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山区旱地改水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以德江县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政富 汪发勇 +2 位作者 张丽 王小宇 鲁云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选址是旱地改水田项目实施的第一步,通过内业筛选及外业核查,逐步排除无法满足项目立地条件、政策限制等耕地,在剩余具备项目实施可行性的耕地中,寻找最适宜旱地改水田项目的区域。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为例,采用结构熵权法,基于贵... 选址是旱地改水田项目实施的第一步,通过内业筛选及外业核查,逐步排除无法满足项目立地条件、政策限制等耕地,在剩余具备项目实施可行性的耕地中,寻找最适宜旱地改水田项目的区域。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为例,采用结构熵权法,基于贵州省地形地貌特殊性,构建了旱地改水田选址评价体系,分析各指标因子对项目选址的影响程度,以期为贵州省其他地区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改水田 结构熵权法 评价指标 因地制宜 选址影响因素 贵州德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思南县降雨型滑坡危险性预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涛 樊鑫 +1 位作者 李荻 刘爱昌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1,共8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只能确定滑坡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空间概率,无法根据研究区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对滑坡危险性做出动态的预警。将降雨等滑坡诱发因素叠加到滑坡易发性评价图上,从空间和时间上同时对滑坡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可实现降雨型滑... 滑坡易发性评价只能确定滑坡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空间概率,无法根据研究区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对滑坡危险性做出动态的预警。将降雨等滑坡诱发因素叠加到滑坡易发性评价图上,从空间和时间上同时对滑坡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可实现降雨型滑坡危险性预警。以贵州省思南县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滑坡和降雨数据,采用基于临界降雨阈值的滑坡危险性预警方法,对思南县滑坡在降雨诱发工况下的危险性进行了预警研究。首先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计算出思南县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然后以滑坡易发性分区图为基础底图,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与研究区滑坡事件相关性最大的前期降雨天数,并确定研究区前期有效降雨系数用于计算前期有效降雨强度,得出降雨诱发滑坡的平均有效降雨强度EI与降雨持续时间D的阈值曲线(EI-D阈值曲线);最后将EI-D阈值曲线叠加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得出思南县降雨型滑坡危险性预警等级分区,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临界降雨阈值的滑坡危险性预警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精确高效地反映降雨诱发滑坡的空间概率和时间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危险性预警 易发性评价 EI-D阈值曲线 逻辑回归模型 贵州省思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颗粒粒径、级配对泥石流屈服应力的影响
3
作者 刘双 余斌 陈文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0-242,共13页
【目的】一般情况下,泥石流屈服应力与固体体积浓度呈正相关,也会随着黏土黏性的增强而增大,同时还受粗颗粒特性的影响,而现有的室内流变试验中未将中颗粒性质对屈服应力的影响纳入考虑之中。为了研究中颗粒性质对屈服应力的影响,完善... 【目的】一般情况下,泥石流屈服应力与固体体积浓度呈正相关,也会随着黏土黏性的增强而增大,同时还受粗颗粒特性的影响,而现有的室内流变试验中未将中颗粒性质对屈服应力的影响纳入考虑之中。为了研究中颗粒性质对屈服应力的影响,完善屈服应力计算模型,【方法】以泥石流体屈服应力为研究目标,选取4种不同目数的中颗粒石英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泥石流固体体积浓度、中颗粒粒径和级配,配制泥石流浆体进行室内流变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分析及对比结果显示:中颗粒级配越好,泥石流屈服应力就越小,反之,泥石流屈服应力就越大;当泥石流固体体积浓度C_(0)<0.47时,中颗粒粒径对泥石流屈服应力几乎无影响,当泥石流固体体积浓度C_(0)≥0.47时,中颗粒粒径与泥石流屈服应力呈负相关。【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粗颗粒研究基础上对中颗粒级配与中颗粒粒径进行修正后,得到了新的体积浓度修正系数,进一步完善了屈服应力的计算模型,并验证了其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屈服应力 粒径 级配 形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鬃岭煤矿区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德洪 刘汉武 史绪山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6-195,共10页
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的主要生产区,煤矿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其中,贵州鬃岭煤矿区水环境已遭受严重的污染,威胁了周边生态环境。以贵州鬃岭煤矿区小流域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 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的主要生产区,煤矿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其中,贵州鬃岭煤矿区水环境已遭受严重的污染,威胁了周边生态环境。以贵州鬃岭煤矿区小流域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水污染来源进行探讨,并采用单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沉积物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TP、NH3-N、CODCr,在流域内无矿井的河道以Ⅰ类或Ⅱ类水为主,矿井集中河段为Ⅵ类水;研究区河流沉积物中Fe和Mn含量严重超标,水环境污染来源于农村面源污染、矿坑水和煤矸石堆场。该研究结果对煤矿区环境污染防治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鬃岭煤矿区 水环境污染 成因分析 沉积物污染 溯源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以凤冈县金鸡社区村庄规划为例
5
作者 杨钊 王先庆 +4 位作者 李世刚 刘汉武 曾晓林 林德洪 汤浪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197-203,共7页
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以凤冈县金鸡社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收二评三调四规五论”的“五步走”村庄规划编制思路。并基于相关上位规划的指引、村庄本底和村民诉求等,对金鸡社区“三生”空间的优化、特色产业... 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以凤冈县金鸡社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收二评三调四规五论”的“五步走”村庄规划编制思路。并基于相关上位规划的指引、村庄本底和村民诉求等,对金鸡社区“三生”空间的优化、特色产业的壮大、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等进行了研究,合理划定了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旨在为乡村振兴下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多规合一 村庄规划 编制思路 凤冈县金鸡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方竹研究现状与趋势
6
作者 赵婵 鲁云静 夏昕昕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也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确立的12大特色优势产业中重点推介的竹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章综述了金佛山方竹在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繁殖与良种选育、造林与...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也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确立的12大特色优势产业中重点推介的竹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章综述了金佛山方竹在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繁殖与良种选育、造林与管护及竹产品加工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金佛山方竹今后的研究应紧密围绕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为金佛山方竹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方竹 繁殖 良种选育 造林管护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硫酸盐地区寻找安全饮用水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尚武 李强 +2 位作者 王若帆 焦恒 易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8-393,共6页
贵州镇宁地区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是典型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而该区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主要来自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 2 g )含水岩组。采集水样分析发现该含水岩组中地下水的硫酸盐含量达到了275.42~ 1 100 mg·L^-1 ,为Ⅳ-Ⅴ类水。... 贵州镇宁地区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是典型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而该区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主要来自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 2 g )含水岩组。采集水样分析发现该含水岩组中地下水的硫酸盐含量达到了275.42~ 1 100 mg·L^-1 ,为Ⅳ-Ⅴ类水。运用地下水中硫同位素追踪,其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石膏溶解,并通过实施“探采结合井”(ZK3),初步查明“膏岩层”分布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一段下亚段(T 2 g^1a )的中下部,厚度在1~1.5 m。而分层抽水试验显示:T 2 g 含水岩组试段水质为Ⅴ类,降深在11.50 m时涌水量为 256.61 m^3 ·d^-1;当揭穿T 2 g 膏岩层含水层并进行封隔止水后,钻孔自流量为330.05 m^3 ·d^-1 ,降深在 10.80 m时钻孔涌水量达628.84 m^3 ·d^-1 ,水质属Ⅲ类水。因此,在类似因水质超标而引起的功能性缺水地区,可越过膏岩层而获取深层安全的可饮用的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地下水 膏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江峰 李强 +3 位作者 高峰 吉勤克补子 刘汉武 王若帆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0-660,共11页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磷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中磷矿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贵州土壤背景值的37.58倍、24.40倍、19.26倍、18.09倍、2.67倍、2.17倍和1.78倍,各重金属富集特征明显,Cu元素平均含量未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NPI平均值介于4.59~69.32之间,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而Cr和Cu元素NPI平均值分别为1.89和1.21,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研究区Hg元素I_(geo)平均值为4.45,处于严重至极重污染;As、Se和Cd元素I_(geo)平均值介于3.35~3.65之间,处于重度污染;Pb、Zn和Cr元素I_(geo)平均值0.21~0.44之间,处于未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而Cu元素I_(geo)平均值为-0.83,显示其未受到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Hg元素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Cd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A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而Cu、Pb、Zn和Cr均处于轻微风险水平。黔中磷矿区土壤RI平均值为2285.50,显示出极强生态风险,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磷矿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和3S技术的思南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6
9
作者 胡涛 樊鑫 +3 位作者 王硕 郭子正 刘爱昌 黄发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思南县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思南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在滑坡编录的基础上,采用由RS、GIS和GPS组成的3S技术,获取... 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思南县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思南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在滑坡编录的基础上,采用由RS、GIS和GPS组成的3S技术,获取了思南县的数字高程模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坡长、岩土类型、地表湿度指数、距离水系的距离、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建筑物指数10个滑坡影响因子;再在频率比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对思南县的滑坡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并绘制了易发性分布图。结果表明:利用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思南县滑坡易发性的准确率(AUC值)达到0.797,较为准确地预测出了思南县滑坡分布规律;极高和高滑坡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高程低于600 m、地表坡度较大且以软质岩类为主的区域;而极低和低滑坡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高程较高、地表坡度较小且以硬质岩类为主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逻辑回归模型 3S技术 频率比分析 思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源模式”的岩溶地下河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以遵义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世友 焦恒 +2 位作者 周长松 高峰 陈涛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8-661,共14页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各类水点25处,以钻孔、岩溶泉点、地下河出口为主,特征污染物为以NH_(4)^(+)、NO_(3)^(-)、SO_(4)^(2-)、Mn^(2+)、Se^(2+)为主;分布有各类污染源点15处,以工业废渣堆放场为主,主要分布在地下河系统下游坪桥工业园区一带,特征污染物同样为以NH_(4)^(+)、NO_(3)^(-)、SO_(4)^(2-)、Mn^(2+)、Se^(2+)为主;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有3条地下水污染通道,均分布在地下河出口与坪桥工业园区Z1(1^(#)、2^(#))废渣处置场之间;通过对2^(#)废渣处置场排洪竖井-地下河出口这一污染通道上游段进行帷幕工程修复后,地下河出口可减排污水排放量47244 m^(3)·a^(−1),NH_(4)^(+)、Mn^(2+)浓度可降低66%~78%,其中NH_(4)^(+)最低削减量为16250 kg·a^(−1),Mn^(2+)最低削减量为10960 kg·a^(−1)。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岩溶地下河系统污染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污染 修复 双源 近源截排 帷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极化率参数监测煤矿滞后突水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新 薛国强 张小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86-3197,共12页
煤矿工作面底板下方隐伏断层、陷落柱等小尺度地质构造不仅难以识别,而且在采动影响下,还将进一步发育,形成潜在的隐伏导水通道,容易发生滞后突水.本文提出通过实时监测极化率参数的变化实现对由小规模地质构造引起的煤矿滞后突水预警.... 煤矿工作面底板下方隐伏断层、陷落柱等小尺度地质构造不仅难以识别,而且在采动影响下,还将进一步发育,形成潜在的隐伏导水通道,容易发生滞后突水.本文提出通过实时监测极化率参数的变化实现对由小规模地质构造引起的煤矿滞后突水预警.采用三维激发极化法装置形式,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发现采空区底板下陷落柱构造突水过程中极化率参数变化规律.随着水位上升,异常区极化率逐渐增大,异常位置更加明显,可根据极化率参数的极大值点的位置,通过交汇作图方法确定构造异常体中心的平面位置,可根据极化率参数值大小变化监测其水位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极化率参数的监测,对隐伏构造突水过程进行及时预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规模地质构造 极化率 滞后突水 三维直流电法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力学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东雷 左双英 +2 位作者 黄春 王嵩 杨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4-147,91,共5页
为分析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对材料力学参数劣化的影响,室内钻取8种层理倾角的岩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基于岩石材料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建立损伤变量的演化方程,分别得出损伤变量随累计应变、层理倾角及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各向... 为分析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对材料力学参数劣化的影响,室内钻取8种层理倾角的岩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基于岩石材料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建立损伤变量的演化方程,分别得出损伤变量随累计应变、层理倾角及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各向异性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损伤主要反映不同倾角的岩石参数在加载过程中不同的劣化程度;损伤变量随累计应变增加逐渐增加,增速呈慢-快-慢趋势;不同倾角岩石的损伤变量的分布规律与岩体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对应关系较好,即缓倾角和陡倾角时,损伤较小;在发生沿层理面方向的滑移破坏时(倾角为53°左右),损伤变量最大且对层理倾角变化最敏感;损伤变量各向异性度随累计应变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损伤变量与破坏模式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轴压缩试验 层状岩体 各向异性 岩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东雷 左双英 +1 位作者 王嵩 黄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4-261,共8页
为推导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损伤对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的劣化程度,通过层面局部坐标系下的两组损伤变量对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方程进行修正,经坐标转换形成整体坐标系下的损伤本构方程,采用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结果... 为推导层状岩体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损伤对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的劣化程度,通过层面局部坐标系下的两组损伤变量对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本构方程进行修正,经坐标转换形成整体坐标系下的损伤本构方程,采用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结果验证该损伤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层状岩体损伤模型计算所得的强度和变形参数均可较好地反映试验结果,并具有各向异性,计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2)通过该损伤模型,仅需层面倾角为0°和90°时的两组变形参数即可求解各倾角下的应力-应变关系;(3)通过对摩尔-库伦屈服准则中的参数进行损伤劣化修正,可对试件破坏后的力学行为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对于层状岩体的试验研究、理论计算和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岩体 岩石损伤 本构模型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