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芋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
作者 曾昭初 罗鸿源 +2 位作者 葛菁华 胡仲枚 朱继信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5期19-21,共3页
利用魔芋球茎切块作外植体,接种在MS1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将愈伤组织转入MS6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逐步长出芽点。出芽后再转入MS11培养基中促进生根,最后转入不含激素的MS中进行壮苗培养,获得完整的魔芋组培苗... 利用魔芋球茎切块作外植体,接种在MS1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将愈伤组织转入MS6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逐步长出芽点。出芽后再转入MS11培养基中促进生根,最后转入不含激素的MS中进行壮苗培养,获得完整的魔芋组培苗。经过炼苗后,可转入大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分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恩发 何天久 +1 位作者 吴巧玉 王启富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期163-165,共3页
魔芋是世界上唯一含有大量葡甘露聚糖作物,魔芋软腐病是魔芋产业发展的桎梏,该病害一直都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魔芋软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主要的防控措施,建议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策略,合理利用资源,结合农艺措施、化... 魔芋是世界上唯一含有大量葡甘露聚糖作物,魔芋软腐病是魔芋产业发展的桎梏,该病害一直都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魔芋软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主要的防控措施,建议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策略,合理利用资源,结合农艺措施、化学防控、生物防控,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魔芋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发病原因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先群 蒋敏华 +3 位作者 毛堂芬 李丽 董颖苹 徐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游离小孢子培养 植株再生 油菜 固体培养基 高温处理 静置培养 通气状况 胚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先群 蒋敏华 +3 位作者 毛堂芬 李丽 董颖苹 徐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7-43,共7页
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遗传育种和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影响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因素较多,尤其是生长在大田环境下的植株,小孢子发育不一致,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产生频率低,因此形态发生诱导率低仍然是限制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一... 游离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遗传育种和生物工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影响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因素较多,尤其是生长在大田环境下的植株,小孢子发育不一致,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产生频率低,因此形态发生诱导率低仍然是限制该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问题。为此,深入和全面了解影响小孢子形态发生能力及再生体系的各种因素,掌握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有助于优化油菜小孢子的再生体系、促进油菜育种。本文总结了油菜游离小孢子形态发生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应用分子技术克服小孢子离体形态发生障碍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游离小孢子 离体培养 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草石斛试管苗壮苗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毛堂芬 刘作易 +3 位作者 金家兴 朱国胜 李飞 吴明开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2,44,共3页
本文讨论了不同基本培养基(MS、KC、B5、1/2MS),不同培养基添加物(马铃薯提取液、香蕉汁)及浓度、植物激素(NAA、IAA、IBA)及浓度和培养基的pH值等对环草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壮苗阶段以KC或B5、1/2MS为基本培养基较佳,... 本文讨论了不同基本培养基(MS、KC、B5、1/2MS),不同培养基添加物(马铃薯提取液、香蕉汁)及浓度、植物激素(NAA、IAA、IBA)及浓度和培养基的pH值等对环草石斛试管苗壮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壮苗阶段以KC或B5、1/2MS为基本培养基较佳,添加20%香蕉和2.0mg/LNAA较好,培养基pH5.5偏酸性环境适合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苗 壮苗培养 石斛 基本培养基 植物激素 试验结果 酸性环境 提取液 马铃薯 添加物 香蕉汁 IAA pH值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再生体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先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对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快繁体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从基因型、激素及添加物、外植体状态、预培养和共培养、抗生素筛选等方面讨论了影响子叶和下胚轴快繁体系及其转化的因素。
关键词 油菜 子叶 下胚轴 再生体系 生物技术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里特色鱼酱酸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晓琴 石庆楠 陈中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1,共5页
以4种代表性的鱼酱酸为研究对象,以糟辣椒为对照,对基础营养成分、矿物质、有机酸和辣椒碱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鱼酱酸与糟辣椒的固形物、粗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态氮、总酸、总酯、游离氨基酸、矿物质、有机酸和辣椒碱含量均... 以4种代表性的鱼酱酸为研究对象,以糟辣椒为对照,对基础营养成分、矿物质、有机酸和辣椒碱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鱼酱酸与糟辣椒的固形物、粗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态氮、总酸、总酯、游离氨基酸、矿物质、有机酸和辣椒碱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鱼酱酸中游离氨基酸高于糟辣椒,且绿之宝鱼酱酸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是糟辣椒的2.62倍,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0.30~0.51 g/100 g),表明鱼酱酸的鲜味比糟辣椒(0.18 g/100 g)更为浓郁。鱼酱酸中钙和磷高于糟辣椒,绿之宝鱼酱酸中钙含量最高(1927.27 mg/kg),是糟辣椒的10.58倍。鱼酱酸和糟辣椒中辣椒碱含量为8.84~15.64μg/g,且主要有机酸均为乳酸、柠檬酸和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酱酸 糟辣椒 矿物质 有机酸 辣椒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显性核互作不育系转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罗鸿源 胡仲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大白菜的显性核互作不育基因向白菜型油菜上转育,成功地育成了白菜型油菜显性核基因互作的全不育系93-1A.经测恢,找到了上位显性核互作恢复基因(Ms),它对不育基因(SP)具有上位恢复作用。并证明其F1具有超亲杂种... 利用大白菜的显性核互作不育基因向白菜型油菜上转育,成功地育成了白菜型油菜显性核基因互作的全不育系93-1A.经测恢,找到了上位显性核互作恢复基因(Ms),它对不育基因(SP)具有上位恢复作用。并证明其F1具有超亲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强优势组合正在选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白菜型油菜 显性核互作不育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连组织和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Ⅳ.蔗糖和硝酸铵对愈伤组织生长和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毛堂芬 颜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3期15-18,共4页
在6、7—V培养基中适合中国黄连愈伤组织生长的蔗糖浓度为3%,综合考虑愈伤组织生长较慢兼顾小檗碱含量,较为适合的蔗糖浓度为4%。在培养基中补加0.8g/L硝酸铵对愈伤组织鲜重、干重和小檗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黄连 蔗糖 硝酸铵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安全性问题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先群 李丽 毛堂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6期89-93,共5页
近些年,农作物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产业化步伐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加快。在大量的转基因作物被推向市场的同时,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感到担忧。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越来越... 近些年,农作物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产业化步伐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加快。在大量的转基因作物被推向市场的同时,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感到担忧。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论述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以及转基因作物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生物技术 发展 安全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内因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大芹 毛堂芬 +1 位作者 陶莲 张朝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0-81,共2页
以15个大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基因型、花蕾长度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材的小孢子胚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1个品种诱导出胚状体,最高出胚率为每蕾54.17胚;诱导胚状体发生的最佳花蕾长度不同... 以15个大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基因型、花蕾长度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材的小孢子胚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1个品种诱导出胚状体,最高出胚率为每蕾54.17胚;诱导胚状体发生的最佳花蕾长度不同品种略有不同,多数品种在2.5~3.5mm时胚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蕾长2.0~2.5mm时有较高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小孢子 胚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418抗性基因nptⅡ双元载体的构建及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旸 刘永翔 +2 位作者 谭玉梅 王海 刘作易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09-2513,共5页
为给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Aspergillus chevalieri var.intermedius)多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新的选择标记,利用MYA培养基测G418敏感性后,以质粒pcDNA3.1(+)为中间载体构建nptⅡ基因表达元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至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 为给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Aspergillus chevalieri var.intermedius)多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新的选择标记,利用MYA培养基测G418敏感性后,以质粒pcDNA3.1(+)为中间载体构建nptⅡ基因表达元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至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结果表明:用构巢曲霉PgpdA启动子、nptⅡ基因和构巢曲霉色氨酸C终止子TtrpC组成的G418抗性基因盒替换双元载体pDHt/sk-bar上的草丁膦抗性盒,成功构建双元载体pDHt/sknt,并且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获得的G418抗性转化子遗传稳定,nptⅡ基因主要以单拷贝形式插入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基因组DNA中。因此,双元载体pDHt/sknt适用于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的遗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418抗性 双元载体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仁核桃种质资源考察及选种初报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童安毕 严绪成 班小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乌仁核桃 种质资源 选种 单株 综合性状 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竹笋营养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中爱 耿阳阳 +4 位作者 黄珊 吕都 唐健波 王梅 王德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为探究方竹笋、马蹄笋、大头笋、麻竹笋、甜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对其基本成分、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矿物质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氨基酸比值分析及主成分综合评... 为探究方竹笋、马蹄笋、大头笋、麻竹笋、甜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对其基本成分、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矿物质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氨基酸比值分析及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方竹笋的蛋白质含量(3.73 g/100 g)、K含量(4031.52 mg/kg)、Ca含量(276.82 mg/kg)、马蹄笋的粗纤维含量(1.59 g/100 g)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品种。矿物质元素分析中,甜竹笋Mg、Fe、Mn含量较其他竹笋高,分别为153.16 mg/kg、5.57 mg/kg、17.46 mg/kg,大头笋和甜笋含有少量的Se,有害元素Cr、Pb、Hg含量均在允许国家允许范围内,因此,方竹笋可作为补充蛋白质和K、Ca元素的来源,马蹄笋可被看作是高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甜竹笋可作为补充Fe元素的来源,大头笋和甜笋可作为富硒蔬菜。通过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total amino acid,EAA/TAA)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nonessential amino acid,EAA/NEAA)分析,方竹笋的EAA/TAA和EAA/NEAA分别达到0.44和0.79,达到了FAO/WHO参考模式中要求的0.40和0.60标准。通过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PCA)分析,对5个品种竹笋的氨基酸进行聚类分析,大头笋和马蹄笋聚为一类,其他3个竹笋品种各聚为一类。通过对竹笋的营养成分分析,可为竹笋的深加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品种 矿物质 氨基酸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全粉馒头质构特性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朝军 李俊 +3 位作者 刘嘉 王辉 吕都 刘永翔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0,96,共7页
为对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作全面评价,以不同添加比例的马铃薯全粉馒头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构仪进行分析,用质地剖面检验法进行感官品质评定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地剖面分析(TPA)指标具有差异,对8... 为对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作全面评价,以不同添加比例的马铃薯全粉馒头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构仪进行分析,用质地剖面检验法进行感官品质评定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地剖面分析(TPA)指标具有差异,对8种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特性进行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1.26%和16.74%;马铃薯全粉馒头的质构分析和感官品质评定有很高的相关性,为质构仪在马铃薯全粉馒头感官品质评价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质构 相关性 感官品质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胶体对真空油炸马铃薯脆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中爱 吕都 +5 位作者 刘辉 王梅 李俊 刘嘉 董楠 王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5-49,57,共6页
本研究以马铃薯片为原料,将马铃薯片分别浸渍于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瓜尔豆胶(GU)涂膜液中,以马铃薯脆片水分含量、脂肪含量、硬度、色泽、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研究涂膜处理对真空油炸马... 本研究以马铃薯片为原料,将马铃薯片分别浸渍于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瓜尔豆胶(GU)涂膜液中,以马铃薯脆片水分含量、脂肪含量、硬度、色泽、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并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研究涂膜处理对真空油炸马铃薯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A、CMC、GU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脆片水分含量(p <0.05),显著降低马铃薯脆片的脂肪含量(p <0.05),SA-1%、CMC-0.75%、GU-1%处理组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17.22%、40.04%、27.39%;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处理组降低了马铃薯脆片的硬度值,对L*、b*值大部分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亲水胶体处理组样品感官评价得分均较高,CMC-0.75%组得分最高(6.86分);扫描电镜结果表明,CMC能较好地保护马铃薯脆片的细胞结构遭受破坏,防止油脂进入脆片内部。CMC-0.75%处理组能降低马铃薯脆片脂肪含量,感官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油炸 亲水胶体 马铃薯脆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形式和贮藏方式对脱水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辉 雷尊国 +4 位作者 王梅 陈中爱 唐建波 刘敏 刘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3-208,共6页
为筛选出脱水马铃薯片最佳包装形式和贮藏方式,探究不同的包装形式和贮藏环境对脱水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采用了7种包装材料(散装食品袋、自封袋、牛皮袋、铝箔袋、编织袋、塑料盒、纸盒)、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和3种贮藏方式:高温高湿、... 为筛选出脱水马铃薯片最佳包装形式和贮藏方式,探究不同的包装形式和贮藏环境对脱水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采用了7种包装材料(散装食品袋、自封袋、牛皮袋、铝箔袋、编织袋、塑料盒、纸盒)、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和3种贮藏方式:高温高湿、冷藏和冻藏,以水分含量、色差、硬度、破碎力和菌落总数为测定指标,分析不同处理对脱水马铃薯片的保藏效果。结果表明,贮藏期内脱水马铃薯片的品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变。其中,充氮包装和真空包装对脱水马铃薯片的水分含量、色度、硬度和脆度的保持效果最好,贮藏1年后其菌落总数与贮藏初期基本一致;冷藏和冻藏条件下能较好地保持产品品质。因此,脱水马铃薯的长期贮藏可采用真空或充氮包装结合冷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马铃薯片 包装形式 贮藏方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U对软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果实生长和膨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孝善 陈凯 万觉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86-90,共5页
盛花后3周以40mg/L的CPPU水溶液喷洒6年生软毛猕猴桃的幼果,果实的直线增长期延长约2周;在整个试验期中,处理果的生长速度比对照果大;收获时处理果比对照果重54%,纵径增加15.9%,横径增加18.3%;处理果... 盛花后3周以40mg/L的CPPU水溶液喷洒6年生软毛猕猴桃的幼果,果实的直线增长期延长约2周;在整个试验期中,处理果的生长速度比对照果大;收获时处理果比对照果重54%,纵径增加15.9%,横径增加18.3%;处理果与对照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还对CPPU在软猕猴桃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PU 猕猴桃 果实生长 果实膨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源激素对韭葱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丁映 陈鹰 《种子科技》 2004年第5期282-283,共2页
本试验以韭葱为材料,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生长素、激动素萘乙酸、赤霉素处理,结果表明,除100mg/L的NAA外,各种处理对韭葱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以50mg/L的GA3处理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外源激素 韭葱 种子发芽率 生长素 萘乙酸 赤霉素 激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抗寒性鉴定及筛选
20
作者 舒启琼 罗小波 +4 位作者 李飞 罗充 冯文豪 陈明俊 曹贞菊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126,131,共7页
本研究以82份马铃薯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解质渗漏法测定离体叶片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抗寒性鉴定及筛选。结果发现,82份材料的LT 50值在-4.8℃~-1.6℃之间,聚类分析可将82份材料分为低温敏感型、... 本研究以82份马铃薯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解质渗漏法测定离体叶片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求出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抗寒性鉴定及筛选。结果发现,82份材料的LT 50值在-4.8℃~-1.6℃之间,聚类分析可将82份材料分为低温敏感型、中间型和较强抗寒型3类,筛选出大同20和Cip43等7份抗寒材料可作为马铃薯抗寒性后续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电解质渗漏法 半致死温度 抗寒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