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花清风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材 曹佩雪 梁光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42-44,共3页
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方法反复分离纯化,从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 Wall.ex Roxb)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它们为二十五烷酸(1)、木栓酮(2)、5-氧阿朴菲碱(3)... 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方法反复分离纯化,从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 Wall.ex Roxb)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它们为二十五烷酸(1)、木栓酮(2)、5-氧阿朴菲碱(3)、3-氧化齐墩果酸甲酯(4)、齐墩果酸(5)、羽扇豆-20(29)-烯-3-酮(6)、羽扇豆醇(7)、β-谷甾醇(8)、脱镁叶绿甲酯酸(9)。化合物2,6、7、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清风藤 化学成分 清风藤科 急性肝炎并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产白刺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青 朱海燕 +1 位作者 杨小生 郝小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研究黔产白刺花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26烷酸(1),30烷醇(2),30烷酸(3)、32烷酸(4)、棕榈酸单甘酯(5)、26烷酸甘油酯(6... 目的:研究黔产白刺花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26烷酸(1),30烷醇(2),30烷酸(3)、32烷酸(4)、棕榈酸单甘酯(5)、26烷酸甘油酯(6)、7-羟基-3′,4′-亚甲基二氧异黄酮(7)、高丽槐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红车轴草苷(11)、白藜芦醇(12)、伞形花内酯(13)、东莨菪内酯(14)、皮契荔枝苷(15)、蔗糖(16)。结论:阐明了该植物中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1-6,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花 化学成分 黄酮 香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叶白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龚小见 朱海燕 +1 位作者 杨小生 郝小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50-51,54,共3页
从柳叶白前根和茎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4-二羟基苯乙酮(1-(2,4-dihydroxphenyl)ethanone,2),间二苯酚(resorcinol,3),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1-(4-hydroxy-3-methoxyphenyl... 从柳叶白前根和茎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4-二羟基苯乙酮(1-(2,4-dihydroxphenyl)ethanone,2),间二苯酚(resorcinol,3),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1-(4-hydroxy-3-methoxyphenyl)e-hanone,4),4-羟基苯乙酮(1-(4-hydroxyphenyl)ethanone,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蔗糖(sucrose,7)。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白前 2 4-二羟基苯乙酮 间二苯酚 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 4-羟基苯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岩枫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宁线 徐必学 +1 位作者 邱净英 梁光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05期4-6,共3页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硅胶柱、凝胶柱等方法分离,从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全草的氯仿部分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紫珠萜酮(2),岩白菜素(3),aquillochin(4),胡萝卜...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硅胶柱、凝胶柱等方法分离,从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全草的氯仿部分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紫珠萜酮(2),岩白菜素(3),aquillochin(4),胡萝卜苷(5)和没食子酸(6)。以上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岩枫 化学成分 大戟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母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雷培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B06期12-14,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益母草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了其中62个化学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是:1-辛烯-3-醇(18.96%)、吉马烯-D(10.78%)、α-蒎烯(9.57%)、β-石竹烯(7.31%)、双环吉马烯(3.37%)和芳樟醇(2...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益母草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了其中62个化学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是:1-辛烯-3-醇(18.96%)、吉马烯-D(10.78%)、α-蒎烯(9.57%)、β-石竹烯(7.31%)、双环吉马烯(3.37%)和芳樟醇(2.32%)。通过对益母草挥发油含量和有效成分的分析和评价,为更好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益母草资源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益母草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分析鉴定 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 1-辛烯 Α-蒎烯 有效成分 科学依据 综合利用 石竹烯 芳樟醇 油含量 草资源 双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那参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赵超 杨小生 +1 位作者 朱海燕 任永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9-280,共2页
从植物柏那参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5,22-豆甾烯醇、1,3-二苯基-2丙烯-1-酮、齐墩果酸,4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柏那参 豆甾烯醇 1 3-二苯基-2丙烯-1-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果鱼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吴红果 娄华勇 +1 位作者 梁光义 潘卫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5-788,共4页
目的研究毛果鱼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毛果鱼藤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β-香树脂醇(1)、顺式-10-十九碳烯酸(2)、豆甾-4-烯... 目的研究毛果鱼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毛果鱼藤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β-香树脂醇(1)、顺式-10-十九碳烯酸(2)、豆甾-4-烯-3-酮(3)、羽扇-20-(29)—烯-3-酮(4)、白桦脂酸(5)、β-谷甾醇(6)、soyasapogenol B(7)、丁香酸(8)、N-苯甲酰基-L-苯丙氨醇(9)。结论除化合物1、6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果鱼藤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山茶属花香气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39
8
作者 甘秀海 梁志远 +1 位作者 王道平 王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4-207,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茶属中山茶花、油茶花、茶树花3种茶花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山茶属花的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山茶花、油茶花、茶树花中分别检测出26、36、48种香气成分,各占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茶属中山茶花、油茶花、茶树花3种茶花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山茶属花的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山茶花、油茶花、茶树花中分别检测出26、36、48种香气成分,各占其总香气成分的94.53%、96.43%和98.76%。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为1-己醇、苯乙酮、芳樟醇、(反)茴香烯、去氢土臭素、吉马烯D、对羟甲酚、δ-杜松烯,但各自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另外,各种茶花均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山茶花的特有香气成分主要有丁香酚、醋酸癸酯等;油茶花特有香气成分主要为3-甲基-二氢-2(3H)呋喃酮、月桂烯等;茶树花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有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柠檬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烷氧取代苯基哌嗪类盐酸盐的合成 被引量:8
9
作者 白宝清 袁牧 +2 位作者 肖志会 周鸿 周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8-469,473,共3页
单烷氧基取代苯基哌嗪盐酸盐是合成苯基哌嗪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以二乙醇胺为起始原料,经氯代反应制得β,β1 二氯代二乙基胺盐酸盐,然后与单烷氧基取代苯胺经环合反应合成5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证实与... 单烷氧基取代苯基哌嗪盐酸盐是合成苯基哌嗪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以二乙醇胺为起始原料,经氯代反应制得β,β1 二氯代二乙基胺盐酸盐,然后与单烷氧基取代苯胺经环合反应合成5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证实与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醇胺 烷氧基苯胺 苯基哌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钱草中有机酸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前军 杨小生 +3 位作者 朱海燕 姚云 郝小江 宋宝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55-56,共2页
从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分离并鉴定了5个有机酸化合物,分别为:月桂酸(1)、二十四烷酸(2)、丁二酸(3)、顺丁烯二酸(4)、三十烷酸(5)。化合物1-5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
关键词 连钱草 有机酸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环三萜衍生物的合成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磊 杨小生 +2 位作者 杨娟 叶林虎 郝小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和在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型五环三萜衍生物,经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天然存在的和从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结构衍生的三萜化... 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和在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型五环三萜衍生物,经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天然存在的和从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结构衍生的三萜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a和1b活性较好。因此,对五环三萜化合物进行结构衍生,可以发现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环三萜 衍生物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Gelsemium elegans)生物碱结构类型增补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振 杨小生 +2 位作者 邸迎彤 何红平 郝小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根据对亚洲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研究结果,探讨将已知5种生物碱骨架类型扩展为9种,其中新增补并命名为Geleboline-type,Gelselegine-type,Gelsemamide-type,以及首次报道在亚洲钩吻中得到的Yohimbane-type类型。
关键词 钩吻 生物碱类型 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翠雀花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妍 郝小燕 杨小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5-796,共2页
关键词 云南翠雀花 二萜生物碱 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产三尖杉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玫 马琳 +1 位作者 郝小江 杨小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对黔产三尖杉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磺酰罗丹明(SRB)法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粗提物和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 目的:对黔产三尖杉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磺酰罗丹明(SRB)法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粗提物和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芹菜素(Ⅰ)、β-谷甾醇(Ⅱ)、乙酰三尖杉碱(Ⅲ)、柯伊利素(Ⅳ)、桥氧三尖杉碱(Ⅴ)、正三十一烷醇(Ⅵ)、7,3′,4′-三羟基黄酮(Ⅶ)、柳杉酚(Ⅷ)、三尖杉碱(Ⅸ)、台湾三尖杉碱(Ⅹ)和海南粗榧内酯hainanolide(Ⅺ);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初步阐明了黔产三尖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Ⅱ、Ⅵ~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Ⅺ)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