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GREE Ⅱ的阑尾炎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辉 胡誉怀 +2 位作者 李震宇 赵盈葶 罗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了解全球阑尾炎临床实践指南现状,为规范开发和制订我国阑尾炎临床指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NGC(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GIN(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目的:了解全球阑尾炎临床实践指南现状,为规范开发和制订我国阑尾炎临床指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NGC(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GIN(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和万方、中国知网及中国指南协作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和相关网站(从建库至2014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有关阑尾炎的临床指南,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指南。描述性分析纳入指南的名称、发表年份、发表机构、指南开发方法、参考文献数目等内容。按照国际公认的指南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评价分析纳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结果:1共纳入7篇阑尾炎指南,发布时间跨度为2007至2014年,指南主题涉及筛查、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纳入指南均为基于循证证据的指南。2纳入指南6个领域(范围和目的、制定指南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清晰性与可读性、适用性、编撰的独立性)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5.3%、38.63%、48.89%、78.3%、0%、14.29%。结论:基于循证证据的指南是当前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发展趋势,但不同国家和地区阑尾炎临床实践指南的整体质量不高,指南开发方法的严谨性和报告规范等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临床实践指南 AGREEⅡ评价工具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通路调控记忆性T细胞的增殖活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罗蕾 罗光恒 +2 位作者 方茜 黄山 陈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95-1599,1604,共6页
目的探讨Wnt通路在记忆性T细胞(TM)增殖活化中发挥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同种异体(BALB/c-C57BL/6)小鼠皮肤移植模型,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培养C57BL/6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和TM,流式细胞术鉴定。在96孔板或T... 目的探讨Wnt通路在记忆性T细胞(TM)增殖活化中发挥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同种异体(BALB/c-C57BL/6)小鼠皮肤移植模型,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培养C57BL/6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和TM,流式细胞术鉴定。在96孔板或TranswellTM中用imDC和负载BALB/c小鼠抗原的mDC与TM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检测TM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IL-10、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imDC和mDC中Wnt基因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LR中TM的β联蛋白/T细胞因子(β-catenin/TCF)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96孔板中负载BALB/c小鼠抗原的mDC显著诱导TM的增殖,上调IL-2和IFN-γ,下调IL-10的表达。mDC中Wnt3a和Wnt5a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mDC。mDC与TM共培养可显著增强TM的β-catenin/TCF信号通路转录活性。而在TranswellTM中培养的细胞基本未见细胞增殖。结论负载供者抗原的受者小鼠mDC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有效激活受者效应型TM的增殖,Wnt通路的β-catenin/TCF转录激活可能是介导TM活化增殖的重要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记忆性T细胞 WNT β联蛋白/T细胞因子(β-catenin/TC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降低间充质干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聂瑛洁 罗利梅 +4 位作者 查艳 孙立 骆辑 潘润桑 田晓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设置胎牛血清作为...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对健康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LE患者富集血浆替代胎牛血清,共培养MSCs与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检测MSCs对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成熟的影响。设置胎牛血清作为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学生t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MSCs能抑制脂多糖刺激的SLE患者来源B细胞增殖,降低B细胞表面表达的CD27与CD38。SLE患者富集血浆能抵制MSC对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的抑制作用。结论正常MSCs能抑制SLE患者B淋巴细胞增殖与成熟,改变B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SLE患者血清能抑制MSCs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或将负向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对SLE的疗效。联合应用双膜过滤血浆置换术,有望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SL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及其应用潜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骆辑 潘润桑 +3 位作者 聂瑛洁 陈辉 罗振华 何志旭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3期68-74,共7页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binding proteins,HMGN)几乎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和多数脊椎动物的细胞核中,属于HMG蛋白家族。HMGN是现在唯一已知的特异性结合在核小体上的非组蛋白,能够改变染色质的结构、...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binding proteins,HMGN)几乎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和多数脊椎动物的细胞核中,属于HMG蛋白家族。HMGN是现在唯一已知的特异性结合在核小体上的非组蛋白,能够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增强染色质模板的转录/复制,参与DNA复制/表达、细胞分化、器官发育及基因表达调控等细胞的生命活动。目前,HMGN包括HMGN1、HMGN2、HMGN3、HMGN4和HMGN5。研究显示,HMGN1据其所在位置的不同,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在细胞核内,HMGN1作为一种特殊定位的生物蛋白,与核小体直接结合而调节基因的转录和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在细胞外环境,HMGN1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促进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的活化和补充,从而促进特定抗原免疫应答。警报素(Alarmins)是一种内源性介质,当机体受到危险信号刺激时,它能快速的释放到细胞外,招募并激活APCs增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认识HMGN及其作用对其在多方面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蛋白(HMGN) 警报素 核小体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