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柏光晓 任洪 +2 位作者 兰仲模 王明春 沈建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356-361,共6页
对贵州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配合力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遗传变异、地理分布、来源、特征特性等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种质具有抗旱、耐瘠、耐寒等优良特性,尤其是具有对... 对贵州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配合力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遗传变异、地理分布、来源、特征特性等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种质具有抗旱、耐瘠、耐寒等优良特性,尤其是具有对不同生态环境的特异适应性。贵州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诸多性状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用来拓宽现有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鉴选出一批各具特点的优异资源,为玉米育种提供了进一步改良利用的优选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方种质 主要性状 遗传交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玉米三交种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洪 沈建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简要介绍了玉米三交种的特点,对玉米三交种的生产特性与单交种进行了比较,同时通过对贵州省玉米三交种的选育与利用情况分析,认为三交种更适于山区复杂生产条件和低投入、粗放管理的生产模式,应加强三交种选育的理论研究和投入。总结了... 简要介绍了玉米三交种的特点,对玉米三交种的生产特性与单交种进行了比较,同时通过对贵州省玉米三交种的选育与利用情况分析,认为三交种更适于山区复杂生产条件和低投入、粗放管理的生产模式,应加强三交种选育的理论研究和投入。总结了贵州省玉米三交种的亲本来源和组配方式:三交种的父本主要采用植株高大、雄穗发达、花粉量大、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来源为热带种质和地方种质。组成母本杂交种的自交系的组配方式一般采用地方种质×含有地方种质的自交系、地方种质或含有地方种质的自交系×温带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三交种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十五”玉米区域试验综合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英敏 余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2-83,共2页
通过对“十五”期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综合性状的分析,总结出新育品种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十五 玉米 区域试验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主要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熊仕俊 黄芳 +3 位作者 李文贞 张立异 许嘉 蒋选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95,共3页
通过对近年来自然病圃的90份贵州省主要小麦品种进行系统调查,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0份材料中,全时期免疫的材料1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6%;近免疫的材料2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高抗材料8份,占总鉴定材料的9%;中抗材料8... 通过对近年来自然病圃的90份贵州省主要小麦品种进行系统调查,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0份材料中,全时期免疫的材料1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6%;近免疫的材料2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高抗材料8份,占总鉴定材料的9%;中抗材料8份,占总鉴定材料的9%;中感及高感材料31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性 鉴定 种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糯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斌 辛智海 +5 位作者 高旭 隋建枢 曹宁 丁延庆 何庆才 张立异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43,共5页
糯性小麦具有优异的酿酒特性。目前贵州省内缺乏具有推广价值的糯性小麦,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有效提高选育适合贵州生态气候的糯性小麦新材料的效率。本研究利用与小麦糯质基因(Wx-A1a,Wx-B1a和Wx-D1a)连锁的特异分子标记,对俞糯麦&... 糯性小麦具有优异的酿酒特性。目前贵州省内缺乏具有推广价值的糯性小麦,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有效提高选育适合贵州生态气候的糯性小麦新材料的效率。本研究利用与小麦糯质基因(Wx-A1a,Wx-B1a和Wx-D1a)连锁的特异分子标记,对俞糯麦×0117的F2代群体进行Wx基因位点扫描鉴定。结果发现:在显著水平p>0.05时,3个糯质基因位点在F2代中的分离比例符合预期比例。在56个F2代分离群体中,3个基因位点都存在的材料有4株(7.14%);单缺失Wx-A1a或Wx-B1a或Wx-D1a基因位点的材料编号分别为5(8.93%)、8(14.29%)和19(33.93%);Wx-A1a和Wx-B1a基因位点同时缺失的材料为5株(8.93%);Wx-A1a和Wx-D1a基因位点同时缺失材料为4株(7.14%);Wx-B1a和Wx-D1a基因位点同时缺失材料为11株(19.64%);3个基因位点都缺失的全糯质单株未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性小麦 WX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贵州山地高效节约型农业的发展途径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彭代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3-86,共4页
从当代农业的特点、效益出发,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高效节约型农业研究的5点方向,明确了3个主要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 贵州 高效农业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建霞 郑常祥 《农技服务》 2018年第4期33-35,共3页
干旱作为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逆境因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对玉米抗旱性的研究文献较多,为玉米抗旱性的深入研究及贵州玉米抗旱育种指标的筛选提供参考,综述了对玉米抗旱生理指标叶片水势(LWP)、电导率、光合作用,玉米... 干旱作为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逆境因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对玉米抗旱性的研究文献较多,为玉米抗旱性的深入研究及贵州玉米抗旱育种指标的筛选提供参考,综述了对玉米抗旱生理指标叶片水势(LWP)、电导率、光合作用,玉米抗旱生化指标丙二醛(MDA)、抗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等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罗永露 陈天青 +3 位作者 隋建枢 吴文强 何庆才 王伟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发掘抗赤霉病的种质资源和抗性基因,本研究分别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影响因素分析、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风险评估、小麦赤霉病预测研究进展、小麦赤霉病相关基因克隆研究和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发掘抗赤霉病的种质资源和抗性基因,本研究分别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影响因素分析、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风险评估、小麦赤霉病预测研究进展、小麦赤霉病相关基因克隆研究和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等方面总结归纳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手段,为田间小麦霉病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抗旱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彭方丽 罗永露 +4 位作者 汪灿 周棱波 张国兵 邵明波 王丽 《农技服务》 2020年第5期7-10,共4页
薏苡是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要的药食兼用特色经济作物。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胁迫因素之一,干旱缺水对薏苡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为薏苡抗旱育种、栽培提供参考,介绍了干旱胁迫下薏苡的抗旱鉴定及指标筛... 薏苡是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要的药食兼用特色经济作物。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胁迫因素之一,干旱缺水对薏苡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为薏苡抗旱育种、栽培提供参考,介绍了干旱胁迫下薏苡的抗旱鉴定及指标筛选、干旱胁迫对薏苡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干旱胁迫对薏苡抗旱生理的影响,并展望了薏苡的抗旱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抗旱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满静 周棱波 邵明波 《农技服务》 2019年第4期22-24,共3页
为抗旱高粱的筛选及栽培提供参考,从光合作用、持绿性、抗氧化防御系统和渗透调节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高粱应对干旱胁迫时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高粱 干旱胁迫 抗旱特性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R种质玉米自交系QB2896选育的种质创新应用与思考
11
作者 王天宇 王安贵 +6 位作者 祝云芳 郭向阳 吴迅 刘鹏飞 蒋喻林 涂亮 陈泽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252,共8页
结合国内玉米育种实践,针对西南玉米产区常碰到的玉米种质资源狭窄问题,利用P群、Reid和Lancaster等3个种质类群,融合组建PLR种质,充分利用P群种质的抗叶斑病好,Lancaster种质的果穗长、脱水快、出籽率高,R类群种质的耐密性较好、抗倒... 结合国内玉米育种实践,针对西南玉米产区常碰到的玉米种质资源狭窄问题,利用P群、Reid和Lancaster等3个种质类群,融合组建PLR种质,充分利用P群种质的抗叶斑病好,Lancaster种质的果穗长、脱水快、出籽率高,R类群种质的耐密性较好、抗倒伏性较强等优良性状。用群间选系理论方法为理论指导,选用来自温带PR群体材料选系QB512和来自RL群体材料选系QB1018杂交为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选择到S_(4)代,用单倍体进行诱导选择,选育了以QB2896为代表的一批聚合3个类群优良特性的自交系,它们都具有配合力高、脱水快、抗病性较好、果穗封尖性好、出籽率高、综合适应性广且耐密性好的特点,解决了自交系本身的丰产性、抗病性、脱水性、秃尖等问题。组配出北玉1507、金玉9608和金玉9632等9个玉米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种质资源的创新融合可以有效地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可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应用于玉米育种实践,为玉米新种质类群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PLR种质类群 QB2896 选育 种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份玉米Suwan改良系抗病性评价与育种应用
12
作者 王天宇 郭向阳 +5 位作者 黄露 王黎明 祝云芳 吴迅 王安贵 刘鹏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9,209,共7页
对西南地区300份玉米育种材料进行筛选与鉴定,从中选取12ED-27、QB2182、QB2218、QB4122、QB5910和QB6231共6份Suwan种质改良系,根据农业农村部《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病害鉴定标准,将玉米丝黑穗病、穗腐病、纹枯病、茎基腐病、... 对西南地区300份玉米育种材料进行筛选与鉴定,从中选取12ED-27、QB2182、QB2218、QB4122、QB5910和QB6231共6份Suwan种质改良系,根据农业农村部《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病害鉴定标准,将玉米丝黑穗病、穗腐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大斑病和小斑病等6种病害进行人工接种,并对其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6份Suwan改良系对常见的6种病害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抗性,不同材料间对不同的病害抗性存在差异。其中,QB6231高抗(HR)丝黑穗病,12ED-27高抗(HR)穗腐病,QB5910高抗(HR)茎腐病,QB2182、QB2218和QB6231高抗(HR)小斑病,QB2182和QB5910高抗(HR)大斑病。这些材料可在西南地区直接或改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uwan种质 改良系 抗病性 育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黔麦23号
13
作者 隋建枢 陈天青 +2 位作者 罗永露 吴文强 王伟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黔麦23号为抗病弱筋小麦,202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麦20230001)。该品种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根据贵州小麦生产需要,以矮败小麦雄性不育株作母本,2012至2015年逐年与绵麦185、新麦26、绵麦185、... 黔麦23号为抗病弱筋小麦,202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麦20230001)。该品种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根据贵州小麦生产需要,以矮败小麦雄性不育株作母本,2012至2015年逐年与绵麦185、新麦26、绵麦185、0938F6(自育品系)进行复合杂交,田间选择采用改良混合法,历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麦23号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抗病弱筋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4号
14
作者 周棱波 赵强 +2 位作者 张国兵 姜昱雯 邵明波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6期21-21,共1页
红粱丰4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适宜白酒酿造工艺的糯高粱新品种,2024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适宜在贵州高粱产区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酿造类型高粱,中熟,全生育期121天,常规种。苗期长势强,株高... 红粱丰4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适宜白酒酿造工艺的糯高粱新品种,2024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适宜在贵州高粱产区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酿造类型高粱,中熟,全生育期121天,常规种。苗期长势强,株高226厘米,单株叶片数15片,平均穗长32.42厘米,单穗粒重62.81克,千粒重21.72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粱丰4号 白酒酿造 糯高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粱株高和节间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建霞 丁延庆 +4 位作者 曹宁 程斌 高旭 李文贞 张立异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8-585,I0677-I0687,共29页
适当降低株高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对高粱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高粱株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242份中国高粱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8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在7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 适当降低株高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性,对高粱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高粱株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242份中国高粱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85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在7个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表型调查表明,株高、节间数和节间长度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3.47%~30.06%之间,在所有环境下的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小于1。利用2种不同的关联模型(Blink和FarmCPU)对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进行GWAS分析,在10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118个与这3个性状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TN)。其中,与株高、节间数及节间长度显著相关的QTN分别为60个、37个和32个,株高与节间数、节间长度共定位QTN分别有8个和3个。通过对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和功能注释,在12个QTN置信区间或附近鉴定出14个候选基因,它们与水稻和玉米中参与糖代谢、激素合成与信号传递以及细胞分裂的基因同源。选择性消除分析揭示,位于1号染色体的候选基因Sobic.001G510400在中国南北高粱群体中受到强烈选择,形成了以北方矮秆高粱为主的单倍型Hap1和以南方高秆高粱为主的单倍型Hap2。携有Hap1的北方种质871255和携有Hap2的南方种质红缨子之间,该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中国高粱品种株高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高 节间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被引量:42
16
作者 汪灿 周棱波 +5 位作者 张国兵 张立异 徐燕 高旭 姜讷 邵明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81-1394,共14页
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 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关联程度各异。6个公因子可代表薏苡抗旱性90.8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薏苡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供试薏苡种质产量抗旱系数(Y值)与D值、CDC值和WD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有yy18-1、yy03-8和粱丰薏14-2。分蘖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薏苡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评价的直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成株期 抗旱性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被引量:39
17
作者 汪灿 周棱波 +5 位作者 张国兵 张立异 徐燕 高旭 姜讷 邵明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6-859,共14页
干旱是影响薏苡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定薏苡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培育抗旱品种,对薏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以抗旱性不同的6份薏苡种质为材料,通过调查5个不同浓度的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确... 干旱是影响薏苡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定薏苡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培育抗旱品种,对薏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以抗旱性不同的6份薏苡种质为材料,通过调查5个不同浓度的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确定了薏苡萌发期模拟干旱胁迫的最适PEG-6000水溶液渗透势为-0.1 MPa。然后以-0.1 MPa的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讨50份薏苡种质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芽长、芽粗、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的变化,利用综合评价法对50份薏苡种质进行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薏苡萌发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分别为yy18-1、yy14-3和yy13-1,可为薏苡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芽长、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可作为薏苡种质资源萌发期简单、直观的抗旱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萌发期 抗旱性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与施氮对高粱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赵强 陈思宇 +6 位作者 彭方丽 汪灿 高杰 周棱波 张国兵 姜昱雯 邵明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7-316,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处理对高粱根系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两种种植模式(SW:单作高粱,WS:高粱间作大豆),3种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常规施氮,N2:高氮),对不同处理高粱根际土壤进行16S rRNA序列测定,并进行细菌多...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处理对高粱根系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两种种植模式(SW:单作高粱,WS:高粱间作大豆),3种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常规施氮,N2:高氮),对不同处理高粱根际土壤进行16S rRNA序列测定,并进行细菌多样性及功能分析。【结果】细菌群落丰度在单作中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间作中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Shannon与Simpson指数在6个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种植模式与施氮水平影响了根际细菌群落的组成。高粱根际土壤优势菌门有6个优势类群,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FAPROTAX细菌功能分组主要以化能异养、好养型化能异养、捕食性或外寄生性、硝酸盐还原作用等为主。相关性网络分析显示,在正常氮条件下,间作较单作细菌群落相互作用更多、网络更复杂。【结论】间作与不同施氮量影响了高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一定施氮范围,间作可提高高粱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间作大豆 施氮 根际土壤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间作大豆对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陈思宇 彭方丽 +6 位作者 汪灿 高杰 赵强 张国兵 周棱波 姜昱雯 邵明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3-80,共8页
研究施氮量和糯高粱间作大豆模式下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变化,为糯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23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模式设单作糯高粱(SW)和糯高粱间作大豆(WS)2个水平,施氮量设不施氮(N0)、... 研究施氮量和糯高粱间作大豆模式下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变化,为糯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23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模式设单作糯高粱(SW)和糯高粱间作大豆(WS)2个水平,施氮量设不施氮(N0)、正常氮(N1)和高氮(N2)3个水平,探讨施氮量和间作大豆对糯高粱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间作大豆对糯高粱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产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种植模式处理间糯高粱根际土壤含水量和容重表现为SW>WS,土壤孔隙度、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酶活性、脲酶活性、酸性蛋白酶活性、碱性蛋白酶活性、中性蛋白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及产量均表现为WS>SW。施氮量处理间糯高粱根际土壤含水量和容重表现为N0>N2>N1,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表现为N2>N1>N0,土壤孔隙度、硝酸还原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酶活性、脲酶活性、酸性蛋白酶活性、碱性蛋白酶活性、中性蛋白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及产量均表现为N1>N2>N0。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WS-N1处理即糯高粱间作大豆模式下糯高粱和大豆分别施氮220、18 kg/hm^(2)能更好地改善糯高粱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为糯高粱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其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糯高粱 间作 根际土壤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支撑贵州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邵明波 周棱波 +2 位作者 彭方丽 汪灿 张国兵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156-164,共9页
为贵州酒用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分析贵州发展酒用高粱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强化科技支撑角度提出贵州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对策。认为:贵州发展酒用高粱产业具有生态环境优越、高粱种质资源丰富多样、酱酒原料需求... 为贵州酒用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分析贵州发展酒用高粱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强化科技支撑角度提出贵州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对策。认为:贵州发展酒用高粱产业具有生态环境优越、高粱种质资源丰富多样、酱酒原料需求日益增多、交通区位突出等优势,但也存在品种单一退化、配套栽培技术落后、深加工研发不足等问题。应从夯实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加大酒用高粱示范基地建设及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力度等方面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促进贵州酒用高粱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用高粱 产业 科技支撑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