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食葵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慧琳 向依 +3 位作者 于二汝 杨航 袁婷婷 奉斌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8-105,共8页
为明确贵州地区食用型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50份具有代表性的贵州地方食葵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食葵资源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 为明确贵州地区食用型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50份具有代表性的贵州地方食葵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食葵资源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达到10%以上,其中百粒空壳率、单盘籽粒重、百粒重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贵州食葵资源改良利用的可能性较大;在相关性分析中,产量与株高、单盘籽粒数、单盘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空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2个农艺性状主成分因子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39%,单盘籽粒数、单盘籽粒重、百粒空壳率、百粒重、株高、花盘直径是食葵种质资源的主要影响因子;聚类分析将50份食葵资源在欧式距离为11时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为食葵种植的优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型向日葵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新品种(系)在贵州不同生态地区的生产性能
2
作者 李慧琳 奉斌 +3 位作者 于二汝 杨航 向依 魏忠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19,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紫苏新品种(系)在贵州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性能,为选育和推广适宜贵州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紫苏新品种(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选育的8个紫苏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贵阳、遵义、安顺、水城、黔西及兴义6个不同生... 【目的】探明不同紫苏新品种(系)在贵州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性能,为选育和推广适宜贵州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紫苏新品种(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选育的8个紫苏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贵阳、遵义、安顺、水城、黔西及兴义6个不同生态区域,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指标开展联合鉴定试验。【结果】贵苏1号、贵苏3号和贵苏7号的生态适应性、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生育期短、株高适中,茎秆较粗,生长势强、一致性好、抗病性、抗旱性及耐湿性强,产量分别为101.46 kg/667m^(2)、107.87 kg/667m^(2)和103.61 kg/667m^(2),较产量均值(CK)高8.28%、15.14%和10.58%,丰产效应值分别为0.2238、0.4175和0.2902,稳定性方差分别为0.1710、0.0530和0.0120。【结论】贵苏1号、贵苏3号和贵苏7号3个品种增产显著,稳产性好,抗逆性强,可在贵州紫苏生产区域进一步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生产性能 抗性 联合鉴定 产量 丰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临保三交种与单交种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军 张太平 +1 位作者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及临保系和恢复系分别配制了临保三交种、单交种进行组合的杂种优势比较,结果表明:临保三交种在抗性方面优于单交种,在经济性状及产量上与单交种相当。临保三交种完全可以替代单交种,从而节省了两系制种...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ZWAB及临保系和恢复系分别配制了临保三交种、单交种进行组合的杂种优势比较,结果表明:临保三交种在抗性方面优于单交种,在经济性状及产量上与单交种相当。临保三交种完全可以替代单交种,从而节省了两系制种过程中初花期拔除50%可育株的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了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 临保三交种 单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黄303AB的选育及其主要性状表现和遗传特性
4
作者 王通强 黄泽素 +1 位作者 田筑萍 代文东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6期471-476,共6页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不育系黔黄303AB是选用双低油菜品系8904的可遗传黄籽雄性不育突变株,对突变株后代采取连续兄妹交保持和可育株自交分离纯化方法,结合夏繁加代定向培育而成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其种子为土黄色或姜黄色,杂...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不育系黔黄303AB是选用双低油菜品系8904的可遗传黄籽雄性不育突变株,对突变株后代采取连续兄妹交保持和可育株自交分离纯化方法,结合夏繁加代定向培育而成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其种子为土黄色或姜黄色,杂种粒色表现为母体遗传;不育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其不育性稳定而彻底,恢复源广;农艺性状较好,品质性状优良,种子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35μmol·g-1左右,含油量45%左右,蛋白质含量26 36%。是开展黄籽优质杂交油菜育种的优良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籽油菜 双低不育系 性状表现 选择育种 遗传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深度重测序的春性、半冬性和冬性甘蓝型油菜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胡鸣 姚圣黎 +6 位作者 程晓晖 刘越英 马立新 向阳 黄军艳 童超波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生态适应型甘蓝型油菜之间的遗传变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代表性品种(奥罗、Darmor-Bzh和中双11号)进行了高深度重测序。通过遗传变异比较分析,在春性和冬性、春性和半冬性、半冬性和冬性之间... 为研究不同生态适应型甘蓝型油菜之间的遗传变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代表性品种(奥罗、Darmor-Bzh和中双11号)进行了高深度重测序。通过遗传变异比较分析,在春性和冬性、春性和半冬性、半冬性和冬性之间检测到丰富的遗传变异,包括SNP、Indel、结构变异和拷贝数变异等。在春性和冬性、半冬性和冬性、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之间存在遗传变异分布的基因数目分别为43 983、44 592和44 991个。对这些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它们主要富集在基础代谢、生长发育调控和环境适应性等相关的GO类别中。针对不同生态型之间的差异特点,重点关注开花时间的调控网络,发现与植物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衰老途径等相关的重要基因FLC、VRN、GA、SPL3等同源拷贝中均存在遗传变异,推测这些基因功能可能与甘蓝型油菜不同生态适应型的形成相关。本研究在不同生态适应型品种内检测到的大量的遗传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在基因中的分布为解释甘蓝型油菜不同生态适应型的形成提供了遗传基础,为后续的分子育种以及改良生态适应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适应型 遗传变异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