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七十年贵州杉木林潜在适生区的变化及其生态对策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慰 童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92,共6页
基于野外调查获得的贵州杉木林地理分布信息、世界气候数据库中相应区域的数据,在19个重要生物-气候因子下,运用根据最大熵(MAXENT)原理开发的软件MAXENT-V3.3.3k,预测了未来70年内A2气候变化情景中贵州杉木林的适生性及其潜在地理分布... 基于野外调查获得的贵州杉木林地理分布信息、世界气候数据库中相应区域的数据,在19个重要生物-气候因子下,运用根据最大熵(MAXENT)原理开发的软件MAXENT-V3.3.3k,预测了未来70年内A2气候变化情景中贵州杉木林的适生性及其潜在地理分布的演化趋势。预测结果显示:(1)一旦杉木林区域有持续的气温攀升和降水量的缓慢增加,原有的各等级适生区将会出现先增长后减少最后逐渐稳定的格局,并围绕黔东南的最适生中心区形成稳定的林区;(2)A2气候情景总体上有利于贵州杉木林生产基地的发展以及长江与珠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但是这需要控制好人口增长,发展新技术,并注重区域性合作;(3)MAXENT有准确捕捉到杉木主要生物-气候因子的强大能力,提供了评估创建贵州省和黔—湘—桂交界处杉木生产基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适生性 预测未来 MAXENT-V3 3 3k 贵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模化物紫丁香酚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金保 刘朝 +3 位作者 任丽蓉 童红 李伟民 伍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66,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B3LYP/6-31G++(d,p),对木质素模化物紫丁香酚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了各热解反应途...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B3LYP/6-31G++(d,p),对木质素模化物紫丁香酚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了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各种主要热解产物的形成演化机理。键离解能计算结果表明,紫丁香酚中CH3-O键的键离解能最小,各种键离解能的大小顺序为CH3-O<O-H<CH3O-Caromatic<CH2-H<HO-Caromatic<Caromatic-H。在反应路径(1)中,主要热解产物是3-甲氧基邻苯二酚,其形成反应的总能垒为366.6 kJ/mol;在反应路径(2)中主要热解产物是2-甲氧基-6-甲基苯酚,其形成反应的总能垒为474.8 kJ/mol;在反应路径(3)中形成邻甲氧基苯酚的总能垒很低,为21.4 kJ/mol,这表明,在连接甲氧基的碳原子上加氢后能够有效地降低木质素芳环模化物紫丁香酚去甲氧基反应的反应能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紫丁香酚 热解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模化物键离解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金保 武书彬 +3 位作者 程皓 雷鸣 梁嘉晋 童红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6,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P86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木质素结构中的6种连接方式(β-O-4、α-O-4、4-O-5、β-1、α-1、5-5)的63个木质素模化物的醚键(C-O)和C-C键的键离解能EB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分析了不同取代基对键离解能的影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P86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木质素结构中的6种连接方式(β-O-4、α-O-4、4-O-5、β-1、α-1、5-5)的63个木质素模化物的醚键(C-O)和C-C键的键离解能EB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分析了不同取代基对键离解能的影响以及键长与键离解能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C-O键的键离解能通常比C-C键的小,在各种醚键中Cα-O键的平均键离解能最小,为182.7 k J/mol;其次是β-O-4连接中的Cβ-O键,苯环和烷烃基上的取代基对醚键的键离解能有较强的弱化作用,C-O键的键长和键离解能的相关性较差。与C-O键相比,C-C键的键离解能受苯环上取代基的影响很小,而烷烃基上的取代基对C-C键的键离解能有较大的影响,C-C键的键离解能和键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C-C键的键长越长,其键离解能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模化物 键离解能 取代基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金保 武书彬 +3 位作者 雷鸣 程皓 梁嘉晋 童红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4-1343,共10页
β-O-4连接是木质素主体结构单元之间的主要联结方式。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β-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1-愈创木基-2-(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热解反应... β-O-4连接是木质素主体结构单元之间的主要联结方式。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在6-31G(d,p)基组水平上,对β-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1-愈创木基-2-(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热解反应途径:Cβ-O键均裂的后续反应、Cα-Cβ键均裂的后续反应以及协同反应。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了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各种主要热解产物的形成演化机理以及热解过程中温度对热解机理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β-O键的均裂反应和协同反应路径(1)和(3)是木质素二聚体热解过程中主要的反应路径,而Cα-Cβ键的均裂反应和协同反应路径(2)和(5)是主要的竞争反应路径;热解的主要产物是酚类化合物如愈创木酚、1-愈创木基-3-羟基丙酮、3-愈创木基-3-羟基丙醛、愈创木基甲醛和乙烯等。在热解低温阶段协同反应是热解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形式,而在高温阶段自由基均裂反应是热解过程的主要反应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β-O-4连接二聚体 热解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热解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金保 童红 +1 位作者 李伟民 伍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38-142,共5页
为了理解木质素热解过程及其热解主要产物的形成演变机理,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基于AMBER力场,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模拟温度在300~1200K。模拟结果表明热解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低温阶段(450K以下)、... 为了理解木质素热解过程及其热解主要产物的形成演变机理,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基于AMBER力场,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模拟温度在300~1200K。模拟结果表明热解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低温阶段(450K以下)、中温阶段(450~800K)、高温分解阶段(800K以上)。温度上升到400K时,开始有少量羟基和甲基断裂,随着温度的升高,在600K时连接苯丙烷结构单元的醚键开始发生断裂,整个分子发生解聚,形成各种分子碎片。结合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分析了热解产物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木质素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葡聚糖热解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金保 刘朝 +3 位作者 曾桂生 谢宇 童红 李伟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7-815,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p)方法,对纤维素热解的主要产物左旋葡聚糖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设计了四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左旋葡聚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p)方法,对纤维素热解的主要产物左旋葡聚糖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设计了四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左旋葡聚糖开环成链状中间体时,首先,左旋葡聚糖中的两个半缩醛键C(1)-O(7)和C(6)-O(8)断裂,经过渡态TS1形成中间体IM1,同时,C(6)-O(7)结合成键使C(5)-C(6)-O(7)形成环状结构,该反应的能垒较高,为296.53 kJ/mol,然后IM1经过渡态TS2转变为中间体IM2,该反应的能垒为234.09 kJ/mol;对IM2设计了四条可能的反应路径,反应路径2和3能垒较低,是IM2最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在反应路径1和4中都包含了脱羰基反应,其反应能垒较高,不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葡聚糖 热解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半纤维素热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金保 童红 +1 位作者 李伟民 伍丹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0,共6页
为从微观上了解半纤维素热解过程及其主要产物的形成机理,以包括3个支链、聚合度为10的木聚糖(即聚O-乙酰基-4-O-甲基葡萄糖醛酸基-阿拉伯糖基-β-D-木糖)为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运用Hyperchem软件对其热解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模... 为从微观上了解半纤维素热解过程及其主要产物的形成机理,以包括3个支链、聚合度为10的木聚糖(即聚O-乙酰基-4-O-甲基葡萄糖醛酸基-阿拉伯糖基-β-D-木糖)为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运用Hyperchem软件对其热解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基于AMBER力场,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温度范围300~1 300K。结果表明,温度上升到450K时,开始有羟基键断裂,随温度继续升高,550K时侧链苷键和主链苷键开始断裂,整个分子发生解聚,形成各种糖类单体,糖苷键断裂的同时发现环状单体内部键断裂形成各种分子碎片。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对模拟得到的各种分子碎片形成最终产物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模拟 生物质 木聚糖 半纤维素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热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金保 吴隆琴 +3 位作者 童红 刘朝 贺超 潘贵英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1-920,共10页
针对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4-O-甲基葡萄糖醛酸的热解,提出了六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对各种反应路径中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几何结构全优化,计算了各步反应的标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O-甲基葡萄糖醛酸热解时,首先... 针对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4-O-甲基葡萄糖醛酸的热解,提出了六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对各种反应路径中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几何结构全优化,计算了各步反应的标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O-甲基葡萄糖醛酸热解时,首先通过分子内的氢原子转移发生开环反应而形成链状中间体,然后中间体进一步分解,主要产物是甲醇、乙醇醛、2-羟基-3-甲氧基丁醛酸、乙二醛和2-羟基丁醛酸等;主要的热解竞争产物是甲酸、CO_2、CO、4-羟基-3-丁烯酮和甲基乙烯醚等。在半纤维素的热解中,CO_2是通过不饱和反应物或中间体脱羧基反应而形成,乙酸则是通过脱O-乙酰基反应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纤维素 4-O-甲基葡萄糖醛酸 热解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乙酰基-吡喃木糖热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金保 刘朝 +2 位作者 童红 李伟民 伍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5-293,共9页
为了从微观上理解半纤维素热解过程及其主要产物的形成演变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B3LYP/6-31G++(d,p),对O-乙酰基-吡喃木糖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在热解过程中,O-乙酰基-吡喃木糖中的O-乙酰基首先脱出,形成乙酸... 为了从微观上理解半纤维素热解过程及其主要产物的形成演变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B3LYP/6-31G++(d,p),对O-乙酰基-吡喃木糖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在热解过程中,O-乙酰基-吡喃木糖中的O-乙酰基首先脱出,形成乙酸和中间体IM1,该步反应能垒为269.4 kJ/mol。IM1进一步发生开环反应形成IM2,开环反应能垒较低,为181.8 kJ/mol。对中间体IM2设计了四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了各热解反应途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反应路径(4)和反应路径(2)是O-乙酰基-吡喃木糖热解的主要反应通道,乙酸、乙醛、乙醇醛、丙酮、CO、CO2、CH4等小分子产物是热解的主要产物。这与相关实验结果分析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乙酰基-吡喃木糖 热解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指数约束的模糊聚类新算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成泉 王士同 蒋亦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17-2129,共13页
针对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算法框架的竞争聚集聚类(competitive agglomeration,CA)算法中模糊指数m被限定为2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更为普适的模糊聚类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在FCM算法框架的基础上引入熵指数约束条件,构造了基... 针对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算法框架的竞争聚集聚类(competitive agglomeration,CA)算法中模糊指数m被限定为2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更为普适的模糊聚类新算法.该算法首先在FCM算法框架的基础上引入熵指数约束条件,构造了基于熵指数约束的模糊C均值聚类(entropy index constraint FCM,EIC-FCM)算法,成功地将模糊指数m>1的约束条件转换为熵指数0<r<1的约束条件,经分析该算法具备与经典FCM算法等效的聚类性能.其后进一步在EIC-FCM算法的框架下融入竞争学习机制得到基于熵指数约束的竞争聚集聚类(entropy index constraint CA,EICCA)算法,该算法由于使用(0,1)范围的熵指数约束而不再受到模糊指数仅为2的限制,增强了算法的适应性且更具普适性的特征.在模拟数据集以及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同样表明,EICCA方法较之经典的CA算法性能更为优越,参数的选择更为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聚集 模糊指数 熵指数 熵指数约束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透射率的暗原色先验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东 黄成泉 +2 位作者 张儒良 王林 周丽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73-1876,1884,共5页
针对传统的暗原色先验在估算透射率时的不足,提出一种结合平均梯度和暗原色先验的图像去雾算法。通过分析暗原色先验理论,得出雾的透射率和去雾图像,结合平均梯度算法,达到自适应调整雾的浓度系数的目的,得到精确的透射率,解决因雾的浓... 针对传统的暗原色先验在估算透射率时的不足,提出一种结合平均梯度和暗原色先验的图像去雾算法。通过分析暗原色先验理论,得出雾的透射率和去雾图像,结合平均梯度算法,达到自适应调整雾的浓度系数的目的,得到精确的透射率,解决因雾的浓度系数是固定值,不能有效估算有雾图像透射率的问题。将该改进算法与Fattal算法、He算法进行实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很好的去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梯度 暗原色先验 去雾 自适应透射率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缺陷对单层MoS_2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梦慧 谢泉 +4 位作者 蔡勋明 岑伟富 骆最芬 郭笑天 闫万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6-462,共7页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贋势平面波方法,对不同类型点缺陷单层Mo S2电子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单层Mo S2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749e V,Mo空位缺陷V-Mo的存在使得单层Mo S2转化为间接带隙Eg=0....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贋势平面波方法,对不同类型点缺陷单层Mo S2电子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单层Mo S2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749e V,Mo空位缺陷V-Mo的存在使得单层Mo S2转化为间接带隙Eg=0.660e V的p型半导体,S空位缺陷V-S使得Mo S2带隙变窄为Eg=0.985e V半导体,S原子替换Mo原子S-Mo反位缺陷的存在使得Mo S2转化为带隙Eg=0.374e V半导体;Mo原子替换S原子Mo-S反位缺陷形成Eg=0.118e V直接带隙半导体.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密度主要由Mo的4d态和s的3p态电子贡献.光学性质计算表明:空位缺陷对Mo S2的光学性质影响最为显著,可以增大Mo S2的静态介电常数、折射率n0和反射率,降低吸收系数和能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第一性原理 缺陷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醇醛和丁醇酸热解形成CO和CO_2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金保 童红 +2 位作者 曾桂生 谢宇 李伟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9-984,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cc-pVTZ,对模型化合物2,3,4-羟基丁醛的脱羰基和2,3,4-羟基丁酸的脱羧基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对两种模型化合物分别设计了三种热解反应途径,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热力学及动力...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cc-pVTZ,对模型化合物2,3,4-羟基丁醛的脱羰基和2,3,4-羟基丁酸的脱羧基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对两种模型化合物分别设计了三种热解反应途径,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解过程中CO2和CO的逸出分别与脱羧基和脱羰基反应相对应,脱羧基和脱羰基反应均为分子内氢原子转移的协同过程。脱羰基反应是吸热反应,而脱羧基反应是放热反应。饱和丁醇醛的脱羰基反应反应能垒为288.8 kJ/mol,脱水后的不饱和烯醇醛的脱羰基反应能垒增大;饱和丁醇酸的脱羧基反应能垒较高,为303.4 kJ/mol,脱水后的不饱和烯醇酸的脱羧基反应能垒明显减小,这说明脱水有利于CO2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4-羟基丁醛 2 3 4-羟基丁酸 脱羰基反应 脱羧基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年度收入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成泉 周丽华 王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4-26,共3页
文章根据影响年度收入的主要因素,通过人口普查数据的年龄、教育程度、每周工作时数和性别特征进行学习,建立了年度收入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UCI真实数据集进行了4种核函数实验研究,交... 文章根据影响年度收入的主要因素,通过人口普查数据的年龄、教育程度、每周工作时数和性别特征进行学习,建立了年度收入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UCI真实数据集进行了4种核函数实验研究,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年度收入预测模型是有效的,并且基于径向基函数核的支持向量分类机对于年度收入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年度收入 核函数 预测模型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差分析的两个重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应福 张钊 朱晓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7-9,共3页
文章提出方差分析教学中两个重要的问题:(1)怎样解释平方和分解并使之易被接受?(2)怎样估计最优值并计算其置信区间?对问题(1)应用基本假设和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逐步导出平方和分解公式,并顺理成章地导出F统计及原假设的拒绝域;对问题(2... 文章提出方差分析教学中两个重要的问题:(1)怎样解释平方和分解并使之易被接受?(2)怎样估计最优值并计算其置信区间?对问题(1)应用基本假设和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逐步导出平方和分解公式,并顺理成章地导出F统计及原假设的拒绝域;对问题(2)给出基于SAS 9.2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差分析 平方和分解 最优水平组合 最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Mo掺杂TiO_2薄膜的光电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颜秉熙 罗胜耘 沈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1-386,共6页
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了不同Mo掺杂量的Mo-TiO2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详细研究了Mo掺杂量对薄膜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元素价态及吸收带边的影响.用瞬... 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了不同Mo掺杂量的Mo-TiO2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详细研究了Mo掺杂量对薄膜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元素价态及吸收带边的影响.用瞬态光电流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不同Mo含量ITO/Mo-TiO2电极的光电特性.结果表明:在TiO2薄膜中掺入的Mo以Mo6+和Mo5+两种价态存在;随着Mo掺杂量的增加,Mo-TiO2薄膜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晶格畸变增大,吸收阈值显著红移;薄膜的禁带宽度先减小后增大,在Mo掺杂量为2.7%(n(Mo)/n(Ti))时禁带宽度最小;Mo掺杂量为0.9%的样品在氙灯下的光生电流最大,且随着所加阳极偏压的提高光生电流并未呈现出饱和的趋势.此后随着掺杂量的提高,薄膜的光生电流开始下降,当Mo掺杂量达到3.6%时,薄膜的光电流小于未掺杂的样品;说明适当浓度的Mo掺杂能够提高Mo-TiO2薄膜光电性能,光生电流最大可达未掺杂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电流 循环伏安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 二氧化钛薄膜 钼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动模糊聚类的算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丽华 黄成泉 王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6-19,共4页
针对经典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聚类数需预先指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能自动确定聚类数的自动模糊C均值(Automatic FCM,AFCM)聚类算法。通过引入聚类模糊隶属度基数到FCM聚类算法,实现了FCM聚类算法聚类数的自动获取。在... 针对经典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聚类数需预先指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能自动确定聚类数的自动模糊C均值(Automatic FCM,AFCM)聚类算法。通过引入聚类模糊隶属度基数到FCM聚类算法,实现了FCM聚类算法聚类数的自动获取。在随机生成的人工模拟数据数据集以及UCI机器学习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AFCM算法能自动实现聚类数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模糊隶属度基数 聚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晶体构型的高压固氩中的多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兴荣 付云 +2 位作者 付文羽 李向富 李继弘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6-902,共7页
X射线衍射实验显示固氩是面心立方(fcc)晶格结构,目前对晶体氩的研究只限于两体,三体以及四体相互作用势.本文利用多体展开方法和超分子单、双(三)重激发耦合簇理论(CCSD(T))对固氩fcc晶格结构的三体和四体的几何构型、几何参数、不同... X射线衍射实验显示固氩是面心立方(fcc)晶格结构,目前对晶体氩的研究只限于两体,三体以及四体相互作用势.本文利用多体展开方法和超分子单、双(三)重激发耦合簇理论(CCSD(T))对固氩fcc晶格结构的三体和四体的几何构型、几何参数、不同体积下所有三体和四体构型的势能以及各构型所占比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准确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所有三体构型中对总的三体势能贡献最大的是构型1、构型6、构型12和构型23;三体势及其交换部分和色散部分的计算结果与现有解析经验势在长程部分符合得非常好,但在短程部分有较小差异.所有的四体构形中对总的四体势能贡献最大的是构型1,构型2,构型4,构型5,构型7和构型8;四体势及其交换势部分和色散部分的计算结果尚无解析经验势可比较.利用这些特殊构型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其它构型,可拟合出更准确的三体经验势函数及其参数,也为拟合四体经验势函数及其参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氩 fcc晶格结构 CCSD(T) 三体势 四体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补偿保护气体对高速脉冲MIG焊焊缝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昌文 薛家祥 +1 位作者 徐敏 朱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5-88,117,共4页
针对高速脉冲MIG焊易出现咬边、驼峰焊道等焊接缺陷,首次采用附加补偿保护气体方法,在靠近脉冲MIG焊焊枪喷嘴保护气罩的后端专门构建保护气体支路,通过该支路三通气阀控制补偿保护气体流量,对刚脱离焊枪喷嘴的高温固液态焊缝实施人工干... 针对高速脉冲MIG焊易出现咬边、驼峰焊道等焊接缺陷,首次采用附加补偿保护气体方法,在靠近脉冲MIG焊焊枪喷嘴保护气罩的后端专门构建保护气体支路,通过该支路三通气阀控制补偿保护气体流量,对刚脱离焊枪喷嘴的高温固液态焊缝实施人工干预成形和焊缝表面二次气体保护.以18-8型奥氏体不锈钢薄板为母材作平板堆焊试验,结果表明,引入适量附加补偿保护气体后,既能明显改善焊缝成形,又能对焊缝表面实施及时跟踪保护,对抑制单丝高速脉冲MIG焊时易出现的焊接缺陷改善效果明显,焊接效率可实现较大提升,在理论和工艺实践上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保护气体 高速焊 人工干预 焊缝成形 抑制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喃葡萄糖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金保 童红 +1 位作者 李伟民 伍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9-484,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B3LYP/6-31G++(d,p),对纤维素的一个循环单体β-D-吡喃葡萄糖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设计了四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B3LYP/6-31G++(d,p),对纤维素的一个循环单体β-D-吡喃葡萄糖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设计了四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了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反应路径1中速控步的活化能为297.02 kJ.mol,反应路径2中速控步的活化能为284.49 kJ.mol,与反应路径3,4相比,反应路径1,2的反应能垒更低,是主要的热解反应通道,乙醇醛、1-羟基-2-丙酮、5-羟甲基糠醛、CO等小分子产物是热解的主要产物。这与相关实验结果分析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D-吡喃葡萄糖 热解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