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曹宏鑫 赵锁劳 +10 位作者 葛道阔 张文宇 刘永霞 刘岩 陈昱利 宣守丽 孙金英 岳延滨 张智优 沙依然 张伟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1188,共8页
为了进一步深化与促进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并融入国际发展潮流,以系统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及认识论挖掘等方法,提出并进一步明晰了农业模型概念与分类,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的相互关系、意义与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农业模型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深化与促进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并融入国际发展潮流,以系统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及认识论挖掘等方法,提出并进一步明晰了农业模型概念与分类,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的相互关系、意义与评价,综述了国内外农业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新动态,通过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广义上,农业模型是为研究农业问题的定量规律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总称,包括农业生物模型、农业环境模型、农业技术模型以及农业经济管理模型等;狭义上,农业模型主要包括农业植物模型、农业动物模型、农业微生物模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模型等。数字农业体系分为数字种植业、数字林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数字农村工业以及数字农产品市场与管理等。农业模型之间发展不平衡但各有特色;农业模型间的协同较少;不同学科背景下农业模型之间缺乏开放源式的整合与互操作框架;农业模型的检验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目前数字农业的应用还较少,但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它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模型 数字农业 发展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曹宏鑫 葛道阔 +12 位作者 曹静 张文宇 张伟欣 刘永霞 刘岩 陈昱利 孙金英 岳延滨 张智优 冯春焕 陈魏涛 宋楚魏 葛思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共8页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国际上农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为了进一步明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容和方式,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比较... 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国际上农业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为了进一步明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容和方式,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及关系框图等方法,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定义、内涵、作用等理论分析,比较其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提出其发展思路。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国内外比较可知,在农业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及应用方面,中国起步较迟,但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飞快,后发优势突显;在WEB与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及农业模型等的集成研究与应用层面,中国与国外基本同步。在农业物联网、农业云、农业大数据以及农业移动互联方面,中国也与国外在同一起跑线上,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各种过程、各结构要素以及各部门,通过人-机-物互连互通,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应用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信息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模型发展分析及应用案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曹宏鑫 葛道阔 +17 位作者 张文宇 张伟欣 曹静 梁万杰 宣守丽 刘岩 吴茜 孙传亮 张玲玲 夏吉安 刘永霞 陈昱利 岳延滨 张智优 万倩 潘月 韩旭杰 吴菲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47-162,共16页
农业模型、农业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等技术贯穿于智慧农业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全过程,是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明晰农业模型的内涵和作用,促进农业模型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推动智慧农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 农业模型、农业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等技术贯穿于智慧农业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全过程,是智慧农业的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明晰农业模型的内涵和作用,促进农业模型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推动智慧农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及关系框图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模型的内涵,阐述了农业模型和智慧农业要素与过程的关系,明确了农业模型的作用并附以应用案例,比较了农业模型的国内外重要发展动态与趋势。国内外农业模型研究与应用重要进展比较表明,农业模型研究应用需要考虑农业生物要素的4个水平、农业环境要素的6个尺度、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要素的6个层次并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农业模型环境要素空间多尺度研究应用有较大发展潜力;农业模型与分子遗传学、感知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农业模型研究应用的公私有组织协作,粮食安全挑战将成为农业模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且需更注重将各种农业系统模拟、数据库、和谐性与开放数据及决策支持系统相连接。中国农业模型研究与应用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模型系列,也融入农业模型的互比较与改进、智慧农业等世界潮流,需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农业模型是农业系统要素内及要素间关系的定量化表达,是农业科学定量与综合的重要方法,具有认识论价值,它与感知技术的结合可以在智慧农业数据获取与处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信息农业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模型 模型分类 生物模型 环境模型 技术模型 经济模型 应用案例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生境油茶林传粉昆虫的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的访花行为 被引量:14
4
作者 韦小平 林平 +3 位作者 王海 李应 黎华君 贺兴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45-2152,共8页
【目的】为科学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资源,提高贵州油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踏查、定点观察、标准样株全天观察及彩色盘诱集等方法相结合,于2015-2017年连续3年对贵州低热地区、石漠化地区和高寒山区3类生境类型下油茶传粉昆... 【目的】为科学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资源,提高贵州油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踏查、定点观察、标准样株全天观察及彩色盘诱集等方法相结合,于2015-2017年连续3年对贵州低热地区、石漠化地区和高寒山区3类生境类型下油茶传粉昆虫的种类、多度与丰度、访花行为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贵州油茶林传粉昆虫由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4个目组成,其中,膜翅目昆虫占绝对优势。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和墨胸胡蜂(Vespa velutina nigrithorax Buysson)为贵州油茶主要的传粉昆虫;油茶地蜂为低热地区油茶的优势传粉昆虫,中华蜜蜂为高寒山区油茶的优势传粉昆虫,其数量变化随气候、油茶林下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油茶田间管理方法变化而变化。【结论】贵州油茶生产中,应结合传粉昆虫资源保护,补充种植蜜源或适量保留林下开花植物,为地蜂、胡蜂和蜜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增加油茶林传粉昆虫多样性,提高油茶授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传粉昆虫 多样性 不同生境类型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州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 被引量:4
5
作者 童倩倩 李莉婕 +3 位作者 赵泽英 孙长青 舒田 彭志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27-2731,共5页
【目的】为贵州稻田土壤养分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推荐水稻种植的科学施肥,最终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高效。【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二级分区方法,以积温、海拔、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养分作为指标,对贵州稻田土壤进行养分管理分区... 【目的】为贵州稻田土壤养分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推荐水稻种植的科学施肥,最终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高效。【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二级分区方法,以积温、海拔、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养分作为指标,对贵州稻田土壤进行养分管理分区。【结果】以地形地貌、水稻土类型分布、有效积温、海拔为分区指标将贵州稻田土壤划分为6个一级分区,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加入土壤养分指标划分9个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结论】通过对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规划,将贵州分繁复杂的有效积温、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进行有序的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稻田 土壤养分 分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蜂糖李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被引量:10
6
作者 韩威 《现代园艺》 2020年第15期71-72,共2页
为规范贵州蜂糖李的栽培管理技术,实现蜂糖李的高产优质栽培,促进果农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推进贵州蜂糖李对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从栽植园地选择到果实采收8个方面总结提出了贵州蜂糖李的栽培技术规程。
关键词 蜂糖李 栽培管理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C-GAPLS-PLSR的辣椒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定量反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宇 汪泓 +4 位作者 肖玖军 邢丹 李可相 张永亮 岳延滨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3,共9页
为了准确监测辣椒生长,本研究对辣椒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处理、倒数处理、倒数的对数处理、连续统去除处理、一阶微分处理、二阶微分处理,并与SPA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用最大相关系数法(MCC)选取相关性较好的特征波段生成特征波段数据... 为了准确监测辣椒生长,本研究对辣椒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处理、倒数处理、倒数的对数处理、连续统去除处理、一阶微分处理、二阶微分处理,并与SPA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用最大相关系数法(MCC)选取相关性较好的特征波段生成特征波段数据集,再用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GAPLS)进行降维得到最优特征波段组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随机森林(RF)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辣椒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最优波段和对应处理分别为700 nm(原始光谱)、699 nm(对数处理)、713 nm(连续统去除处理)、500 nm(二阶微分处理)、713 nm(二阶微分处理)。GAPLS的降维效果较好,与降维前相比PLSR模型的精度提升率最高,R^(2)、RPD分别提升了82.22%、136.98%,RMSE降低了29.96%。4种模型中,GAPLS降维处理后的PLSR模型的精度最好,R^(2)、RMSE和RPD分别为0.82、1.94、4.55。本研究构建的MCC-GAPLS-PLSR模型具有较好的反演潜力,适用于研究区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推动辣椒高效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辣椒 高光谱 光谱变换 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MLVA分型引物的筛选及验证
8
作者 姚令 王海 +5 位作者 黄露 安星宇 陈文 王莉爽 薛原 吴石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8-1198,共11页
【目的】筛选出一组可精准快速地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进行分型的引物组合。【方法】针对前期文献已报道的34对引物,采用PCR技术验证该34对引物对中国Psa菌株的扩增效率及准确性;利用... 【目的】筛选出一组可精准快速地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进行分型的引物组合。【方法】针对前期文献已报道的34对引物,采用PCR技术验证该34对引物对中国Psa菌株的扩增效率及准确性;利用模拟PCR获取菌株串联重复(TR)数;以辛普森指数(Simpson’s index,SI)作为筛选引物组合的标准,基于R软件平台,筛选最优引物组合。【结果】34对引物对中国Psa扩增效果均良好,其中TR14与TR11II、TR19与Psa-01引物序列相同;TR8与Psa-08、TR39II与Psa-10、GM-1834与TR10I、GM-1553与TR64II、TR19Psa-01与TR19II扩增同一TR;Psa-09扩增产物串联重复单元长度不唯一,TR2II扩增产物侧翼变异较大,不能通过电泳确定串联重复数;最终确定SI值与全部引物组合相同的最低引物数量为9对,使用该9对引物的组合可将Psa已知的5种生物型准确分开。【结论】TR23/Psa-04、Psa-03、Psa-05、Psa-06、TR10IGM-1834、TR30I、TR1II、Psa-10TR39II、TR64IIGM-1553等9对引物可代表当前文献报道的34对引物,进行Psa分型研究,探索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为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群体遗传结构 引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马铃薯植株氮素累积估测与验证
9
作者 魏全全 芶久兰 +5 位作者 李飞 郭松 张萌 顾小凤 尹旺 陈明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3-2010,共8页
为探究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马铃薯氮素营养的可能性,于2020—2022年在贵州省威宁县开展马铃薯不同氮肥梯度大田试验,设置7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获取... 为探究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马铃薯氮素营养的可能性,于2020—2022年在贵州省威宁县开展马铃薯不同氮肥梯度大田试验,设置7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获取不同年份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冠层RGB高清影像,并同步测定马铃薯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等氮素营养指标,以2020—2021年数据作为建模数据,以2022年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建立氮素营养指标估测方程模型并绘制实测值和预测值的1∶1线性关系图。结果表明,与其他冠层光谱参数相比,红光和蓝光比值(R/B)能更好地表征马铃薯氮素营养指标,其与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二次函数模型相关性均优于其他函数模型。利用2022年相同独立试验验证该模型准确性,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9、0.977、0.977,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368、0.149、0.073和10.42%、6.05%、8.85%,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综上,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可用于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块茎形成期最佳预测参数为R/B,二次函数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本研究为马铃薯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可见光遥感 马铃薯 氮素 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土壤条件下紫茎泽兰根际的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状况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海 王玉书 +5 位作者 焦玉洁 彭丽媛 郭明全 王勇 陈玉蓝 袁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455-8465,共11页
紫茎泽兰被列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为探索其侵入机制,以四川省凉山州的3种主要土壤!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距离根系约20 cm)的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尽管土壤类型不同,根际酶活性(过氧化... 紫茎泽兰被列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为探索其侵入机制,以四川省凉山州的3种主要土壤!红壤、黄壤和紫色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距离根系约20 cm)的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尽管土壤类型不同,根际酶活性(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及微生物量碳氮显著高于非根际,说明紫茎泽兰的根系生命活动促进根际微生物生长繁殖,数量增加,活性增强,有益于土壤养分供应,促进紫茎泽兰生长,提高生存竞争优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紫茎泽兰根际细菌的分类单元数和主成分方差比非根际降低或无显著变化,说明紫茎泽兰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因土壤而异。3种土壤的优势菌株种类差异极大,根际20种优势细菌中仅链霉菌1(Streptomyces 1)为共有菌株,非根际仅有绿弯菌(Chloroflexi KD4-96)为共有菌株,说明紫茎泽兰能在细菌群落不同的土壤上生长,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但是,3种土壤的优势细菌均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合计占细菌总量的60.69%—78.75%;就同一种土壤而言,根际20种优势细菌中有8—11株与非根际相同。因此,土壤类型是决定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但因紫茎泽兰入侵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根际 酶活性 细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须根浸提液对无机磷细菌的负化感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玉书 刘海 +3 位作者 李佳 魏立本 彭丽媛 黄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7-986,共10页
黄连(Coptis chinensis)是我国人工栽培的传统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大,连作障碍严重,了解黄连对土壤微生物的化感效应,有益于揭示黄连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为减轻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利用固、液培养技术,以3株能溶解无机磷的伯克... 黄连(Coptis chinensis)是我国人工栽培的传统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大,连作障碍严重,了解黄连对土壤微生物的化感效应,有益于揭示黄连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为减轻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利用固、液培养技术,以3株能溶解无机磷的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Yabunchi B05、B07和B09)为材料,研究了黄连须根浸提液(Extracts of fibrous roots of Coptis chinensis,ERC)对其生长繁殖和溶磷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时,随ERC浓度提高,无机磷细菌(Inorganic phosphorus-dissolving bacteria,i PDB)的菌落直径、溶磷圈直径和溶磷指数降低。在液体培养基中,ERC不同程度地抑制i PDB繁殖生长,数量减少35.98%~52.98%。供试菌株均能分泌氢离子、草酸和柠檬酸,B05和B09还能分别分泌乙酸和苹果酸,B07能分泌乙酸和丁二酸,三株i PDB溶磷量平均值(mg L^(-1))分别为228.31(B05)、311.64(B07)和174.89(B09)。有机酸和氢离子分泌总量分别与溶磷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77和0.604(p≤0.05,n=12)。在ERC抑制iPDB分泌有机酸和氢离子的同时,溶磷量降低21.68%~60.55%。因此,在集约化种植黄连的土壤中,其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可能影响iPDB的种群结构和生理生态功能,降低土壤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可视为发生连作障碍的潜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化感效应 无机磷细菌 有机酸 氢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对伯克霍尔德氏菌生长和溶磷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丽霞 王玉书 +1 位作者 刘海 黄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4-182,共9页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新型高效烟碱类广谱杀虫剂,残留期约25 d,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物风险有待评估。利用固、液培养技术,以3株溶解无机磷的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Yabunchi B05,B07和B09)为对象,设置0...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新型高效烟碱类广谱杀虫剂,残留期约25 d,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物风险有待评估。利用固、液培养技术,以3株溶解无机磷的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Yabunchi B05,B07和B09)为对象,设置0、5、10、20 mg·L–1浓度的吡虫啉处理,研究无机磷细菌(Inorganic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IPSB)的生长繁殖、对Ca3(PO4)2的溶解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时,吡虫啉显著抑制IPSB生长,但菌株不同抑制程度各异,菌落直径的降幅高达39.81%~55.45%;供试IPSB菌株不同,吡虫啉对它们溶解Ca3(PO4)2能力的影响也不一样,降低B09但提高B05和B07的溶磷圈直径和溶磷指数。在液体培养时,吡虫啉也抑制IPSB生长,菌密度降低49.87%~65.28%。吡虫啉对IPSB溶磷量的影响因浓度和菌株不同而异。具体表现为全浓度范围促进B05溶解无机磷;中、低浓度吡虫啉对B07溶解Ca3(PO4)2无显著影响,高浓度有促进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B09溶解Ca3(PO4)2无显著影响,中、高浓度产生抑制作用。供试3株IPSB均能分泌氢离子(H+)、草酸和柠檬酸。除此之外,B05和B07可分泌乙酸,B07还会分泌琥珀酸,B09可分泌苹果酸。在分泌的这些有机酸中,草酸和柠檬酸分泌量最多,合计占有机酸分泌总量的67.65%~83.28%。吡虫啉不同程度地抑制IPSB分泌H+,但对IPSB分泌有机酸的影响因浓度、菌株和有机酸种类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供试IPSB有机酸分泌总量和H+分泌量分别与Ca3(PO4)2溶解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有机酸=0.876和H+r=0.823,P<0.05,n=12)。总之,吡虫啉显著抑制IPSB生长繁殖,通过改变有机酸和H+的分泌而影响Ca3(PO4)2溶解。农业生产中,施用吡虫啉影响土壤IPSB的代谢、种群结构和溶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无机磷细菌 溶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地区蜂糖李雹灾后管理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威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83-83,85,共2页
蜂糖李是贵州黔中地区推广的优良地方李树品种,针对黔中地区蜂糖李易受冰雹灾害影响的实际,提出了灾后及时清洁李园、及时疏通沟渠和浅削表土、及时保果、及时施膨果肥和产后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整理树形等6项"及时"管... 蜂糖李是贵州黔中地区推广的优良地方李树品种,针对黔中地区蜂糖李易受冰雹灾害影响的实际,提出了灾后及时清洁李园、及时疏通沟渠和浅削表土、及时保果、及时施膨果肥和产后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整理树形等6项"及时"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糖李 冰雹灾害 管理技术 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糖李的抗旱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威 《落叶果树》 2020年第2期60-61,共2页
蜂糖李品质优良,口感好,在贵州地区栽培面积达3万hm^2以上,现已成为贵州知名品牌。该品种3月中旬始花,果实6月下旬成熟,近圆形,成熟果面淡黄色(图1),平均单果重35.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可溶性糖13.5%,蜂蜜甜味。平均666.7m^2产量87... 蜂糖李品质优良,口感好,在贵州地区栽培面积达3万hm^2以上,现已成为贵州知名品牌。该品种3月中旬始花,果实6月下旬成熟,近圆形,成熟果面淡黄色(图1),平均单果重35.2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可溶性糖13.5%,蜂蜜甜味。平均666.7m^2产量870kg,平均每千克价格45元,666.7m^2产值4万元左右,是经济效益较高的李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单果重 抗旱栽培技术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蜂糖李 李品种 可溶性糖 栽培面积 贵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