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透析结合UPLC的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谢欢 宋选飞 +5 位作者 周斌 刘耀 杨芳芳 陈迎龙 朱艳 张永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考察弩药微乳多成分在自制探针上的回收率与温度、灌流速度、浓度的关系,研究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家兔皮肤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UPLC测定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质量浓度;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温度、... 目的考察弩药微乳多成分在自制探针上的回收率与温度、灌流速度、浓度的关系,研究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家兔皮肤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UPLC测定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质量浓度;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温度、灌流速度、质量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UPLC测定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透析液中多成分含量变化,并用DAS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升高温度,各成分探针回收率逐渐提高;流速越大,药物回收率越低,且回收率与探针周围药物质量浓度关系不大。弩药微乳中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在皮下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C max分别为(3.24±0.36)(1.04±0.29)(4.78±2.15)(2.86±0.55)μg·mL^(-1);AUC 0-∞分别为(52.42±30.84)(7.70±3.73)(42.23±13.93)(22.68±12.51)h·μg·mL^(-1)。结论首次采用微透析在体实时取样技术,建立UPLC检测方法,对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进行研究,为弩药微乳后续的考察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弩药微乳 微透析 UPLC 皮肤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药血人参及其制剂对“气弱血弱体弱”冷病模型小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欢 张永萍 段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2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苗药血人参及其制剂对“气弱血弱体弱”冷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八珍颗粒阳性对照组、乙酸乙酯(YSYZ)部位高中低剂量组、芪胶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疲劳法+放血+泻下法复合... 目的研究苗药血人参及其制剂对“气弱血弱体弱”冷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八珍颗粒阳性对照组、乙酸乙酯(YSYZ)部位高中低剂量组、芪胶升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疲劳法+放血+泻下法复合造模方法。每天早上8点灌胃40%番泻叶水浸液,10点进行竭力游泳测试,下午2点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尾部放血0.2 g,隔2 d放一次,如此重复4周。每周观察小鼠体质量的改变;实验3周后,进行疲劳游泳时间的测定;第4周实验结束后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ATP、cAMP、cGMP水平,并计算cAMP/cGMP比值。取脾、胸腺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毛稀疏且暗淡无光泽,饮食减少,鼠尾冰冷,体质量减轻,竭力游泳时间减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YSYZ高剂量组、芪胶升白胶囊高剂量组小鼠身形匀称,活动自如,皮毛浓密、色乳白有光泽;各实验组脾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除YSYZ部位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芪胶升白胶囊高剂量组脾指数高于模型组,其余各组脾指数均小于模型组,其中YSYZ部位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YSYZ高剂量组、芪胶升白胶囊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TP、cAMP、cGMP含量降低(P<0.01或P<0.05)。结论苗药血人参及其制剂对“气弱血弱体弱”冷病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小鼠ATP、cAMP、cGMP水平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人参 芪胶升白胶囊 气弱血弱体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凝胶的皮肤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金英 张永萍 +2 位作者 曹国琼 刘耀 徐剑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133-1138,共6页
目的应用经皮微透析技术研究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凝胶的皮肤药动学过程,考察其在体透皮性能。方法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考察微透析探针体外内回收率,建立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微透析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不同时间的皮下药物样品,... 目的应用经皮微透析技术研究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凝胶的皮肤药动学过程,考察其在体透皮性能。方法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考察微透析探针体外内回收率,建立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微透析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不同时间的皮下药物样品,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测定样品中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浓度,并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通过微透析数据处理发现,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凝胶中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皮下最大浓度(C_(max))分别为1.58、0.32、0.41μg/m L,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2.10、1.11、8.01小时,12小时内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12))分别为7.60、2.32、1.36 mg/(L·h)。结论丹参“水—脂”二元组分凝胶透皮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水—脂”二元组分凝胶 微透析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欢 张永萍 +2 位作者 程纯 徐剑 刘耀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81-85,共5页
原位凝胶作为一种新型递药系统,在制备工艺、给药途径的选择、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研究方面具有令人瞩目的潜力,是近年来在医药研究企业及药物制剂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报道,... 原位凝胶作为一种新型递药系统,在制备工艺、给药途径的选择、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研究方面具有令人瞩目的潜力,是近年来在医药研究企业及药物制剂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报道,就原位凝胶的特点与分类、常用基质材料、给药途径进行介绍,揭示原位凝胶递药系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更好地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该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凝胶 分类 基质 给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药弩药方最佳配伍筛选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成雪 张永萍 +2 位作者 徐剑 杨芳芳 刘耀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10-14,共5页
目的筛选苗药弩药方最佳配伍组成。方法利用均匀设计法得到不同配伍弩药11组,将11组弩药用1200 mL 50%乙醇浸泡,浸泡30 d;结合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小鼠热板法实验、鸡蛋清致炎实验、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对11组弩药方进行筛选。结果筛选的... 目的筛选苗药弩药方最佳配伍组成。方法利用均匀设计法得到不同配伍弩药11组,将11组弩药用1200 mL 50%乙醇浸泡,浸泡30 d;结合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小鼠热板法实验、鸡蛋清致炎实验、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对11组弩药方进行筛选。结果筛选的苗药弩药方最佳配伍为川乌40 g,八角枫30 g,天南星40 g,三分三20 g,雪上一枝蒿20 g,半截烂40 g,透骨香100 g。结论采用均匀设计结合经典镇痛抗炎试验对弩药方进行筛选,为苗药弩药方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弩药方 镇痛抗炎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欢 张永萍 程纯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淫羊藿是祖国医学传统的补益类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骨质疏松等常见疾病的治疗中。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神农本草经》《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等书籍... 淫羊藿是祖国医学传统的补益类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骨质疏松等常见疾病的治疗中。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神农本草经》《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等书籍中早有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所含有的淫羊藿苷等有效成分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和植物雌激素样活性,对性激素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能够调节生殖内分泌系统。淫羊藿中淫羊藿总黄酮等活性成分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因而淫羊藿在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就近年来淫羊藿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淫羊藿及其制剂的临床开发和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卵巢早衰 围绝经期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叶中单宁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蓂 杨姗 +2 位作者 吴静澜 张天生 张高红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5期33-36,共4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运用改良的Folin-Ciocalteu法对柿叶中的单宁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影响因素,再用正交法进一步优化柿叶中单宁的提取工艺。结果发现,新鲜干燥柿叶中单宁的质量分数高于新鲜柿...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运用改良的Folin-Ciocalteu法对柿叶中的单宁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影响因素,再用正交法进一步优化柿叶中单宁的提取工艺。结果发现,新鲜干燥柿叶中单宁的质量分数高于新鲜柿叶与干燥落柿叶,最优提取工艺:在100℃下,以水为溶剂提取1.0 h,料液比为1∶30,提取次数为3次,该条件下单宁质量分数达到27.43 mg/g,出膏率为16.57%。该提取工艺操作便捷、取材方便,提取率和出膏率较高,适用于柿叶中单宁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单宁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