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山区旱地改水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以德江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政富 汪发勇 +2 位作者 张丽 王小宇 鲁云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选址是旱地改水田项目实施的第一步,通过内业筛选及外业核查,逐步排除无法满足项目立地条件、政策限制等耕地,在剩余具备项目实施可行性的耕地中,寻找最适宜旱地改水田项目的区域。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为例,采用结构熵权法,基于贵... 选址是旱地改水田项目实施的第一步,通过内业筛选及外业核查,逐步排除无法满足项目立地条件、政策限制等耕地,在剩余具备项目实施可行性的耕地中,寻找最适宜旱地改水田项目的区域。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为例,采用结构熵权法,基于贵州省地形地貌特殊性,构建了旱地改水田选址评价体系,分析各指标因子对项目选址的影响程度,以期为贵州省其他地区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改水田 结构熵权法 评价指标 因地制宜 选址影响因素 贵州德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以凤冈县金鸡社区村庄规划为例
2
作者 杨钊 王先庆 +4 位作者 李世刚 刘汉武 曾晓林 林德洪 汤浪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197-203,共7页
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以凤冈县金鸡社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收二评三调四规五论”的“五步走”村庄规划编制思路。并基于相关上位规划的指引、村庄本底和村民诉求等,对金鸡社区“三生”空间的优化、特色产业... 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以凤冈县金鸡社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收二评三调四规五论”的“五步走”村庄规划编制思路。并基于相关上位规划的指引、村庄本底和村民诉求等,对金鸡社区“三生”空间的优化、特色产业的壮大、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等进行了研究,合理划定了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旨在为乡村振兴下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多规合一 村庄规划 编制思路 凤冈县金鸡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江峰 李强 +3 位作者 高峰 吉勤克补子 刘汉武 王若帆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0-660,共11页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磷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中磷矿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贵州土壤背景值的37.58倍、24.40倍、19.26倍、18.09倍、2.67倍、2.17倍和1.78倍,各重金属富集特征明显,Cu元素平均含量未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NPI平均值介于4.59~69.32之间,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而Cr和Cu元素NPI平均值分别为1.89和1.21,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研究区Hg元素I_(geo)平均值为4.45,处于严重至极重污染;As、Se和Cd元素I_(geo)平均值介于3.35~3.65之间,处于重度污染;Pb、Zn和Cr元素I_(geo)平均值0.21~0.44之间,处于未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而Cu元素I_(geo)平均值为-0.83,显示其未受到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Hg元素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Cd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A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而Cu、Pb、Zn和Cr均处于轻微风险水平。黔中磷矿区土壤RI平均值为2285.50,显示出极强生态风险,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磷矿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源模式”的岩溶地下河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以遵义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易世友 焦恒 +2 位作者 周长松 高峰 陈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8-661,共14页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各类水点25处,以钻孔、岩溶泉点、地下河出口为主,特征污染物为以NH_(4)^(+)、NO_(3)^(-)、SO_(4)^(2-)、Mn^(2+)、Se^(2+)为主;分布有各类污染源点15处,以工业废渣堆放场为主,主要分布在地下河系统下游坪桥工业园区一带,特征污染物同样为以NH_(4)^(+)、NO_(3)^(-)、SO_(4)^(2-)、Mn^(2+)、Se^(2+)为主;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有3条地下水污染通道,均分布在地下河出口与坪桥工业园区Z1(1^(#)、2^(#))废渣处置场之间;通过对2^(#)废渣处置场排洪竖井-地下河出口这一污染通道上游段进行帷幕工程修复后,地下河出口可减排污水排放量47244 m^(3)·a^(−1),NH_(4)^(+)、Mn^(2+)浓度可降低66%~78%,其中NH_(4)^(+)最低削减量为16250 kg·a^(−1),Mn^(2+)最低削减量为10960 kg·a^(−1)。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污染 修复 双源 近源截排 帷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