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2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赵友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220-221,共2页
目的:分析对2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某院收治的2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取其POSSUM风险评分表进行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对本组患者的12项风险指标进行评分后发现,计0分的有93例次、计1分的...
目的:分析对2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某院收治的2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取其POSSUM风险评分表进行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对本组患者的12项风险指标进行评分后发现,计0分的有93例次、计1分的有82例次、计2分的有53例次、计3分的有13例次。在本组患者的12项风险评分中,得分居前6位的风险指标依次是(从高至低):年龄、手术分级、肾功能、手术时间、营养状况、心血管系统的状况。本组患者12项风险评分的人均得分为(11.3±5.8)分,其中评定结果为理想的患者1例,评定结果为低风险的患者有4例,评定结果为有风险的患者6例,评定结果为高风险的患者有9例。在本组患者中,手术风险等级的评定结果为"风险"+"高风险"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于评定结果为"理想"+"低风险"的患者,其住院时间长于评定结果为"理想"+"低风险"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科患者的合并症较多,营养状况较差,进行手术治疗的级别较高、时间较长,易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临床医师应尽量为此类患者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并在术前尽可能控制其基础疾病,改善其营养状况,以降低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老年患者
手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春风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0期214-215,共2页
目的 :分析对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对这3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预防性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其用药...
目的 :分析对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对这3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预防性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我院骨科存在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如用药的适应证错误、药物的品种与剂型错误、药物的用法与剂量错误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给药的时间不合理等。不合理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以及头孢呋辛等。结论 :我院骨科存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现象,如术后用药的时间不合理、药物的品种选择不当以及用药的指征错误等。对此,医院应严格落实与使用抗菌药物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药师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中来,并赋予其更多的权利与义务,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履行指导及监督临床用药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0期213-214,共2页
目的:分析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对2008年2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可导致...
目的:分析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对2008年2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可导致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果 :我们从这50例患者手术切口处共分离出40株病原菌,其中,有29株革兰阴性杆菌,11株革兰阳性杆菌。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55岁,进行手术的时间在7~8月份,进行急诊手术,存在肥胖的现象,原发病为糖尿病,以髋部及髋部以下为手术入路;手术持续的时间>2h,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切口的长度≥20cm,住院的时间≥20d。住在多人病房都是导致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结论:可导致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较长、患者为老年人,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在夏季,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上应积极进行防治,以降低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廷玉
蔡霖
+3 位作者
崔文权
王春风
董元迪
温洪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8期116-117,共2页
目的 :分析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用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 :分析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用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较高,其手术的切口较短,其术后的引流量较少,P <0.05。结论 :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缩短其切口的长度,减少其术后的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前外侧入路
经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周军
蔡霖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4期208-209,共2页
目的 :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发病机制,以便为临床上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这20例患...
目的 :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发病机制,以便为临床上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这20例患者的骨切片均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并对其中15例骨小梁周围存在成骨细胞镶边患者的骨切片进行光镜检测,对另外5例存在骨粘合线的患者的新鲜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病理学形态。结果 :在这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骨小梁周围存在成骨细胞镶边的形态,且出现纤维样细胞与典型成骨细胞移行的情况。有5例患者存在骨粘合线。对这20例患者的骨切片标本进行肉眼观察和X线检查的结果为:患者病变区的骨皮质变薄,其髓腔内存在大量的纤维组织。这些患者的病灶具有中心型弥漫性生长的特点,其骨干膨胀、骨皮质变薄且髓腔扩大。对15例骨小梁周围存在成骨细胞镶边患者的骨切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为:患者的病灶由不成熟骨和增生纤维组织构成。对5例存在骨粘合线患者的新鲜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骨组织结构中的胶原纤维的排列呈密集、紊乱、细小和弯曲等特点。对这20例患者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的结果均呈阳性。结论 :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纤维样细胞周围存在有大量胶原纤维丝,其中存在基质小泡。胶原纤维丝中存在的基质小泡与成骨细胞周围的基质小泡保持一致,且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存在于其纤维样细胞和成骨细胞中。这说明,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纤维样细胞的本质与骨祖细胞相同。因此,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发病机制为骨祖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过程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
发病机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2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赵友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220-221,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对2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某院收治的2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取其POSSUM风险评分表进行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对本组患者的12项风险指标进行评分后发现,计0分的有93例次、计1分的有82例次、计2分的有53例次、计3分的有13例次。在本组患者的12项风险评分中,得分居前6位的风险指标依次是(从高至低):年龄、手术分级、肾功能、手术时间、营养状况、心血管系统的状况。本组患者12项风险评分的人均得分为(11.3±5.8)分,其中评定结果为理想的患者1例,评定结果为低风险的患者有4例,评定结果为有风险的患者6例,评定结果为高风险的患者有9例。在本组患者中,手术风险等级的评定结果为"风险"+"高风险"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于评定结果为"理想"+"低风险"的患者,其住院时间长于评定结果为"理想"+"低风险"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科患者的合并症较多,营养状况较差,进行手术治疗的级别较高、时间较长,易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临床医师应尽量为此类患者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并在术前尽可能控制其基础疾病,改善其营养状况,以降低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性。
关键词
骨科
老年患者
手术风险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春风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0期214-215,共2页
文摘
目的 :分析对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对这3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预防性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我院骨科存在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如用药的适应证错误、药物的品种与剂型错误、药物的用法与剂量错误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给药的时间不合理等。不合理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以及头孢呋辛等。结论 :我院骨科存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现象,如术后用药的时间不合理、药物的品种选择不当以及用药的指征错误等。对此,医院应严格落实与使用抗菌药物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药师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中来,并赋予其更多的权利与义务,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履行指导及监督临床用药的职能。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临床效果
分类号
R969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宇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0期213-214,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对2008年2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可导致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果 :我们从这50例患者手术切口处共分离出40株病原菌,其中,有29株革兰阴性杆菌,11株革兰阳性杆菌。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55岁,进行手术的时间在7~8月份,进行急诊手术,存在肥胖的现象,原发病为糖尿病,以髋部及髋部以下为手术入路;手术持续的时间>2h,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切口的长度≥20cm,住院的时间≥20d。住在多人病房都是导致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结论:可导致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较长、患者为老年人,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在夏季,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上应积极进行防治,以降低其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
分类号
R619.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廷玉
蔡霖
崔文权
王春风
董元迪
温洪波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8期116-117,共2页
文摘
目的 :分析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用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较高,其手术的切口较短,其术后的引流量较少,P <0.05。结论 :用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缩短其切口的长度,减少其术后的引流量。
关键词
经前外侧入路
经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分类号
R687.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周军
蔡霖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4期208-209,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发病机制,以便为临床上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这20例患者的骨切片均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并对其中15例骨小梁周围存在成骨细胞镶边患者的骨切片进行光镜检测,对另外5例存在骨粘合线的患者的新鲜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病理学形态。结果 :在这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骨小梁周围存在成骨细胞镶边的形态,且出现纤维样细胞与典型成骨细胞移行的情况。有5例患者存在骨粘合线。对这20例患者的骨切片标本进行肉眼观察和X线检查的结果为:患者病变区的骨皮质变薄,其髓腔内存在大量的纤维组织。这些患者的病灶具有中心型弥漫性生长的特点,其骨干膨胀、骨皮质变薄且髓腔扩大。对15例骨小梁周围存在成骨细胞镶边患者的骨切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为:患者的病灶由不成熟骨和增生纤维组织构成。对5例存在骨粘合线患者的新鲜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骨组织结构中的胶原纤维的排列呈密集、紊乱、细小和弯曲等特点。对这20例患者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的结果均呈阳性。结论 :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纤维样细胞周围存在有大量胶原纤维丝,其中存在基质小泡。胶原纤维丝中存在的基质小泡与成骨细胞周围的基质小泡保持一致,且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存在于其纤维样细胞和成骨细胞中。这说明,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纤维样细胞的本质与骨祖细胞相同。因此,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发病机制为骨祖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过程受阻。
关键词
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
发病机制
研究
分类号
R681.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2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因素分析
赵友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临床分析
王春风
《当代医药论丛》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谈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
王宇
《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经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评析
陈廷玉
蔡霖
崔文权
王春风
董元迪
温洪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对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
周军
蔡霖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