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品种初筛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飞 曹贞菊 +4 位作者 陈明俊 冯文豪 罗小波 尹旺 李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5,共4页
为了筛选贵州省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品种,从黄平和长顺地区采集马铃薯疮痂病病薯,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2株疮痂病原菌HP 2-1菌株和GS 8-4菌株,采用小薯片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用于侵染龙薯4号、大西洋、青薯9号和黔芋8号等23个... 为了筛选贵州省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品种,从黄平和长顺地区采集马铃薯疮痂病病薯,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2株疮痂病原菌HP 2-1菌株和GS 8-4菌株,采用小薯片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用于侵染龙薯4号、大西洋、青薯9号和黔芋8号等23个马铃薯品种(系),并分析其发病率。结果表明,对HP 2-1菌株最敏感的品种是延薯4号、09306-82、春薯6号、丽薯6号、费乌瑞它、大西洋和Q 8,发病率均为100%,侵染后小薯片严重变黑坏死,抗HP 2-1菌株的品种是12-1、青薯9号和黔芋8号,发病率分别为57.14%、61.90%和66.67%。对GS 8-4菌株最敏感的品种是东农310、春薯6号和丽薯6号,发病率均为100%,抗GS 8-4菌株的品种为09306-82、费乌瑞它和闽薯1号,发病率分别为38.10%、42.86%和4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抗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马铃薯植株氮素累积估测与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全全 芶久兰 +5 位作者 李飞 郭松 张萌 顾小凤 尹旺 陈明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3-2010,共8页
为探究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马铃薯氮素营养的可能性,于2020—2022年在贵州省威宁县开展马铃薯不同氮肥梯度大田试验,设置7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获取... 为探究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马铃薯氮素营养的可能性,于2020—2022年在贵州省威宁县开展马铃薯不同氮肥梯度大田试验,设置7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获取不同年份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冠层RGB高清影像,并同步测定马铃薯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等氮素营养指标,以2020—2021年数据作为建模数据,以2022年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建立氮素营养指标估测方程模型并绘制实测值和预测值的1∶1线性关系图。结果表明,与其他冠层光谱参数相比,红光和蓝光比值(R/B)能更好地表征马铃薯氮素营养指标,其与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二次函数模型相关性均优于其他函数模型。利用2022年相同独立试验验证该模型准确性,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9、0.977、0.977,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368、0.149、0.073和10.42%、6.05%、8.85%,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综上,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可用于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块茎形成期最佳预测参数为R/B,二次函数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本研究为马铃薯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可见光遥感 马铃薯 氮素 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马铃薯酶促褐变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明俊 罗小波 +5 位作者 曹贞菊 尹旺 阳腾 舒启琼 张恒 李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褐变是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褐变评价对抗褐变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马铃薯鲜切加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45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10个酶促褐变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再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 褐变是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褐变评价对抗褐变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马铃薯鲜切加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45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10个酶促褐变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再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鲜薯切片0 h和6 h亮度值、褐变强度(BD)初始值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4个指标进行马铃薯酶促褐变的鉴定评价;根据抗酶促褐变能力将45个马铃薯品种分为5种类型,其中高抗酶促褐变材料5份、抗酶促褐变材料9份、中度酶促褐变材料18份、易酶促褐变材料9份和极易酶促褐变材料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酶促褐变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飞 徐建飞 +7 位作者 罗小波 段绍光 尹旺 卞春松 陈明俊 曹贞菊 雷尊国 金黎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27-30,F0002,共5页
为贵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撑,对从贵州省内外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系)在贵阳的适种田间性状、薯块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生育期为74~92d,均在当地无霜期之内,能够正常收获;09306-82、黔芋8号、中薯... 为贵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撑,对从贵州省内外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系)在贵阳的适种田间性状、薯块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生育期为74~92d,均在当地无霜期之内,能够正常收获;09306-82、黔芋8号、中薯5号、龙薯6号、闽薯1号和09001-136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费乌瑞它),增幅为13.67%~68.60%;09306-82的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 238.06kg/667m^2和21.2 mg/100g;09001-136的氨基酸总量及干物质、钙和锌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8.4g/kg、19.4%、140.0mg/kg和4.00mg/kg;龙薯6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40%。据贵州消费习惯,初步筛选出适宜于贵阳种植的鲜食型马铃薯品种(系)4个(09306-82、黔芋8号、中薯5号和闽薯1号),高蛋白品种(系)1个(龙薯6号),高微量元素品种(系)1个(09001-136)。09001-136可作为特色品种(系)在贵州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引种 田间性状 薯块性状 品质 贵阳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运筹对高寒地区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飞 魏全全 +6 位作者 尹旺 张萌 童安毕 罗小波 曹贞菊 陈明俊 芶久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6,共9页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氮钾配施对高寒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高寒马铃薯高产的科学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201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田间试验,控制磷肥的施用量一致,设置不同的氮钾运筹,研究不同氮钾运筹下马铃薯的产...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氮钾配施对高寒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高寒马铃薯高产的科学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201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田间试验,控制磷肥的施用量一致,设置不同的氮钾运筹,研究不同氮钾运筹下马铃薯的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不同养分处理马铃薯产量不同,T8处理(N3P2K2,N∶P2O5∶K2O=270∶150∶240 kg/hm^2)马铃薯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为30 145 kg/hm^2、33 159.5元/hm^2和29 823.5元/hm^2,高于其他处理1 294~12 967 kg/hm^2、1 423.3~14 263.2元/hm^2和2 068.3~10 927.2元/hm^2;不同处理马铃薯薯块生物量随生育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T8处理为最大,总生物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相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值,T8处理总生物量为6 619 kg/hm^2,高于其他处理;相同处理不同部位马铃薯养分累积量变化不同,相同部位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养分累积量变化相似,相同部位的马铃薯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地上部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薯块氮素和钾素累积量随生育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马铃薯氮素和钾素累积总量与地上部养分累积量相似,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不同处理的氮钾养分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以T4处理(N1P2K2,N∶P2O5∶K2O=90∶150∶240kg/hm^2)和T8处理(N3P2K2,N∶P2O5∶K2O=270∶150∶240 kg/hm^2)最大,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以T5处理(N2P2K1,N∶P2O5∶K2O=180∶150∶120 kg/hm^2)和T7处理(N2P2K3,N∶P2O5∶K2O=180∶150∶360 kg/hm^2)最大。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T8处理(N3P2K2,N∶P2O5∶K2O=270∶150∶240 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氮钾运筹,在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钾合理运筹,促进高寒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钾运筹 高寒 马铃薯 产量 养分吸收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褐变马铃薯品种(系)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明俊 舒启琼 +4 位作者 徐建飞 罗小波 雷尊国 金黎平 李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8-1216,共9页
马铃薯块茎易受到损伤引发褐变,褐变会对其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不同马铃薯品种材料抗褐变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拟测定27份不同马铃薯种质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强度、褐变指数和煮后褐变4个褐变相关指标,综合分析以实... 马铃薯块茎易受到损伤引发褐变,褐变会对其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不同马铃薯品种材料抗褐变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拟测定27份不同马铃薯种质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强度、褐变指数和煮后褐变4个褐变相关指标,综合分析以实现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系)抗褐变能力的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27份材料可分为4种类型,第1类高抗褐变,包括09306-82和13041-52,它们4项指标均能满足抗褐变材料的要求;第2类抗褐变材料,包括延薯4号、Q8、12-1、春薯3号、19-1、14018-142、大西洋、龙薯12号、威芋5号、丽薯6号、春薯5号和早大白,它们的褐变相关指标存在个别明显不足;第3类中度褐变材料,包括09001-136、中薯5号、龙薯4号、东农310、青薯9号、15-1、云薯505、BF006、闽薯1号和黔芋8号,其抗褐变能力弱;第4类是易褐变材料,包括春薯6号和费乌瑞它,它们不具有抗褐变能力或抗褐变能力非常差。筛选的高抗褐变和抗褐变品种(系)可以作为鲜食抗褐变马铃薯育种材料,为马铃薯净菜加工提供品种支撑,易褐变材料可用于马铃薯褐变机制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抗褐变 多酚氧化酶 褐化指数 褐化强度 煮后变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加工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吕都 董楠 +4 位作者 王梅 陈中爱 童安毕 刘永翔 刘嘉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马铃薯泥为主要原材料,制做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以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蒸煮时间10 min、... 以马铃薯泥为主要原材料,制做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以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蒸煮时间10 min、灭菌温度117℃、灭菌时间8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包装型马铃薯泥易于储藏、消费者接受程度高,菌落总数为2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泥 营养餐 工艺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面条中马铃薯泥含量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吕都 董楠 +4 位作者 王梅 王辉 刘永翔 李飞 刘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58,95,共5页
制作了已知含量的马铃薯泥面条170份,采集马铃薯泥面条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并优化马铃薯泥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吸收谱图扫描范围为9 403.6~5 446.2cm-1时,选择矢量归一化法预处理光谱,获得的含量预测模型预... 制作了已知含量的马铃薯泥面条170份,采集马铃薯泥面条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并优化马铃薯泥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吸收谱图扫描范围为9 403.6~5 446.2cm-1时,选择矢量归一化法预处理光谱,获得的含量预测模型预测能力好,模型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956 4、预测均方根误差为3.73%,斜率为1.029,模型的相对分析误差为2.04。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未知面条样品中马铃薯泥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马铃薯 面条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发展李子产业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启富 丁映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104-105,共2页
介绍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发展李子产业的优势,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政府组织引导、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创建品牌、把好销售关、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当地李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李子产业 发展优势 问题 建议 贵州安顺 平坝区齐伯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