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的生命之歌——贵州布依族审美文化的核心内涵 被引量:7
1
作者 江冬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30-32,共3页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布依族审美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和谐美,他们对生态环境的选择以及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体现其对和谐生命的向往。布依族的文学和戏剧记载了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布依族审美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和谐美,他们对生态环境的选择以及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体现其对和谐生命的向往。布依族的文学和戏剧记载了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这些都是生命和谐美的体现。布依族的服饰也同样体现出他们独特的审美追求,他们追求自然朴素的服饰风格,以蓝色、青色、白色等自然颜色为主色调,这与他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后,布依族在其审美文化的发展演变中,对生命和谐的审美追求一直蕴含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美 生命美 贵州布依族 审美文化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学概论中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海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前,各类教材对区域性风格问题的认识和论述过于简单,往往以作家的创作个性来掩盖地域性风格认识上的不足,使基本的理论问题模糊化。地域性风格的评价尺度不仅在文本内,还应放在创作主体本地性体验的具体文化环境中。具有区域性文学风... 目前,各类教材对区域性风格问题的认识和论述过于简单,往往以作家的创作个性来掩盖地域性风格认识上的不足,使基本的理论问题模糊化。地域性风格的评价尺度不仅在文本内,还应放在创作主体本地性体验的具体文化环境中。具有区域性文学风格的作品在话语形式上应具有一定的地方母语色彩,在文化品格上应具有审视本地性文化特色的明确性,在文学价值上应具有普世性向度,并使之升华为对人类存在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概论 区域性文学风格 文化根性 普世性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主义”与中国现代散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颜水生 王景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4,共5页
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散文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而产生。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孕育了现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散文理论的变革。1920年代,"个人主义"思想... 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散文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而产生。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孕育了现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散文理论的变革。1920年代,"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了现代散文的发展与创作特征,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潮流分化。1930年代,"个人主义"的结构性矛盾促发了现代散文领域的论争。"个人主义"思想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在特定历史时期遭到了抵制和批判,但是它却丰富了现代散文的风格和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现代散文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白华艺术理论对柏格森的接受和超越 被引量:3
4
作者 江冬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88,共4页
宗白华艺术理论的形成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宗白华的艺术理论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关系出发,认为他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理论,由此确立了他的人生观,并提出人生艺... 宗白华艺术理论的形成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着莫大的关联,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从宗白华的艺术理论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关系出发,认为他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创化理论,由此确立了他的人生观,并提出人生艺术化的看法。他运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来解释艺术的本质、创作和欣赏。后来他逐渐超越柏格森的思想,把它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宇宙观相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生命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生命美学 宗白华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国之傩仪:关于《国殇》主旨之论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乡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3,共6页
在先秦两汉时期,除祖先崇拜外,人们认为鬼是能为厉、为祟的害人者,而战死者属于强死者,其为害尤甚。故《国殇》一文不可能是歌颂死于战争的楚国士兵的。"殇"与"禓"古代通用,而"禓"与"傩"异名同... 在先秦两汉时期,除祖先崇拜外,人们认为鬼是能为厉、为祟的害人者,而战死者属于强死者,其为害尤甚。故《国殇》一文不可能是歌颂死于战争的楚国士兵的。"殇"与"禓"古代通用,而"禓"与"傩"异名同实,所以,《国殇》即《国禓》,也就是《国傩》,是楚国国家祭典中的傩祭之歌。对《国殇》主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从整体上研究《九歌》,不至于出现因误读而将其排除在《九歌》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殇》主旨 先秦文学研究 国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即人”的人学价值——论布封的创作主体观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海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57-60,共4页
十八世纪中期法国学者布封提出了著名的"风格即人"的观点,强调文学创作主体作家的个体价值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与文艺复兴以来宣扬的人的理性、价值紧密相关。扭转了此前关于作家依附于神性和简单对于生活的摹仿的观念... 十八世纪中期法国学者布封提出了著名的"风格即人"的观点,强调文学创作主体作家的个体价值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与文艺复兴以来宣扬的人的理性、价值紧密相关。扭转了此前关于作家依附于神性和简单对于生活的摹仿的观念。"风格即人"的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人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即人 文艺创作 人文精神 主体价值 布封 创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香水》中“香水”的具象性和抽象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海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8-79,共2页
德语电影《香水》在国内应该加以重视和研究。本文以葛奴乙提取少女体香研制的"香水"这个符号为研究对象,从它的具象性和抽象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具象性角度提出"香水"这一无形之物在等级社会中具有社会身份象征,又蕴含着社会批... 德语电影《香水》在国内应该加以重视和研究。本文以葛奴乙提取少女体香研制的"香水"这个符号为研究对象,从它的具象性和抽象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具象性角度提出"香水"这一无形之物在等级社会中具有社会身份象征,又蕴含着社会批判的取向;从抽象性角度提出"香水"符号与个体主体价值自然性追求形成一定的暗合关系,具有强大的悲剧张力,是破译关乎人的身份和存在问题的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水” 具象性 抽象性 暗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追问与守望——安妮宝贝作品主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希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7,共3页
对安妮宝贝的评价历来是多种声音并存,而她对创作却始终坚守着难得的严谨,她有自己为文的理念。综观她作品的主题及内容,轶群之处不是繁丽的词藻,不是离奇的情节,而是时时追寻与表达的"人"的主题。"生命的终极关怀"... 对安妮宝贝的评价历来是多种声音并存,而她对创作却始终坚守着难得的严谨,她有自己为文的理念。综观她作品的主题及内容,轶群之处不是繁丽的词藻,不是离奇的情节,而是时时追寻与表达的"人"的主题。"生命的终极关怀"、"精神漂泊"、"边缘人"、"工业都市"等内容及她对生命、生活、人性、人的存在等问题流露出的立场及视角说明她不是无本之木,文学的精神传统和时代的独特氛围孕育了她,与其说她丰富了时代,倒不如说她同时代一起丰富了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宝贝 作品主题 边缘人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使用态度看黔东苗语的母语生态——以黔东南州白午苗族村寨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晓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4期82-87,共6页
黔东苗语是当今苗语三大方言之一,主要以贵州省内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中心分布区。以现属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的白午苗族村寨苗语使用态度情况调查资料为例,具体分析了当今黔东苗语方言的母语使用生态情况。指出尽管现在黔东苗语... 黔东苗语是当今苗语三大方言之一,主要以贵州省内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中心分布区。以现属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的白午苗族村寨苗语使用态度情况调查资料为例,具体分析了当今黔东苗语方言的母语使用生态情况。指出尽管现在黔东苗语还有较为集中的成片分布区域,但当地苗族群众对外族语,尤其是对汉语借用和转用的速度都在迅速地加快,黔东苗语的母语生态危机也在日益显现。黔东苗语的母语生态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苗语 白午苗话 语言使用态度 母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三段论形式及其应用探微
10
作者 李贤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1,共3页
目前对复合式三段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欠深入,逻辑教材也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仅仅限于第一格AAA式的讨论。因此,从应用视角研究复合式三段论,归纳总结出复合式三段论的基本形式,进而发掘复合式三段论的各种交叉形式广阔的应用前景就... 目前对复合式三段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欠深入,逻辑教材也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仅仅限于第一格AAA式的讨论。因此,从应用视角研究复合式三段论,归纳总结出复合式三段论的基本形式,进而发掘复合式三段论的各种交叉形式广阔的应用前景就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三段论 基本形式 交叉形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父的寓言:评电影《潘神的迷宫》
11
作者 胡菊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03-104,共2页
《潘神的迷宫》以寻父的意旨来统率交叉行进的幻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使两种迥异的风格从主体和背景的层次上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寄寓深刻的意象;以奥菲利亚为现实与幻想的连接点,幻想展现了现实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心理活动又以幻想的童话... 《潘神的迷宫》以寻父的意旨来统率交叉行进的幻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使两种迥异的风格从主体和背景的层次上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寄寓深刻的意象;以奥菲利亚为现实与幻想的连接点,幻想展现了现实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心理活动又以幻想的童话形式来诠释现实,巧妙地表现出了导演对现实人性的思考:对于灾难和死亡的恐惧之根不在肉体,而是心灵。只有以勇气坚守善良的心灵,才能获得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 寻父 《潘神的迷宫》 人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