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胸腰段应力分布与骨折相关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袁飞 任杰 +2 位作者 唐悦峰 申小刚 郭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417,共10页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与椎体骨性结构及韧带间应力分布的相关性,探索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力学机制。方法:招募8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CT检查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骨病,对脊柱各椎体及股骨行骨密度测定排除骨质疏...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与椎体骨性结构及韧带间应力分布的相关性,探索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力学机制。方法:招募8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CT检查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骨病,对脊柱各椎体及股骨行骨密度测定排除骨质疏松。均行自T11椎体上终板至L2椎体下缘CT薄层扫描,将8名志愿者CT图像参数导入ABAQUS 2016软件中进行标准化,并进行有限元网格化构建。应用MIMICS 17.0、GEOMAGICS 15.0和PRO/ENGINEER 5.0软件处理,建立脊柱胸腰段有限元模型,测量模型相关参数,并验证模型有效性。在T11椎体上终板上加载竖直轴向载荷500N、附加扭矩10N·m模拟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7种运动状态,使用ABAQUS软件对有限元模型7种运动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观察应力分布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309583个节点和428760个单元,包括4个椎体、3个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等结构。7种运动状态下的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数据无明显偏差,模型有效。T11~L2椎体椎弓根截面积分别为135mm^(2)、154mm^(2)、105mm^(2)、139.2mm^(2)。应力云图结果显示各运动状态下高应力区存在于椎体的松质骨、椎弓根及其周围骨皮质。在垂直压缩状况下,T12椎体所受应力最大(617.4MPa),前屈状态下T11所受应力最大(200.7MPa),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状态下L1椎体所受应力最大(314.2MPa、574.4MPa、626.2MPa、641.3MPa、527.1MPa),且前屈体位时椎体所能承受的应力最小,左旋转时所能承受的应力最大。垂直压缩状况下T12椎体发生骨折,前屈状态下T11发生骨折伴韧带损伤,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状态下L1椎体发生骨折伴韧带损伤。骨折发生时,前纵韧带在后伸、左右侧屈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后纵韧带在前屈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横突间韧带和棘间韧带在前屈、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状态下存在高应力区。结论:在构建包括重要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结构的脊柱胸腰段三维模型中,椎体松质骨、椎弓根及其周围骨皮质、韧带均存在高应力区,不同状态下所受应力最大椎体不同,发生骨折的椎体和韧带损伤也不同;L1椎弓根截面积最小,最易发生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胸腰段脊柱 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罗春山 田晓滨 +5 位作者 汪雷 李波 彭智 周焯家 简月奎 赵伟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00只,分为4组:假手术组10只,损伤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Tet治疗组各30只。...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00只,分为4组:假手术组10只,损伤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Tet治疗组各30只。胸8、9椎板切除后,损伤对照组,MP、Tet治疗组用加速压迫型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后2组动物于制模前,伤后24、48h尾静脉分别注射MP90mg/kg和1%Tet22.5mg/kg。各组大鼠于术后8h,1、3、7、14d行运动功能BBB评分,取损伤段脊髓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表达。结果伤后7、14dMP、Tet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损伤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MP、Tet治疗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MP、Tet治疗组脊髓组织损害较损伤对照组轻,术后8h至14d动态观察,3~7d损伤表现最为严重,达到损伤高峰期;假手术组中bax、bcl-2阳性细胞数较少,MP、Tet治疗组bax阳性细胞数少于损伤对照组(P<0.05),而bcl-2阳性细胞数多于损伤对照组(P<0.05)。结论 Tet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和降低bax表达来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益于脊髓组织的保护,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急性 脊髓损伤 基因 BCL-2 BCL-2相关X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罗春山 安荣泽 +2 位作者 田晓滨 金珊 史可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0-163,T001,共5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1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Tet组)和甲基强松龙治疗组(MP组),每组27只。用加速型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急性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1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Tet组)和甲基强松龙治疗组(MP组),每组27只。用加速型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急性损伤模型,监测大鼠ASCI后及用药后的血压变化,测定损伤区脊髓Ca2+、MDA含量;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伤区血流量(SCBF)的变化;连续观测6周ASCI后运动功能评分情况;ASCI后4h、8h、6周取伤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ASCI后10s各组动物的MABP显著升高,1min内迅速降至正常水平,之后Tet组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而收缩压降低不明显(P>0.05);ASCI后SCBF下降,但Tet组和MP组的SCBF较NS组高(P<0.05);损伤区Ca2+及MDA含量Tet组和MP组均较NS组低,神经功能评分均较NS组高。结论:Tet能改善微循环,防止SCBF的减少;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生成;减轻Ca2+的局部积聚,防止钙超载,阻断继发性损伤的链式反应,减轻组织继发性损伤。对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脊髓损伤 治疗 机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对比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森磊 杨先腾 +1 位作者 田晓滨 孙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 目的: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5例25髋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其中男16例16髋,女9例9髋,平均年龄(62±2)岁(48~76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1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0例10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2型)4例4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6±4.95)kg/m2(19.6~29.5 kg/m2),术前Harris评分(33.4±15.5)分(17.9~48.9分);同期25例25髋行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LA-THA),其中男18例18髋,女7例7髋,平均年龄(59±3)岁(43~72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1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2例12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3例3髋,BMI为(25.35±5.8)kg/m2(18.2~29.8 kg/m2),术前Harris评分(38.6±16.7)分(23.1~56.5分)。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DAA组(108.33±18.5)min(98~135 min),ALA组(103.26±15.5)min,(85~116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DA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1.75)cm(8.7~12.2 cm),ALA组平均切口长度(9.6±1.65)cm(7.9~11.2 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DAA组(210±135)m L(130~400 m L),ALA组(230±145)m L(160~450 m 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平均时间6个月(6~12个月),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DAA组(88.7±9.05)分(79.1~97.2)分,ALA组(86.5±7.75)分(77.9~93.4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组(93.5±5.85)分(87.4~99.1分),ALA组(90.9±5.15)分(86.9~97.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术后早期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外展肌力、步态较DAA组差。结论: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前外侧常规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但直接前入路早期步态更优于前外侧常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前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及颈椎模型用于下颈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远政 田晓滨 +4 位作者 刘洋 李波 孙立 张一 王楠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及Mimics软件设计一种新的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入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16例成人下颈椎标本行CT扫描收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标本进行三维重建。利用Mimics相关功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上寻找下颈椎椎...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及Mimics软件设计一种新的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入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16例成人下颈椎标本行CT扫描收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标本进行三维重建。利用Mimics相关功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上寻找下颈椎椎弓根最佳轴线并测量椎弓根相关参数,制定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方案。然后将三维重建图像以STL格式导入三维打印机,制作出下颈椎的实体模型,根据个体化置钉角度置入导向针。依照制定的个体化指定参数,并配合实体模型的直观指导,在标本上进行置钉。置钉后标本行CT扫描,判断置入准确性。利用上述方法对2例患者进行个体化置钉,术后通过CT扫描验证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成功建立了与标本相似度极高的下颈椎三维重建图像和实物模型,通过测量结果设计了每个椎弓根的置钉参数。共在标本上置入148枚椎弓根螺钉,140枚位于椎弓根骨皮质之内,8枚稍穿破椎弓根骨皮质。对患者置入10枚椎弓根螺钉,CT示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用Mimics软件对下颈椎进行三维重建,制定个体化置钉参数,同时配合实物模型的直观指导,提供了一种下颈椎椎弓根钉个体化置钉的方法,利用该法能提高置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螺钉 MIMICS软件 快速成型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鹏 田晓滨 胡如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 of shoulder)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肱骨近... 目的: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 of shoulder)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63例,8例(均>70岁)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55例(含13例>70岁)行LPHP内固定。结果:8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患者术后Neer评分83±5,无内固定松动、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13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70±5,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4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42例LPHP内固定患者(<70岁)术后Neer评分85±5,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都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年龄>70岁者建议选择一期肩关节置换临床疗效较好,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建议选择LPHP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模拟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进 孙立 +6 位作者 杨先腾 胡如印 田家亮 韩伟 田晓滨 王金武 戴尅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模拟技术与传统胶片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方面的优劣性,为人工膝关节微创、良好置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数字化模拟测量组及传统胶片测... 目的·比较数字化模拟技术与传统胶片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假体尺寸预测方面的优劣性,为人工膝关节微创、良好置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数字化模拟测量组及传统胶片测量组。数字化模拟测量组术前采用数字技术模拟手术截骨及假体置放而选定假体尺寸型号,传统胶片组术前使用传统胶片模板在膝关节X片上进行比对而选定假体尺寸型号。将预测型号与最终手术选择型号对比,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处理,比较2组预测准确率。结果·数字化模拟测量组股骨假体相差1号者2例,相差2号者1例;传统胶片组相差1号者7例,相差2号者2例;型号测量准确率分别为90.0%和70.0%。数字化模拟测量组胫骨假体相差1号者2例;传统胶片组相差1号者8例,相差2号者2例;型号测量准确率分别为93.3%和66.7%。2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模拟测量技术预测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尺寸精确度较高,可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前规划、微创置换及术前假体型号准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尺寸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波 罗春山 +2 位作者 赵筑川 彭智 杨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21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 目的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21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15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前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70%,优良率为81%,后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62%,优良率7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1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95%,后路手术组3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80%,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但前路多个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术时短、出血少,较之后路术式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植骨融合 前路或后路减压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观察 被引量:29
9
作者 甄东 邱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35例57~85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DPD/Cr变化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35例57~85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DPD/Cr变化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总优良率达100%。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无显著变化,尿DPD/C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35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蒲静 邹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骨外科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20例,调查老年人的膳食营养摄入情况,测定骨密度,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60岁以上... 目的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0月入住我院骨外科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20例,调查老年人的膳食营养摄入情况,测定骨密度,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6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60岁~7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患者10例,占22.7%,71岁~8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患者16例,占30.8%,81岁~90岁组患骨质疏松症患者12例,占50.0%,经卡方检验,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6.526,P〈0.05),即随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增长的趋势。老年人骨质正常与骨质异常膳食摄入情况比较:与女性组相比,男性在钙、Vit C、蛋白质的摄入量方面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性别健康组比,骨质正常组在钙、Vit C、蛋白质的摄入量方面高于骨质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增长的趋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膳食营养与骨密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应注重老年人的膳食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膳食营养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一侧椎弓根脊椎部分切除减压与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伟峰 周焯家 +3 位作者 李波 田晓滨 简月奎 田家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一侧椎弓根脊椎部分切除减压与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经一侧椎弓根脊椎部分切除减压与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患者19例。术前进行载荷分享评分及神经... 目的探讨后路经一侧椎弓根脊椎部分切除减压与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经一侧椎弓根脊椎部分切除减压与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患者19例。术前进行载荷分享评分及神经功能分级,术后测量伤椎Cobb角并了解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4.1h,平均3.4h,术中出血400~2100ml,平均880ml。术中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检查示Cobb角矫正12°~25°,平均19.8°。随访12个月以上,8例FrankelA级患者中,4例无神经功能恢复,4例恢复至B级;7例B级患者中,3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1例失访;4例C级患者中,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随访中影像资料示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未发生内固定器或植骨块松脱、移位及断裂。结论经后路经一侧椎弓根脊椎部分切除减压与重建手术可以同时完成椎管彻底减压、前中柱重建,恢复脊柱三柱稳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的可行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脱位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降低间充质干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聂瑛洁 罗利梅 +4 位作者 查艳 孙立 骆辑 潘润桑 田晓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设置胎牛血清作为...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设置胎牛血清作为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学生t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MSCs能抑制脂多糖刺激的SLE患者来源B细胞增殖,降低B细胞表面表达的CD27与CD38。SLE患者富集血浆能抵制MSC对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的抑制作用。结论正常MSCs能抑制SLE患者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改变B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SLE患者血清能抑制MSCs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或将负向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对SLE的疗效。联合应用双膜过滤血浆置换术,有望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SL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脱蛋白骨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简月奎 田晓滨 +5 位作者 赵筑川 李波 周焯家 赵伟峰 张一 李起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46-1748,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法制备的异种脱蛋白骨(deproteinated bone,DPB)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大动物长骨大段缺损24周后新生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山羊18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正常骨对照组、自体骨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在自体骨组和实验... 目的研究改良法制备的异种脱蛋白骨(deproteinated bone,DPB)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大动物长骨大段缺损24周后新生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山羊18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正常骨对照组、自体骨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在自体骨组和实验组每只山羊右侧胫骨中下段造成胫骨总长度20%骨膜和骨缺损,正常骨对照组不截骨,其余2组分别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DPB+自体MSCs+rhBMP2,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术后24周取手术侧胫骨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24周,正常骨对照组、自体骨组和实验组新骨生物力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制备的异种DPB复合物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大动物长骨大段缺损形成的新骨,其生物力学与正常骨对照组、自体骨组相当,可作为骨移植材料试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 脱蛋白骨 缺损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和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海峰 孙立 +1 位作者 田晓滨 张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过程中雌激素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雌激素可能的成骨机制。方法对大鼠BMSCs进行分离培养,增殖到第4代后,实施成骨诱导1周后停止,通过碱性磷酸酶(...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过程中雌激素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雌激素可能的成骨机制。方法对大鼠BMSCs进行分离培养,增殖到第4代后,实施成骨诱导1周后停止,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方法,对成骨分化程度进行鉴定。使用雌激素对细胞进行作用,分别对细胞BMP-2、VEGF、ALP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在雌激素的作用下,BMP-2 mRNA、BMP-2、VEGF蛋白和ALP蛋白表达均明显提高。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雌二醇的作用,促进BMP-2和VEGF蛋白的表达,使得骨的形成过程变得更为高效,因此可以判断这种物质具有骨诱导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雌激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心肌梗死死亡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况春燕 田晓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604-2606,共3页
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及骨关节损伤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人工关节置换术。虽然其技术成熟,但仍有少见的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文报道1例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1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例股骨转子间陈旧性骨折经相... 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及骨关节损伤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人工关节置换术。虽然其技术成熟,但仍有少见的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文报道1例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1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例股骨转子间陈旧性骨折经相应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并对已有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人工关节置换术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酸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洪倩 徐克惠 +1 位作者 乔林 汪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4只,实验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势组)、补佳乐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4只,实验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OVX组(去势组)、补佳乐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8周各组行右股骨骨折建立骨折模型,同时补佳乐组按0.104(mg·kg-1·d-1)灌胃。3组均在骨折后第2、4、6、8周处死大鼠后行放射学观察骨痂变化,骨痂HE染色及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计数。结果①放射学:OVX组骨痂密度影低,8周时OVX组骨折线仍然存在,SHAM组和补佳乐组骨折线模糊甚至消失。②骨痂组织学:OVX组骨小梁表面破骨细胞明显增多,成骨细胞也较多,呈骨高转换状态。8周时骨小梁变细、中断,软骨成分仍较多,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缓慢;SHAM组和补佳乐组随骨折愈合骨小梁逐渐增加成熟,小梁骨粗大,排列紧密,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破骨细胞减少。③成骨、破骨细胞指数:2、4周OVX组破骨细胞指数大于补佳乐组和SHAM组。成骨细胞指数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戊酸雌二醇对于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愈合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 戊酸雌二醇(补佳乐)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源性硬膜外血肿并截瘫3例报告
17
作者 李波 张美心 +2 位作者 田晓滨 邱冰 关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医源性疾病 截瘫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前方经上段胸骨手术入路切除上胸椎病变椎体
18
作者 曹永飞 赵筑川 +1 位作者 彭智 张美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4期2786-2787,共2页
目的:探讨经过改良的上胸椎前方手术入路切除上胸椎椎体,治疗上位胸椎病变的方法与初步结果。方法:经此入路为患者行上胸椎椎体切除术。结果:本组4例中无手术死亡及纵隔内重要血管、神经及胸导管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4... 目的:探讨经过改良的上胸椎前方手术入路切除上胸椎椎体,治疗上位胸椎病变的方法与初步结果。方法:经此入路为患者行上胸椎椎体切除术。结果:本组4例中无手术死亡及纵隔内重要血管、神经及胸导管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4例患者肌力损害及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改良的上胸椎右前方手术入路切除上胸椎椎体,显露充分,安全有效,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是处理上胸椎病变的又一较理想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脊柱 胸骨 胸椎 手术入路 上胸椎病变 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1例报告
19
作者 曹永飞 赵筑川 彭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57-657,661,共2页
关键词 椎管内硬脊膜外 蛛网膜囊肿 寰枢椎 右侧肢体无力 颈部不适 进行性加重 60岁 右上肢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骨肉瘤PD-1/PD-L1信号通路探针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黄海峰 邹欢 +3 位作者 王炼 杨先腾 朱华 李姗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3-1827,共5页
目的探讨筛选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表达阳性的骨肉瘤患者的无创检测手段。方法通过瘤块成瘤方法建立人骨肉瘤细胞(OS-732)皮下荷瘤鼠动物模型,毒性试验验证PD-L1抗体对小鼠脏器的毒性,进一步合成... 目的探讨筛选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表达阳性的骨肉瘤患者的无创检测手段。方法通过瘤块成瘤方法建立人骨肉瘤细胞(OS-732)皮下荷瘤鼠动物模型,毒性试验验证PD-L1抗体对小鼠脏器的毒性,进一步合成124 I-anti-PD-L1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在OS-732荷瘤鼠尾静脉注射18.5 MBq 124 I-anti-PD-L1探针开始进行OS-732骨肉瘤的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Micro-PET/CT)显像。结果OS-732骨肉瘤模型成功构建,免疫组化显示OS-732骨肉瘤存在PD-L1蛋白的表达,Micro-PET/CT在不同的时间点(注射探针后2、24、48 h)成功显像OS-732骨肉瘤,实现对骨肉瘤PD-L1的无创实时观测。结论124 I-anti-PD-L1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可以成功靶向OS-732骨肉瘤的PD-L1受体,并呈现清晰的免疫成像,从而实现无创筛选PD-L1阳性表达的骨肉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PD-1 PD-L1 PET/CT 单克隆抗体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