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壤类型肥力变化及典型黄壤地力培育模式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瑞 雷昊 +3 位作者 韩峰 吴康 朱华清 梁燕菲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85-90,共6页
通过对研究区典型分布的不同土壤类型设置监测地块,调查常规施肥和无肥措施下土壤肥力动态变化情况及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在典型黄壤分布区选择代表性监测地块,开展有机培肥、绿肥还田和秸秆还田等地力培育技术模式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 通过对研究区典型分布的不同土壤类型设置监测地块,调查常规施肥和无肥措施下土壤肥力动态变化情况及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在典型黄壤分布区选择代表性监测地块,开展有机培肥、绿肥还田和秸秆还田等地力培育技术模式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力培育技术模式下影响黄壤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和土壤培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5种不同土壤类型耕地以石灰土耕地的施肥量最高,整体上各地类有机肥投入量较低,化肥投入量较高;耕作层厚度整体呈旱地大于水田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处于高至中等水平;黄棕壤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可能因人为因素出现与自然成土过程中形成的土壤性质不一致情况;常规施肥条件下紫色土耕地增产效果显著。通过实施典型黄壤地力培育技术模式,兼用绿肥区鲜食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最高;土壤养分处在较高或高等水平;地力培育技术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且施用有机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地力培育模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罗甸不同海拔火龙果园土壤养分分析与综合肥力评价
2
作者 官甲训 杨启豪 +6 位作者 苏州 欧子艳 周玮 范菲菲 朱大雁 韦小芳 柴冠群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39-47,共9页
【目的】探明贵州罗甸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现状,为当地科学施肥和提升火龙果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罗甸A类海拔(<450 m)、B类海拔(450~550 m)、C类海拔(>550 m)3个区域采集45个0~20 cm表层土壤样品,采用隶属度函数... 【目的】探明贵州罗甸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现状,为当地科学施肥和提升火龙果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罗甸A类海拔(<450 m)、B类海拔(450~550 m)、C类海拔(>550 m)3个区域采集45个0~20 cm表层土壤样品,采用隶属度函数法、相关性分析法、土壤肥力指数法等方法,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钾、全氮、全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析不同海拔火龙果园的土壤肥力等级和养分状况。【结果】不同海拔火龙果园土壤养分中,pH随海拔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类海拔(pH6.08)和B类海拔(pH 6.57)土壤pH适宜种植火龙果,C类海拔土壤pH 4.51,以强酸性(Ⅵ类)土壤为主,低于火龙果适宜种植土壤pH(6.0~7.5)范围;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均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全钾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呈上升趋势;A类海拔全钾含量明显低于其余类型,以极缺(Ⅵ类)为主,种植火龙果具有潜在缺钾风险。【结论】贵州罗甸不同海拔火龙果园土壤综合肥力均为中等水平,全钾隶属度为0.19~0.38,土壤钾含量是该区域土壤肥力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园 土壤肥力 PH 土壤养分等级 化学计量分析 罗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万峰湖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集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量 秦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B07期130-132,共3页
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性集成技术是治理万峰湖水体面源污染的根本措施。通过技术的实施,使人畜粪便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及作物秸秆利用更趋合理,网箱养鱼方式的转变使饲料过量投放得到有效控... 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性集成技术是治理万峰湖水体面源污染的根本措施。通过技术的实施,使人畜粪便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及作物秸秆利用更趋合理,网箱养鱼方式的转变使饲料过量投放得到有效控制,水体污染风险显著降低。农民的经济及生态效益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峰湖 农业面源污染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式的ICP-MS法测定贵州省典型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 被引量:17
4
作者 范菲菲 阎献芳 +1 位作者 周玮 朱大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9-332,共4页
采用耐热玻璃长管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和水浴法同时消解环境土壤标准物质GBW07403(GSS-3)、GBW07404(GSS-4)和GBW07428(GSS-14)及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以铑(Rh)、铼(Re)作为内标进行基体效应补偿,用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采用耐热玻璃长管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和水浴法同时消解环境土壤标准物质GBW07403(GSS-3)、GBW07404(GSS-4)和GBW07428(GSS-14)及贵州省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以铑(Rh)、铼(Re)作为内标进行基体效应补偿,用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分别测定土壤样品中铅(Pb)、铬(Cr)、镉(Cd)、砷(As)、铜(Cu)、钴(Co)和镍(Ni)这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消解法均适用于对土壤样品中Pb、Cr、Cd、As、Cu、Co和Ni这7种元素的提取;水浴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达到分析要求,是分析大批量土壤样品快速经济的前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消解 ICP-MS 土壤 重金属 微波 水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中低海拔黄壤区土壤-辣椒系统重金属迁移累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沐欣键 柴冠群 +3 位作者 刘桂华 秦松 杨娇娇 范成五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3,共9页
为探究重金属在中低海拔黄壤区土壤-辣椒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对贵州省典型中低海拔黄壤区(绥阳县黄杨镇)种植的4个辣椒品种(小米椒、朝天椒1号、朝天椒2号和二荆条)植株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镉(Cd)、砷(As)、铅(Pb)、铬(Cr)、锌(Zn)含... 为探究重金属在中低海拔黄壤区土壤-辣椒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对贵州省典型中低海拔黄壤区(绥阳县黄杨镇)种植的4个辣椒品种(小米椒、朝天椒1号、朝天椒2号和二荆条)植株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镉(Cd)、砷(As)、铅(Pb)、铬(Cr)、锌(Zn)含量开展调查、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Cd、Pb,60个样品中有21个样品Cd含量、16个样品Pb含量超过了对应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个别地块存在5项重金属复合污染现象。主要受Cd影响(Cd污染指数最大值为10.40),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高达7.35。在辣椒所有部位(鲜样)中,叶片对Cd的吸收能力最强,小米椒、朝天椒1号、朝天椒2号、二荆条叶片Cd含量分别为0.77、0.80、1.44、1.12 mg/kg。As易在辣椒植株中转移,进入果实中大量累积。小米椒、朝天椒1号、朝天椒2号、二荆条果实As含量分别为1.89、1.73、1.69、1.76 mg/kg。Pb、Cr含量均为根部>茎部>果实,Zn在植株体内无明显分布特征。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辣椒果实Cd、As含量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标准值的情况。其中,Cd超标比例大,但人均每周摄入量远低于限量标准(PTWI),不具备健康风险;仅1个小米椒样品As含量超过限量标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Zn全量与果实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效态Zn含量显著影响了果实Cd、Zn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385和0.573(P<0.01)。因此,在中低海拔黄壤区种植辣椒应重点关注其Cd、As含量,可通过活化土壤Zn达成Cd阻抗效果,以实现该类型土壤的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土壤 重金属 转运特征 健康风险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关岭县结球甘蓝田间肥料试验产量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全怀 马艳 +2 位作者 黎瑞君 张邦喜 李裕荣 《农技服务》 2015年第8期69-70,共2页
为摸清结球甘蓝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情况,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关岭自治县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特在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断桥村蔬菜示范区进行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N... 为摸清结球甘蓝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情况,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关岭自治县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特在关岭自治县断桥镇断桥村蔬菜示范区进行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N2P3K2)的产量及最高,分别为5083.6kg/667m2和3764.71元/667m2,处理1(N2P0K2)的产量及产值最低,分别为4333.5kg/667m2和3214.55元/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肥料试验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李 王小波 +2 位作者 陈正刚 朱青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247-8249,8309,共4页
[目的]研究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方法]针对贵州山区坡耕地,通过小区径流法和分析测试开展土壤可蚀性研究。[结果]用sharply等提出的公式计算出的可蚀性K值变异系数小,K值相对稳定和精确,是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的... [目的]研究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方法]针对贵州山区坡耕地,通过小区径流法和分析测试开展土壤可蚀性研究。[结果]用sharply等提出的公式计算出的可蚀性K值变异系数小,K值相对稳定和精确,是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的适宜方法。坡耕地A层的K值随着年份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整个土层可蚀性强、抗侵蚀弱,侵蚀的危害大。通过4年不同种植制度和利用类型的影响,不同土层的K值都下降,其中A层下降1.26%~12.34%,B层下降1.29%~13.80%,C层下降1.26%~10.80%,ABC三层平均下降3.17%~11.64%。除工程梯化处理外,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处理的K值下降幅度都高于农民处理,下降幅度的顺序是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结论]种树种草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和耕地质量的提高。玉米与其他植物间套作,提高覆盖度和增加生物种类,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土壤可蚀性 K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渝 罗龙皂 蒋太明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4期11-14,共4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产品产地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产品产地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产地 环境质量评价 重金属 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酒糟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9
作者 花静静 安焱 +4 位作者 陈子龙 石晓磊 范成五 窦培 范百龄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5-904,共10页
为丰富酒糟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玉米酒糟作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探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和机制。通过FTIR、SEM-EDS、XPS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了裂解温度、投加量、溶液pH值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r(Ⅵ)的影响,评估了材料的再生利用性能... 为丰富酒糟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玉米酒糟作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探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和机制。通过FTIR、SEM-EDS、XPS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了裂解温度、投加量、溶液pH值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r(Ⅵ)的影响,评估了材料的再生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裂解温度越高,生物炭的吸附性能越好;低pH值条件有利于Cr(Ⅵ)的吸附,反应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吸附前后吸附材料表面官能团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部分含氧官能团减弱或消失,表明Cr(Ⅵ)通过化学机制吸附到生物炭上。玉米酒糟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多层吸附为主,受化学吸附控制。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机制主要有材料表面官能团参与的络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吸附以及静电吸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酒糟 生物炭 Cr(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和水分联合作用对稻田土壤及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10
作者 官甲训 周玮 +2 位作者 范菲菲 朱大雁 韦小芳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明石灰和水分联合作用对土壤环境及水稻各组织Cd、Pb含量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添加石灰处理为对照,研究2种水分管理措施(水稻全程淹水和水稻前期淹水,灌浆期后排干... 【目的】探明石灰和水分联合作用对土壤环境及水稻各组织Cd、Pb含量的影响,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添加石灰处理为对照,研究2种水分管理措施(水稻全程淹水和水稻前期淹水,灌浆期后排干)配施不同石灰用量(4 g/kg和8 g/kg)对土壤pH及Cd、Pb含量与水稻各组织Cd、Pb含量的影响。【结果】全程淹水条件下配施石灰均显著降低土壤的Cd、Pb含量,Cd含量降低50.47%~67.67%,Pb含量降低2.91%~80.69%。2种水分管理措施配施石灰均显著提高土壤pH 15.38%~21.51%;对根表铁膜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其对Cd、Pb的吸附,Cd含量减少61.04%~70.59%,Pb含量减少34.35%~66.45%;明显降低水稻各组织的Cd、Pb含量,其中,稻米中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50.00%~67.44%和42.22%~62.50%,仅水稻全程淹水,添加石灰8 g/kg处理(8L+CF)稻米的Cd(0.14mg/kg)和Pb含量(0.15mg/kg)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限量值(0.2 mg/kg)。【结论】2种水分管理措施配施石灰可有效提高重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环境pH,抑制土壤Cd、Pb向水稻植株的迁移-转运,从而降低水稻根表铁膜对Cd、Pb的吸附,且持续淹水管理更有利于降低稻米的Cd、Pb含量,以水稻全程淹水,添加石灰8g/kg处理效果最佳,生产稻米的Cd和Pb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限量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 石灰 水分管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地区黑木耳栽培技术及不同菌株适应性研究
11
作者 陈翠翠 巩玉辉 +3 位作者 黄兰 宋雕 张晓珍 张邦喜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3期37-48,共12页
为筛选适合毕节地区栽培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对来自3个地区的7个菌株进行栽培比较,并对培养料配方进行优化,集成毕节地区高产黑木耳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木耳菌株青皮1号和菌株B在毕节地区的适应性好,产量高,适宜栽培。菌棒栽培最适温度... 为筛选适合毕节地区栽培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对来自3个地区的7个菌株进行栽培比较,并对培养料配方进行优化,集成毕节地区高产黑木耳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木耳菌株青皮1号和菌株B在毕节地区的适应性好,产量高,适宜栽培。菌棒栽培最适温度为20~25℃,以配方100(木屑84%、麸皮13.6%、黄豆粉1.4%、石灰0.3%、轻质碳酸钙0.7%,含水量55%~60%)出菇效果最好;从木屑颗粒度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使用细木屑(1~2 mm)配方有利于黑木耳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液体菌种 菌株筛选 培养料配方 木屑颗粒度 菌丝生长 子实体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黄壤持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蒋太明 魏朝富 +3 位作者 谢德体 肖厚军 夏锦慧 邓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29,共5页
在贵州中部采取0~1000cm土层的黄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贵州中部低山丘陵区黄壤粘粒含量高。〈0.01mm颗粒含量806.23~686.2g/kg,〈0.001mm粒径颗... 在贵州中部采取0~1000cm土层的黄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贵州中部低山丘陵区黄壤粘粒含量高。〈0.01mm颗粒含量806.23~686.2g/kg,〈0.001mm粒径颗粒含量651.05~263.57g/kg,粘粒含量高.犁底层透水性差,不利于降雨入渗。黄壤的持水量高,有效水的范围极窄10~100cm土层总库容5515.3m^3/hm^2。贮水库容4094.1m^3/hm^2,有效水库容仅9.69%,其比例较广州赤红壤、华北潮土和东北黑土低35.65,43.17和41.19个百分点;黄壤的通透库容小,不利于水分的上、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中部 黄壤 物理性质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典型土壤中Cd形态分布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邢丹 王永平 +3 位作者 任婧 苏丹 詹永发 韩世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3-748,共6页
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和生态效应与其结合形态密切相关。利用盆栽试验,模拟研究贵州省典型土壤遭受Cd污染后的形态分布特征及评估土壤中Cd的环境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黄壤和石灰土中残渣态Cd所占份额达80%以上,而非稳定态(包... 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和生态效应与其结合形态密切相关。利用盆栽试验,模拟研究贵州省典型土壤遭受Cd污染后的形态分布特征及评估土壤中Cd的环境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黄壤和石灰土中残渣态Cd所占份额达80%以上,而非稳定态(包含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所占比例很低。2不同程度Cd污染土壤中,酸溶态和可还原态Cd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自然土壤,特别是模拟污染为2.5 mg/kg和5 mg/kg土壤中,二者之和达65%以上。而且相比p H偏高的石灰土,黄壤中酸溶态Cd所占份额更高些。3由RAC法评价结果为自然土壤中Cd对环境危害处于低风险水平,但是污染土壤中Cd对环境构成中等以上的风险危害,而且随着污染程度加深,其风险性升高。总体上,黄壤中Cd对环境的危害高于石灰土。该研究结果为贵州省污染土壤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土壤 CD 形态分布 风险评估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根草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华 熊元 +3 位作者 孙锐锋 秦松 李定友 胡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468-9469,共2页
介绍了香根草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农耕地、公路边坡治理、苗圃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且对香根草在贵州喀斯特山区推广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香根草 贵州 喀斯特山区 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入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戴智慧 蒋太明 刘洪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5期77-80,共4页
采用资料查阅方式,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土壤水分入渗机理、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因素,对入渗机理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的土壤水分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区不同海拔蔬菜种植区域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平红 郭惊涛 +4 位作者 李桂莲 潘德怀 李从信 付纪勇 肖厚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0,共5页
探讨不同海拔蔬菜高效种植区域内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蔬菜高效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对贵州省高、中、低不同海拔区域的蔬菜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蔬菜高效... 探讨不同海拔蔬菜高效种植区域内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蔬菜高效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对贵州省高、中、低不同海拔区域的蔬菜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蔬菜高效种植的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与农民传统种植无明显差异,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明显积累;土壤磷酸酶活性有随海拔增高而增大趋势;蔬菜高效模式下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大于单作或稻油轮作;土壤脲酶活性受种植模式的影响大于海拔;参考菜园土壤速效养分丰缺指标,低海拔区三都县应适当减少氮磷钾化肥用量,中海拔区福泉市和高海拔区大方县应适当增加磷、钾化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高效种植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养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区域尺度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养分管理初探 被引量:8
17
作者 石俊雄 秦松 熊德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709-713,共5页
以6个烟叶主产县、2个烟叶主产地区及全省的植烟土壤5个养分指标为对象,研究贵州不同区域尺度的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烟叶养分管理。结果表明,县级尺度间的植烟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差异较大,地级尺度间的植烟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差异缩小。含量... 以6个烟叶主产县、2个烟叶主产地区及全省的植烟土壤5个养分指标为对象,研究贵州不同区域尺度的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烟叶养分管理。结果表明,县级尺度间的植烟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差异较大,地级尺度间的植烟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差异缩小。含量变幅呈相反趋势,省级尺度的含量变幅最大,地级尺度间的含量变幅下降,县级尺度内的含量变幅最小。县级尺度间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布频率差异最大,地级尺度间的分布频率差异缩小。根据不同区域尺度的土壤养分特征,对县级尺度的烟叶氮素及省级尺度的磷、氯素养分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尺度 土壤养分 养分管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旱地菜-菜-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18
作者 孟平红 郭惊涛 +3 位作者 李桂莲 杨军 李从信 肖厚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46-1950,共5页
为探讨贵州旱地菜-菜-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养分的影响,对大方县连续3年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养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模式相比,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短期内(3 a左右)土壤... 为探讨贵州旱地菜-菜-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养分的影响,对大方县连续3年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养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模式相比,蔬菜高效种植模式短期内(3 a左右)土壤微生物总数增加2.44~2.92倍,细菌总数占微生物总数的百分率净增加0.09%~0.21%,土壤全氮、硝态氮无明显差异,碱解氮有增加的趋势,平均增加9.0%~50.6%,土壤脲酶活性无明显差异。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铵态氮与脲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好的相关性(R2=0.706~0.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 氮养分 贵州 一年三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肥料对贵州黄壤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欢 张萌 +5 位作者 刘海 肖厚军 秦松 崔宏浩 郑常祥 祝云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0-1395,共6页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传统多次追肥模式与不施肥相比,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总量,其中沃夫特缓释肥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其他3种新型肥料则与传统施肥无显著差异。不同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时期和释放速率存在差异,造成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情况不同,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施肥处理;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和千里马缓控释肥处理显著提高籽粒中P吸收量;新型肥料处理籽粒中K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氮素收获指数最高,达67.92%。【结论】与耗时费工的传统施肥方式相比,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省时省工,提高玉米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且产量无显著变化,二者更适合在贵州黄壤区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玉米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旱作耕地土壤钾素状况与钾肥效应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欢 芶久兰 +6 位作者 赵伦学 吴清英 何佳芳 赵平英 王正银 李振轮 肖厚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7-285,共9页
【目的】本研究在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贵州主要旱作耕地长期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和钾肥效应,以期为不同产区玉米、马铃薯高产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贵州省106个玉米和62个马铃薯钾肥田间试验... 【目的】本研究在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贵州主要旱作耕地长期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和钾肥效应,以期为不同产区玉米、马铃薯高产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贵州省106个玉米和62个马铃薯钾肥田间试验点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调查及钾肥效应的研究,在无肥处理,等量氮、磷肥基础上,选取施钾肥和不施钾肥两个处理,并结合近3年当地玉米和马铃薯产量水平和无肥处理产量确定高、中和低产区开展土壤钾素状况调查研究,进行相应产区施钾肥和不施钾肥两个处理的钾肥效应大田试验。【结果】玉米种植区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平均含量均低于马铃薯种植区;从玉米和马铃薯不同产量水平种植区看,玉米种植区,高、中和低产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2、135.1和71.0 mg/kg,按照养分丰缺指标划分,分别属于高、中和低等水平;缓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49.5、245.2和144.3 mg/kg,前两者属于高等水平,后者属于中等水平。马铃薯种植区,高、中和低产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2.6、177.8和140.3 mg/kg,前两者属于高等水平,后者属于中等水平;缓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98.6、287.4和265.5 mg/kg,均属于中等水平。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相对产量(一定氮、磷肥基础上无钾肥处理产量占施钾肥处理产量的百分数)均以高产区最大,低产区其次,中产区最低;玉米、马铃薯种植区钾肥增产率和钾肥农学效率均表现为中产区>低产区>高产区,而钾肥偏生产力为高产区>中产区>低产区。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区和马铃薯种植区的土壤速效钾与缓效钾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5和0.550,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贵州旱作耕地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之间以及两作物不同产量种植区的土壤钾素状况均有较大差异,而钾肥对玉米和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和供钾水平有关。因此,在贵州旱作耕地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应依据不同产区的土壤钾素状况合理施用钾肥,尤其应注重有机肥与钾肥的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旱作耕地 供钾能力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