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贵阳市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污染源区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敬婷
王艳妮
谢凯夫
彭科曼
杨俊
-
机构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贵州环科环保咨询有限公司
贵阳市气象局
-
出处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120-128,共9页
-
基金
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239)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黔科中引地[2022](4056))。
-
文摘
通过收集和整理贵阳市监测站点所得数据,对贵阳市2023年各污染物浓度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2023年贵阳市春季和夏季,受降雨洗净效应,颗粒物较其他季节偏低,但光照和温度升高导致臭氧浓度达到年内高峰,特别是碧云窝站点记录的105.66μg/m^(3)。秋冬季节,人为活动及大气逆温增加了污染物浓度,红边门站点PM_(2.5)达40.19μg/m^(3),中院村PM_(10)最高达59.59μg/m^(3),显示出工业和交通活动对污染的显著影响。同样,SO_(2)和NO_(2)浓度在冬季显著上升,SO_(2)最大浓度出现在中院村达17.90μg/m^(3),NO_(2)最大浓度出现在市环保站,为25.50μg/m^(3)。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M_(2.5)与PM_(10)、SO_(2)与NO_(2)呈现极强正相关,CO与PM_(2.5)、PM_(10)、SO_(2)、NO_(2)相关系数为0.575~0.608,反映交通和工业燃烧是其主要来源。O_(3)与其他污染物关联性较弱,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SO_(2)与PM_(2.5)、PM_(10)强正相关,可能与硫酸盐生成有关,而NO_(2)与PM_(2.5)、PM_(10)、SO_(2)相关性强,强调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对污染浓度的重要影响。通过对2023年污染天潜在源区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利用PSCF与CWT分析确认了长距离污染物输送路径,尤其是广西自治区西乡塘区和武鸣县大气污染物输送在此次污染事件中影响显著,最大贡献浓度为107.74μg/m^(3)。旨在为贵阳市的空气质量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建议,为制定科学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相关性分析
潜在源区
贵阳市
-
Keywords
Guiyang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correlation analysis
potential source areas
-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