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利用情况浅析
1
作者 刘克 田兵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5期141-145,共5页
本研究分析比较贵州省8类代表性农作物2020—2022年秸秆产生量和收集量,以及当前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情况。结果表明,2022年贵州省8类代表性农作物秸秆产生量912.1万t,可收集量814.16万t,2020—2022年秸秆产生量年平均增长率5.68%,可收集... 本研究分析比较贵州省8类代表性农作物2020—2022年秸秆产生量和收集量,以及当前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情况。结果表明,2022年贵州省8类代表性农作物秸秆产生量912.1万t,可收集量814.16万t,2020—2022年秸秆产生量年平均增长率5.68%,可收集量年平均增长率6.16%。2022年各市(州)秸秆产生量占比为遵义市18.51%、毕节市18.43%、黔南州13.6%、黔东南州12.64%、铜仁市10%、黔西南州9.08%、安顺市7.61%、六盘水市5.42%、贵阳市4.69%。全省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共2096家,其中年利用万t以上主体29个。利用方向以饲料化利用主体数量最多(1933个),占比92.22%。综上所述,贵州省秸秆资源相对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秸秆综合利用主体结构单一,规模化加工主体较少,集约化利用水平有待提升。建议政府加强激励和监管,从出台政策、保障投入、科技支撑、宣传引导等措施入手,改善秸秆综合利用生产条件,降低利用成本,增加收益,激发农户和市场主体利用热情,进一步促进秸秆相关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田地膜残留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代良羽 高维常 +3 位作者 杨松花 刘俊聪 陈竹 刘涛泽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地膜大量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本研究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调查点,分析了2001—2021年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的变化特... 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地膜大量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本研究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调查点,分析了2001—2021年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的变化特征,2019—2022年省调查点地膜的残留现状及回收情况,并提出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建设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强化监测评价,完善地膜残留监测网络等防治对策,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农田地膜的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残留污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地膜残留 地膜污染 污染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半夏绿色生态化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苑嫒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8期199-201,共3页
半夏作为贵州道地药材,因其采收周期短、产值高、价格稳定、效益好,一直以来,半夏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贵州半夏生产实际应用,从品种选择、生长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繁殖... 半夏作为贵州道地药材,因其采收周期短、产值高、价格稳定、效益好,一直以来,半夏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合贵州半夏生产实际应用,从品种选择、生长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繁殖及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和贮藏方面总结了贵州半夏绿色生态化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绿色生产 生态化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鹿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4
作者 苑嫒 吴志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6期53-55,共3页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依托自然优势,重点打造以鹿产业为代表的动物药材新经济增长极,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鹿作为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六大重点单品之一,以鹿产业发展优势产区为核...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依托自然优势,重点打造以鹿产业为代表的动物药材新经济增长极,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鹿作为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六大重点单品之一,以鹿产业发展优势产区为核心打造鹿产业集群,推动连片发展、规模发展、集群发展,树立引领我省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产业 动物药材新增长极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策略
5
作者 卢小娜 夏玉琼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3期219-221,共3页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许多农作物的秸秆不能够被直接用作饲料,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其他利用,导致农业生产者往往采取直接焚烧的处理方式。这种做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然而,通过采取适宜的秸秆还田技术,可有效解决这...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许多农作物的秸秆不能够被直接用作饲料,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其他利用,导致农业生产者往往采取直接焚烧的处理方式。这种做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然而,通过采取适宜的秸秆还田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基于此,深入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推广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技术 农业生产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典型覆膜耕地残膜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亮亮 代良羽 +2 位作者 高维常 张淑怡 刘涛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89-2197,共9页
地膜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种植,而且覆膜种植面积正迅速增加。地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条件下短期内很难降解,不合理的应用和不健全的回收体系导致中国农田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地膜... 地膜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种植,而且覆膜种植面积正迅速增加。地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在自然条件下短期内很难降解,不合理的应用和不健全的回收体系导致中国农田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不仅改变了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农耕操作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当前地膜残留的增加正带来流域内严重的塑料污染,而针对该区域地膜残留现状和赋存特征方面的研究尚且有限。通过问卷调查与取样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主要覆膜作物(烤烟、蔬菜和辣椒)的地膜使用和残留情况等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并探讨区域内土壤残膜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不同覆膜年限(1—20 a)的29个农田样地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含量分布在8.18—235.39 kg∙hm^(−2),平均值为70.84 kg∙hm^(−2)。随着覆膜年限增加,地膜平均残留含量和数量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覆膜1—5 a相比,6—10 a和11—15 a平均残膜含量增加了87.69%和146.59%,平均残膜数量增加了69.30%和235.10%;而当覆膜16—20 a,平均残膜含量和数量均低于11—15 a。残膜破碎度值也随覆膜年限增加呈现逐年减小趋势,表明覆膜时间越久,残膜破碎程度越大。另外,土壤质地和覆膜作物种类也是影响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土壤类型平均残膜含量表现为壤土>黏土>砂土;在相同覆膜年限的情况下,蔬菜种植区平均残膜量最大,其次是烤烟,辣椒平均残膜量最小。该研究将为加强地膜残留污染监管和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耕地 土壤 地膜残留量 覆膜年限 赋存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应用效果研究
7
作者 谢静 兰利伟 +3 位作者 杨仕钰 曹秀兰 彭万荣 赵金玉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4,共7页
通过收集田间腐烂的玉米秸秆,以木质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检测目标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初始接种量下的纤维素酶、滤纸酶、漆酶酶活及不同培养时间下的木质素降解率,同时采用失重法检测30 d内菌株对玉米秸... 通过收集田间腐烂的玉米秸秆,以木质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检测目标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初始接种量下的纤维素酶、滤纸酶、漆酶酶活及不同培养时间下的木质素降解率,同时采用失重法检测30 d内菌株对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油菜秸秆的降解率。研究结果表明,从腐烂的玉米秸秆中筛选到一株拟蕈状芽孢杆菌WC04,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纤维素酶活达3.67 U/mL,滤纸酶活达3.21 U/mL,漆酶酶活达12.7 U/mL,木质素降解率为35.77%;相同温度下,WC04在30 d内对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油菜秸秆的降解率分别为24.55%、27.76%、18.89%。因此,拟蕈状芽孢杆菌WC04在降解农业秸秆中木质纤维素方面具备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以作为秸秆腐熟剂制备的候选菌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 木质纤维素 拟蕈状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8
作者 谢静 兰利伟 +3 位作者 杨仕钰 曹秀兰 彭万荣 赵金玉 《贵州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了筛选出可高效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菌种,采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森林土壤,使用木质素唯一碳源培养基进行细菌富集和培养,通过苯胺蓝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并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以木质素降解率为指标,对菌株的发酵条件... 为了筛选出可高效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菌种,采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森林土壤,使用木质素唯一碳源培养基进行细菌富集和培养,通过苯胺蓝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并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以木质素降解率为指标,对菌株的发酵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试验筛选得到1株高效降解木质素的细菌(命名为YH394),鉴定为比氏欧文氏菌(Erwinia billingiae),其降解纤维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5℃、pH值6、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木质素降解率为40.43%,比未优化前提高14.76%。结论:筛选的比氏欧文氏菌在常温下对木质素具有较高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氏欧文氏菌 木质素降解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青贮发酵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9
作者 谢静 兰利伟 +3 位作者 杨仕钰 曹秀兰 彭万荣 赵金玉 《贵州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为了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DNA方法在自然发酵青贮牧草中进行发酵菌株筛选。结果:分离出1株乳酸片球菌(命名为GY317),2~8 h产酸速度最大,最适生长温度为40℃,适宜生长条件为pH值≥4.0,氯化钠<6%... 为了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DNA方法在自然发酵青贮牧草中进行发酵菌株筛选。结果:分离出1株乳酸片球菌(命名为GY317),2~8 h产酸速度最大,最适生长温度为40℃,适宜生长条件为pH值≥4.0,氯化钠<6%胁迫下生长旺盛,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分别为(110.62±13.11)U/mL、(46.32±4.78)U/mL、(58.14±7.81)U/mL。结论:筛选的乳酸片球菌株GY317具有良好的耐热、耐酸、耐盐、产酸、产酶性能,可作为青贮饲料发酵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片球菌 发酵特性 青贮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施用对贵州典型黄壤油菜地氮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芳芳 江涛 +4 位作者 成剑波 何腾兵 秦松 汪国英 洪建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7-1336,共10页
为了研究西南喀斯特山区沼液灌溉氮淋溶风险,以及率定沼液还田安全施用量,以该区域典型土壤——黄壤为供试土壤,主栽作物油菜为供试作物,牛场沼液为施用材料,开展大棚盆栽试验模拟沼液灌溉,评估沼液灌溉氮淋溶风险,考察油菜农艺性状响应... 为了研究西南喀斯特山区沼液灌溉氮淋溶风险,以及率定沼液还田安全施用量,以该区域典型土壤——黄壤为供试土壤,主栽作物油菜为供试作物,牛场沼液为施用材料,开展大棚盆栽试验模拟沼液灌溉,评估沼液灌溉氮淋溶风险,考察油菜农艺性状响应,率定沼液安全施用量。设置油菜不施肥(CK)、无作物施沼液(NP480,施氮量480 kg·hm^(-2))、油菜施化肥(CF,480 kg·hm^(-2))、油菜沼液低施用量(R120,120 kg·hm^(-2))、油菜沼液中施用量(R240,240 kg·hm^(-2))、油菜沼液高施用量(R480,480 kg·hm^(-2))6个处理,将化肥水溶或沼液稀释后按每12 d 1次、每次25 mm连续灌入12次。结果表明:沼液灌溉存在氮淋溶风险,该风险以NO_(3)^(-)-N负荷为主,NO_(3)^(-)-N淋溶风险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R480处理NO_(3)^(-)-N淋溶量分别是CK、R120、R240处理的2、1.8倍和1.4倍;同施氮量下,沼液灌溉氮淋溶风险低于化肥处理,CF处理TN、NH_(4)^(+)-N、NO_(3)^(-)-N淋溶量分别是R480处理的3.8、2.3倍和2.9倍;R480处理的氮淋溶风险值得警惕,但油菜氮素吸收能够降低该风险,使TN、NH_(4)^(+)-N、NO_(3)^(-)-N淋溶量分别降低34%、30%、32%;适量施用沼液(施氮量120 kg·hm^(-2))相对CF处理能改善油菜农艺性状,但过量施用沼液(施氮量480 kg·hm^(-2))不利于油菜生长。研究表明,西南喀斯特山区油菜黄壤沼液灌溉存在一定氮淋溶风险,综合考虑氮淋溶风险、油菜农艺性状和沼液消纳需求,沼液还田施氮量控制在240 kg·hm^(-2)以内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还田 黄壤 油菜 氮淋溶 安全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稻土与稻米重金属含量的关联性探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庭艳 何腾兵 +3 位作者 田茂苑 王萍 付天岭 高珍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2期60-66,共7页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山区水稻土和稻米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以贵州喀斯特山区某县水稻土和稻米为研究对象,监测326对水稻土和稻米,检测土壤和稻米样品中镉、汞、砷、铅、铬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县水稻土pH以偏酸性...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山区水稻土和稻米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以贵州喀斯特山区某县水稻土和稻米为研究对象,监测326对水稻土和稻米,检测土壤和稻米样品中镉、汞、砷、铅、铬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县水稻土pH以偏酸性为主,水稻土主要为酸性土壤。水稻土中镉、汞、砷、铅、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7、0.53、19.04、49.68、76.83 mg/kg,镉是主要的污染元素,其次是砷和汞元素,铅、铬污染风险极低。稻米中镉、汞、砷、铅、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72、0.004、0.108、0.037、0.150 mg/kg,存在镉元素超标的现象,其他4种元素基本不超标。总体看来,326对样品中,土壤和稻米中镉、汞、砷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铅、铬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不同pH环境下,土壤和稻米中镉、汞、砷、铬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土壤和稻米中铅含量在pH≤5.5时,呈正相关关系,在pH>5.5后,土壤和稻米中铅之间呈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壤和稻米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稻米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水稻土 稻米 重金属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状况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淑怡 高维常 +2 位作者 蔡凯 代良羽 刘涛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55-168,共14页
微塑料是一种性质稳定、分布范围广、易扩散迁移的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文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现状、检测方法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了当前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及其不同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优... 微塑料是一种性质稳定、分布范围广、易扩散迁移的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文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现状、检测方法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了当前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及其不同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优势,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如何管控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建议。文章重点分析了农田土壤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包括地膜的使用、灌溉活动、污泥及肥料的施入和大气沉降等途径,而且受耕作方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西南和华中地区地膜源微塑料含量要高于西北地区;其次,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纯化、鉴定方法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的局限和优势,其中显微-光谱联用法可获得微塑料浓度、种类、形貌等信息,应用最为广泛;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塑料的生物毒性、对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微塑料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本文系统综述了农田土壤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为建立土壤微塑料污染监管和潜在生态风险的防范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微塑料 污染现状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叶山桐子油成分快速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3
作者 旷怡 黄磊 苑嫒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目的】探明快速高效检测毛叶山桐子油中甘油三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毛叶山桐子油品质鉴定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检测方法和参考依据。【方法】建立UPLC-PDA、UPLC-MS和UPLC-ELSD 3种方法检测不同地区毛叶山桐子油中甘油三酯组分和含... 【目的】探明快速高效检测毛叶山桐子油中甘油三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毛叶山桐子油品质鉴定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检测方法和参考依据。【方法】建立UPLC-PDA、UPLC-MS和UPLC-ELSD 3种方法检测不同地区毛叶山桐子油中甘油三酯组分和含量,并比较3种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及选择性,确定最佳检测方法。【结果】UPLC-MS可对毛叶山桐子油中1-十七烷酸-2-花生四烯酸-3-亚油酸、1,2-油酸-3-亚油酸、1,-亚油酸-2-油酸-3-亚麻酸等14种甘油三酯组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检测范围和灵敏度均优于UPLC-PDA和UPLC-ELSD。UPLC-MS应用显示,毛叶山桐子油中TG11和TG14是影响13个不同产地毛叶山桐子果实及其不同部位油的主要因素。【结论】UPLC-MS是最适鉴定毛叶山桐子油中甘油三酯组成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毛叶山桐子油进行成分鉴定、品质分析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山桐子油 甘油三酯 UPLC-MS 品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养循环模式粪肥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苑嫒 郑长华 吴志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7期148-150,共3页
围绕种养循环模式下粪肥施用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详细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粪肥的合理施用能显著改善茶园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升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围绕种养循环模式下粪肥施用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详细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粪肥的合理施用能显著改善茶园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升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同时,粪肥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茶叶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关键成分的含量,改善茶叶的口感和香气。然而,粪肥施用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如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残留等,可能对土壤和茶叶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粪肥,控制其用量和施用方法,对于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减少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 粪肥 茶园土壤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对土壤重金属累积及污染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松花 代良羽 +3 位作者 黄宇 吴长友 张涛 史登林 《农技服务》 2024年第6期77-81,共5页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移动性较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的生命健康。畜禽粪便是农田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所含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和积累,对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影响。为了解牛...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移动性较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的生命健康。畜禽粪便是农田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所含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和积累,对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带来影响。为了解牛粪对农田重金属累积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对畜禽粪便重金属来源、牛粪与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和牛粪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和展望,为农业生产畜禽粪便肥料利用及农田重金属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农田重金属 积累 畜禽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饲草料供应潜力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16
作者 沙春稳 金宝成 +5 位作者 郝俊 杨载宁 简忠领 刘克 刘静 田兵 《西南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169-1176,共8页
【目的】饲草料供应是肉牛等畜牧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析饲草料供应潜力及其时空格局,可为提升饲草料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23年不同区(县)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花生、油菜、大... 【目的】饲草料供应是肉牛等畜牧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析饲草料供应潜力及其时空格局,可为提升饲草料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23年不同区(县)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花生、油菜、大豆、甘蔗和其他粮食作物的产量、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计算作物秸秆和茎叶饲草料供应潜力,基于草地面积和草地生产力,计算贵州草地牧草产量。【结果】贵州省饲草料供应潜力为约4700万吨/年,其中包括农作物秸秆和茎叶约1400万吨/年,草地牧草产量约3300万吨/年。饲草料供应潜力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均匀性,在空间上,西部供应潜力明显大于中部和东部;在时间上,夏秋季节供应潜力高于冬春季节。未来需降低其秸秆和茎叶饲料化利用成本,提高其饲料化利用率。对于草地,应加强草地改良提高草地生产力,建设青贮玉米和皇竹草等人工饲草地,并适当利用灌草丛和部分林下草地。在时间上,冬春季节应该加强青贮饲草料、加工饲草料供应和增加冬闲田种草面积,提高饲草料供给的季节性均衡。在空间上,饲草料供应不足的地区,进行不同地区间的饲草料调配。【结论】贵州未来可因地制宜提高饲草料供应总量,同时合理调配不同季节和区域之间的供应能力,以提高肉牛产业发展饲草料时空格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产业 草谷比 可收集系数 冬闲田 作物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阻控剂对黔中喀斯特地区水稻Cd富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灿 付天岭 +6 位作者 龚思同 娄飞 周凯 代良羽 刘静 林大松 何腾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0-1719,共10页
为优选适用于贵州喀斯特地区Cd污染农田水稻生产的叶面阻控剂,在贵州中部典型Cd超标稻田开展田间试验,于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喷施不同叶面阻控剂作为处理(编号分别为SI、SE、GWY、FE、ZN),以不施叶面阻控剂的处理为对照(CK),在成熟期采... 为优选适用于贵州喀斯特地区Cd污染农田水稻生产的叶面阻控剂,在贵州中部典型Cd超标稻田开展田间试验,于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喷施不同叶面阻控剂作为处理(编号分别为SI、SE、GWY、FE、ZN),以不施叶面阻控剂的处理为对照(CK),在成熟期采集水稻植株样品,探讨不同叶面阻控剂对水稻各部位Cd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叶面阻控剂对土壤pH、有机质、Cd含量无显著影响。SE、GWY、ZN、SI处理下,水稻产量分别较CK显著(P<0.05)增加13.56%、5.77%、5.74%、7.30%。与CK相比,ZN处理下糙米镉含量降幅最大(56.5%),其次是SE、GWY处理,降幅分别为52.3%和39.4%。与CK相比:SE处理下,水稻茎节的Cd富集系数下降44.8%;ZN处理下,水稻穗轴、糙米中的Cd富集系数分别下降55.0%、58.0%;SI处理下,水稻叶的Cd富集系数提高133.7%。SE、SI处理下,枝梗-稻壳的Cd转移因子分别较CK降低65.8%、40.8%。综上,SE、GWY、ZN能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糙米中的Cd含量,调节Cd在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富集与转运,可以用作保障黔中地区Cd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水稻叶面阻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面阻控剂 镉富集 镉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黔中地区水稻Cd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娄飞 付天岭 +3 位作者 代良羽 周凯 林大松 何腾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93-1501,共9页
为验证土壤调理剂在黔中酸性Cd污染稻田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总Cd、有效Cd、水稻各部位Cd积累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空白对照,施用石灰和11种调理剂使土壤pH值显著(P<0.05)提... 为验证土壤调理剂在黔中酸性Cd污染稻田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总Cd、有效Cd、水稻各部位Cd积累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空白对照,施用石灰和11种调理剂使土壤pH值显著(P<0.05)提高0.25~1.02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P<0.05)降低8.90%~22.14%。施用石灰和11种调理剂均可有效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和Cd富集系数,其中,糙米中的Cd含量显著(P<0.05)降低19.09%~85.45%,根、茎、叶、糙米中的Cd富集系数分别显著(P<0.05)降低16.62%~69.90%、18.40%~94.18%、25.82%~78.02%、18.02%~85.46%。石灰和11种调理剂均能显著(P<0.05)降低Cd从叶到穗轴和从稻壳到糙米的转运。应用11种调理剂的经济成本均高于石灰,其中,特贝钙土壤调理剂的经济成本最低,为7200元·hm^(-2)。综合分析降Cd效果和成本因素,试验条件下,以特贝钙土壤调理剂的效果最佳,可在黔中地区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水稻 Cd富集转运 经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高镉稻田治理措施对稻米降镉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静 王萍 +5 位作者 代良羽 李筑江 林大松 何腾兵 周凯 刘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7-232,共6页
为在喀斯特山区筛选出最佳的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和镉低累积水稻品种,并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高镉稻田土壤及稻米进行采样分析,合理设计田间处理方案,采取相同背景下田间小区试验... 为在喀斯特山区筛选出最佳的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和镉低累积水稻品种,并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高镉稻田土壤及稻米进行采样分析,合理设计田间处理方案,采取相同背景下田间小区试验的方式探讨不同土壤调理剂、不同叶面阻控剂对稻米中镉元素含量的降低效果,对比分析不同水稻的籽粒对镉元素的吸附强弱情况。结果显示,在高镉稻田中施用4种含氧化钙的土壤调理剂后,稻米中镉元素含量分别降低83.9%、74.6%、82.1%、51.8%。在分蘖期至灌浆期喷施含锌、硒元素的叶面阻控剂后,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54.7%、51.7%。3种受试水稻品种稻米镉含量比常规水稻品种降低8.36%、24.5%、33.3%。说明喀斯特山区水稻土中镉元素含量越高,稻米中镉元素的含量就会越高。在高镉区稻田施用由硅灰石、生石灰、沸石及海泡石组成的土壤调理剂(D3)、喷施含Zn元素的叶面阻控剂(Y2)、种植水稻品种成优1479(P3),通过这3种调控措施的联合作用可以达到最大的稻米降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调理剂 叶面阻控剂 低镉累积水稻品种 稻米镉含量 喀斯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典型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中NH_(3)和CS_(2)的释放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春艳 田光亮 +2 位作者 汪国英 席劲瑛 何腾兵 《中国沼气》 2022年第2期18-26,共9页
为探究典型有机废弃物中NH_(3)、CS_(2)的释放特征,将鸡粪、果蔬废弃物、餐厨垃圾进行序批式厌氧消化。结果显示NH_(3)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9.4±6.6 mg·m^(-3))>鸡粪(7.2±3.7 mg·m^(-3))>果蔬废弃物(... 为探究典型有机废弃物中NH_(3)、CS_(2)的释放特征,将鸡粪、果蔬废弃物、餐厨垃圾进行序批式厌氧消化。结果显示NH_(3)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9.4±6.6 mg·m^(-3))>鸡粪(7.2±3.7 mg·m^(-3))>果蔬废弃物(4.9±3.9 mg·m^(-3));原料NH_(3)生产潜力:餐厨垃圾(6.5 g·t^(-1))>鸡粪(3.8 g·t^(-1))>果蔬废弃物(2.0 g·t^(-1))。CS_(2)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0.05±0.03 mg·m^(-3))>果蔬废弃物(0.04±0.03 mg·m^(-3))>鸡粪(0.02±0.01 mg·m^(-3));原料CS_(2)生产潜力:餐厨垃圾(0.04 g·t^(-1))>果蔬废弃物(0.02 g·t^(-1))>鸡粪(0.01 g·t^(-1))。结果表明:鸡粪在发酵的前期和中期释放的NH_(3)明显高于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发酵;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中CS_(2)的释放都集中在发酵中后期;pH值具有预测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这类易酸化原料厌氧消化沼气中NH_(3)和CS_(2)浓度变化趋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恶臭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