔南州为例
20
作者 王斌 张光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213-220,共8页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系统研究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引起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特点,可为喀斯特地区政府建立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和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典型的喀斯特山区黔南州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9年...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系统研究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引起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特点,可为喀斯特地区政府建立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和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典型的喀斯特山区黔南州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9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取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和间接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不同地类的碳排放系数及碳排放量,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林地为黔南州主要地类,10年间,林地面积增加最多,面积增幅为25.24%,其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从2009年的56.60%提升到2019年的70.89%;园地面积增速最快,增长2.24倍;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猛,10年间面积增长89.53%;草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幅达87.72%;耕地面积减少亦较大,减幅为26.47%。10年间黔南州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地类发生转移变化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33.63%,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是主要转移地类,耕地、林地转移到建设用地和转移到园地面积均较大。10年间碳排放量净增加235.93万t,建设用地碳排放系数从2009年的3.2543 kg/(m^(2)·a)增加到2019年的4.2839 kg/(m^(2)·a),建设用地面积大幅上升及其碳排放强度增加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林地面积大幅增加贡献了较大的碳吸收量。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黔南州碳排放系数变化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为0.5412,显示碳排放强度变化在空间上呈现聚集现象,成正自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 碳排放系数 碳排放强度 黔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