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仙祥 张仁贵 +1 位作者 徐本福 周玉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2004年在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进行了4个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冈优527产量最高,为609.2kg/667m^2。比其它品种增产9.4%~16.6%;Ⅱ优多系1号次之,具有较理想的分蘖,较高的成穗率和较... 2004年在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进行了4个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冈优527产量最高,为609.2kg/667m^2。比其它品种增产9.4%~16.6%;Ⅱ优多系1号次之,具有较理想的分蘖,较高的成穗率和较适宜的叶面积系数;冈优527、Ⅱ优多系1号的实粒与顶3叶比适中,产量稳定,可作为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的主推品种。4个品种有效分蘖与各阶段分蘖呈正相关,不同品种叶序、长、宽闻存在不同程度正相关系,选择适宜叶面积系数,能够提高成穗率、粒叶比,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品种 产量 相关性状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专用青饲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从福 陈仙祥 +2 位作者 张美霞 莫玉贤 吴光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方式对墨西哥专用青饲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及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种植密度为 45 0 0株 / 6 6 7m2 ,其生物学产量最高 ,可达 45 96 .7kg/ 6 6 7m2 ;不同密度植株生长表现为株高、主茎叶片数、再生株高和...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方式对墨西哥专用青饲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及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种植密度为 45 0 0株 / 6 6 7m2 ,其生物学产量最高 ,可达 45 96 .7kg/ 6 6 7m2 ;不同密度植株生长表现为株高、主茎叶片数、再生株高和再生主茎叶片数均符合 6种生长模型 ,即株高用 y =aebx,主茎叶片数用 y =axb,再生株高和再生主茎叶片数用 y =a +bx拟合效果较好 ,分蘖规律遵循 y =c(1 +aebx) -1 ,求出快慢拐点是 6 0 0 0株 / 6 6 7m2 出现最早 ,2次割青 ,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饲料 种植密度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素对杂交油菜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仙祥 白明琼 +1 位作者 陈明霞 吴兴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为探索杂交油菜丰产栽培模式 ,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 ,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以栽培因子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为决策变量 ,杂交油菜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经模型分析结果 ,获得大于 2 0 0 ... 为探索杂交油菜丰产栽培模式 ,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 ,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以栽培因子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为决策变量 ,杂交油菜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经模型分析结果 ,获得大于 2 0 0 kg/ 6 6 7m2 的农艺产量方案 :密度 875 7.8~ 9775 .4株 ,施纯氮 10 .6 933~12 .6 136 kg、纯磷 6 .4 6 13~ 8.130 5 kg、纯钾 7.6 6 5 1~ 9.1346 kg;一次分枝、主序角果数 :密度 75 0 0~ 90 0 0株 ,施纯氮 8.5~ 9.0 kg、纯磷 6 .5~ 7.0 kg、纯钾 8.0~ 8.5 kg;最优点 N、P、K比例分别为 :产量 1.4 4∶ 1∶ 1.2 ,一次分枝 1.32∶ 1∶ 1.2 1,主要角果数 1.2 7∶ 1∶ 1.2 8。四因子影响目标性状的顺序是 :产量为密度 >氮 >钾 >磷 ;一次分枝为密度 >氮 >磷 >钾 ;主序角果数为氮 >钾 >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素 杂交 油菜 杂选1号 产量 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产量形成与冠层叶、鞘、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仙祥 周丛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6-11,共6页
20 0 0~ 2 0 0 1年 ,采用裁剪冠层叶面积的方法研究控制杂交稻产量形成与冠层叶、鞘、茎 ,分析倒1、倒 2、倒 3叶的叶、鞘生长规律及剪叶后对有效库容、源库变化、茎鞘输出率和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 3个叶、鞘的生长符合 y=c... 20 0 0~ 2 0 0 1年 ,采用裁剪冠层叶面积的方法研究控制杂交稻产量形成与冠层叶、鞘、茎 ,分析倒1、倒 2、倒 3叶的叶、鞘生长规律及剪叶后对有效库容、源库变化、茎鞘输出率和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 3个叶、鞘的生长符合 y=c/ 1+ae-bx曲线规律。抽穗后裁剪冠层叶 ,总库容变化是受千粒重的影响。有效库容随剪叶面积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空秕粒增加明显 ,源不能满足库。 A6B6全部剪去上 3个叶后 ,充实度为0 .3375。水稻高效能叶占 5 4.88% ,低效能叶占 4 5 .12 %。物质生产叶片是倒 1>倒 2 >倒 3;裁剪冠层叶面积各节间茎鞘物质输出率的变化是 :倒 3节 Aj、Bj均为鞘 >茎鞘 >茎 ,倒 2节 Aj为鞘 >茎鞘 >茎 ,Bj为鞘 >茎>茎鞘 ,倒 1节 Aj、Bj均为茎鞘 >鞘 >茎。剪叶面积与充实度、灌浆重呈 y=a-bx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形成 库容变化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栽培体系(SRI)对杂交水稻群体分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仙祥 陈明霞 +4 位作者 黄新 杨忠热 黄永林 胡光兰 蒙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SRI栽培技术对有效分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是密度(x1 )>秧龄(x3 )>中耕次数(x2 )>穴谷粒数(x4 ),目标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有效分蘖与产量达极显著相关。最优方案筛选有效分...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SRI栽培技术对有效分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是密度(x1 )>秧龄(x3 )>中耕次数(x2 )>穴谷粒数(x4 ),目标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有效分蘖与产量达极显著相关。最优方案筛选有效分蘖大于 10万蘖 /667m2,定植密度 38. 3~40. 4cm2,中耕次数 3. 0~3. 3次,移栽秧龄 19. 3~21. 5d,穴谷粒数 2. 7~3. 0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分蘖 SRI 中耕 粒数 强化栽培体系 秧龄 杂交水稻 影响 次数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联系数多因素态势排序分析法在水稻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仙祥 张美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5,共3页
采用集对分析原理和方法——四元联系数,对4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态势级、态势序、评语分别为:Ⅱ优多系1号优良势、1级、优良品种;冈优527优良势、7级、优良品种;D优527较好势、15级、较好品种,冈优725一般势、19级、一... 采用集对分析原理和方法——四元联系数,对4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态势级、态势序、评语分别为:Ⅱ优多系1号优良势、1级、优良品种;冈优527优良势、7级、优良品种;D优527较好势、15级、较好品种,冈优725一般势、19级、一般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联系数 品比 态势排序 综合评估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仙祥 周从福 白明琼 《耕作与栽培》 2003年第1期25-27,29,共4页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影响易控因子 ,即定植规格 (X1 ) ,中耕次数 (X2 ) ,移栽秧龄 (X3 )和穴谷粒数 (X4)对强化栽培产量、群体分蘖、成穗率和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目标...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影响易控因子 ,即定植规格 (X1 ) ,中耕次数 (X2 ) ,移栽秧龄 (X3 )和穴谷粒数 (X4)对强化栽培产量、群体分蘖、成穗率和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目标回归数学模型 ,并对产量模拟优化组合筛选 ,提出了SRI产量 6 0 0kg/ 6 6 7m2 以上的优化方案 ,定植规格4 1 4 79~ 4 7 75 0 6 ;中耕次数 2 4 4 4 3~ 4 5 981 ;移栽秧龄1 9 2 887~ 2 1 6 347;穴谷粒数 1 1 4 79~ 1 775 1。影响诸指标的变化是产量X1 >X4>X3 >X2 ;群体分蘖X1 >X3 >X4>X2 ;成穗率X1 >X2 >X3 >X4;穗粒数X3 >X4>X2 >X1 ;实粒数X1 >X4>X3 >X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 栽培因素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