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水稻新材料、新组合抗瘟性研究
1
作者 杨学辉 谢海呈 +1 位作者 刘燕黔 袁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84-284,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育种材料 抗性鉴定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稻田杂草的发生及优势种群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永福 何占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贵州 稻田 杂草 发生 优势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双和杀螟丹选育对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及其抗性机制 被引量:44
3
作者 陈之浩 刘传秀 +1 位作者 李凤良 韩招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09-418,共10页
用杀虫双和杀螟丹在实验室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四龄幼虫,以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35代,药剂汰选的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药性较选育前正常品系分别提高了51倍和25倍。其抗药性的形成发展均呈S形,... 用杀虫双和杀螟丹在实验室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四龄幼虫,以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35代,药剂汰选的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药性较选育前正常品系分别提高了51倍和25倍。其抗药性的形成发展均呈S形,可认为已成为抗性品系。以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氮等11种杀虫剂测试抗杀虫双小菜蛾品系和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对常用药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对杀虫双、杀螟丹和杀虫环之间有较严重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畏、马拉硫磷和杀螟松有轻微交互抗性产生;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和灭多威、久效威等药剂更加敏感,呈负交互抗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测定表明,抗药性产生与特异性酯酶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用比色法和酸度法测定,抗性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降低,羧酸酯酶(CarE)活性无差异。加增效剂Pb和SV_1于四龄幼虫表皮,对抗杀虫双小菜蛾品系分别有6.28及1.45倍的增效作用;对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分别有4.85及1.39倍的增效作用,可见多功能氧化酶(MFO)为小菜蛾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虫双 巴丹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程罗根 李凤良 +1 位作者 陈之浩 王荫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室内选育的抗杀螟丹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L)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该品系的抗性遗传形式,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形式为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并呈不完全显性。该品系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谱测定... 利用室内选育的抗杀螟丹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L)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该品系的抗性遗传形式,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形式为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并呈不完全显性。该品系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谱测定结果表明,对杀虫双有较严重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畏、杀扑磷有低度交互抗性;对溴氰菊酯、灭多威和叶蝉散等药剂无交互抗性。还发现该品系对杀螟丹的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抗药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罗根 李凤良 +1 位作者 王荫长 陈之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31,共4页
将小菜蛾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F1代用能杀死全部敏感个体和部分杂合个体的剂量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其后代再用上述适量药剂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通过12代回交,建立了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 将小菜蛾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F1代用能杀死全部敏感个体和部分杂合个体的剂量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其后代再用上述适量药剂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通过12代回交,建立了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并对其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近等基因系的艾氏剂环氧化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1.56倍和1.97倍;(2)在回交后代中,抗性水平逐代降低。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性并未付出明显的生物学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杀虫双 杀螟丹 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杀虫双的抗药性监测、交互抗性测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之浩 刘传秀 +1 位作者 李凤良 韩招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68-74,共7页
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三年来贵阳小菜蛾种群对杀虫及的抗性增长23.5倍;其余各地种群仍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敌敌畏各地种群仍有较高的敏感性,抗性不明显;对溴氰菊酯贵阳、安顺种群产生了高度抗性,与敏感品系比较抗性分别增长11... 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三年来贵阳小菜蛾种群对杀虫及的抗性增长23.5倍;其余各地种群仍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敌敌畏各地种群仍有较高的敏感性,抗性不明显;对溴氰菊酯贵阳、安顺种群产生了高度抗性,与敏感品系比较抗性分别增长1124倍和558倍,其余各地种群对溴氰菊68仍有较高的敏感性,抗性不明显。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杀虫双品系对同类药剂杀螟丹有明显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畏、溴氰菊酯、灭多威和苏云金杆菌等的敏感度较高。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双仍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苏云金杆菌和螨虫素与杀虫双混用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交互抗性 杀虫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杀螟丹抗药性的生化遗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程罗根 李凤良 +1 位作者 王荫长 陈之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40,共5页
采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MFO)、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结果表明:(1)抗性品系(抗性提高35.5倍)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 采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对杀螟丹的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MFO)、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结果表明:(1)抗性品系(抗性提高35.5倍)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比敏感品系高(1.83倍),并随着杂交后代中对杀螟丹抗性水平的下降而降低;(2)抗药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AchE和CarE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的提高是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而AchE和CarE活性与该抗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抗药性 生化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酮对豌豆根际木霉定殖和尖孢镰刀菌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石平 陆德清 +1 位作者 刘世怡 燕嗣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 ,微量三唑酮能有效提高木霉拮抗菌株在豌豆根际、根外土中的定殖能力 :木霉菌和三唑酮都能抑制根际和根外豌豆尖孢镰刀菌的厚垣孢子萌发 ,木霉菌的抑制作用较 4μg/g土和 6 μg/g土三唑酮强 。
关键词 三唑酮 哈茨木霉 尖孢镰刀菌 豌豆 根际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与抗药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之浩 刘传秀 +1 位作者 李凤良 韩招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对小菜蛾抗杀虫双、抗杀螟丹两个抗药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药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比较,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显著差异,其活性从高到低为:敏感品系(S)>抗杀螟丹品系(RP)>抗杀... 本文对小菜蛾抗杀虫双、抗杀螟丹两个抗药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药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比较,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显著差异,其活性从高到低为:敏感品系(S)>抗杀螟丹品系(RP)>抗杀虫双品系(RS)。羧酸酯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与艾氏剂环氧化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罗根 李凤良 +1 位作者 陈之浩 王荫长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8-82,共5页
利用室内选育119代的抗杀虫双、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敏感性.通过反复回交建立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近等基因系.测定了各杂交世代和近等基因系的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 利用室内选育119代的抗杀虫双、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敏感性.通过反复回交建立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近等基因系.测定了各杂交世代和近等基因系的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抗性品系和抗性近等基因系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比敏感品系高,杀虫双、杀螟丹抗性品系和杀虫双、杀螟丹抗性近等基因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62、1.83、1.56和1.97倍,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虫双 杀螟丹 环氧化活性 抗性 艾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杂交后代对药剂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虹伶 李庆 +2 位作者 李凤良 李忠英 金剑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6-419,共4页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抗溴氰菊酯品系(R1)和抗杀虫双品系(R2)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对其后代的两个种群及亲本进行毒力测定,分析小菜蛾对溴氰菊酯和杀虫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正反杂交后代两种群对溴氰菊酯和...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抗溴氰菊酯品系(R1)和抗杀虫双品系(R2)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对其后代的两个种群及亲本进行毒力测定,分析小菜蛾对溴氰菊酯和杀虫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正反杂交后代两种群对溴氰菊酯和杀虫双不敏感;后代种群F1代与亲本对药剂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后代两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有明显逐代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 杂交后代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杂交后代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虹伶 李凤良 +2 位作者 金剑雪 刘雅琴 刘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4-597,共4页
本文报道小菜蛾抗溴氰菊酯、抗杀虫双品系的正、反杂交后代的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与其亲本及敏感品系的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后代正反杂交各代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抗溴氰菊酯亲本的乙酰胆碱酯酶的... 本文报道小菜蛾抗溴氰菊酯、抗杀虫双品系的正、反杂交后代的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与其亲本及敏感品系的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后代正反杂交各代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抗溴氰菊酯亲本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略低于正反杂交后代的活性,而羧酸酯酶的活性略高于各正反杂交后代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泽钝绥螨植物花粉食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德友 何永福 +1 位作者 李宏度 梁来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72-77,共6页
用19种植物花粉对间泽钝绥螨Amblyseius aizawai Ehara et Bhandliu-falck进行了食性试验,结果表明均能取食,并能使雌螨产卵。以其中9种花粉作发育历期观察,一个生活周期4.25~8.55天。饲育存活率较高的花粉有丝瓜、棕榈、石榴和桦木,... 用19种植物花粉对间泽钝绥螨Amblyseius aizawai Ehara et Bhandliu-falck进行了食性试验,结果表明均能取食,并能使雌螨产卵。以其中9种花粉作发育历期观察,一个生活周期4.25~8.55天。饲育存活率较高的花粉有丝瓜、棕榈、石榴和桦木,存活率达70.00~82.00%;产卵期10.00~40.80天,平均产卵期最长的有玉米、混合花粉和马桑花粉;产卵量10.00~74.00粒,平均产卵量最高的有丝瓜、混合花粉和石榴的花粉;饲育其雌性比最高的是丝瓜花粉;以8种花粉饲养成螨,寿命最长的是马桑、玉米、混合花粉和石榴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泽钝绥螨 花粉 人工饲育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成虫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娜娜 许勤 +1 位作者 李风良 程罗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2,共5页
通过选择合适的pH范围及长度的胶条,并对蛋白样品上样量、等电聚焦伏小时数、银染时间及样品前处理等进行优化,建立了以双向电泳技术为基础的小菜蛾成虫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优化结果表明使用17 cm、pH3~pH10的非线性胶条可以得到分辨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pH范围及长度的胶条,并对蛋白样品上样量、等电聚焦伏小时数、银染时间及样品前处理等进行优化,建立了以双向电泳技术为基础的小菜蛾成虫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优化结果表明使用17 cm、pH3~pH10的非线性胶条可以得到分辨率较高的胶图.该方法的建立为小菜蛾抗药性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地区稻田主要杂草的发生及化学防除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占祥 李照荣 +1 位作者 奏立新 李大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6期31-36,共6页
贵阳地区稻田主要杂草有22科48种,其中优势种以鸭舌草、眼子菜、泽泻为主,其次是野荸荠、牛毛毡和稗草。不同类型田(高榜田、坝子田、泡冬田)杂草群落组成和发生时期也有所不同。杂草的发生一般于插秧后20~25天和40~45天先后出现两个... 贵阳地区稻田主要杂草有22科48种,其中优势种以鸭舌草、眼子菜、泽泻为主,其次是野荸荠、牛毛毡和稗草。不同类型田(高榜田、坝子田、泡冬田)杂草群落组成和发生时期也有所不同。杂草的发生一般于插秧后20~25天和40~45天先后出现两个高峰期。当眼子菜和野荸荠鲜茎密度达10个/m^2,水稻分别减产26%和22%。5.3%丁西颗粒剂和20%丁草净乳油对稻田多种杂草的防除效果在8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杂草种类 发生 化学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相关序列的代表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罗根 陈之浩 +1 位作者 张晓飞 李忠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 ,以小菜蛾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 ,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 ,通过 3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 15 0~ 30 0bp的差异片段 ,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 ,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 5 0...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 ,以小菜蛾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 ,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 ,通过 3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 15 0~ 30 0bp的差异片段 ,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 ,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 5 0基因有部分同源性 ,其余亚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 ,判断这些序列可能是新基因的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抗性 相关序列 代表性差异分析 亚克隆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对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抗性的生化遗传分析
17
作者 程罗根 陈之浩 +2 位作者 李凤良 韩招久 李忠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8,共3页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抗杀虫双品系、抗杀螟丹品系和敏感品系 ,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蛹期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羧酸酯酶 (CarE)活性。结果表明 :杀虫双和杀螟丹的选择作用没有改变小菜蛾的性比、蛹重和羽化率等生...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抗杀虫双品系、抗杀螟丹品系和敏感品系 ,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蛹期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羧酸酯酶 (CarE)活性。结果表明 :杀虫双和杀螟丹的选择作用没有改变小菜蛾的性比、蛹重和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 ;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AchE和CarE活性没有明显差异。由此进一步证明AchE和CarE的活性变化不是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抗性 生化遗传 乙酰胆碱酯酶 羧酸酯酶 生物学特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属的一个新种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素芬 刘燕黔 +2 位作者 郭好礼 陈庆涛 陈扬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Z1期28-32,共5页
本文报导从贵州省贵阳罹病梨虎Rhynchites Coreanus Kono幼虫虫尸分离的一种绿僵菌新种的鉴定结果,该菌与绿僵菌属模式种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 s-orkin 有明显区别,根据菌落颜色、分生孢子团块大小、连接紧密和... 本文报导从贵州省贵阳罹病梨虎Rhynchites Coreanus Kono幼虫虫尸分离的一种绿僵菌新种的鉴定结果,该菌与绿僵菌属模式种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 s-orkin 有明显区别,根据菌落颜色、分生孢子团块大小、连接紧密和牢固程度、孢子链连接方式和分生孢子形态等,我们鉴定为新种——翠绿绿僵菌Metarhizium iadini chen、Guo et zhou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属 金龟子绿僵菌 翠绿绿僵菌 梨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胁迫下小菜蛾泛素化蛋白的分析与鉴定
19
作者 杜亚琼 张宏 +1 位作者 李凤良 程罗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和LC MS/MS技术,对在溴氰菊酯胁迫下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四龄幼虫的泛素化蛋白(Ubiquitinated protein)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菜蛾溴氰菊酯敏感品系与小菜蛾溴氰菊酯抗性品系里的泛...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和LC MS/MS技术,对在溴氰菊酯胁迫下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四龄幼虫的泛素化蛋白(Ubiquitinated protein)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菜蛾溴氰菊酯敏感品系与小菜蛾溴氰菊酯抗性品系里的泛素化蛋白表达量有显著差异.本实验成功证明了在药剂胁迫下小菜蛾泛素化蛋白存在表达上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分析昆虫细胞中泛素的功能及其对昆虫生理、生化和环境胁迫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溴氰菊酯 泛素化蛋白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双大粒剂使用技术研究
20
作者 孙希文 单玉斌 +1 位作者 商洁 吴通恒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6期27-29,共3页
无论是以土为填料的杀虫双大粒剂或以木素为填料的锂格宁农药,在田水中扩散快,被稻根吸收传导迅速,施药后1~2天农药在稻株体内含药量最高,3天急剧下降,药后4天开始回升,药后7天出现第二个药峰的双峰现象。 该剂型残效期长,药后16天接... 无论是以土为填料的杀虫双大粒剂或以木素为填料的锂格宁农药,在田水中扩散快,被稻根吸收传导迅速,施药后1~2天农药在稻株体内含药量最高,3天急剧下降,药后4天开始回升,药后7天出现第二个药峰的双峰现象。 该剂型残效期长,药后16天接虫对螟虫所造成的白穗防效为97.7%,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6.9%并在台江县7个乡的1800余亩的田间药效试验中,防效显著,保苗率达80.3~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大粒剂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