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2010-2015年克-雅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维佳 焦玲 +9 位作者 黄荷 李世军 刘艳 朱英武 徐竹 孙美璐 方旭明 韩璐 熊洁 蔡立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分析2010-2015年贵州省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病例转归情况。方法对贵州省克-雅病监测网络发现的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病例脑脊液、血液... 目的分析2010-2015年贵州省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病例转归情况。方法对贵州省克-雅病监测网络发现的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病例脑脊液、血液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10-2015年贵州省报告的23例CJD疑似病例中发现CJD病例11例,其中sCJD临床诊断病例8例,sCJD临床疑似病例2例,gCJD确诊诊断病例1例。11例病例中,首发症状以快速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其次是精神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小脑症状和皮质性失明;临床症状中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其次是视觉或小脑障碍、肌阵挛、锥体系/锥体外系功能异常、无动性缄默;辅助检查以头颅核磁共振(MRI)异常为主(45.45%);实验室检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率较高(70%),血液标本中朊蛋白基因(PRNP)检测129位氨基酸多态性均为M/M型,除1例gCJD确诊诊断病例PRNP基因检测发现D178N突变外,均未发现其它位点突变。11例CJD病例无季节、地区聚集性和职业倾向,以男性为主,年龄中位数在65岁,主要为汉族。流行病学史无特殊。对所有CJD病例在报告当年进行随访,失访率27%,大多数病例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2010-2015年贵州省CJD病例中以sCJD为主,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同期全国监测情况相符。首次在贵州省发现1例gCJD病例,其PRNP基因突变与2011-2014年全国CJD监测网络发现的gCJD突变位点均不相同,与河南2011-2013年间报告的2例遗传型朊蛋白病病例在临床表现及PRNP基因突变位点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雅病 监测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CSF1改善缺糖缺氧损伤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蕊 范宽 +6 位作者 张鹏举 田雨 司玮 李世容 王露 顾然 胡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CSF1)抑制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分为OGD损伤神经元模型组(OGD组,n=3)、重组人CSF1(recombined human ...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CSF1)抑制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分为OGD损伤神经元模型组(OGD组,n=3)、重组人CSF1(recombined human CSF1,rh-CSF1)干预组(rh-CSF1组,n=3)、对照组(n=3)。测定3组神经元凋亡率和其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活性氧簇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拷贝数,检测线粒体内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OGD组模型进行基线评估,结果示神经元凋亡率、活性氧簇、线粒体内丙二醛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DNA拷贝数、ATP含量、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rh-CSF1干预可提高OGD损伤后神经元的线粒体膜电位(0.55±0.03 vs.0.43±0.06,P<0.01)、线粒体DNA拷贝数(0.88±0.05 vs.0.72±0.06,P<0.05)、ATP含量([15.70±0.99)mmol/mg vs(.11.70±1.00)mmol/mg,P<0.01)]和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8.47±1.38)U/mg vs.14.78±1.81)U/mg,P<0.05)],降低活性氧簇(3.64±0.21 vs.4.45±0.33,P<0.05)和线粒体内丙二醛水平([2.13±0.19)mmol/mg vs(.2.78±0.20)mmol/mg,P<0.05)],减轻神经元凋亡率。结论rh-CSF1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及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OGD诱导损伤神经元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1 缺糖缺氧 凋亡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诱导新生小鼠皮层神经细胞损伤体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广云 胡晓 +1 位作者 袁平 王建怡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本实验建立谷氨酸(Glu)诱导神经细胞的损伤模型,观察Glu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作用,探索Glu诱导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的最佳浓度,为进一步研究Glu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小鼠皮层神经细胞,鉴定成功后,采... 目的:本实验建立谷氨酸(Glu)诱导神经细胞的损伤模型,观察Glu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作用,探索Glu诱导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的最佳浓度,为进一步研究Glu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小鼠皮层神经细胞,鉴定成功后,采用不同浓度的Glu诱导神经细胞损伤,酶标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以获得Glu诱导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的最佳浓度。结果:成功培养新生小鼠皮层神经细胞,Glu诱导神经细胞损伤呈浓度依赖性。实验中Glu浓度=100μmol/L,细胞凋亡率(%)为44.34±6.19而细胞死亡率仅为4.6±0.90说明在Glu浓度=100μmol/L诱导神经细胞,能得到较大的凋亡率和较小的死亡率。结论:成功建立Glu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验证Glu=100μmol/L为诱导神经凋亡的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神经细胞 损伤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α减轻谷氨酸对神经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加应 张广云 +2 位作者 王建怡 袁平 胡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目的:建立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观察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组化染... 目的:建立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观察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神经元的纯度。建立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用前期实验中已构建成功的ERα重组慢病毒(V-ERα-RFP-flag)感染经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R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实验分为3组:(1)对照组:用空慢病毒(V-RFP-flag)感染经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2)雌激素组:用雌激素干预经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3)慢病毒组:用V-ERα-RFP-flag感染经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神经细胞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MDAR1)及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蛋白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protein 1,VGLUT1)的变化。结果:成功原代培养神经细胞,经NSE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神经元纯度大于90%。成功建立经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模型。MOI=7的V-ERα-RFP-flag感染神经细胞72 h后,在荧光显微镜观察下可见到红色荧光表达,与对照病毒相比,能增加神经细胞中ER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组和慢病毒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且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雌激素组和慢病毒组的NMDAR1和VGLUT1 mRNA表达降低(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提示NMDAR1和VGLUT1阳性的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和ERα能减轻谷氨酸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效应,该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MDAR1和VGLUT1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仪 谷氨酸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贺纯静 叶生丽 +3 位作者 邹晋峰 康新国 农佳元 代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腹腔注射注射等量缓冲液),糖尿病组(n=15,采用STZ糖尿病模型按65 mg/kg剂量腹腔1次注射1%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糖尿病+颈交感神经...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腹腔注射注射等量缓冲液),糖尿病组(n=15,采用STZ糖尿病模型按65 mg/kg剂量腹腔1次注射1%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糖尿病+颈交感神经阻滞组(n=15,按65 mg/kg剂量腹腔1次注射1%STZ,糖尿病成模后8周给予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造模后12周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于12周处死大鼠,采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大鼠海马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免疫组化检测海马IL-6、TNF-α的表达。结果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存活12只,阻滞组存活13只。糖尿病组、阻滞组与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糖尿病组线粒体呼吸功能为R3(28.51±3.01)、R4(13.93±1.16)、RCR(2.09±0.27),阻滞组的为R3(45.26±4.21)、R4(11.99±1.11)、RCR(3.52±0.32),对照组为R3(66.31±5.65)、R4(12.97±3.38)、RCR(4.78±0.68),糖尿病组和阻滞组线粒体呼吸功能均较对照组组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R3和RCR值显著降低(P<0.05);但阻滞组的R3和RCR高于糖尿病组(P<0.05)。在海马CA1区,糖尿病组IL-6、TNF-α表达为(53.32±6.29)、(63.21±13.24),阻滞组为(28.14±3.82)、(32.76±5.98),均高于对照组(13.87±2.54)、(11.09±8.87)(P<0.05)。阻滞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脑线粒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IL-6、TNF-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糖尿病 线粒体 水迷宫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广云 胡晓 +1 位作者 娄磊 王建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5-798,共4页
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兴奋毒性已被证实对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研究发现Glu的兴奋毒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雌激素对Glu毒性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 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兴奋毒性已被证实对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研究发现Glu的兴奋毒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雌激素对Glu毒性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介导完成的。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对Glu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类 雌激素受体 谷氨酸 神经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海马P38、TLR4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贺纯静 邹晋峰 +1 位作者 康新国 代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海马P38蛋白及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64只,采用链佐菌(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2组.A组为糖尿病+颈交感神经阻滞组(n=32),B组为糖尿病组(n=32).水迷宫实验行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探索...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海马P38蛋白及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64只,采用链佐菌(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2组.A组为糖尿病+颈交感神经阻滞组(n=32),B组为糖尿病组(n=32).水迷宫实验行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探索实验观察A、B组大鼠造模前(T_1)、造模后8(T_2)、10(T_3)、12(T_4)周的认知功能.分别于各时点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P38、TLR4的表达.结果:A、B组8、10、12周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前明显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B组比较,A组(颈交感神经阻滞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A组各时点海马P38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海马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于B组(P<0.05).A组各时点海马P38mRNA相对表达倍数明显高于B组,海马TLR4mRNA相对表达倍数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其降低炎症反应、调节P38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 糖尿病 大鼠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室内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龙 胡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神经损伤后修复困难是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特别是神经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等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干预.早治疗.预防不可逆神经损伤,是神经重症监护室需要强调的方向。加强神... 神经损伤后修复困难是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特别是神经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等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干预.早治疗.预防不可逆神经损伤,是神经重症监护室需要强调的方向。加强神经的监护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监护技术及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有了很多新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床旁监测既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又可避免反复搬动患者带来不便。本文就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内常用床旁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监测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危重症患者 室内 床旁检测 神经损伤 损伤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F1通过CSF1R/PLCG2/ERK/Nrf2信号通路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5
9
作者 司玮 杨媛媛 +3 位作者 刘蕊 李世容 瞿浩 胡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7-275,共9页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1(CSF1)通过CSF1受体(CSF1R)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鼠神经元凋亡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采用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建立氧糖剥夺(OGD)神经元损伤模型,重组人CSF1(rhCSF1)干预该模型,通过CCK-8和MTT检测细胞活力,测...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1(CSF1)通过CSF1受体(CSF1R)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鼠神经元凋亡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采用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建立氧糖剥夺(OGD)神经元损伤模型,重组人CSF1(rhCSF1)干预该模型,通过CCK-8和MTT检测细胞活力,测定LDH漏出,Western blot检测CSF1、CSF1R、磷脂酶C-γ2(PLCG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建立大鼠HIE模型,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6 h、12 h、24 h、48 h、72 h和7 d ERK1/2和Nrf2的表达,以及予rhCSF1、BLZ945(CSF1R阻断剂)和U73122(PLCG2阻断剂)干预模型后ERK1/2、Nrf2、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细胞实验提示,与OGD组相比,rh-CSF1干预提高了大鼠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并减少LDH外漏(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OGD组相比,rh-CSF1干预后p-CSF1R、p-PLCG2、p-ERK1/2、p-Nrf2和Bcl-2/Bax蛋白水平上升,cleaved caspase-3水平降低(P<0.05)。动物实验提示,p-ERK1/2和p-Nrf2在HIE大鼠表达逐渐增多,并在24 h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P<0.05)。此外,应用CSF1R阻断剂或PLCG2阻断剂干预可抑制rh-CSF1的作用,使HIE大鼠脑组织p-ERK1/2、p-Nrf2和Bcl-2/Bax水平下降,cleaved caspase-3水平上升(P<0.05)。结论:rh-CSF1可减少HIE大鼠神经元的凋亡;CSF1R/PLCG2/ERK/Nrf2信号通路参与介导CSF1此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1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凋亡 ERK/Nrf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习亚州 田雨 +6 位作者 范宽 张鹏举 黄丽 刘建辉 杨辉 徐祖才 胡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5-1549,共5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引发痴呆和卒中的常见病因。CSV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治疗药物,以防治高危因素及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CSVD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面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引发痴呆和卒中的常见病因。CSV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治疗药物,以防治高危因素及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CSVD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面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CSV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CSV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急性脑卒中 隐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癫痫的脆性X综合征家系1例
11
作者 黄健 吴远霞 +7 位作者 范宽 刘蕊 张鹏举 韩璐 杨媛媛 刘嘉鹏 李世容 胡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FMR1基因CGG异常重复扩增导致的疾病。本文报告1对经基因检测诊断为FXS的兄弟,2例患者分别为15岁和14岁,均存在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和FXS特征性面容等临床表现,...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FMR1基因CGG异常重复扩增导致的疾病。本文报告1对经基因检测诊断为FXS的兄弟,2例患者分别为15岁和14岁,均存在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和FXS特征性面容等临床表现,其中先证者伴有罕见的晚发性癫痫发作,经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良好,而其弟弟经反复随访未见脑电图异常。该对病例提示FXS临床表型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 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质 神经发育障碍 癫痫 遗传性疾病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胡晓 瞿浩 +2 位作者 李世容 王建怡 刘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方案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1对照组:rt-PA静...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方案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1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2治疗组1:静脉溶栓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12 h;3治疗组2:静脉溶栓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24 h。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变化,记录溶栓后并发症,并随访患者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收集患者溶栓前后血液样本,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1和治疗组2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2 MRS评分低于治疗组1(P<0.05)。治疗72 h、7 d治疗组2 ICP较对照组降低,治疗7 d治疗组2 ICP低于治疗组1(P<0.01)。治疗组1和治疗组2治疗24 h、72 h、7 d MDA浓度较溶栓前降低(P<0.01),SOD浓度较溶栓前增高(P<0.05)。治疗24 h、72 h、7 d治疗组1和治疗组2 MDA浓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SOD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7 d治疗组2 MDA浓度低于治疗组1(P<0.01),治疗后7 d治疗组2 SOD浓度高于治疗组1(P<0.05)。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24 h效果较12 h更优,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低温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龙 胡晓 +1 位作者 李玫 李世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调查贵州省福泉县脑卒中高危人群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关系,分析CA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福泉县6个镇、4个乡常住居民9500例进行健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颈动脉彩色超声... 目的调查贵州省福泉县脑卒中高危人群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关系,分析CA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福泉县6个镇、4个乡常住居民9500例进行健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共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032例,随机选取高危人群360例,再根据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筛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78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131例及CAS组151例,检测氧化应激指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S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组ox-LDL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和IMT增厚组[(564.7±70.6)μg/L vs(434.5±46.3)μg/L,(488.1±51.2)μg/L,P<0.05],SOD明显低于颈动脉正常组和IMT增厚组[(41.0±18.1)kU/L vs(67.4±9.5)kU/L,(58.6±10.3)kU/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脑卒中史或家族史、空腹血糖、LDL-C、ox-LDL升高是导致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积极指导控制各项危险因素,调控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可延缓CAS,降低脑卒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氧化性应激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类 LDL 超氧化物歧化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dx鼠体内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太云 冯善伟 +4 位作者 李才明 曾缨 姚晓黎 黄文 张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6,I0003,I0004,共8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在mdx鼠体内的动态分布特点。方法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hBM-MSCs,将1×10^7个干细胞(0.3ml)经尾静脉注入免疫抑制的mdx鼠(8—10周龄)体内。于移植后48h、2、4、8、12、16...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在mdx鼠体内的动态分布特点。方法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hBM-MSCs,将1×10^7个干细胞(0.3ml)经尾静脉注入免疫抑制的mdx鼠(8—10周龄)体内。于移植后48h、2、4、8、12、16、20、24周处死鼠,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织器官的BrdU阳性细胞核数、骨骼肌人细胞核(Hu)及人抗肌萎缩蛋白(Dys)的表达,RT-PCR检测人Dys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后4周内,BrdU阳性细胞核可见于多数组织、器官,其中以骨髓、肝、肺较多;肝、肺Brdu阳性细胞核数4周后逐渐下降;移植后48h骨髓BrdU阳性细胞核数较多,2周最多,16周后仍维持较高水平;4周后骨骼肌的BrdU阳性细胞核数逐渐增加。移植后2周骨骼肌检测到少量人特异性抗核抗体(anti-Hu)阳性细胞核,4周后在骨骼肌肌膜可见少量人特异性Dys阳性细胞,8周后有Dy8mRNA的表达;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anti-Hu抗体阳性细胞核数和Dys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Dys 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hBM-MSCs移植mdx鼠后早期(2—4周)主要分布在骨髓、肝、肺,后期(4周后)主要分布在骨髓、骨骼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e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光洪 黄梅 +6 位作者 袁路 林华 胡颖 彭珊珊 姜友军 田雨 田锦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对过氧化氢(H2O2)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cDNA 3.1-GPX1表达载体转染至HUVEC并用500μmol/L H2O2处理8h,实时定量PCR检测HUVEC的GPX1 mRNA水平、Western b...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对过氧化氢(H2O2)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pcDNA 3.1-GPX1表达载体转染至HUVEC并用500μmol/L H2O2处理8h,实时定量PCR检测HUVEC的GPX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X1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 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酯(DCFH-DA)荧光定量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相应试剂盒检测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500μmol/L H2O2处理可抑制HUVEC中GPX1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POD、SOD活力,提高细胞ROS含量。抑制miR-373-5p表达可提高GPX1的表达,降低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强细胞POD和SOD活力,降低ROS含量。结论GPX1能降低H2O2诱导的HUVEC凋亡,增强细胞POD、SOD的活力及抗ROS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 过氧化氢 凋亡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抗炎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晓 朱加应 +2 位作者 黄伟琨 万兴 王建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用MOG35-55多肽诱发60只EAE小鼠模型,做去卵巢术。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雌激素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雌激素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用MOG35-55多肽诱发60只EAE小鼠模型,做去卵巢术。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EAE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取脑和脊髓,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EAE小鼠CNS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组EAE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减轻(P<0.05);H-E染色显示治疗组炎细胞浸润减少(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结果示治疗组CNS中IL-17、IL-23、TNF-α、IFN-γ表达降低而IL-4增加(P<0.05)。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降低IL-17、IL-23、TNF-α、IFN-γ,增加IL-4,从而减轻EAE小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雌激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肌性标志物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肌细胞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太云 代宏 +5 位作者 林军 李玫 熊符 冯善伟 张亚妮 张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6-520,597,598,共7页
目的研究成肌性标志物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分化为肌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hBM-MSCs,采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检测hBM-MSCs中成肌性标志物MyoD、myogenin及desmin的表达。将1×107个hBM-MSCs经尾静脉注入... 目的研究成肌性标志物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分化为肌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hBM-MSCs,采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检测hBM-MSCs中成肌性标志物MyoD、myogenin及desmin的表达。将1×107个hBM-MSCs经尾静脉注入免疫抑制的mdx小鼠体内,于移植后2-24周处死,采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检测小鼠骨骼肌内MyoD、myogenin、desmin和人特异性抗肌萎缩蛋白(Dys)的表达。结果每100个hBM-MSCs中MyoD、myogenin和desmi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3.5±5.3、30.7±6.2和28.4±5.7,第5代hBM-MSCs中可检测到MyoD、myo-genin和desmin mRNA表达。hBM-MSCs移植后2周,mdx小鼠骨骼肌内可检测到少量MyoD和myogenin阳性细胞,4周后可检测到少量desmin阳性细胞。hBM-MSCs移植后2-4周,骨骼肌中开始出现MyoD和myogenin mRNA表达,12-16周较强;移植后8周开始出现desmin mRNA表达,16周后表达渐增强。hBM-MSCs移植后4周,mdx小鼠骨骼肌肌膜可见少量人特异性Dys阳性细胞,8周后开始出现Dys mRNA表达,随着移植后时间延长,Dys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hBM-MSCs具有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的潜力,能在受体内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在hBM-MSCs分化为肌细胞的过程中,MyoD和myogenin表达上调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成肌性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炎并发张口困难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昊 田锦勇 罗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张口困难 脑干炎 并发 颞下颌关节病 口腔科患者 颌面部炎症 常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22a过表达联合EPO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然 王露 +1 位作者 唐蔓 胡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miR-422a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独或联合作用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H2O2组(300μmol/LH2O2处理4h)、miR-NC组(H2O2刺激前转染空质粒48h)、m... 目的:探讨过表达miR-422a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独或联合作用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H2O2组(300μmol/LH2O2处理4h)、miR-NC组(H2O2刺激前转染空质粒48h)、miR-422a组(H2O2刺激前转染100nmol/LmiR-422amimics48h)、EPO组(H2O2刺激前用1IU/mLEPO处理细胞2h);miR-422a+EPO组(H2O2刺激前同上,用EPO及miR-422amimics处理细胞)。用qRT-PCR、MTT法、AnnexinV-FITC/PI双染法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miR-422amRNA表达、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H2O2刺激可降低PC12细胞miR-422a表达,转染miR-422amimics后miR-422a的表达升高(P<0.05)。H2O2刺激可抑制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下调p-AKT蛋白的表达;过表达miR-422a及EPO均可增强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上调p-AKT表达,二者合用效应更强(P<0.05)。结论:过表达miR-422a及EPO均可增强H2O2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两者合用效应更强,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miR-422a 促红细胞生成素 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后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报告
20
作者 王传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45-45,共1页
女,38岁。因头部被重击后左侧肢体无力收入院。查:BP13.3/9.3KPa,头颅无伤迹,心肺腹(-)。神清语利,双瞳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底(-),左中枢性面舌瘫,左上肢肌力0°,左下肢Ⅰ-Ⅲ°,左侧肌张力低。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外伤后 大脑中动脉 中枢性面舌瘫 血栓形成 动脉内膜 左侧肢体 脑血管造影 左下肢 夹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