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阿炳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成就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明华 王伟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0期95-95,97,共2页
在"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民族音乐得到发展,民间艺人阿炳坎坷的一生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对黑暗的抗争、对人生的感慨,他的音乐创作立足于深厚的江南民间音乐,作品表露出民主、进步、爱国的倾向。
关键词 阿炳 音乐创作 民族音乐 《二泉映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歌舞片《你美丽了我的人生》民族舞蹈元素新突破
2
作者 罗成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102,共4页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全面实现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全面实现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任务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舞蹈元素 歌舞片 传统文化传承 中共中央办公厅 人生 新疆 国务院办公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音乐学“双视角”——局内—局外、主位—客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纬霖 袁海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1,I0005,共7页
“双视角”是民族音乐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特点。“双视角”包含“局内—局外”(insideroutsider)、“主位—客位”(emic-etic)两对概念,前者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分别持有的文化身份;后者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分别... “双视角”是民族音乐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特点。“双视角”包含“局内—局外”(insideroutsider)、“主位—客位”(emic-etic)两对概念,前者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分别持有的文化身份;后者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分别持有的文化观念、文化立场。从“双视角”词源概念入手,对其历史发展进行分析、论述,结合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对“双视角”的研究方法的中国实践进行深入阐释,并进行学术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继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方法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双视角 局内—局外 主位—客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战争电影中革命领袖形象的审美意蕴
4
作者 杨和英 侯林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战争电影以其独特的生成背景和鲜明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和观众需求,在遵循电影艺术创作规律基础上,以镜头语言将战争中历史事实与诗意场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结合,成功塑造革命领袖形象,呈现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战争电影以其独特的生成背景和鲜明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和观众需求,在遵循电影艺术创作规律基础上,以镜头语言将战争中历史事实与诗意场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结合,成功塑造革命领袖形象,呈现革命领袖形象的当代价值;塑造方式从固定化向多元化,从特型演员的形似到人物形象的神似,从成长的革命领袖到人民的革命领袖,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民族形象的建构,挖掘革命领袖形象平凡生活中的人性闪光,重塑他们坚贞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不断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多元化的审美意蕴,对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战争电影 革命领袖形象 历史形成 审美塑造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布依族舞蹈肢体语言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成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63-266,共4页
黔中布依族舞蹈存在形象性肢体语言与抽象性肢体语言交织融合状态,是布依族人民民族生存实践和集体无意识制约社会行为所呈现的艺术样式,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痕迹和复杂的象征性价值,具有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审美意识、展... 黔中布依族舞蹈存在形象性肢体语言与抽象性肢体语言交织融合状态,是布依族人民民族生存实践和集体无意识制约社会行为所呈现的艺术样式,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痕迹和复杂的象征性价值,具有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审美意识、展现民族文化特质的社会功能。通过造型衔接、节奏处理和人体动态美的审美标准,黔中布依族舞蹈肢体语言成为一种动态文化呈现的形式,显现出浓厚的原生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布依族舞蹈 肢体语言 象征价值 社会功能 原生态性质 文化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云翔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104,共2页
茶艺表演是我国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衍生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了我国茶文化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音乐是精神文化的结晶,它可以作为个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媒介,使各民族达到情感的共鸣。茶艺表演中融入音乐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茶艺表演是我国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衍生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了我国茶文化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音乐是精神文化的结晶,它可以作为个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媒介,使各民族达到情感的共鸣。茶艺表演中融入音乐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不同民族在欣赏茶艺表演时的情感体验,扩展了茶艺表演的领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传统音乐与茶艺表演的关系、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作用以及茶艺表演中音乐选择的特点三方面对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茶艺表演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满族秧歌的发展看满族音乐的发展与融合 被引量:5
7
作者 奚岩 《电影评介》 2010年第9期89-89,91,共2页
满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首先在于它能不断吸收和运用汉族的先进经验,从汉文、汉语到汉族音乐都兼收并蓄,这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满族能统治人口众多的中国长达260多年之久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满族音乐能在汪洋大海似的汉音乐文化包围之中... 满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首先在于它能不断吸收和运用汉族的先进经验,从汉文、汉语到汉族音乐都兼收并蓄,这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满族能统治人口众多的中国长达260多年之久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满族音乐能在汪洋大海似的汉音乐文化包围之中得以不断传播和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这样一个富有悠久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进行探讨,不仅有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秧歌 汉族秧歌 民族音乐 起源 发展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兹文明及音乐艺术——龟兹乐的东渐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明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98-99,共2页
龟兹文化是一种多文化构成的艺术,是西域各国乐舞艺术代表,龟兹乐舞盛行于汉唐时期,其音乐艺术的传播对中原产生的一定影响。
关键词 龟兹文化 龟兹乐 西域文化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对电影《天台爱情》的作用及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臧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06,共3页
一、歌舞片与《天台爱情》歌舞片作为电影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种形式,兴起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好莱坞,几乎是与有声电影同时诞生。歌舞片在30年代开始盛行,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歌舞片如《绿野仙踪》《四十二号街》等。五六十年代的《西... 一、歌舞片与《天台爱情》歌舞片作为电影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种形式,兴起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好莱坞,几乎是与有声电影同时诞生。歌舞片在30年代开始盛行,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歌舞片如《绿野仙踪》《四十二号街》等。五六十年代的《西区故事》《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音乐之声》等经典作品的出现迎来了歌舞片的辉煌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之声》 陈可辛 夜半歌声 平民百姓 纽约电影节 《毛诗序》 周杰伦 表情动作 竹竿舞 角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屯堡地戏中的傩舞变迁及其功能研究
10
作者 潘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67-269,共3页
文章从舞蹈人类学视角介入地戏研究,观察其动作程式变化,审视地戏在发展中傩舞的样式及其发挥的不同功能。结合田野调查,深入屯堡人的现实中进行体验发现,傩舞开始具有了浓厚的族群认同意识,地戏傩舞再次成为他们的重要信仰并加以坚守。
关键词 舞蹈艺术 傩舞 文化变迁 娱神 娱人 表演 族群认同 坚守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地位及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管兵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2期11-12,17,共3页
电影大师本·金斯利曾经说过:"假如电影是一瓶香水,那么电影音乐则是一阵清风,它使芬芳久久地酝酿,散播……"。事实上,有那么一部分电影歌曲及音乐,反而比它依附的电影更广为流传。它是为某部电影而生,但最终它却脱离了... 电影大师本·金斯利曾经说过:"假如电影是一瓶香水,那么电影音乐则是一阵清风,它使芬芳久久地酝酿,散播……"。事实上,有那么一部分电影歌曲及音乐,反而比它依附的电影更广为流传。它是为某部电影而生,但最终它却脱离了电影而独立存在,不需要任何故事为它做诠释,它自身的戏剧性已经使它得到完成,它所具有的完美程度大于一部电影可能给它的。于是,它获得自由,独立以及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音乐 艺术价值 地位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侗族民间音乐文化史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远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75,共10页
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侗族民间音乐相关成果是开展侗族民间音乐文化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侗族民间音乐仅在少量文人笔记和地方志中有零星记述,还算不上学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涌现出一些侗族民间音乐搜... 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侗族民间音乐相关成果是开展侗族民间音乐文化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侗族民间音乐仅在少量文人笔记和地方志中有零星记述,还算不上学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涌现出一些侗族民间音乐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为侗族民间音乐研究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侗族民间音乐诸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是深入探讨侗族民间音乐历史构成、形态特征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基础。已有成果多重一方一事、割裂了侗族民间音乐的历时性和整体性存在。相关音乐文物、图像、音响音像、口述等史料的挖掘与利用有待开掘;侗族民间音乐与区域文化之交融及其交流传播等研究还有待拓展,这是深化侗族民间音乐文化史研究当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民间音乐 学术史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影《百鸟朝凤》民族器乐文化传承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林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百鸟朝凤》改编自肖江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游天鸣从小跟随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学习唢呐,并与师傅一起在时代发展变革中,执着坚守、传承唢呐技艺和精神的故事。作为一部展现民间传统器乐演奏与传承历程的非商业电影,《百鸟朝... 《百鸟朝凤》改编自肖江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游天鸣从小跟随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学习唢呐,并与师傅一起在时代发展变革中,执着坚守、传承唢呐技艺和精神的故事。作为一部展现民间传统器乐演奏与传承历程的非商业电影,《百鸟朝凤》以器乐传承、中西方文化碰撞为叙事切入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以细腻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现实的复杂、命运的无奈、自我的抗争与文化的冲击等议题。配乐多以唢呐为主,据不同阶段场景演绎不同唢呐曲目,传达人物情绪,为故事转折进行铺垫,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民族器乐 器乐演奏 老艺人 文化传承 民间传统 同名小说 相关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歌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14
作者 王雅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96-97,共2页
民族唱法包括我国的戏曲唱法、说唱艺术、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多种多样,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已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民族唱法包括我国的戏曲唱法、说唱艺术、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多种多样,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已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国当今民族唱法应该具备三个特点或者要素,即:以美声唱法的技术技能为声音基础,同时很好地解决汉语的声腔矛盾,并且能够不同角度地展现丰富的社会生活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唱法 新唱法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艺表演与钢琴教学的融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莎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05,共2页
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融入了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文化理念等多样要素的表演活动,在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借鉴音乐内涵,通过探究茶艺表演与钢琴教学的具体融合点,从而实现茶艺表演活动和钢琴教学的协调促... 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融入了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文化理念等多样要素的表演活动,在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借鉴音乐内涵,通过探究茶艺表演与钢琴教学的具体融合点,从而实现茶艺表演活动和钢琴教学的协调促进性开展。本文拟从茶艺表演的具体形式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当前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探究当前钢琴教学传承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茶艺表演与钢琴教学的具体结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表演 钢琴教学 融合思路 价值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键盘式与键钮式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地位
16
作者 殷琪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52-54,共3页
本文就国际流行的键盘式手风琴(Accordino)和键钮式手风琴(Bayan)的传入及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针对现阶段国内就键盘式手风琴与键钮式手风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事实的说明,提出了在追求手风琴艺术化高品位欣赏的过程中进... 本文就国际流行的键盘式手风琴(Accordino)和键钮式手风琴(Bayan)的传入及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针对现阶段国内就键盘式手风琴与键钮式手风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事实的说明,提出了在追求手风琴艺术化高品位欣赏的过程中进行互补性发展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盘式手风琴 键钮式手风琴 手风琴的“多样化” 艺术化手风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唐山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亲情呼唤
17
作者 穆维平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3期23-25,共3页
电影《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执导,根据小说《余震》改编,《唐山大地震》非常正面、直接、彻底地做了一次表达,从头至尾都呼唤着亲情的回归。电影表现的是在灾难之后,人们之间心灵上相互的救助、抚慰、或者叫弥合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它... 电影《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执导,根据小说《余震》改编,《唐山大地震》非常正面、直接、彻底地做了一次表达,从头至尾都呼唤着亲情的回归。电影表现的是在灾难之后,人们之间心灵上相互的救助、抚慰、或者叫弥合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种中国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亲情呼唤 中国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艺术性的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3,共2页
电影是一门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展现,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歌剧,电影歌剧除了具备电影基本的视觉元素以外,还具有很轻的音乐特性,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电影《艺术家的生涯》是由普契尼进行创作的,通过DG公司出版发行的... 电影是一门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展现,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歌剧,电影歌剧除了具备电影基本的视觉元素以外,还具有很轻的音乐特性,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电影《艺术家的生涯》是由普契尼进行创作的,通过DG公司出版发行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将以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为载体,对电影歌剧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经典唱段进行赏析,从而对电影歌剧的艺术性进行解读,希望可以给电影歌剧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歌剧 《艺术家的生涯》 人物形象 经典唱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乐视域下王安石性情论重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远华 王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4-152,共9页
王安石的性情论经历了多次变化,其学说背后的问题意识与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可以借由其礼乐论进行还原。王安石早年基于尊孟立场持性善论,并为应对佛道、建立儒家礼乐本位的修养成圣之学,而延续了中唐李翱以来情恶论背景下的礼惟制欲说... 王安石的性情论经历了多次变化,其学说背后的问题意识与思想演变的内在逻辑可以借由其礼乐论进行还原。王安石早年基于尊孟立场持性善论,并为应对佛道、建立儒家礼乐本位的修养成圣之学,而延续了中唐李翱以来情恶论背景下的礼惟制欲说。礼惟制欲说削弱了儒家礼乐在善性存养上的积极功能,嘉祐、治平年间,王安石为反礼惟制欲说而转向性情有善有恶论。他稍后提出的性无善无恶、善恶由情说,是在概念层面调整性情关系,并非理论内核的实质改变。王安石后期的礼论,无法回答他早年所关心的、如何通过礼乐修养成圣的问题,这一困境为张载的知礼成性说所化解。王安石的思想探索反映了北宋前期儒家将礼乐教化纳入修养成圣之学的进路与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性情 礼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配乐的文化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曦 万书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75-77,共3页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配乐历经了都市电影时期和历史题材时期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以流行风格为主,第二阶段则重点突出了西部片风格,在此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埃尼奥·莫里康内所创作的西部片配乐。在两阶段过渡过程中,流行...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配乐历经了都市电影时期和历史题材时期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以流行风格为主,第二阶段则重点突出了西部片风格,在此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埃尼奥·莫里康内所创作的西部片配乐。在两阶段过渡过程中,流行元素和西部片配乐出现了融合趋势,而《好莱坞往事》则对早期电影的配乐方式进行了运用,借助于众多电台音乐对好莱坞1969年的景象进行了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汀·塔伦蒂诺 电影配乐 流行元素 文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