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埃希菌密度感应调节子qseC基因失活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1
作者 周青帅 赵行行 +5 位作者 李冬梅 崔古贞 陈峥宏 任玮 齐晓岚 洪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8-294,共7页
目的密度感应系统与细菌生长状态、毒力改变、生物膜形成、运动能力改变以及参与细菌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对药物的抗性等相关。大肠埃希菌密度调节子C(Escherichia coli quorum sensing regulator C,qseC)是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受体,探究其... 目的密度感应系统与细菌生长状态、毒力改变、生物膜形成、运动能力改变以及参与细菌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对药物的抗性等相关。大肠埃希菌密度调节子C(Escherichia coli quorum sensing regulator C,qseC)是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受体,探究其对大肠埃希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使用嗜热二型内含子基因打靶系统(Thermotargetron)构建大肠埃希菌HMS174菌株qseC基因失活突变株,测定其生长速率、溶血能力、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等表型的变化,以及对酸碱和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大肠埃希菌HMS174 qseC627s位点的打靶载体,该载体基因失活效率为100%。对比大肠埃希菌HMS174与ΔqseC627s突变株的表型发现,突变株生长速率和最大生物量降低、溶血能力丧失、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减弱、对酸、碱的耐受能力降低。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ΔqseC627s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甲硝唑耐受性降低。结论大肠埃希菌HMS174中qseC基因缺失后,突变株表型和对抗外界压力因素发生了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密度感应系统 Thermotargetron 突变株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都水族Y染色体单倍型频率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燕 文波 +9 位作者 单可人 黄薇 谢渊 吴昌学 熊晓燕 修瑾 张静 张小蕾 任锡麟 金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在92例贵州三都水族个体中,用PCR-RFLP法研究由1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频率分布,结果显示该人群的Y染色体主要为南方特异的H11和H9单倍型,两者频率高达90.2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父系遗传结构与我国黎族、布... 在92例贵州三都水族个体中,用PCR-RFLP法研究由1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频率分布,结果显示该人群的Y染色体主要为南方特异的H11和H9单倍型,两者频率高达90.2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父系遗传结构与我国黎族、布依族等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民族最为接近。通过Y染色体的遗传学观察与历史记载和语言学分类有较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 Y染色体单倍型 基因频率 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水族 人类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都水族Y染色体上7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何燕 单可人 +4 位作者 谢渊 修瑾 吴昌学 李毅 任锡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95-1499,共5页
采用多重PCR技术,结合ABIPRISM^TM 377 DNA Sequencer四色荧光标记进行基因扫描分型,对中国贵州三都水族群体进行7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析,计算其基因频率、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多样性,获取相应的遗传多态信息。结果显示:在94... 采用多重PCR技术,结合ABIPRISM^TM 377 DNA Sequencer四色荧光标记进行基因扫描分型,对中国贵州三都水族群体进行7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析,计算其基因频率、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多样性,获取相应的遗传多态信息。结果显示:在94个无关男性样本中,DYS19、DYS389Ⅰ、DYS389Ⅱ、DYS390、DYS391、DYS392、DYS393等基因座分别检出6,4,6,2,3,5,4种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在0.124(DYS389I)-0.630(DYS19)之间;由此组成的单倍型为27种,单倍型多样性0.868。此7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三都水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水族 Y-STR 遗传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布依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壮族Y-SNP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烜 单可人 +6 位作者 齐晓岚 何燕 赵艳 吴昌学 李毅 褚迅 任锡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0-1354,共5页
为分析贵州布依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壮族父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徒。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贵州境内5个民族10个SNP位点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并以省内苗族为对照分析其父系遗传结... 为分析贵州布依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壮族父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徒。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贵州境内5个民族10个SNP位点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并以省内苗族为对照分析其父系遗传结构。结果显示5个民族集中于Y-SNP中H8单倍型,苗族样本集中于Y-SNP中的H8、H11与H12单倍型。说明贵州省布依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壮族5个民族之间有密切联系,且与国内其他地域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居民乙肝相关健康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兰 汪俊华 +3 位作者 黄文湧 杨敬源 蒋芝月 官志忠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居民乙肝相关知信行现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对乙肝相关健康行为的作用效应,为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应用自行设计的乙肝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在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随机...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居民乙肝相关知信行现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对乙肝相关健康行为的作用效应,为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应用自行设计的乙肝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在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随机抽取两个县共2414人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和AMOS22.0进行因子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当地居民的乙肝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22.56%,总积极态度率为36.27%,总正确行为率为46.35%,有11.18%的人做过乙肝相关检查,而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仅10.15%。健康重视行为对乙肝相关健康行为的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43),其次为乙肝基本知识(0.33)、传播途径知识(0.19)和乙肝歧视态度(0.14)。结论:贵州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居民乙肝相关知信行水平偏低,影响居民乙肝相关健康行为总效应最大的是健康重视行为,应针对居民的行为习惯进行干预并做好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乙肝 结构方程模型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9个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Region V及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凌雁 何燕 +3 位作者 张婷 王婵娟 官志忠 单可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调查贵州9个世居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Region V以及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情况,为贵州相关少数民族的遗传背景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分子遗传学数据。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PCR-SDS PAGE)技术、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线粒体RegionV 9... 调查贵州9个世居少数民族线粒体DNA Region V以及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情况,为贵州相关少数民族的遗传背景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分子遗传学数据。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PCR-SDS PAGE)技术、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线粒体RegionV 9 bp序列的缺失、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在本次研究的9个少数民族中线粒体DNA的Region V发现2种多态性,即标准型和缺失性,仡佬族、畲族、壮族、仫佬族、毛南族、蒙古族、回族、羌族、满族线粒体DNA Region V 9 bp缺失频率分别为:26.6%、25%、20%、18.3%、13.3%、10%、8.3%、6.7%、5%;Y染色体DYS287多态显示:仡佬族、仫佬族YAP+携带率分别为20%、1.67%,其余民族全部显示为YAP-。研究获得贵州9个民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 V及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数据,为各民族群体遗传分析及起源等提供相关遗传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线粒体DNA DYS287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从江侗族Y-DNA及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齐晓岚 谢渊 +8 位作者 单可人 褚迅 刘烜 李毅 赵艳 吴昌学 马骄 修瑾 任锡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分析贵州从江侗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研究贵州从江侗族无亲缘关系个体由10个单核苷酸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11个单核苷酸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群... 为分析贵州从江侗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研究贵州从江侗族无亲缘关系个体由10个单核苷酸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11个单核苷酸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群频率。结果显示,从40份男性样本的Y SNP基因分型中,得到H6、H11、H14共3种单倍型;H11的频率为92.5%;通过对线粒体DNA基因分型,得到6种单倍群,有75%的个体能明确分类其所携带的单倍群特征,说明贵州从江侗族父系遗传构成相对简单。通过主成分分析,证明贵州从江侗族与其他的壮侗语族人群相聚,母系遗传结构复杂,无C单倍群分布可能为该民族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侗族 Y染色体单倍型 线粒体DNA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三都水族居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修瑾 齐晓岚 +6 位作者 单可人 谢渊 何燕 吴昌学 李毅 吴晓黎 任锡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为了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lucose 6 phosphate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 ,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G6PD基因突变的异质性 ,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10 90名当地水族居... 为了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lucose 6 phosphate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 ,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G6PD基因突变的异质性 ,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10 90名当地水族居民采用噻唑蓝定性法、G6PD 6PGD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 ,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中最常见的 3种G6PD基因突变型 :1376G→T、1388G→A、95A→G。结果表明 :在受检的 10 90人中 ,共检出G6PD缺乏症 98例 ,检出率 8.99% ,在G6PD缺乏症中检出最常见的3种G6PD基因突变型 :1376G→T 2 4例 ;1388G→A 12例 ;95A→G 9例 ;并在国内首次检出 1376G→T、95A→G复合型突变 1例。 1376G→T突变频率为 0 .2 4 5 ;1388G→A突变频率为 0 .12 2 ;95A→G突变频率为 0 0 92。结论 :1376G→T、1388G→A、95A→G为贵州省三都水族居民的常见G6PD突变型 ,这个结果提示贵州三都水族与中国其它少数民族在起源上可能有共同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瑶族3支系Y-DNA及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褚迅 单可人 +7 位作者 文波 齐晓岚 李毅 吴昌学 刘 赵艳 任锡麟 金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采用PCRRFLP技术,通过观察由1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由9个多态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在贵州瑶族中的分布,分析贵州瑶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结果显示,97份男性样本分别属于H7、H8、H9、H... 采用PCRRFLP技术,通过观察由1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由9个多态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在贵州瑶族中的分布,分析贵州瑶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结果显示,97份男性样本分别属于H7、H8、H9、H114种YDNA单倍型,苗瑶语系特异YDNA单倍型H7的平均频率为92.4%;通过对线粒体DNA基因分型,得到8种单倍型,可归入B4、B5、D4、D5和N单倍型类群中,CoⅡ/tRNALys区域间的9bp缺失平均频率为58.2%。结果提示贵州瑶族父系遗传结构单一,具有典型的苗瑶族群特征,又存在与其他族群的融合。母系遗传结构相对复杂,9bp缺失是贵州瑶族的母系遗传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瑶族 Y-DNA单倍型 mtDNA单倍型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汉族人群乳腺癌与JFGR2 rs1219648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美 单可人 +7 位作者 何燕 张婷 肖雁 吴昌学 王婵娟 王晓亮 官志忠 任锡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贵州汉族人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析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16例... 目的:探讨贵州汉族人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析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16例正常对照女性FGFR2基因内含子5rs1219648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乳腺癌组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219648的基因型(TT,TC,CC)频率分别为50.00%、25.47%和24.53%,对照组分别为29.31%、48.28%和22.41%,乳腺癌组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74%和53.45%,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26%和46.55%,FGFR2 rs1219648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乳腺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FR2基因内含子5的单核苷酸位点rs1219648多态性与乳腺癌可能具有相关性。携带FGFR2 rs1219648的TT等位基因型的人群可能更易患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壮族人群25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国学红 何燕 +3 位作者 张秀秀 张婷 王婵娟 官志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0-127,共8页
调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壮族无关男性个体的25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与其他12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采用Y27plex荧光检测试剂盒复合扩增67例样本,采用3130XL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使用Arlequin 3.5、Mega... 调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壮族无关男性个体的25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与其他12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采用Y27plex荧光检测试剂盒复合扩增67例样本,采用3130XL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使用Arlequin 3.5、Mega 7.0、SPSS19.0等一系列遗传学软件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统计。除2个双拷贝基因座DYS385ab、DYS387S1分别检出8、10个等位基因外,其余23个单拷贝基因座共检出86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个数为2~7不等,等位基因频率为(0.014 9~0.970 1),基因多样性GD值为0.058 8(DYS456)~0.823 6(DYS387S1),25个Y-STR基因座组成的单倍型共检出36种,其中66.7%为唯一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值为0.957 9。Rst遗传距离矩阵显示:贵州壮族人群父系遗传结构与文献中的福建畲族、内蒙古的蒙古族、山西汉族人群较为相似,与广西壮族、云南哈尼族、新疆维吾尔族、辽宁满族、吉林朝鲜族、萨尔茨堡人群差异明显。而与新疆哈萨克族、安多藏族、西非人群差异显著。25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壮族人群中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态性,可应用于父系亲权关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 单倍型 遗传多态性 壮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4736通过“海绵状”吸附miR-206调控Seip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禹文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损伤主要有2种形式: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线粒体损伤和功能紊乱是脑缺血再灌注中导致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清除损伤的线粒体并避免对神经元造成更严重危害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神经...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损伤主要有2种形式: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线粒体损伤和功能紊乱是脑缺血再灌注中导致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清除损伤的线粒体并避免对神经元造成更严重危害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保护的重要策略之一。内质网蛋白Seip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能够清除受损线粒体,但机制不清。本研究旨在探索circRNA4736是否竞争性吸附miR-206,解除miR-206对Seipin的抑制作用,从而上调Seipin蛋白的表达,促进Seip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最终抑制神经元凋亡。方法通过RNA-seq检测PC12细胞正常组与OGD/R处理组中差异表达circRNA和miRNA的筛选及验证;构建circRNA4736和Seipin敲除、脑缺血再灌注的动物和细胞模型;检测目标circRNA4736、miR-206与靶基因Seipin内源性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miR-206沉默对氧糖剥夺PC12细胞的影响;在PC12细胞中分析过表达circRNA4736通过充当'分子海绵'吸附miR-206,从而抑制miR-206对Seipin的阻碍作用;分析外源性circRNA4736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在Seipin-KO小鼠的MCAO模型发现,线粒体自噬水平较野生型小鼠MCAO模型显著降低;在Seipin敲低的PC12细胞经OGD/R处理后,线粒体自噬水平较野生型PC12细胞显著下降;PC12细胞Seipin缺失导致Akt-m TOR信号活性增加;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差异表达倍数最高的circRNA4736;同时我们发现,miR-206表达水平与circRNA4736呈负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发现miR-206与circRNA4736和Seipin之间均具有相互结合位点,并且过表达circRNA4736或下调miR-206能够恢复Seipin表达及其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PC12细胞的OGD/R模型中抑制miR-206水平,Seipin蛋白的表达得到回复,细胞纯化线粒体蛋白中P62和BNIP3的表达及Beclin-1和LC3Ⅱ/LC3Ⅰ均显著上调,即线粒体自噬增强;过表达circRNA4736能够有效促进OGD/R模型的PC12细胞Seipin的表达上调及显著抑制PC12细胞凋亡。结论 Seipin及其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能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后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研究靶点,外源性circRNA4736通过'海绵状'竞争性结合miR-206,解除miR206对Seipin的3’UTR区的抑制作用,从而重新激活Seipin蛋白生物学功能,进而促进Seip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最终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4736 微小RNA206 Seipin蛋白 线粒体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21个Y-SNP多态性
13
作者 张秀秀 喻艳琴 +4 位作者 田薇 张婷 王婵娟 单可人 何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2,共8页
调查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水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仫佬族)人群Y染色体上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该人群与其他民族以及其他语族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SN... 调查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水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仫佬族)人群Y染色体上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该人群与其他民族以及其他语族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SNapShot法对445例贵州壮侗语族7个少数民族男性个体21个Y-SNP位点进行复合扩增检测,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与单倍群频率,运用SPSS 24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在贵州水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壮族、毛南族和仫佬族中,21个Y-SNP组成的单倍型多态性值(haplotype diversity,HD)分别为0.5977、0.9456、0.8856、0.8869、0.7686、0.3587和0.7078;与已报道的其他9个民族人群单倍群分布频率进行主成分分析,壮侗语族与苗瑶语族聚在一起。从父系遗传角度分析,壮侗语族与苗瑶语族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侗语族 Y染色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稳定耐药克隆的筛选及其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秋丹 糜孟衡 +3 位作者 崔古贞 张峥嵘 吴晓娟 陈峥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置于-80℃冻存3个月后再复苏,根据冻存后MIC下降情况判断其耐药性是否稳定。对获得的AMX最高MIC值的克隆H390r和出发菌株H390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外排泵抑制试验,检测并鉴定与H390r获得的AMX高水平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通过AMX筛选获得4个AMX高水平耐药克隆,MIC分别为12、32、64和≥256 mg/L,经-80℃冻存后,MIC均未发生改变。相比于亲本菌株H390,AMX稳定耐药克隆H390r存在多个基因的突变,包括与AMX耐药性相关的编码RND外排系统的hefC、编码孔蛋白的hopB与hopC和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ftsI。H390r在有外排泵抑制剂存在时对AMX的MIC大幅降低。结论AMX能够在不稳定耐药的Hp中筛选出稳定耐药的克隆;H390r存在与AMX耐药相关的hefC、hopB、hopC和ftsI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H390r获得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 不稳定耐药 稳定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katA基因功能及其在耐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分析
15
作者 王鑫鑫 管玉祝 +6 位作者 李晓苇 洪伟 吴道艳 康颖倩 刘永畅 陈峥宏 崔古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0-320,共11页
【目的】过氧化氢酶(KatA)是幽门螺杆菌编码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抵抗宿主免疫杀伤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了鉴定幽门螺杆菌KatA的酶学特性,并分析其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的功能。【方法】首先,从幽门螺杆菌临床耐药菌株Hp_G27... 【目的】过氧化氢酶(KatA)是幽门螺杆菌编码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抵抗宿主免疫杀伤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了鉴定幽门螺杆菌KatA的酶学特性,并分析其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的功能。【方法】首先,从幽门螺杆菌临床耐药菌株Hp_G272基因组中分离katA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分离纯化KatA^(G272)蛋白;然后,利用CAT检测试剂盒体外分析KatA^(G27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次,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katA基因工程菌株,包括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最后,通过比较野生菌株与工程菌株生长表型差异、分解过氧化氢能力差异及耐受过氧化氢能力差异,阐述katA基因的功能及其在幽门螺杆菌耐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并分离纯化KatA^(G272),体外酶学分析表明,KatA^(G272)是一类嗜酸性过氧化氢酶,基因敲除分析表明,敲除该基因幽门螺杆菌丧失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能力,而回补该基因幽门螺杆菌回复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能力。【结论】katA基因是幽门螺杆菌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唯一功能基因,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具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过氧化氢酶 KATA 耐受性 克隆表达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胃泌素基因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曾怡 周建奖 +1 位作者 谢渊 赵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5-911,共7页
胃癌细胞分泌的胃泌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探讨胃泌素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本文构建靶向胃泌素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成功获得沉默胃泌素基因的稳转胃癌细胞株AGS/Gas-siRNA.用MTT实验、软琼... 胃癌细胞分泌的胃泌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探讨胃泌素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本文构建靶向胃泌素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成功获得沉默胃泌素基因的稳转胃癌细胞株AGS/Gas-siRNA.用MTT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伤愈实验、Transwell实验及ELISA检测沉默胃泌素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载体转染的对照细胞比较,沉默胃泌素基因的细胞,其增殖率和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迁移和侵袭到Transwell下室的细胞数分别降低了31.6%和34%.培养上清液中MMP-2和VEGF含量也低于对照细胞.结果提示,沉默胃泌素基因的胃癌细胞,通过降低MMP-2和VEGF分泌,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这可能是胃泌素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胃癌 迁移 侵袭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胃泌素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骏 周建奖 +2 位作者 谢渊 赵艳 曾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360,共7页
胃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胃泌素基因的表达量是原发胃癌组织的42倍,推测胃泌素可能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构建含胃泌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获得过表达胃泌素的稳转胃癌细胞株AGS和SGC-7901,并用MTT、细胞伤愈实验、Transwell小... 胃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胃泌素基因的表达量是原发胃癌组织的42倍,推测胃泌素可能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构建含胃泌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获得过表达胃泌素的稳转胃癌细胞株AGS和SGC-7901,并用MTT、细胞伤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及ELISA检测过表达胃泌素对细胞迁移、侵袭及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胃泌素稳转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迁移入细胞致伤区的相对距离比对照组高,迁移和侵袭到Transwell下室面的细胞,以及培养液中每mg蛋白质的MMP-2浓度也高于对照组的细胞.结果提示,胃泌素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分泌MMP-2来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该研究对揭示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泌素 迁移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NHE1通过上调钙蛋白酶活性降低RAW264.7细胞ABCA1蛋白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莫显刚 王兰 +5 位作者 郭静 洪伟 龙世棋 张莉 向凝 杨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钠氢交换体1(NHE1)对RAW264.7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d NHE1腺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细... 目的探讨过表达钠氢交换体1(NHE1)对RAW264.7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d NHE1腺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细胞内定位,酸负载p H回复检测NHE1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HE1-EGFP融合蛋白对RAW264.7细胞ABCA1蛋白水平及钙蛋白酶(calpain)活性的影响,加入calpain抑制剂N-乙酰基-L-亮氨酰-L-亮氨酰-L-正亮氨酸(ALLN),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X受体激动剂TO-901317诱导ABC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Ad NHE1腺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后,高表达NHE1-E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及细胞膜。NHE1-EGFP融合蛋白可降低ABC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提高calpain活性,而calpain抑制剂ALLN能阻断ABCA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NHE1过表达通过上调calpain活性而降低ABCA1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氢交换体1(NHE1) 钙蛋白酶(calpain) RAW264.7细胞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 TO-9013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泌素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骏 周建奖 +1 位作者 赵艳 谢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0-733,738,共5页
目的:研究胃泌素在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10 nmol/L和100 nmol/L胃泌素处理后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 目的:研究胃泌素在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10 nmol/L和100 nmol/L胃泌素处理后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10 nmol/L和100nmol/L胃泌素处理胃癌细胞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对照组、10 nmol/L和100 nmol/L胃泌素组AGS细胞平均迁移数分别为56.0、88.1和106.4/view,SGC-7901细胞平均迁移数分别为52.8、91.0和113.3/view,AGS细胞平均侵袭数分别为78.4、118.7和141.6/view,SGC-7901细胞平均侵袭数分别为87.3、124.6和147.4/view(均P<0.01);100 nmol/L胃泌素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高于10 nmol/L组(P<0.05);胃泌素处理后细胞的增殖率及MMP-2的分泌量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胃泌素通过促进MMP-2的分泌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强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是体内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胃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血浆H_2S、Hcy、VitB_6、VitB_(12)和叶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际刚 吴昌学 +3 位作者 李毅 张婵 陈涛 官志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观察燃煤型地方性氟病区人血浆硫化氢(H2S)及其代谢相关氨基酸的水平。方法采用离子选择电极、亚甲基蓝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氟病区人血浆氟、H2S、同型半胱氨酸(Hcy)、VitB6、VitB12和叶酸(F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氟病区... 目的观察燃煤型地方性氟病区人血浆硫化氢(H2S)及其代谢相关氨基酸的水平。方法采用离子选择电极、亚甲基蓝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氟病区人血浆氟、H2S、同型半胱氨酸(Hcy)、VitB6、VitB12和叶酸(F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氟病区患者均有明显的氟斑牙,血浆氟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H2S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血浆Hcy、VitB6、VitB12和FA的水平在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可明显降低人血浆H2S的水平,这可能与地氟病区人神经系统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硫化氢 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 维生素B12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