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魔芋软腐病新病原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及其杀菌剂室内筛选
1
作者 罗林丽 刘思睿 +3 位作者 童安毕 赵兴丽 丁海兵 范士杰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9-777,共9页
【目的】明确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及其有效杀菌剂种类,为魔芋软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感病花魔芋种芋上分离、纯化致病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在花魔芋种芋上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 【目的】明确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及其有效杀菌剂种类,为魔芋软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感病花魔芋种芋上分离、纯化致病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在花魔芋种芋上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抑菌圈法测定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25%溴菌腈微乳剂和0.3%四霉素水剂等10种杀菌剂对致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以筛选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结果】分离获得花魔芋种芋软腐病致病菌株Akst2-3,其生理生化特征与拉乌尔菌属的菌株一致,同源比对结果显示菌株Akst2-3与土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terrigena)JCM 1687同源性为99.79%,系统发育树表明其与土生拉乌尔菌位于同一分支,据此确定引起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菌株Akst2-3为土生拉乌尔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80%乙蒜素乳油、25%溴菌腈微乳剂、0.3%四霉素水剂、5%大蒜素微乳剂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和80%乙蒜素乳油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EC50分别为0.5282、1.3023、1.6882、2.0886和13.8071 mg/L。【结论】土生拉乌尔菌R.terrigena是一种引起花魔芋种芋软腐病的新病原,18%春雷霉素·松脂酸铜悬浮剂和80%乙蒜素乳油可作为防治土生拉乌尔菌引起的魔芋软腐病首选药剂,25%溴菌腈微乳剂和0.3%四霉素水剂也可作备选药剂,为防止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建议生产上交替或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软腐病 土生拉乌尔菌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魔芋根际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的影响
2
作者 赵兴丽 姚明勇 +3 位作者 罗林丽 刘思睿 贺圣凌 丁海兵 《农技服务》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微生物菌肥是一种低碳、无污染、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肥料,不仅能活化和改良土壤,还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其抗逆性,提高其产量与品质。为阐明微生物菌肥对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为魔芋栽培管理的肥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施基... 微生物菌肥是一种低碳、无污染、无毒无害的环境友好型肥料,不仅能活化和改良土壤,还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其抗逆性,提高其产量与品质。为阐明微生物菌肥对魔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为魔芋栽培管理的肥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施基肥处理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后魔芋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真菌群落结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基肥处理相比,施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后,魔芋根际土壤中氮、磷、速效钾的含量均增加,其中氮含量分别增加2.23%和46.27%,磷含量分别增加9.09%和57.58%,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47%和517.25%;群落丰富度指数(Sobs、ACE、Chao)、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群落均一性指数(shannoneven)均表现为微生物菌肥>不施基肥>有机肥,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能有效提高魔芋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富度、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均一性。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样品中Saitozyma、被孢霉(Mortierella spp)的群落丰度均高于不施基肥处理,而不施基肥处理中假单胞菌(Pseudeurotium spp)和ParapHaeospHaeria的丰度高于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处理。微生物菌肥能显著提升魔芋根际土壤氮、磷、速效钾的含量,并对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微生物菌肥 根际土壤 优势菌群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丽 黄先群 +2 位作者 陈静 董颖苹 李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5期4-6,共3页
采用RAPD标记,对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6条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8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57%。通过UPMGA法建立了贵州省26份芥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30740上,26份材料... 采用RAPD标记,对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6条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8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57%。通过UPMGA法建立了贵州省26份芥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30740上,26份材料分为Ⅰ、Ⅱ两个类群,第Ⅰ类群2个品种,第Ⅱ类群24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903 37上,第Ⅱ类群划分为3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有1个品种,亚簇ⅡB有6个品种,亚簇ⅡC有17个品种。万山苦油菜和镇远苦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441 68,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贵州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RAPD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食药用真菌引种名录及其保藏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剑刚 龚光禄 +1 位作者 桂阳 朱国胜 《农技服务》 2012年第6期697-700,共4页
为了推动贵州食药用菌行业的有序发展,解决贵州食药用菌菌种引种混乱的局面,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一批优良的食药用菌菌种,通过复壮保存,以及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收集。得到包括蘑菇科、锈伞科、侧耳科、多孔菌科、鬼笔科和麦角菌科在内的16个... 为了推动贵州食药用菌行业的有序发展,解决贵州食药用菌菌种引种混乱的局面,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一批优良的食药用菌菌种,通过复壮保存,以及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收集。得到包括蘑菇科、锈伞科、侧耳科、多孔菌科、鬼笔科和麦角菌科在内的16个科24个属33个种的151个菌株,现保藏于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用真菌 引种 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2008年油菜区试材料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李丽 黄先群 +3 位作者 Chokchai Wanapu 李其义 黄贵民 黄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共4页
为揭示油菜区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参加2007—2008年贵州省油菜区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扩增出的115条带中45条呈现多态,多态性比率为39%。25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3-0.95,平均为0.69。在遗... 为揭示油菜区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参加2007—2008年贵州省油菜区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扩增出的115条带中45条呈现多态,多态性比率为39%。25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3-0.95,平均为0.69。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分为3个类群,同一单位育出的材料往往优先聚为一类,遗传背景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区域试验 遗传多样性 SSR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分子标记的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罗林丽 孟泽洪 +4 位作者 李帅 赵兴丽 周罗娜 贺圣凌 周玉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4-1692,共9页
【目的】研究贵州省茶棍蓟马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掌握贵州省茶棍蓟马的遗传动态和扩散规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茶棍蓟马种群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为靶标,利用MEGA 6.... 【目的】研究贵州省茶棍蓟马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掌握贵州省茶棍蓟马的遗传动态和扩散规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茶棍蓟马种群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为靶标,利用MEGA 6.0、DnaSP 5.10、Arlequin 3.5.2.2和Network 2.0等软件对种群遗传分化、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基于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分析时,分别检测到11种和9种单倍型,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d)较高,分别为0.609和0.633;总体遗传固定指数(FST)分别为0.11902和0.09052,基因流(Nm)分别为2.00和2.51,表明贵州省茶棍蓟马各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水平较高,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的单倍型网状树分析均无明显分支;种群间的分子变异(AMOVA)分析结果表明,茶棍蓟马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总群体的中性检验Fu’s Fs不显著(P>0.05),且错配分布曲线呈现多峰,说明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或处于临界状态。【结论】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虽然尚未形成明显的种群扩张,但可能已处于临界状态,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力争将茶棍蓟马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以保证贵州省茶产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棍蓟马 mtDNA COⅠ基因 mtDNA COⅡ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鉴定贵州不同地区林下土壤的无机元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雪 刘海 +1 位作者 刘佳微 吴明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29,共5页
无机元素通过改变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次生代谢途径而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贵州环境特点复杂,不同地区林下土壤的无机元素差异大,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鉴定贵州不同地区林下土壤无机元素差异,为林下种植农... 无机元素通过改变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次生代谢途径而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贵州环境特点复杂,不同地区林下土壤的无机元素差异大,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鉴定贵州不同地区林下土壤无机元素差异,为林下种植农作物的品种选择以及种植要求提供理论依据十分必要。研究针对贵州7个地区的12份林下土壤,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其中无机元素进行检测,并选择了SiO_(2)、 Al_(2)O_(3)、 Fe_(2)O_(3)、 CaO、 MgO、 Ti、 K_(2)O、 Co、 P、 Zn、 Cl这11个与植物生长发育息息相关的无机元素对土壤种植农作物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不同地区林下土壤中共含有23种元素成分,其中Si、 Al、 Fe等常量元素占据了土壤中的70%左右,甚至有些地区超过了90%以上;聚类分析发现土壤中无机元素与地区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欧氏距离为6时,可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毕节市大方县与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土壤的得分更高,有利于林下作物的种植,可能为林下种植类产业重点发展的区域。X射线荧光光谱法能够快速、简便、有效地鉴定土壤中多种无机元素的成分,探究贵州林下土壤的元素特征差异,为林下农作物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林下土壤 无机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经济效益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学佳 刘怒安 +3 位作者 陈恩发 周帅 甘建阳 范士杰 《农技服务》 2023年第8期71-74,共4页
冬作马铃薯由于其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且可与水稻接茬种植,对解决贵州省冬季稻田闲置问题和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具有积极意义。为贵州省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参考,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对贵州省三大马铃薯冬作示范基地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冬作马铃薯由于其生育期短、经济效益高,且可与水稻接茬种植,对解决贵州省冬季稻田闲置问题和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具有积极意义。为贵州省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参考,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对贵州省三大马铃薯冬作示范基地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从整地及基肥施用、选种及种薯处理、播种与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方面介绍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并对贵州不同基地及农户自主种植冬作马铃薯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其中不同冬作马铃薯示范基地经济效益为2 530~5 240元/667m^(2)。在品种与气候条件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种植模式的标准化、田间管理精细化及整体提高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冬作马铃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标准化水平较高的长顺基地相较于农户自主种植经济效益提高1 840元/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作马铃薯 高产 栽培技术 经济效益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白绢病病原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的生物学特性与室内毒力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欣 曾宪浩 +4 位作者 刘思睿 饶家瑞 罗林丽 赵兴丽 周玉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44-55,共12页
【目的】探明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杀菌剂,为魔芋白绢病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土壤稀释法,对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魔芋植株和附近土壤进行病原分离和纯化,通... 【目的】探明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杀菌剂,为魔芋白绢病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土壤稀释法,对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魔芋植株和附近土壤进行病原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探究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7种药剂(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烯唑醇及丙环唑)对其室内毒力。【结果】魔芋白绢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其菌丝在OA和PDA培养基生长速度最快,培养3 d,菌落直径达7 cm,菌丝生长速率为2.33 cm/d;25~30℃为最适培养温度,培养3 d,菌落直径达7.2 cm,菌丝生长速率为2.48 cm/d;pH为5~7的偏弱酸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生长速率最高达2.33 cm/d;氮源以蛋白胨、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于病原菌丝生长,生长速率分别为2.14 cm/d和2.43 cm/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戊唑醇、烯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对白绢病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的防效最好,EC_(50)为0.101 mg/L;其后依次为烯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EC_(50)依次为0.165 mg/L、0.185 mg/L、1.026 mg/L、1.842 mg/L和2.112 mg/L。【结论】S.rolfsii为引起土传病害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弱酸和营养丰富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丝生长,戊唑醇可有效抑制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齐整小核菌 药剂筛选 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速率 室内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时期对饲料油菜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龚永会 王涛 +6 位作者 张林 钟伟 吴宇瑶 陈燕萍 刘萍 代文东 赵德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6-153,共8页
为探索饲料油菜不同刈割时期对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及稳定性,以高蛋白饲料油菜牲饲2号刈割时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时期刈割、不同种植地点及两者互作对牲饲2号植株生物量、营养品... 为探索饲料油菜不同刈割时期对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及稳定性,以高蛋白饲料油菜牲饲2号刈割时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时期刈割、不同种植地点及两者互作对牲饲2号植株生物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时期和种植地点可极显著地影响牲饲2号植株鲜重、显著影响植株干重,但互作效应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均不显著。种植地点除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对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刈割时期对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磷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则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和刈割时期互作对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响不显著,对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均极显著。稳定性分析表明,盛花期刈割的鲜重及粗蛋白质、钙、磷含量在两试点的变异度最小,分别为0.32%、0.05%和19.09%;初花期刈割的干重、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异度最小,分别为1.46%、4.59%、5.90%、1.95%、2.44%和2.06%。综合干物质和营养成分产量,终花期刈割优于盛花期和初花期,黔西点优于长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油菜 刈割时期 生物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魔芋套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军林 邹涛 +2 位作者 柳敏 王彩云 丁海兵 《农业工程》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近年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早晚温差大和病虫害发生率低等优点,把发展花魔芋种植作为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来抓,做优做强花魔芋产业,更好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采取花魔芋套种向日葵高效栽... 近年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早晚温差大和病虫害发生率低等优点,把发展花魔芋种植作为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来抓,做优做强花魔芋产业,更好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采取花魔芋套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可提高土地种植效率,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增产增收效益显著,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种植户推广应用花魔芋套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向日葵 套种模式 栽培技术 威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
12
作者 刘思睿 赵兴丽 +1 位作者 罗林丽 周玉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目的】探明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的室内毒力,为精准防控魔芋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魔芋茎腐病病原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 【目的】探明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的室内毒力,为精准防控魔芋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魔芋茎腐病病原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F.solani对75%肟菌·戊唑醇(WG)和400g/L氟硅唑(EC)等1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F.solani对果糖和硝酸钾利用率较高,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0.931 cm/d和0.914 cm/d;适合用OA或PDA作为基础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0.879 cm/d和0.817cm/d。F.solani最适p H为8,其菌丝生长速率为0.821 cm/d。病原菌丝在≥65℃温度下处理10 min后无生长活性。75%肟菌·戊唑醇(WG)和400 g/L氟硅唑(EC)对F.solani毒力较高,EC_(50)分别为0.8900μg/mL和1.0025μg/mL。【结论】F.solani利用率最高的碳源是果糖,氮源是硝酸钾,适合在OA或PDA中培养及弱碱性环境中生存,菌丝致死温度为65℃。肟菌·戊唑醇和氟硅唑对魔芋茎腐病防效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魔芋茎腐病 腐皮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 室内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材料和气体比例对冷鲜乌鸡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郁芳 夏洪兵 +5 位作者 苗小猛 王梅 杨秀勇 唐文才 刘嘉 黎谢飞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41,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包装材料及气调条件对普安盘江乌鸡冷藏过程中肉质的影响,选用4种包装膜(包装膜0(PP),包装膜1(PE/EVOH/PA),包装膜2(PE/TIE/PA/EVOH/TIE/PE/TIE/PA),包装膜3(NY/EVA))对新鲜普安盘江乌鸡肉进行充空气包装,并在不同储藏时间... 为了探究不同包装材料及气调条件对普安盘江乌鸡冷藏过程中肉质的影响,选用4种包装膜(包装膜0(PP),包装膜1(PE/EVOH/PA),包装膜2(PE/TIE/PA/EVOH/TIE/PE/TIE/PA),包装膜3(NY/EVA))对新鲜普安盘江乌鸡肉进行充空气包装,并在不同储藏时间段对鸡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筛选出保鲜效果最好的包装膜,然后采用保鲜效果最优包装膜结合4种不同气调包装(A组(空气),B组(30%CO_(2)+70%N_(2)),C组(5%O_(2)+40%CO_(2)+55%N_(2)),D组(15%O_(2)+30%CO_(2)+55%N_(2)))进行包装,研究其对普安盘江乌鸡肉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优气调包装组合。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4种不同包装膜中,包装膜2的保鲜效果良好,该处理鸡肉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相比其他膜相对较低,保鲜效果最佳。气调包装中,D组(15%O_(2)+30%CO_(2)+55%N_(2))的菌落总数和TVB-N值相比其他气调包装组相对较低,能将普安盘江乌鸡保鲜至18 d。综合菌落总数及其他指标,优化的包装材料和气调包装乌鸡肉的货架期相比聚丙烯膜空气包装延长了10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安盘江乌鸡 保鲜包装膜 气调保鲜 冷藏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炭疽病拮抗木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
14
作者 刘辉 冯月玲 +3 位作者 周罗娜 陈恩发 罗可 刘思睿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7-768,共12页
【目的】探明茶树根际土壤中茶炭疽病生防木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为生防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绿色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 【目的】探明茶树根际土壤中茶炭疽病生防木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作用,为生防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绿色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具有显著效果的拮抗木霉菌;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ITS、Tef1-α双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和关键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分别对筛选出的拮抗木霉菌进行形态学、系统发育树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9株木霉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其对C.camelliae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其中,菌株F2的抑菌率最高,达83.68%。菌落形态观察与ITS、Tef1-α双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菌株F2与云南木霉菌(Trichoderma yunnanense)聚为一枝,相似率达91%,因此将F2鉴定为T.yunnanense。该木霉菌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其24 h和48 h的菌落直径及7 d的产孢量均最高,分别为3.73 cm、7.83 cm和24.02×10^(8)个孢子/mL。其最佳培养条件:PDA培养基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酸碱度(pH)为6.0;温度为25℃,光照时间为光/暗(12 h/12 h)交替培养。在各最佳单因素培养条件下,其7 d产孢量分别达17.95×10^(8)个/mL(碳源)、18.63×10^(8)个/mL(氮源)、18.69×10^(8)个/mL(pH)、21.26×10^(8)个/mL(温度)和19.84×10^(8)个/mL(光照时间)。相较于另一株抑菌效果较差的木霉菌株D6,F2菌株的嗜铁素含量、吲哚乙酸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87.28%、27.82%和10.71%,但几丁质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相比,病原菌的丙二醛(MDA)含量上升41.8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58.08%、80.06%、51.50%、43.87%和63.63%。感病茶树经木霉菌发酵液处理,茶青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5.92%,茶炭疽病田间防效达68.55%,表明云南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茶叶产量和抗病性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筛选获得对茶炭疽病菌刺盘孢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云南木霉菌,其可以通过释放嗜铁素和I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而起到免疫诱抗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纤维素酶活性,破坏茶炭疽病原菌细胞壁,进而损坏病原菌的抗氧化保护系统,最终抑制病原菌生长。本研究结果为云南木霉菌在茶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山茶刺盘孢菌 云南木霉菌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品种甘薯淀粉与粉条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密 尹旺 +4 位作者 邓仁菊 关郁芳 潘牧 吴巧玉 付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6-257,共12页
为科学评价不同品种甘薯淀粉品质,并建立甘薯淀粉品质评价体系,以10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淀粉组成、粒径、分子聚合度、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和粉条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甘薯品种淀粉性质的差异,并且运用相关性分... 为科学评价不同品种甘薯淀粉品质,并建立甘薯淀粉品质评价体系,以10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淀粉组成、粒径、分子聚合度、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和粉条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甘薯品种淀粉性质的差异,并且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淀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淀粉各项品质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淀粉性质指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并且粉条品质主要与淀粉组成、粒径以及分子聚合度密切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从28个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761%,能够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10个甘薯品种淀粉品质指标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渝薯198、商薯19、渝薯50、渝薯15、齐宁19、黔薯11、徐薯22、苏薯28、徐薯37、鄂薯6号。聚类分析将10个甘薯品种分为五类,其中第Ⅲ类的商薯19,淀粉粒径较大,回生值较高,粉条断条率较低,弹性较好,该品种适宜用作粉条加工。渝薯198综合得分最高,粉条咀嚼性较好,但是烹煮损失较高、硬度较大;鄂薯6号、苏薯28和徐薯37综合得分较低,粉条品质较差,不适宜用作粉条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淀粉品质 粉条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辣椒地方品种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何建文 杨文鹏 +2 位作者 韩世玉 杨红 杨留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8,共4页
在辣椒基因组的75个SSR标记中选出多态性丰富的17个,用于检测48个贵州辣椒地方品种,按类平均法作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51阈值处,将参试材料分为五类:第一类含3个品种;第二类只有1个品种;第三类为2个品种;第四类分为5个亚类。... 在辣椒基因组的75个SSR标记中选出多态性丰富的17个,用于检测48个贵州辣椒地方品种,按类平均法作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51阈值处,将参试材料分为五类:第一类含3个品种;第二类只有1个品种;第三类为2个品种;第四类分为5个亚类。第一亚类6个材料,第二亚类9个材料,第三亚类15个材料,第四亚类9个材料,第五亚类2个材料;第五类只有1个品种。参试材料的7种果型分别归于不同的类或亚类中,表明聚类结果与果型有一定的关联,同果型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小,但少数同果型的材料分布在不同类群中,与其他同果型材料间有较大遗传差异。另外,17个标记平均可检测3.8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6,平均标记索引系数为2.32,48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O~O.566,说明,贵州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英 朱国胜 刘作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B09期89-91,共3页
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提高的作用机理及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现状,并综述了微生物肥料的优势、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固氮茵 钾细菌 磷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 被引量:36
18
作者 卯婷婷 陶刚 +2 位作者 赵兴丽 王琦 李世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8-264,共7页
本文选择4种不同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生防菌剂,采用盆栽生物量测定、温室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辣椒主要病害进行抗病效果及促生增产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对辣椒的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72.2%、78.3%、7... 本文选择4种不同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生防菌剂,采用盆栽生物量测定、温室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辣椒主要病害进行抗病效果及促生增产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对辣椒的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72.2%、78.3%、71.9%和59.7%,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对辣椒4种病害的防效分别达到60.5%、62.1%、60.5%和50.9%;而淡紫紫孢菌菌剂只对辣椒炭疽病具有很好防效(77.5%)。同时,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植株生物量均有显著促生作用,其中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及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在盆栽试验中鲜重和干重增幅分别为132.79%、190.35%和211.80%、293.84%;两者在温室及田间小区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82.3%、152.7%和65.0%、23.9%。本研究表明,生防菌剂可以替代化学药剂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同时还能够促进作物植株生长,有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芽胞杆菌 淡紫紫孢菌 复合菌剂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SSR分子标记技术操作规程的优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伟 杨文鹏 +2 位作者 关琦 张文龙 戴保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59-4464,4493,共7页
[目的]建立玉米SSR标记技术操作规程,为其在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玉米杂交种(黔单16号、西山99)和4个玉米自交系(苏37、交51、黄C、4011)为试材,从玉米中提取基因组DNA,分别对不同DNA提取方法、SSR反应体系、PCR扩增程序和... [目的]建立玉米SSR标记技术操作规程,为其在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玉米杂交种(黔单16号、西山99)和4个玉米自交系(苏37、交51、黄C、4011)为试材,从玉米中提取基因组DNA,分别对不同DNA提取方法、SSR反应体系、PCR扩增程序和银染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SDS法、CTAB法提取DNA的扩增效果较好。玉米的最佳SSR反应体系为:1U Taq酶,1×Bufer,60ng模板DNA,2.0 mmol/LMg2+,0.15 mmol/LdNTPs,0.3μmol/L引物。最佳SSR扩增程序为:93℃,1 min;93℃,1 min;60℃,2 min;72℃,2 min,30个循环;72℃,5 min。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或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来检测玉米SSR标记较好。[结论]采用优化的SSR标记检测体系,对贵州51份玉米杂交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大多数引物扩出清晰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 技术规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英 陶刚 +1 位作者 黄永会 刘作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12,共5页
对RFLP、RAPD、SSR和AFLP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RFLP RAPD SSR AFLP 玉米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