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FZ-YOLOv10:面向机场管制区的红外目标检测算法
1
作者 陈俊吉 陆安江 +4 位作者 彭熙舜 王梦莹 赵文培 冯曦 任登红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46-1254,共9页
针对红外场景下目标检测模型计算复杂、小目标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目标检测算法NFZ-YOLOv10。通过引入轻量化网络StarNet,降低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同时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优化颈部网络,利用GSConv模块和VOVGSCS... 针对红外场景下目标检测模型计算复杂、小目标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目标检测算法NFZ-YOLOv10。通过引入轻量化网络StarNet,降低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同时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优化颈部网络,利用GSConv模块和VOVGSCSP模块构建Slim-Neck范式,实现对深层次语义信息与细粒度空间特征的深度融合;引入NWD损失函数,有效缓解传统损失函数对小尺度目标检测任务中位置偏差敏感的问题,显著提升模型的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NFZ-YOLOv10在自建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4.5%,较YOLOv10n提升2.7%。此外,NFZ-YOLOv10的运算量和参数量相较于YOLOv10n分别降低了24.4%与22.3%,单帧图像检测时间低至4.5 ms,模型体积缩小至4.9 MB。NFZ-YOLOv10在检测精度与复杂度之间实现了更为有效的平衡,在机场管制区内对于低慢小目标的检测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安全 红外图像 YOLOv10 轻量化 弱小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视觉引导的智能焊缝识别方法
2
作者 王梦莹 陆安江 +5 位作者 赵文培 李庞跃 姚依莹 马青青 彭熙舜 张正平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焊缝识别是实现自动化焊接的重要步骤,针对现有焊缝识别算法中缺少可自动识别多种焊缝的高效识别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多种焊缝类型的激光视觉引导的焊缝识别算法。采用激光视觉系统采集得到焊缝点云图像,通过点云预处理去除无... 焊缝识别是实现自动化焊接的重要步骤,针对现有焊缝识别算法中缺少可自动识别多种焊缝的高效识别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多种焊缝类型的激光视觉引导的焊缝识别算法。采用激光视觉系统采集得到焊缝点云图像,通过点云预处理去除无效点云,改进点云分割及拟合算法快速分割焊缝各特征区域,最后由分割拟合得到直线模型对焊缝接头进行自主分类,实现焊缝特征点的直接提取。通过对不同类型焊缝特征点提取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识别对接、角接、T接、搭接接头特征点误差均小于0.7 mm,双特征线焊缝识别时间小于0.63 s,在满足焊接生产需求的同时解决了多类型焊缝识别问题,提高了焊接智能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焊缝识别 特征提取 直线分割 点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微片激光回馈技术在远程振动测量中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鹏 秦水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激光回馈技术具有极高的测量灵敏度,在振动测量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在激光回馈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激光回馈技术的远程振动测量方法,构建了完整的固体微片激光远程振动测量系统,详细分析了系统各个部分的基本结构及其工... 激光回馈技术具有极高的测量灵敏度,在振动测量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在激光回馈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激光回馈技术的远程振动测量方法,构建了完整的固体微片激光远程振动测量系统,详细分析了系统各个部分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在实验中很好地实现了不同频率振动信号的测量及恢复。该研究将振动测量的工作距离提高到25 m以上,实现了远程微振动的非接触测量,拓展了激光回馈技术的应用。实验系统具有较大的振幅与频率测量范围,在振动测量方面具有突出的性能,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和目标的振动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回馈 固体微片 振动测量 远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Se/ZnS量子点荧光生物传感器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志英 孙泽坤 +2 位作者 冯泳林 邵丽萍 白忠臣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7期150-153,共4页
设计了一种由CdSe/ZnS量子点和荧光染料Cy3(C31H37KN2O8S2)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并进行了该体系下不同浓度和不同pH溶液中荧光转移强度的实验。实验表明:CdSe/ZnS荧光半导体量子点作为供体对Cy3(C31H37KN2O8S2)... 设计了一种由CdSe/ZnS量子点和荧光染料Cy3(C31H37KN2O8S2)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并进行了该体系下不同浓度和不同pH溶液中荧光转移强度的实验。实验表明:CdSe/ZnS荧光半导体量子点作为供体对Cy3(C31H37KN2O8S2)染料的荧光增强作用明显。在CdSe/ZnS量子点与Cy3的比例为1∶1.2时,荧光转移效率达到83.68%,对细胞外液p H值荧光变化敏感(pH=5.93~8.36)。此外,该生物传感器可以清楚地识别前列腺癌细胞。该实验结果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早期诊断和前列腺癌生物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FRET) CdSe/ZnS量子点 Cy3荧光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退火形成团簇CdSe棒状结构的实验分析(英文)
5
作者 黄兆岭 白忠臣 +2 位作者 商业 孙际超 秦水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3-958,共6页
为了研究新型纳米结构对发光的影响,实验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在低温(170℃)退火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棒状CdSe微结构阵列,并使用中心波长为365 nm的激光测量了棒状CdSe微结构阵列的荧光光谱.论述了团簇CdSe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以及其光致发光性... 为了研究新型纳米结构对发光的影响,实验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在低温(170℃)退火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棒状CdSe微结构阵列,并使用中心波长为365 nm的激光测量了棒状CdSe微结构阵列的荧光光谱.论述了团簇CdSe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以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然后通过对退火后的棒状CdSe微结构阵列的荧光测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棒状CdSe微结构的长度、直径和阵列间距分别为505.91 nm、205 nm和309 nm,荧光光谱出现36.16 nm蓝移.而且,按照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系统中,基于低温退火对半导体材料产生的影响,通过一维福克-普朗克方程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实验分析.这种形成团簇CdSe棒状结构的低温退火方法为未来在新材料制备上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CdSe结构 自组装 低温退火 荧光光谱 蓝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辐照单晶硅形成的低维结构及其光致荧光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许丽 黄伟其 +2 位作者 吴克跃 金峰 王海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将功率密度约为0.5 J.s-1.cm-2、脉冲宽度约为8 ns、束斑直径为0.045 mm、波长为1 064nm的YAG激光束照射在硅样品表面打出小孔,在孔内的侧壁上形成较规则的网孔状结构;该结构有很强的光致荧光,其强度比该样品的瑞利散射强;发光峰中心约... 将功率密度约为0.5 J.s-1.cm-2、脉冲宽度约为8 ns、束斑直径为0.045 mm、波长为1 064nm的YAG激光束照射在硅样品表面打出小孔,在孔内的侧壁上形成较规则的网孔状结构;该结构有很强的光致荧光,其强度比该样品的瑞利散射强;发光峰中心约在700 nm处。在无氧化的环境里用激光加工出的硅样品几乎无发光,这证实了氧在光致荧光增强上起着重要作用。用冷等离子体波模型来解释孔侧壁网孔状结构形成的机理,并用量子受限-发光中心模型来解释纳米网孔壁结构的强荧光效应。当激光辐照时间为9 s时,孔洞侧壁上的网孔状结构较稳定,且有较强的光致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纳米网孔壁 光致荧光增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的损伤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世雄 白忠臣 +2 位作者 黄政 张欣 秦水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9-973,共5页
利用调Q的Nd∶YAG激光器输出的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加工深度可达4.2 mm,通道内壁光滑。本文对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移动损伤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的损伤模型,利... 利用调Q的Nd∶YAG激光器输出的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加工深度可达4.2 mm,通道内壁光滑。本文对激光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移动损伤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等离子体加工石英微通道的损伤模型,利用损伤模型分析了通道特点,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微通道 激光脉冲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阻尼电力系统振荡的机理及时滞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卓 郝正航 秦水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8-14,共7页
为改善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阻尼影响,提出了附加有功控制策略并分析了通信时滞对附加控制效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风电场阻尼电力系统的机理,推导了风电场提供正阻尼的解析条件。基于该条件,设计了附加有功控制策略,将风电场公共母线的... 为改善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阻尼影响,提出了附加有功控制策略并分析了通信时滞对附加控制效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风电场阻尼电力系统的机理,推导了风电场提供正阻尼的解析条件。基于该条件,设计了附加有功控制策略,将风电场公共母线的频率增量作为附加控制器的输入,附加控制器的输出经通信网络作用于各风电机组,以改善风电场整体动态行为,达到对电力系统产生正阻尼的作用。然后,考虑了通信时滞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提出并证明了求解风电场提供零阻尼的临界时滞以及计算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临界时滞的2个命题,以作为附加有功控制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时域仿真表明,附加有功控制可显著增强电力系统阻尼;在引入时滞因素后发现,随着时滞的增大,系统阻尼相应变化。根轨迹分析与频率特性分析验证了风电场提供正阻尼条件及时滞影响相关命题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临界时滞 电力系统阻尼 附加有功控制 双馈感应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压缩真空态在Tavis-Cummings模型中量子态保真度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雨 隆正文 +1 位作者 贺志 李龙武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3-591,共9页
考虑了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通过计算Tavis-Cummings模型下压缩真空态的保真度,阐明了在双模压缩真空态与环境(原子)通过双光子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量子信息的保真程度随时间的演化关。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两原子处于各种初态下时原子、光场... 考虑了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通过计算Tavis-Cummings模型下压缩真空态的保真度,阐明了在双模压缩真空态与环境(原子)通过双光子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量子信息的保真程度随时间的演化关。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两原子处于各种初态下时原子、光场和系统的保真度随时间的演化图象,分析出三者在压缩指数r、偶极相互作用常数ga和相位(?)等改变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和k值的改变对于提高保真度具有重要意义。当两原子处于基态时减小r和当两原子处于一Bell基时增大都可以显著的提高体系的保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双模压缩真空态 Tavis—Cummings模型 量子态保真度 偶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各向同性变频率谐振子的超对称性及其不变量的超对称量子力学精确解 被引量:3
10
作者 卫高峰 龙超云 +2 位作者 刘旭阳 贺志 段晓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600,共5页
采用超对称量子力学与不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二维各向同性变频率谐振子,给出了二维各向同性变频率谐振子的不变量,采用超对称量子力学方法精确求解了不变量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并且给出了当频率恒定时,二维常频率谐振子的本征值和本... 采用超对称量子力学与不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二维各向同性变频率谐振子,给出了二维各向同性变频率谐振子的不变量,采用超对称量子力学方法精确求解了不变量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并且给出了当频率恒定时,二维常频率谐振子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的精确解.最后对不变量的超对称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变频率谐振子 不变量 本征值 本征函数 超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吸收光谱中甲醛的反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玉金 谢品华 +2 位作者 秦敏 曲晓英 胡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6-200,共5页
由于甲醛(HCHO)在城市大气光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测量大气环境中的甲醛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针对目前国内检测甲醛的方法基本局限于化学法,文章详细介绍了采用差分吸收光谱(DOAS)技术反演得到大气环境中甲醛的方法,利用自制的差分吸收... 由于甲醛(HCHO)在城市大气光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测量大气环境中的甲醛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针对目前国内检测甲醛的方法基本局限于化学法,文章详细介绍了采用差分吸收光谱(DOAS)技术反演得到大气环境中甲醛的方法,利用自制的差分吸收光谱系统测量了北京地区大气中的甲醛。文章分析了DOAS反演过程中反演甲醛光谱波段的选择及去除大气中SO2,NO2,O3的吸收以及氙灯灯谱结构对光谱反演中的交叉干扰影响;通过采用选择不同干扰气体所对应的最优波段,同时反演获得大气环境甲醛的浓度,避免了甲醛选择波段过窄,干扰气体去除不全的缺点;通过对误差来源的分析,得到该甲醛的反演方法总误差在13.7%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 甲醛 光谱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激振频率和容器宽度对颗粒层中对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维姝 胡林 +5 位作者 李世雄 张兴刚 白光富 胡云 赵智洋 贺沙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91,共4页
竖直振动激励下准二维颗粒层中对流运动受激振频率f和容器宽度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流卷的个数和对流运动的方向强烈地依赖于激振频率而对容器宽度不太敏感。对流运动的强度受激振频率f和容器宽度L的影响都较大,当容器宽度一定时,对... 竖直振动激励下准二维颗粒层中对流运动受激振频率f和容器宽度L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流卷的个数和对流运动的方向强烈地依赖于激振频率而对容器宽度不太敏感。对流运动的强度受激振频率f和容器宽度L的影响都较大,当容器宽度一定时,对流运动的强度随激振频率振荡变化。当频率一定时,容器宽度L存在一个临界值Lc,当L<Lc时,随着L的增加,对流运动的强度增加;当L>Lc时,随着L的增加,对流运动的强度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对流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tmann势加新环型势的相对论束缚态解(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卫高峰 龙超云 +1 位作者 贺志 付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3-976,共4页
在矢势与标势相等的情况下,对Hartmann势加新环型势的Klein-Gordon方程精确求解.给出了归一化的角向和径向波函数,同时获得了能谱方程.
关键词 Hartmann势加新环型势 束缚态 精确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腔单一亚波长金属狭缝的光波透射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星星 唐延林 +1 位作者 张荣涛 陈跃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61-1665,共5页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厚金属层上单一亚波长狭缝内壁刻有一微型腔结构光波传输,结果发现在特定波长发生异常的增强透射。结合透射峰值对应波长近场分布,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波导理论对增强透射进行解释,认为光波在微型腔和狭缝中...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厚金属层上单一亚波长狭缝内壁刻有一微型腔结构光波传输,结果发现在特定波长发生异常的增强透射。结合透射峰值对应波长近场分布,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波导理论对增强透射进行解释,认为光波在微型腔和狭缝中形成共振腔模起了重要作用:在狭缝内形成纵模,可以形成透射峰;在腔内形成不同的腔模也可以形成透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波长金属结构 增强透射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 波导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WA方法设计阶梯形光学生物分子检测探针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忠臣 肖伟 +1 位作者 黄政 李萍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2-344,348,共4页
设计了一种阶梯形光学生物分子检测探针,并利用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法计算了此探针的反射光谱的反射效率。模拟结果表明,此探针的反射谱中特定峰值处,探针周围的待测物折射率与探针的入射角间呈线性变化,且探针反射效率与待测物折射率... 设计了一种阶梯形光学生物分子检测探针,并利用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法计算了此探针的反射光谱的反射效率。模拟结果表明,此探针的反射谱中特定峰值处,探针周围的待测物折射率与探针的入射角间呈线性变化,且探针反射效率与待测物折射率和入射角均符合左半高斯型曲线分布。所以,既可应用入射角来反映待测物折射率的变化,也可利用反射效率的变化反映待测物折射率的变化。基于此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可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析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生物探针 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法 折射率 反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点边同时变化的无标度复杂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秀丽 蔡绍洪 张芙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B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较好描述现实复杂网络特征的无标度网络模型.该模型的节点和连边能同时发生变化,即新节点的加入和旧节点的删除,旧节点的再生连接和删除.运用连续介质理论和平均场理论建立起与之对应的演化方程,并... 在BA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较好描述现实复杂网络特征的无标度网络模型.该模型的节点和连边能同时发生变化,即新节点的加入和旧节点的删除,旧节点的再生连接和删除.运用连续介质理论和平均场理论建立起与之对应的演化方程,并计算出了它的严格解,导出了该模型的度分布和幂律指数的表达式.研究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自组织演化成无标度网络,其幂律指数在1~3范围内,这与现实中的许多复杂网络相吻合,因此,该模型更具有一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BA模型 度分布 幂律指数 无标度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对颗粒物质与探测棒间静摩擦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光富 胡林 +3 位作者 张忠政 曲东升 汤燕 吴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颗粒物质与探测棒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实验表明,颗粒系统中力的传递方式随探测棒与容器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距离很小时棒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明显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与探测棒横截面有关。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颗粒物质与探测棒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实验表明,颗粒系统中力的传递方式随探测棒与容器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距离很小时棒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明显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与探测棒横截面有关。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给出与实验吻合的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最大静摩擦力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TC单片机的正负压测漏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丽琼 胡浩 杨明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4,共3页
介绍一种基于STC单片机的正负压测漏系统。通过对现有气压测漏仪的研究,设计出能实现正负压综合检测的气动系统;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设计了测漏系统的控制部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检测过程符合泄漏规律的结论。因此该正负... 介绍一种基于STC单片机的正负压测漏系统。通过对现有气压测漏仪的研究,设计出能实现正负压综合检测的气动系统;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设计了测漏系统的控制部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检测过程符合泄漏规律的结论。因此该正负压测漏系统能够实现对密封件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C单片机 正负压 测漏仪 气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式微机电系统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安江 张正平 +2 位作者 白忠臣 陈巧 秦水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制小体积、低成本、高分辨率的微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选择电热式微机电系统(MEMS)微镜作为迈克尔逊干涉仪动镜,在满足了傅里叶光谱仪小型化、便携化的同时,利用折叠双S型Bimorph驱动结构来实现双倍位移量以确保较高分辨率... 为了研制小体积、低成本、高分辨率的微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选择电热式微机电系统(MEMS)微镜作为迈克尔逊干涉仪动镜,在满足了傅里叶光谱仪小型化、便携化的同时,利用折叠双S型Bimorph驱动结构来实现双倍位移量以确保较高分辨率,并将分束器外置来进行不同波段的灵活选择,进而实现全光谱范围的应用。以1 310 nm激光作为参考光光源,钨灯宽带光作为待测光源信号,通过信号采集、滤波、插值、光谱恢复步骤完成原始信号采集到光谱信号复原的过程。测试结果表明:电热式微镜的位移量可达到500μm,光谱理论分辨率1 nm,光谱仪整机尺寸小至62 mm×62 mm×28 mm。测试基线噪声为0.000 04,基线重复性为0.000 32,吸光度重复性为0.000 48。性能指标能满足食品安全、药品检测、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光谱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驱动 MEMS微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基线噪声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栅波导共振耦合的传感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安江 白忠臣 +1 位作者 张正平 秦水介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198,共4页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栅波导共振角耦合的生物传感器,通过光栅波导模式谱变化检测传感器表面有效折射率变化的方式,实现了传感器表面附着物的精确检测。并在平板介质光波导理论基础上,推导了三、四层结构理论模型,实验得到了入射角与检...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光栅波导共振角耦合的生物传感器,通过光栅波导模式谱变化检测传感器表面有效折射率变化的方式,实现了传感器表面附着物的精确检测。并在平板介质光波导理论基础上,推导了三、四层结构理论模型,实验得到了入射角与检测溶液折射率及入射角与分子膜层厚度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光栅波导共振角耦合生物传感器入射角与待测溶液折射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具有较高灵敏度,精度可达0.01(°)/nm。通过该方法制作出无标记的生物传感器,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检测,尤其适合蛋白质分子生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 光波导 共振角 生物传感器 蛋白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