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俊 刘辉 +3 位作者 刘永翔 王辉 刘嘉 卢扬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81,共9页
萌发后的苦荞芽苗富含黄酮等有益成分,采用植物乳杆菌对苦荞芽苗和苦荞茶汁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并对产品的总黄酮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苦荞芽苗与苦荞茶汁比例... 萌发后的苦荞芽苗富含黄酮等有益成分,采用植物乳杆菌对苦荞芽苗和苦荞茶汁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并对产品的总黄酮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苦荞芽苗与苦荞茶汁比例为1:6,较优的上清液稀释比例为1:10,产品的总黄酮含量可达(0. 193±0. 006) mg/mL。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菌剂添加量0.6%,发酵时间24 h,果葡糖浆添加量6%,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1.50±0.29,较适的pH值为3. 87±0. 05。优化的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 0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 08%,海藻酸钠添加量0. 05%,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3. 60±0. 32,透光率为91. 37%±0.45%。发酵后的苦荞芽苗茶饮料富含黄酮和益生菌等有益成分,口感醇正、澄清透明、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 苦荞芽苗 茶饮料 黄酮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品种苦荞品质及其对荞麦面条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俊 花鹏 +4 位作者 刘辉 毛堂芬 王梅 刘嘉 卢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5-60,共6页
通过对贵州地区不同品种苦荞的灰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直链淀粉、总糖、粗纤维、总黄酮、出粉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品种苦荞粉对苦荞面条感官品质、蒸煮损失、拉伸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加工苦荞面条的苦... 通过对贵州地区不同品种苦荞的灰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直链淀粉、总糖、粗纤维、总黄酮、出粉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品种苦荞粉对苦荞面条感官品质、蒸煮损失、拉伸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加工苦荞面条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10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值可达2.07 g/100 g,黔苦7号中总黄酮含量(2.95±0.11) g/100 g显著多于其他品种(P<0.05),粗蛋白含量均值为10.91 g/100 g,黔苦7号粗蛋白含量最高(12.09±0.77) g/100 g,直链淀粉含量均值达到22.85 g/100 g,出粉率均值达到70.32%。在苦荞粉添加量40%,小麦粉添加量60%,面团含水量35%的条件下制作苦荞面条,黔苦7号感官评分最高,拉伸阻力最大,弹性较好,更适用于苦荞面条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品种 品质 面条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腌鱼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邹妍 陈中爱 +2 位作者 董楠 雷尊国 刘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5,共7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腌鱼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采样于贵州省黔东南州6个县)。结果表明,腌鱼的微生物群落呈复杂多样性,不同样品间丰度存在较大差异性,且取样至不同地方的腌鱼乳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等指标呈明显差异...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腌鱼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采样于贵州省黔东南州6个县)。结果表明,腌鱼的微生物群落呈复杂多样性,不同样品间丰度存在较大差异性,且取样至不同地方的腌鱼乳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等指标呈明显差异,其中剑河县的腌鱼pH最高,天柱县的腌鱼乳酸含量最高,为剑河县的28倍。通过对腌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门水平上,腌鱼的优势细菌和真菌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属水平上,剑河县、榕江县、天柱县、从江县腌鱼的优势细菌为乳酸菌(Lactobacillus),锦屏县和黎平县腌鱼的优势细菌为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剑河县、锦屏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腌鱼的优势真菌为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天柱县腌鱼的优势真菌为酿酒酵母(Kazachstania)。由群落Heatmap可知,剑河县、锦屏县、黎平县、榕江县腌鱼的细菌及真菌的优势菌属组成最为相似。基于典范分析方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分析表明,细菌及真菌属水平上,对微生物群落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乳酸。本研究可为贵州传统发酵腌鱼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鱼 发酵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酐苦荞糊精酯对姜黄素增溶效果研究
4
作者 邹妍 董楠 +2 位作者 石冰艳 杨文凤 卢扬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7,110,共6页
以苦荞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酐苦荞糊精酯。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辛烯基琥珀酸化苦荞糊精胶束荷载姜黄素的过程,并研究不同工艺对姜黄素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搅拌功率4.5 W、糊精摩尔质量11.5×10^(4)g/mol、... 以苦荞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辛烯基琥珀酸酐苦荞糊精酯。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辛烯基琥珀酸化苦荞糊精胶束荷载姜黄素的过程,并研究不同工艺对姜黄素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搅拌功率4.5 W、糊精摩尔质量11.5×10^(4)g/mol、取代度0.0754,在此条件下,姜黄素的质量浓度为(5.25±0.07)μg/mL。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辛烯基琥珀酸化苦荞糊精胶束作为纳米载体对姜黄素具有良好的增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糊精酯 姜黄素 增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β-胡萝卜素OSA马铃薯糊精的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陈超 雷丹丹 +1 位作者 王梅 董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6,32,共6页
以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糊精(OSA-pd)为荷载载体,利用其自组装特性,针对脂溶性营养成分β-胡萝卜素构建纳米包埋体系。以β-胡萝卜素保留率和胶束粒径为指标,对荷载β-胡萝卜素OSA-pd的加工稳定性和体外胃肠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以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糊精(OSA-pd)为荷载载体,利用其自组装特性,针对脂溶性营养成分β-胡萝卜素构建纳米包埋体系。以β-胡萝卜素保留率和胶束粒径为指标,对荷载β-胡萝卜素OSA-pd的加工稳定性和体外胃肠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处理会增大OSA-pd胶束的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PDI),降低β-胡萝卜素保留率;热处理OSA-pd胶束的粒径和PDI变化不明显,表现出良好的胶束热稳定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OSA-pd胶束的粒径和保留率总体降低,PDI总体增大,表明胶束储藏稳定性一般。体外模拟胃肠液稳定性试验显示,胶束颗粒在胃液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肠液中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糊精 胶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材料和气体比例对冷鲜乌鸡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关郁芳 夏洪兵 +5 位作者 苗小猛 王梅 杨秀勇 唐文才 刘嘉 黎谢飞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41,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包装材料及气调条件对普安盘江乌鸡冷藏过程中肉质的影响,选用4种包装膜(包装膜0(PP),包装膜1(PE/EVOH/PA),包装膜2(PE/TIE/PA/EVOH/TIE/PE/TIE/PA),包装膜3(NY/EVA))对新鲜普安盘江乌鸡肉进行充空气包装,并在不同储藏时间... 为了探究不同包装材料及气调条件对普安盘江乌鸡冷藏过程中肉质的影响,选用4种包装膜(包装膜0(PP),包装膜1(PE/EVOH/PA),包装膜2(PE/TIE/PA/EVOH/TIE/PE/TIE/PA),包装膜3(NY/EVA))对新鲜普安盘江乌鸡肉进行充空气包装,并在不同储藏时间段对鸡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筛选出保鲜效果最好的包装膜,然后采用保鲜效果最优包装膜结合4种不同气调包装(A组(空气),B组(30%CO_(2)+70%N_(2)),C组(5%O_(2)+40%CO_(2)+55%N_(2)),D组(15%O_(2)+30%CO_(2)+55%N_(2)))进行包装,研究其对普安盘江乌鸡肉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优气调包装组合。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4种不同包装膜中,包装膜2的保鲜效果良好,该处理鸡肉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相比其他膜相对较低,保鲜效果最佳。气调包装中,D组(15%O_(2)+30%CO_(2)+55%N_(2))的菌落总数和TVB-N值相比其他气调包装组相对较低,能将普安盘江乌鸡保鲜至18 d。综合菌落总数及其他指标,优化的包装材料和气调包装乌鸡肉的货架期相比聚丙烯膜空气包装延长了10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安盘江乌鸡 保鲜包装膜 气调保鲜 冷藏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素食肠加工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俊 刘辉 +7 位作者 王辉 陈中爱 吕都 唐健波 陈朝军 董楠 刘永翔 刘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35,142,共6页
以马铃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素食肠。通过控制薯泥和薯粉比例、马铃薯素食肠蒸制时间、辅料添加量进行实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马铃薯素食肠配方。实验结果显示:马铃薯素食肠较优蒸制时间为25... 以马铃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素食肠。通过控制薯泥和薯粉比例、马铃薯素食肠蒸制时间、辅料添加量进行实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马铃薯素食肠配方。实验结果显示:马铃薯素食肠较优蒸制时间为25 min,最佳配方为:马铃薯(薯泥∶薯粉=4∶1),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3%,玉米淀粉添加量12%,木薯醋酸酯淀粉添加量5%,鸡蛋添加量6%,其中鸡蛋(p<0.01)、大豆分离蛋白(p<0.01)、木薯醋酸酯淀粉添加量(p<0.05)对马铃薯素食肠感官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由回归方程预测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的理论值为(42.0±0.3)分,生产验证得到感官评分为41.3分。验证实验显示,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马铃薯素食肠口感较好,食用方便,可以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基本加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素食肠 响应面法 加工工艺 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苦荞饭中黄曲霉毒素B1物理降解技术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辉 卢扬 +5 位作者 唐建波 刘嘉 胡永平 赵英彩 刘军林 李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4-209,共6页
应用微波、紫外线、γ射线辐照三种物理技术降解苦荞饭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FB1的含量。试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紫外照射时间、紫外照射高度、γ射线辐照剂量对其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饭中AFB... 应用微波、紫外线、γ射线辐照三种物理技术降解苦荞饭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FB1的含量。试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紫外照射时间、紫外照射高度、γ射线辐照剂量对其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饭中AFB1降解率依次为γ射线辐照>紫外降解>微波降解,γ射线在辐照剂量为20 k Gy时,降解率分别为33.6%±1.5%(污染剂量7.5μg/kg)、35.1%±1.7%(污染剂量30μg/kg)、45.7%±1.3%(污染剂量60μg/kg)。与单独降解技术相比,将任意两种或者三种降解技术联合后,其降解率均显著增加(P<0.05),微波+紫外线+γ射线辐照三种技术联合降解率可达51.9%±0.9%(污染剂量7.5μg/kg)、66.5%±0.7%(污染剂量30μg/kg)、71.5%±0.9%(污染剂量60μg/kg)。三种物理降解技术对于苦荞饭中低剂量的AFB1污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饭 黄曲霉毒素B1 微波 紫外 Γ射线辐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马铃薯渣果胶的结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
9
作者 高瑞萍 唐维 +5 位作者 梁明艳 周文斌 吴丽 吴巧玉 王若若 刘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52-361,共10页
本研究采用酸法从湖北恩施马尔科高山、云南高原红皮黄心、甘肃定西沙面和江苏如皋黄皮黄心这四个品种的马铃薯薯渣中提取果胶(分别为HP、YP、GP和JP),并对其结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果胶的得率依次为GP(... 本研究采用酸法从湖北恩施马尔科高山、云南高原红皮黄心、甘肃定西沙面和江苏如皋黄皮黄心这四个品种的马铃薯薯渣中提取果胶(分别为HP、YP、GP和JP),并对其结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果胶的得率依次为GP(19.87%)>YP(16.87%)>HP(13.09%)>JP(10.82%),酯化度在23.82%~41.13%,均为低酯果胶。单糖测定结果发现四种果胶中半乳糖占比(46.56%~52.78%)高于半乳糖醛酸的占比(31.77%~39.31%),属于I型鼠李糖半乳糖醛酸(rhamnogalacturonan-I,RG-I)果胶,且RG-I结构域占比和分枝程度为YP>HP>GP>JP。果胶的分子量为YP(348.72 kDa)>HP(316.12 kDa)>GP(171.47 kDa)>JP(125.12 kD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HP和YP具有相对规则的片状结构,JP为紧密堆积的絮状结构,GP呈现网状结构。果胶的黏度为GP(1356.54 mPa·s)>JP(1079.28 mPa·s)>YP(203.17 mPa·s)>HP(101.82 mPa·s),GP、JP的黏度显著高于HP、YP,这与GP、JP的分子量远小于HP、YP的分子量以及微观结构有关。果胶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为YP>HP>GP>JP,与分子量、RG-I结构域占比和分枝程度成正相关。抗氧化活性为JP>GP>HP>YP,与分子量、RG-I结构域占比和分枝程度成负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马铃薯果胶的凝胶特性及生物活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果胶 流变学特性 乳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加工工艺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都 董楠 +4 位作者 王梅 陈中爱 童安毕 刘永翔 刘嘉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马铃薯泥为主要原材料,制做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以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蒸煮时间10 min、... 以马铃薯泥为主要原材料,制做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以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包装型马铃薯泥营养餐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蒸煮时间10 min、灭菌温度117℃、灭菌时间8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包装型马铃薯泥易于储藏、消费者接受程度高,菌落总数为2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泥 营养餐 工艺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浸渍加工即食风味马铃薯片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於晓燕 王思捷 +3 位作者 李俊 雷尊国 李飞 刘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50-156,共7页
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添加辣椒、花椒等调味辅料,通过响应曲面优化试验,以感官评分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即食风味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泡椒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2.5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65... 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添加辣椒、花椒等调味辅料,通过响应曲面优化试验,以感官评分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即食风味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泡椒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2.5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65 s,感官评分达到92.0;麻辣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1.7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20 s,感官评分达到93.0。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两种即食风味马铃薯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口感香脆,品质优良。改善了传统马铃薯薯片的加工工艺,为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片 即食 泡椒 麻辣 真空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过程控制结合HACCP对苦荞饭中黄曲霉毒素防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辉 李俊 +1 位作者 刘永翔 刘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4,共7页
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对苦荞饭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进行有效防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以贵州某食品有限公司苦荞生产车间为例,确定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控制点为... 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对苦荞饭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进行有效防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以贵州某食品有限公司苦荞生产车间为例,确定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控制点为原料采收(CCP1)和加水造粒(CCP2),对这两个关键控制点进行SPC监控,通过控制图法分析确定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参数,从原料、设备、仓库、人员4个方面提出了黄曲霉毒素的控制方法,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PC作为苦荞饭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工具,原料采收阶段过程能力指数Cpk由0.28提升为1.62,加水造粒阶段过程能力指数Cpk由0.16提升为1.79,工序能力均提高到一级,不合格产品数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HACCP 苦荞饭 黄曲霉毒素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处理改性谷物淀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嘉颖 刘嘉 +2 位作者 雷琳 赵国华 叶发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02-310,320,共10页
谷物是人类主食的加工原料,淀粉是谷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干热处理作为一种简便、绿色的物理改性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谷物淀粉的特性,而且能够提升谷物食品的品质,是近年来淀粉改性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当前谷物淀粉干热改性的... 谷物是人类主食的加工原料,淀粉是谷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干热处理作为一种简便、绿色的物理改性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谷物淀粉的特性,而且能够提升谷物食品的品质,是近年来淀粉改性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当前谷物淀粉干热改性的相关研究,总结了淀粉干热改性的原理与方法,论述了干热改性对谷物淀粉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阐述了共存成分(离子胶、氨基酸、小分子糖等)辅助干热改性谷物淀粉的有益效果,简述了谷物淀粉干热改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谷物淀粉干热改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处理 谷物淀粉 改性 功能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安盘江乌鸡体尺、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嘉 苗小猛 +5 位作者 李蒙蒙 关郁芳 陈鹏 刘红梅 樊莹 梁应林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7期7-15,共9页
该试验选择同批次孵化出壳的普安盘江乌鸡雏鸡200只(公母各半),饲养至150日龄时随机选择6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尺及屠宰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分别为1903.75 g、86.32%、75.07%,母鸡的宰前活重、... 该试验选择同批次孵化出壳的普安盘江乌鸡雏鸡200只(公母各半),饲养至150日龄时随机选择60只(公母各半)进行体尺及屠宰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分别为1903.75 g、86.32%、75.07%,母鸡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分别为1556.04 g、88.55%、71.31%。公鸡的体尺性状及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母鸡的腹脂重、屠宰率和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胸肌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的体斜长、胸深、胫长分别与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母鸡的体斜长、胸宽、胸深与宰前活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可见,普安盘江乌鸡的体尺、屠宰性能指标存在性别差异,体斜长、胸深和胸宽可作为屠宰性能选育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安盘江乌鸡 体尺性状 屠宰性能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苦荞芽苗饮料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俊 卢阳 +1 位作者 刘永翔 刘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为确定较优的乳酸菌发酵菌种,向苦荞芽苗饮料中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比较发酵过程中饮料感官评分、乳酸菌活菌数、总糖、还原糖、总酸、总蛋白、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营养成分... 为确定较优的乳酸菌发酵菌种,向苦荞芽苗饮料中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比较发酵过程中饮料感官评分、乳酸菌活菌数、总糖、还原糖、总酸、总蛋白、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能够较好地在苦荞芽苗饮料中生长,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活性较其他2种乳酸菌高,且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得到的产品感官评分最高。不同乳酸菌发酵造成饮料液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发酵48h后总糖含量最多下降了24.8%,还原糖含量最多下降了34.2%。植物乳杆菌在发酵48h产酸量最多,嗜热链球菌产酸能力最弱。饮料液中的蛋白质被乳酸菌作为氮源利用,发酵48h后其总蛋白含量最多降低了58.6%。乳酸发酵对芦丁基本没有影响,但会造成槲皮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少量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苦荞芽苗 品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可溶态和膜结合态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俊 章洁琼 +3 位作者 刘辉 刘永翔 王辉 卢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74-179,191,共7页
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分别用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浸提和超声波辅助Tris-HCl缓冲液浸提法提取马铃薯中可溶态(s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以酶比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对sPPO和mPP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分别用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浸提和超声波辅助Tris-HCl缓冲液浸提法提取马铃薯中可溶态(s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以酶比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对sPPO和mPP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sPPO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2、浸提时间12 h、缓冲液pH7.1,在该条件下测定sPPO比活力平均值为(130.5±2.4) U/mg,三个因素对sPPO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提时间>料液比>缓冲液pH。mPPO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2、浸提时间7 h、缓冲液pH6.7,在该条件下测定mPPO比活力平均值为(686.4±7.9) U/mg,三个因素对mPPO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料液比>缓冲液pH。所得响应面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和分析sPPO和mPPO提取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态多酚氧化酶 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 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俊 卢扬 +4 位作者 吕都 赵刚 向达兵 刘辉 刘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以苦荞面条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预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定量模型,实现荞粉含量的在线快速检测。根据参考值,制作230份苦荞面条样品,分别以移动平均平滑、一阶导数、归一化处理、标准... 以苦荞面条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预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定量模型,实现荞粉含量的在线快速检测。根据参考值,制作230份苦荞面条样品,分别以移动平均平滑、一阶导数、归一化处理、标准正态化、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预处理光谱。结果表明,选择波数9403.6~7498.2,6101.9~5446.2cm^-1+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所建的模型效果最好,预处理后模型相关系数为0.9839,其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标准误差(RMSEP)、预测相对分析偏差(RPD)、最低检出限(LOD)和定量检出限(LOQ)分别为1.14、0.894、7.89、2%、5%。外部验证预测相关系数为0.9852,RMSEP、RPD分别为0.881、5.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不同产地苦荞粉对比验证集的R2、RMSEP、RPD分别为0.9637、0.926、5.22,RSD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密度,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该方法快速、低成本、准确、简便、无污染,可以实现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快速检测 苦荞面条 荞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米粉营养成分的分析及其食用品质的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楠 吕都 +1 位作者 唐健波 刘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55,共4页
以薏苡米粉为研究对象,从薏苡米粉的营养成分、蒸煮特性和感官评价3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薏苡粉添加量的增加,薏苡米粉的营养成分含量会增加,可以起到强化传统米粉营养的作用。但是随着薏苡粉的进一步增加,薏苡米粉的蒸煮... 以薏苡米粉为研究对象,从薏苡米粉的营养成分、蒸煮特性和感官评价3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薏苡粉添加量的增加,薏苡米粉的营养成分含量会增加,可以起到强化传统米粉营养的作用。但是随着薏苡粉的进一步增加,薏苡米粉的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也会增加,故综合薏苡米粉营养成分、蒸煮特性和感官评价的结果,当薏苡粉的添加量为20%时,薏苡米粉既丰富了米粉的营养,又不影响米粉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米粉 营养成分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与数字图像比色的甘薯多酚氧化酶活力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嘉 高丽 +2 位作者 叶发银 刘嘉 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6-251,共6页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引起甘薯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常用的PPO活力检测方法操作繁琐,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意义重大。实验采用手机拍摄甘薯切片的褐变视频,提取视频图像RGB变化数据,建立了PPO活力预测模型。研究发...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引起甘薯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常用的PPO活力检测方法操作繁琐,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意义重大。实验采用手机拍摄甘薯切片的褐变视频,提取视频图像RGB变化数据,建立了PPO活力预测模型。研究发现,0~30 s图像R值的变化量(ΔR)与PPO活力呈极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0.946),G值与B值的变化量(ΔG和ΔB)与PPO活力呈中等强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和0.62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ΔR、ΔG、ΔB与PPO活力间的关系进行拟合,所得模型的拟合确定系数(R 2)达到0.903,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 p)、预测均方误差和标准偏差比分别为0.956,2.079和3.459。结果表明,采用视频与数字图像比色快速检测甘薯多酚氧化酶活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多酚氧化酶活力 视频 数字图像比色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芽苗茶饮料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俊 卢扬 +3 位作者 赵刚 向达兵 陈中爱 刘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7-192,共6页
采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通过对发酵前后苦荞芽苗茶饮料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总黄酮、氨基酸、挥发性化合物、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采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通过对发酵前后苦荞芽苗茶饮料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总黄酮、氨基酸、挥发性化合物、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后芦丁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槲皮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有稍许降低,总黄酮含量从(120.6±1.9)μg/mL微降至(114.6±1.7)μg/mL。苦荞芽苗饮料中包含6种必需氨基酸(EAA)和11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发酵后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为38.32%,EAA/NEAA为62.13%,显著高于发酵前。分离鉴定出8类54种挥发性物质,发酵前含有46种,发酵后含有43种,通过发酵,阈值较低的芳香性风味物质含量明显提升。发酵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升高,乳酸菌发酵可以提高苦荞芽苗茶饮料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苦荞芽苗茶饮料 营养 风味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