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果肉内生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帮丹 魏洪 +3 位作者 黄亚励 冯丽 李俞亭 王芳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71-75,共5页
采用PDA和LB培养基培养新鲜的猕猴桃果肉内生菌,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用平板倾注法测定筛选出的内生菌不同浓度发酵液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抑菌活性,并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电镜扫描结果、16S rDNA基因... 采用PDA和LB培养基培养新鲜的猕猴桃果肉内生菌,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用平板倾注法测定筛选出的内生菌不同浓度发酵液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抑菌活性,并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电镜扫描结果、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N-J法系统发育树鉴定菌株。结果表明,从猕猴桃果肉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细菌,并初筛出1株抑菌活性较为明显的菌株,被鉴定为粪肠碱杆菌,能够抑制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临床菌株中革兰氏阴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柏菌的生长,对革兰氏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生长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肉 内生菌 抑菌活性 粪肠碱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sAg检测及HBV感染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何伶俐 柯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sAg的检出率情况及HBV感染的风险。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共收入初次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4例,以11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sAg的检出率情况及HBV感染的风险。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共收入初次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4例,以11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HBV感染率。依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HBsAg^+和HBsAg^-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损伤情况。对HBsAg^+且HBV-DNA^+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其它患者则不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检测各组患者HBV再激活情况。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sAg阳性率较对照组略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组治疗前肝损伤发生率及程度较阴性组高,治疗后二者差异更显著(P<0.05)。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4例HBsAg^+患者未出现HBsAg再激活,6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BsAg^+患者中有2例出现HBsAg再激活,HBsAg^-患者中经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HBsAg再激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HBV感染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BV感染率较正常人高,且治疗过程中HBV隐匿性感染者也可能出现HBV再激活,HBV感染与多发性骨髓瘤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HBsAg监测有利于评估患者肝脏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