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其资源潜力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兆彪 高为 +10 位作者 秦勇 张孟江 李存磊 颜智华 梁宇辉 卢本举 陈义林 吴财芳 陈捷 李庚 文德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8-361,共14页
加快深部(1000 m以深)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是煤层气走向规模化开发的重要途径,是近年来煤层气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深部煤层气资源占比大,然而目前尚未开展深部煤层气资源的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立足于贵州煤层气... 加快深部(1000 m以深)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是煤层气走向规模化开发的重要途径,是近年来煤层气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深部煤层气资源占比大,然而目前尚未开展深部煤层气资源的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立足于贵州煤层气地质背景,基于大量的煤层气试井资料和测试化验资料,分析了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其资源潜力。研究结果显示:贵州深部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六盘水、黔北和织纳煤田的众多向斜单元。沉积分异和构造分区导致深部煤储层地质条件具有区域差异性,六盘水煤田以“超压明显、低温、较高应力”为特征,织纳煤田以“超压、较高温度、较低应力”为特征,黔北煤田以“超压、高温、高应力”为特征。深部煤储层渗透率偏低,1000 m以深渗透率将普遍低于0.1×10^(-15)m^(2)。煤储层含气量较高,在1000 m以浅,以六盘水煤田为代表的中阶煤储层平均含气量为10.03 m^(3)/t,以织纳、黔北煤田为代表的高阶煤储层平均含气量为14.51 m^(3)/t,400 m以深超饱和现象较为明显。优选游离气、吸附气预测模型,考虑煤阶随深度的变化,预测深部整体含气量将进一步增加,超饱和现象更为明显,游离气占比增大,在2000 m左右,游离气占比普遍达到10%~25%,且中阶煤游离气占比要高于高阶煤。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包含2000 m以深的贵州省重点向斜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贵州省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85万亿m^(3),其中1000 m以深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到了1.90万亿m^(3),六盘水和黔北煤田深部煤层气资源占比大。综合考虑资源规模和资源丰度,提出了开发次序建议,盘关—土城—照子河—旧普安向斜和格目底向斜为首选开发单元,以上向斜均属于高丰度大型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深部煤层气 地质特征 吸附气 游离气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山区耕地质量现状与驱动因素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瑞 林晨 +3 位作者 刘向南 周华 龚和强 陈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94-100,共7页
以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耕地质量总体较差的贵州省为例,利用单因子相关-回归分析和阈值区间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自然条件、社会经济2个方面的9项指标要素,开展了贵州省耕地质量的驱动因素作用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除高程外,其余因子... 以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耕地质量总体较差的贵州省为例,利用单因子相关-回归分析和阈值区间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自然条件、社会经济2个方面的9项指标要素,开展了贵州省耕地质量的驱动因素作用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除高程外,其余因子与耕地质量多呈复杂曲线相关特征,不同阈值区间作用方式不同。高程、土地垦殖系数严重制约耕地质量,耕地复种指数、土地整治规模有益于耕地质量的提高。在耕地质量较差(耕地质量等别>11)的地区,GDP、坡度和乡村农业人口数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驱动因素 相关-回归分析和阈值分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床磷灰石的地球化学及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毓红 刘燊 +5 位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杨成富 杨朝贵 叶春 龚兴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5-1228,共14页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是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对该类不同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其年代学研究仍未涉及,本研究通过对架底矿床中矿化样与矿区外未蚀变玄武岩进行TIMA矿物自动分析对比,选择架底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热... 贵州架底卡林型金矿是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对该类不同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其年代学研究仍未涉及,本研究通过对架底矿床中矿化样与矿区外未蚀变玄武岩进行TIMA矿物自动分析对比,选择架底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热液成因磷灰石开展电子探针及原位微量及U-Pb定年分析显示,热液磷灰石呈MREE富集特征,其U-Pb时代为(155.2±9.4)Ma,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磷灰石、热液方解石、萤石、白云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一致,表明黔西南地区玄武岩容矿和沉积岩容矿的卡林型金矿床均形成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后,岩石圈拉伸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的华南大规模的岩浆及成矿作用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磷灰石 玄武岩容矿卡林型金矿 成矿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卡林型金矿成矿系列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建中 徐良易 +14 位作者 宋威方 王泽鹏 王大福 杨成富 李俊海 郑禄林 李松涛 谭亲平 谢卓君 刘婧珂 杨毓红 谭礼金 陈发恩 谭代卫 汪小勇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7-814,共18页
卡林型金矿为华南低温成矿域重要的矿产。贵州为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聚集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金资源产地之一,其大地构造位处江南复合造山带西段。本文采用成矿系列理论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典型矿床特征,系统总结了卡林型... 卡林型金矿为华南低温成矿域重要的矿产。贵州为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聚集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金资源产地之一,其大地构造位处江南复合造山带西段。本文采用成矿系列理论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典型矿床特征,系统总结了卡林型金矿时空规律。建立了贵州卡林型金矿矿床式10个、成矿亚系列5个、成矿系列3个,建立了基于构造蚀变体的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建立了贵州卡林型金矿综合找矿预测模型,据此开展了区域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预测区24个,明确贵州卡林型金矿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体 成矿系列 卡林型金矿 找矿方向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白层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指示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西文 金中国 +4 位作者 郑明泓 沈其俊 余泽亮 罗隆 苏永虎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11,共12页
萤石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右江盆地是我国26个成矿带之一,也是华南低温成矿域的组成部分,盆地内萤石、金、锑等低温热液矿产丰富。黔西南白层萤石矿床是该成矿域内代表性的萤石矿床,萤石以独立的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垄头组灰岩中。本文... 萤石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右江盆地是我国26个成矿带之一,也是华南低温成矿域的组成部分,盆地内萤石、金、锑等低温热液矿产丰富。黔西南白层萤石矿床是该成矿域内代表性的萤石矿床,萤石以独立的矿体赋存于三叠系垄头组灰岩中。本文在岩相观测、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获得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在126~435℃之间,流体盐度整体较低(0.10%~4.94%NaCl equiv.),包裹体中液相的主要成分为H_(2)O,气相成分除个别含H_(2)外,多数为H_(2)O。其中,早阶段萤石Fl_(Ⅰ)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51~435℃(平均311℃),盐度为0.18%~4.94%NaCl equiv.(平均1.94%NaCl equiv.),晚阶段Fl_(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6~260℃(平均186℃),盐度为0.10%~3.37%NaCl equiv.(平均1.22%NaCl equiv.)。推测其成矿流体属中高-低温和低盐的NaCl-H_(2)O体系,该成矿流体与区域内钙碱性煌斑岩的侵入活动有关,属于盆地流体与岩浆热液的混合流体。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不仅受到了大气降水的影响,并且还受到了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合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本研究认为白层萤石矿床以断裂控矿为主,属与碱性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充填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层萤石矿床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流体演化特征 成因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贵州道真道页1井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安亚运 杨忠琴 +5 位作者 向坤鹏 黄艺 陈厚国 贺永忠 刘伟 余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5-1118,共14页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是华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形成广泛分布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进一步探讨该套黑色页岩的形成背景,以黔北地区道页1井为例,开展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及...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是华南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形成广泛分布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进一步探讨该套黑色页岩的形成背景,以黔北地区道页1井为例,开展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主要为硅质碳质页岩,夹多层斑脱岩,U/Th为0.2~2.90,V/Cr为1.18~14.34,Ni/Co为2.31~11.59,TOC为0.68%~5.91%,平均3.76%,稀土配分曲线为平坦型,δEu以弱正异常为主、个别为弱负异常;龙马溪上部及新滩组主要由泥岩及钙质泥岩组成,U/Th为0.16~0.23,V/Cr为0.88~1.79,Ni/Co为1.77~3.91,TOC为0.1%~0.84%,δEu以明显负异常为主,表现出低斜率右倾型稀土配分曲线。以上特征表明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形成于间歇性缺氧的还原环境,龙马溪组上部及新滩组为富氧环境。结合斑脱岩的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是汇聚背景下前陆盆地早期沉积的产物,强烈火山作用给大陆边缘海带来营养元素,刺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造成水体迅速缺氧,可能是造成同期海底缺氧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地区 道页1井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 黑色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西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顶部古风化壳钪-铌-稀土矿化富集层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26
7
作者 衮民汕 蔡国盛 +6 位作者 曾道国 金中国 杜蔺 向明坤 薛洪富 沈其俊 黄智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1-547,共17页
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上覆龙潭组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区域性古风化壳,该类古风化壳在川滇黔地区广泛分布,具有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大,多元素富集特点。目前,总体上对该类古风化壳的成矿和资源潜力研究程度不高,本次在水城—纳雍地区开展... 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上覆龙潭组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区域性古风化壳,该类古风化壳在川滇黔地区广泛分布,具有产出层位稳定,厚度大,多元素富集特点。目前,总体上对该类古风化壳的成矿和资源潜力研究程度不高,本次在水城—纳雍地区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该层位具有明显的钪、铌、稀土矿化。矿化富集层中w(Sc_(2)O_(3))介于40×10^(-6)~133×10^(-6),平均73×10^(-6),w(Nb_(2)O_(5))介于30×10^(-6)~392×10^(-6),平均229×10^(-6),w(ΣRE_(2)O_(3))介于0.052%~0.214%,平均0.093%。钪、铌、稀土具有较明显的"分异"和"分层"富集特征,钪主要富集于中下部含铁质粘土岩系,形成于弱还原环境,铌、稀土主要富集于上部铝质、碳质粘土岩系,形成于氧化-还原转换环境,稀土元素为LREE富集型,在含碳质粘土岩、碳质页岩中富集程度最高,暗示有机质在稀土元素的迁移、富集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介质作用。稀土配分、La/Yb-ΣREE图解及Eu异常特征指示物源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可能有少量中酸性火成岩的贡献。本文研究表明川滇黔地区的这类古风化壳中的钪、铌、稀土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未来有望成为古风化壳型(古风化-沉积型)钪、铌、稀土矿床的重要产出层,具有巨大的勘查、评价及综合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钪-铌-稀土 峨眉山玄武岩 古风化壳 贵州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思南县农村土地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霞 严飞 《河南农业》 2017年第35期63-64,共2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土地资源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本文以贵州省思南县农村土地为视角,运用法律思维,从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农村土地流转的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土地资源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本文以贵州省思南县农村土地为视角,运用法律思维,从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以期为农村土地流转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土地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汪区块煤层气气体同位素变化特征及成因判识
9
作者 王芳芳 吴财芳 +3 位作者 杜明洋 唐依然 王聪 文德修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7,共10页
研究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煤层气成藏及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滇东雨汪区块煤层气成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采集该区6口典型煤层气井的产出气气样,开展了组分测定、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测试,系统分析了煤层CH_(4)... 研究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煤层气成藏及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滇东雨汪区块煤层气成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采集该区6口典型煤层气井的产出气气样,开展了组分测定、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测试,系统分析了煤层CH_(4)、N_(2)等气体的成因,并结合水文地质环境,探讨了雨汪区块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气体的同位素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雨汪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气中CH_(4)体积分数平均为73.95%~92.90%,乙烷、CO_(2)、N_(2)体积分数分别为0.20%~0.40%、0.05%~1.05%、6.15%~25.32%。此外,He仅在产气第1天检测到,而碳原子数大于2的烃类未检测到;煤层气干燥系数(C_(1)/C_(1~5))为0.9995~0.9997,属于高成熟干气;CH_(4)的δ^(13)C值为-36.7‰~-27.6‰,为有机质热成因气;CO_(2)的δ^(13)C值介于-19.1‰~-6.6‰,主体分布在-18.0‰~-14.3‰,为有机成因;氮气体积分数平均为12.63%,含量相对较高,其φ(N_(2))/φ(Ar)远大于84,以有机成因为主;氩气体积分数平均为0.06%,远大于0.017%,以大气成因为主;氦气体积分数平均为0.02%,φ(^(3)He)/φ(^(4)He)为0.29×10^(-8)~19.6×10^(-8),主体范围为2.00×10^(-8)~9.38×10^(-8),φ(^(3)He)/φ(^(4)He)与大气氦的比值介于0.01~0.09,属于典型的壳源氦气,且φ(^(4)He)、φ(^(20)Ne)的变化趋势与φ(^(4)He)/φ(^(20)Ne)具有一致性;随着排采时间增加,气体纯度增高,产出气的烷烃同位素值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研究认为,雨汪区块煤层气“变干、变轻”是气体解吸、扩散和水溶解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球化学 成因类型 碳氢同位素 雨汪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构建和找矿实践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14 位作者 宋威方 王大福 杨成富 李俊海 郑禄林 李松涛 谭亲平 谢卓君 陈发恩 覃永军 杨毓红 谭礼金 徐良易 刘婧珂 汪小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525,共13页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作为中国南方集中产出卡林型金矿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资源产地之一。笔者等通过沉积系统、地层系统、岩石系统、构造系统、年代系统、物质系统、就位系统、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拓展了构造蚀变体的内涵,建立其判别指...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作为中国南方集中产出卡林型金矿的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资源产地之一。笔者等通过沉积系统、地层系统、岩石系统、构造系统、年代系统、物质系统、就位系统、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拓展了构造蚀变体的内涵,建立其判别指标,明确其既可产出于不整合面之间,亦可在能干性差异大的岩层之间,构建了中国南方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建立了贵州卡林型金矿区域找矿预测综合模型。笔者等基于构建的成矿系统和预测模型,开展了区域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进行了理论指导下的找矿实践,实现了贵州卡林型金矿的历史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体 成矿系统 卡林型金矿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滇黔桂及周邻区卡林型金矿构造蚀变体判别指标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12 位作者 杨成富 李俊海 郑禄林 陈发恩 谭亲平 谢卓君 宋威方 徐良易 李松涛 王大福 覃永军 杨毓红 汪小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4期532-539,共8页
滇黔桂及周邻区为卡林型金矿集中产出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资源产地之一。基于贵州西南部地区金矿研究和找矿实践,拓展了构造蚀变体(SBT)的内涵,建立了其判别指标,并简述了区域成矿与找矿空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蚀变体是成矿作... 滇黔桂及周邻区为卡林型金矿集中产出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资源产地之一。基于贵州西南部地区金矿研究和找矿实践,拓展了构造蚀变体(SBT)的内涵,建立了其判别指标,并简述了区域成矿与找矿空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蚀变体是成矿作用的产物,产出于岩石能干性差异大的地层不整合面和岩性层界面之间。基于区域多层次产出的构造蚀变体,构建了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为系统研究区域卡林型金矿成矿奠定了基础;建立构造蚀变体判别指标并准确识别,对开展滇黔桂及周邻区卡林型金矿成矿预测,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体(SBT) 卡林型金矿 成矿系统 判别指标 滇黔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钾镁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毓红 黄艺 +5 位作者 刘燊 张锡贵 杨朝贵 颜军 叶春 龚兴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8-270,共13页
因在黔东南镇远马坪地区钾镁煌斑岩中发现我国第1个原生金刚石岩体,黔东南钾镁煌斑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发现的黔东南施秉大坪、镇远马坪及麻江石板寨地区钾镁煌斑岩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特征分析,对本地区地幔源区性质、... 因在黔东南镇远马坪地区钾镁煌斑岩中发现我国第1个原生金刚石岩体,黔东南钾镁煌斑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发现的黔东南施秉大坪、镇远马坪及麻江石板寨地区钾镁煌斑岩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特征分析,对本地区地幔源区性质、构造演化特征及大陆动力学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SiO_(2)、Al_(2)O_(3)、Ca O、Na2O、K2O和P_(2)O_(5)含量均归属典型钾镁煌斑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各岩体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Ta和U),并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和Ti;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稀土总量相对较高(ΣREE=797×10^(-6)~1488×10^(-6)),且具有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特征((La/Yb)N=112~254)。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对比值显示,岩石在形成过程主要经历母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在上升过程未受到明显地壳混染作用影响,岩浆源区为大于100 km的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地幔。地球动力学分析显示,黔东南钾镁煌斑岩产于稳定的克拉通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下,受到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奥陶纪末—志留纪发生板内造山作用,再在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经历东吴运动的影响,再经历燕山运动期江南造山带之燕山期板内造山亚带和特提斯域地质构造演化的共同影响。本区具备金刚石稳定生长的条件:1)有稳定的构造单元(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2)钾镁煌斑岩成岩深度达到了金刚石稳定深度;3)区域上有深切岩石圈地幔的大断裂作为岩浆上升的通道。但有利区可能遭受剥蚀,后期找矿过程中重点关注剥蚀程度较小的断裂的下降盘或未经抬升的加里东期的古地面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镁煌斑岩 地球化学 源区特征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磷块岩中钇富集过程探讨:以织金ZK819和ZK2704孔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兴祥 夏勇 +3 位作者 吴盛炜 谢卓君 何珊 谭亲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本文对织金地区海相磷块岩中钇的富集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沉积速率、富集的空间、力度要素(如富集段次、富集厚度、水动力条件、富集作用强烈作用)、吸附作用和替代作用等因素对钇的富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速率越快,可能不利于... 本文对织金地区海相磷块岩中钇的富集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沉积速率、富集的空间、力度要素(如富集段次、富集厚度、水动力条件、富集作用强烈作用)、吸附作用和替代作用等因素对钇的富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速率越快,可能不利于钇的富集,沉积速率越慢,可能更有利于钇的富集;2)经历的富集段次越多,富集程度越强,越有利于Y富集,经历的富集段次越少,富集程度越弱,越不利于Y富集;3)经历的富集厚度越厚,越有利于Y富集,经历的富集厚度越薄,越不利于Y富集;4)水体越浅,水动力条件越强,越有利于Y富集,水体越深,水动力条件越弱,越不利于Y富集;5)经历更强的富集作用有利于Y富集,较弱的富集作用则不利于Y富集;6)从吸附作用和替代作用看,吸附作用可能是导致高钇含量的主要原因,高钇含量可能是钇富集的晚期阶段富集作用更强烈、矿物颗粒更小、吸附作用更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富集过程 织金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正安区块牛栏组基于叠后地震属性的多尺度裂缝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蓝宝锋 黄艺 +3 位作者 张福 李刚权 刘婷 张金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7,共7页
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石牛栏组为一套深水陆棚沉积的泥灰岩地层,前期钻探显示,石牛栏组气藏分布与裂缝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为典型的裂缝型气藏。为进一步对安场向斜石牛栏组储层的裂缝平面展布规律进行研究,该文通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 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石牛栏组为一套深水陆棚沉积的泥灰岩地层,前期钻探显示,石牛栏组气藏分布与裂缝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为典型的裂缝型气藏。为进一步对安场向斜石牛栏组储层的裂缝平面展布规律进行研究,该文通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目的层的裂缝发育特征,优选裂缝预测敏感地震属性,基于地震像素处理的裂缝增强属性对石牛栏组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常规的地震曲率属性预测裂缝识别能力有限,而基于地震像素处理的地震数据能够有效改善小断层及构造形变特征成像,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裂缝增强属性可大大提高裂缝的识别能力,经实钻井验证,基于叠后地震属性裂缝分布预测方法的结果与钻井泥浆漏失点综合吻合率达83.3%以上,预测结果较为可靠,该研究为石牛栏组区带优选及钻井风险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 地震优化 裂缝气藏 增强属性 正安地区 石牛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福 黄艺 +4 位作者 蓝宝锋 李龙 刘婷 刘睿 江定川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四川盆地以东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拥有巨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但目前勘探开发不足。为了支撑复杂构造变形带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针对复杂构造变形带内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钻井岩心,开展了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学分析测试,探讨... 四川盆地以东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拥有巨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但目前勘探开发不足。为了支撑复杂构造变形带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针对复杂构造变形带内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钻井岩心,开展了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学分析测试,探讨了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石英质量分数高达60%~80%,以硅质页岩为主,脆性程度高。石英主要是无机成因,包括原生碎屑石英沉积和黏土矿物转化而成的次生石英。原生碎屑石英、层状黏土颗粒的压实脆裂增大了孔隙空间,但次生石英的沉淀、充填减小了矿物颗粒间的骨架孔隙。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总w(TOC)高达5.8%,有机质中无定形腐泥组大于80%,沥青反射率介于2.6%~3.1%,有机质热解而成的有机孔显著增大了孔隙度,但有机孔隙后期遭受构造挤压变形,多坍塌成狭长的多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孔 无机孔 复杂构造变形带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