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817的选育 被引量:8
1
作者 侯燕 侯国佐 +1 位作者 侯剑 余顺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7,共4页
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50A与双低恢复系HF16-1400为亲本配制了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817。该组合在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4.62kg/667m2和79.2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分别增产6.6%和9.34%;平均含油率为4... 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50A与双低恢复系HF16-1400为亲本配制了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油研817。该组合在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4.62kg/667m2和79.2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分别增产6.6%和9.34%;平均含油率为45.32%,比对照(油研10号)高1百分点,是油研10号作对照6年来第1个含油率稳定超过其的品种;芥酸含量0.2%,硫甙含量28.35μmol/g饼。该组合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油研817 低芥酸 低硫甙 高油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研10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效果及推广应用前景
2
作者 邵明波 程尚明 +5 位作者 汤勇 余顺波 高志宏 白俊霞 李风华 杜才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3-46,共4页
对油研10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研10号产量为165~297.3 kg/667m2,较对照增产17.84%。2006—2008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2 321.4 hm2,中心示范面积180.1 hm2。大田生产应用平均产量达160.3 kg/667m2,比当地推广品种增... 对油研10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研10号产量为165~297.3 kg/667m2,较对照增产17.84%。2006—2008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2 321.4 hm2,中心示范面积180.1 hm2。大田生产应用平均产量达160.3 kg/667m2,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9.24%。3年示范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应用推广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研10号 高产示范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研系列油菜新品种分绍
3
《农技服务》 2003年第8期17-20,共4页
(一)油研七号 油研七号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以22A为母本,1536-119为父本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先后通过贵州、江西、四川、湖南、安徽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油菜 油研八号品种 油研七号品种 油研九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要点 适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的选育 被引量:6
4
作者 秦信蓉 沈奇 +3 位作者 曹熠 喻时周 高志宏 杜才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7-9,共3页
为选育适应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01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18R为父本,成功配制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该品种在2010—2012年国家中游区域试验20个试点中18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年平均产量162.93kg/667m2... 为选育适应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01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18R为父本,成功配制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该品种在2010—2012年国家中游区域试验20个试点中18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年平均产量162.9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00%;2年平均产油量76.4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61.36kg/667m2)增加13.09%。2年含油量平均为46.80%,芥酸含量均为0,硫甙含量平均18.51μmol/g饼。2012年12月通过国家中游区域试验并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2004)。适宜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育118 杂交油菜 高油分 双低 核不育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籽高油分杂交油菜新组合异地鉴定筛选
5
作者 汤勇 张玉清 彭永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77,共3页
通过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开展黄籽高油分杂交油菜新组合异地鉴定筛选,以期筛选出适宜湖南推广的黄籽高油分杂交油菜新组合。结果表明:有3个组合(sh 404外,sh 403、sh 405)产量位次分别排在第2、4、5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多,经济性状较好,单... 通过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开展黄籽高油分杂交油菜新组合异地鉴定筛选,以期筛选出适宜湖南推广的黄籽高油分杂交油菜新组合。结果表明:有3个组合(sh 404外,sh 403、sh 405)产量位次分别排在第2、4、5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多,经济性状较好,单株有效角果数在1 000以上,比两对照高,千粒重较大,抗油菜菌核病能力较强,熟期较早,适合棉区油棉间套作;sh 406小区产量最高,其经济性状较合理,单株有效角997.7角,每角粒数14.2粒,千粒重4.1 g。具有较大的产量潜力。抗病性中等,抗倒性较强。该组合冬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适合于油-稻、油-棉一年两熟制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籽 高油分 杂交油菜 异地鉴定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
6
作者 邵明波 程尚明 +5 位作者 汤勇 余顺波 高志宏 白俊霞 李风华 杜才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0-52,共3页
为促进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区域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对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我国广大农村小油坊订单农业是行之有效的;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10号、11号等是小油坊订单农业的... 为促进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区域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对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我国广大农村小油坊订单农业是行之有效的;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10号、11号等是小油坊订单农业的首选品种,介绍了4种较为成功的小油坊订单农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高油分 黄籽 双低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实施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邵明波 程尚明 +2 位作者 汤勇 余顺波 高志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79,82,共4页
油研9号、油研10号经多家油脂加工企业榨油对比试验结果,出油率分别为41.67%和40.68%,比当地混收种高5.92和5.25个百分点;苏州田源种业在该地定点调查,油研10号品种的覆盖率从2003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65.1%,混收种的含油率从32.3%上升... 油研9号、油研10号经多家油脂加工企业榨油对比试验结果,出油率分别为41.67%和40.68%,比当地混收种高5.92和5.25个百分点;苏州田源种业在该地定点调查,油研10号品种的覆盖率从2003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65.1%,混收种的含油率从32.3%上升到35.5%;以贵州开阳华兴、苏州天一、常德市的8家小作坊为例,近年分别订单收购油研9号、油研10号菜籽593.3万kg、1336万kg和277万kg,每100 kg分别按10元、20元和16元加价向农民收购,公司从两品种多出油扣除收购加价和减少菜饼收入后,每100 kg菜籽分别多收入61.6元、22.6元和14.2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分 出油率 订单农业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绿肥-玉米-大豆配套多熟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田飞 苟正贵 +2 位作者 陈颖 周凌 刘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6期29-31,共3页
小麦与绿肥分带种植,小麦收获绿肥翻埋后,在本地块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玉米密度、播差期、玉米大豆带型配置试验,对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和播差期是影响玉米大豆间... 小麦与绿肥分带种植,小麦收获绿肥翻埋后,在本地块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玉米密度、播差期、玉米大豆带型配置试验,对贵州省中海拔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的产量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和播差期是影响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综合总产量的主要因子。其中,玉米密度对总产量的影响最大,播差期对总产量的影响随玉米密度的不同有所不同;玉米密度为51 000株/hm2、播差期为20 d,玉米大豆带型配置指数为2∶2的处理,玉米产量及玉米大豆综合总产量均表现为最高,玉米干物质积累较多,叶面积较大,净同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多熟种植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兴201亲本整理与繁殖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田恩阔 程尚明 +2 位作者 田美建 程国平 唐胜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102-103,共2页
为能及时生产出高纯度的足量亲本供大面积制种,采用“两圃两库一田法”整理繁殖杂交玉米黔兴201亲本。通过育种家种子套袋自交选择,建立原原种库;通过原原种穗行选择和套袋自交选择,生产原种,建立原原种后备库;通过亲本繁殖田生产亲本种... 为能及时生产出高纯度的足量亲本供大面积制种,采用“两圃两库一田法”整理繁殖杂交玉米黔兴201亲本。通过育种家种子套袋自交选择,建立原原种库;通过原原种穗行选择和套袋自交选择,生产原种,建立原原种后备库;通过亲本繁殖田生产亲本种子,采用育种家种子和原原种育苗移栽提高繁殖系数,充分利用冬季海南充足的光热条件加快繁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兴201 亲本整理 亲本繁殖 杂交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兴201玉米冬季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恩阔 程尚明 +2 位作者 田美建 程国平 唐胜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玉米冬季制种能及时解决种业公司正季生产不足,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同时,海南冬季生产的玉米种子成色好,商品性状优,作为一种牛产上的补充形式越来越被种业公司看好。近年许多种子公司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大规模的冬季制种。并有逐年扩... 玉米冬季制种能及时解决种业公司正季生产不足,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同时,海南冬季生产的玉米种子成色好,商品性状优,作为一种牛产上的补充形式越来越被种业公司看好。近年许多种子公司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大规模的冬季制种。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冬季玉米制种的技术总结报道并不多见。黔兴201是贵州省种子站选育的高产抗病耐密植杂交玉米新品种,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贵州油研种业有限公司独家买断品种权。2004年冬季在海南三亚市崖城镇试制种3.33hm^2,平均制种产量达5125.98kg/hm^2,其中部分小面积地块制种产量达8070kg/hm^2,2005年冬季进一步扩大制种面积,效果良好。现将黔兴201的冬季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兴201 亲本特性 冬季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兴201大面积高产示范效果及推广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国平 王树伦 +2 位作者 和盛 曾学芝 和永刚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6-88,共3页
高产示范结果表明:新品种黔兴201平均单产11.664t/hm^2,较对照会单4号增产3.914t/hm^2,增产率为48.05%;最高单产16.575t/hm^2。高产栽培措施为:播种期春播4月5~15日,夏播5月10~20日;密度6.75万~9万株/hm^2;底施农... 高产示范结果表明:新品种黔兴201平均单产11.664t/hm^2,较对照会单4号增产3.914t/hm^2,增产率为48.05%;最高单产16.575t/hm^2。高产栽培措施为:播种期春播4月5~15日,夏播5月10~20日;密度6.75万~9万株/hm^2;底施农家肥22.5~30t/h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0.45~0.75t/hm^2;追肥(尿素)的施用量分别为:苗肥0.15~0.225t/hm^2、穗肥0.45~0.6t/hm^2、粒肥0.15~0.225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兴201 高产示范 配套栽培 推广应用 杂交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黔兴201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国平 安兴智 +2 位作者 和盛 和春良 曾学芝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56,共2页
在每667m^2施纯氮15~40b的范围内,黔兴201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与施氮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474.9681+8.1069X,相关系数R=0.9901,达极显著水平。每增加5kg/667m^2纯氮,玉米产量平均增加41.554kg/667m^2;每... 在每667m^2施纯氮15~40b的范围内,黔兴201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与施氮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474.9681+8.1069X,相关系数R=0.9901,达极显著水平。每增加5kg/667m^2纯氮,玉米产量平均增加41.554kg/667m^2;每增加5kg/667m^2纯氮,玉米产量平均增产率为6.072%。相关分析表明,行粒数与施氮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果穗粗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与施氮量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影响 产量 植株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水稻华优18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银龙 徐小平 +2 位作者 李婷婷 陈芝能 赵秀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期118-119,共2页
进行了水稻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12万穴/hm2处理产量平均在9250kg/hm2,产量随密度12万穴/hm2至21万穴/hm2逐渐增加,但在24万穴/hm2又下降,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密度间生育期无差异,均为171d。分析得出优质杂交水... 进行了水稻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12万穴/hm2处理产量平均在9250kg/hm2,产量随密度12万穴/hm2至21万穴/hm2逐渐增加,但在24万穴/hm2又下降,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密度间生育期无差异,均为171d。分析得出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华优18在遵义海拔750m左右地区获得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播种期4月10日左右,秧龄45d左右,密度在18-21万穴/hm2,采用旱育秧育苗;加强田间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可获10500kg/hm2以上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华优18 密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华优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思梅 江松 +4 位作者 张银龙 陈芝能 李婷婷 田美建 赵秀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5期96-96,15,共2页
本文论述了杂交水稻华优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华优18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玉米黔兴201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15
作者 程国平 田恩阔 和盛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5期83-84,72,共3页
黔兴201是由母本K163和父本123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对该品种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杂交玉米 黔兴201 亲本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