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理念下让贵州生态旅游成为亮丽风景
1
作者 任小艺 朱万春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5期73-75,共3页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贵州应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优势,探索适合自身绿色发展的特色道路。首先,贵州有茂密的森林、蜿蜒的长江和珠江上游及奇特的支流、壮观的喀斯特地貌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贵州生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贵州应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优势,探索适合自身绿色发展的特色道路。首先,贵州有茂密的森林、蜿蜒的长江和珠江上游及奇特的支流、壮观的喀斯特地貌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贵州生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其次,贵州的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是打造贵州特色旅游的宝贵财富。然而,如何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发挥贵州生态文化优势,探索产业链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核心竞争力 珠江上游 喀斯特地貌 新发展理念 产业链发展 特色道路 贵州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地方感对民族村寨旅游中居民支持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范莉娜 李秋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4,共8页
社区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他们既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又因身处旅游地而直接承受着旅游所带来的各种冲击.随着西部民族地区日益将旅游产业作为当地追赶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社区居民旅游态度的研究便具有了... 社区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他们既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又因身处旅游地而直接承受着旅游所带来的各种冲击.随着西部民族地区日益将旅游产业作为当地追赶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社区居民旅游态度的研究便具有了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社会资本和地方感作为理论基点,以贵州省黔东南西江苗寨和黎平肇兴侗寨作为实证案例,采用层次回归法,从社区中"人-人"关系和"人-地"关系入手探索居民对旅游发展持积极态度的前导因素,并就民族社区社会资本、地方感的培育和提升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西部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地方感 支持态度 民族村寨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地居民分类及支持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范莉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118,共11页
旅游地发展中居民态度及相应行为意愿已被认为是旅游产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民族旅游地居民的分类通常都是从对旅游业发展态度的角度来考虑,尚未出现依据个体对本族原文化及旅游者主流文化偏好来展开的研究。文章以心理学视域下的... 旅游地发展中居民态度及相应行为意愿已被认为是旅游产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民族旅游地居民的分类通常都是从对旅游业发展态度的角度来考虑,尚未出现依据个体对本族原文化及旅游者主流文化偏好来展开的研究。文章以心理学视域下的文化适应为理论基础,利用两个经典模型,通过对贵州黔东南处于旅游发展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3个典型侗寨居民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主客跨文化互动中利用SL-ASIA文化适应单线性模型可以把居民分为整合、同化、分离3种类型;利用Berry文化适应双线性模型可以把居民分为整合、同化、分离、边缘4种类型。在文化适应不同线性模型下存在理论间的竞争和互补,基于居民文化适应客观行为与认知状态的单线性SL-ASIA测量模型与基于居民文化适应理想状态的双线性Berry策略模型在分类人数、状态及旅游支持行为意愿上皆有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总体来看,高文化适应的居民对待旅游者会更加热情,也更愿意为目的地进行推荐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民族旅游地 居民分类 支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理念的民族地区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廖军华 余三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民族村寨旅游规模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促进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民族村寨旅游规模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促进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从旅游政策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绿色+”理念应当成为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这一理念下,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以绿色开发模式保障生态平衡;以绿色标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绿色文化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引导、规范管理;以绿色产业支撑地方特色;以绿色理念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旅游 “绿色+” 可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社区关系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机制——以黔东南肇兴侗寨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范莉娜 费广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3,共7页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既是个体生存状态的一种体现,也是旅游供给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同步奔小康实现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尽快脱贫并不是唯一目标,传统村落中人与社会、人与物理环境的关系也极为重要。文章基于社会资本和地方依恋...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既是个体生存状态的一种体现,也是旅游供给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同步奔小康实现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尽快脱贫并不是唯一目标,传统村落中人与社会、人与物理环境的关系也极为重要。文章基于社会资本和地方依恋的跨学科理论视角,以贵州黔东南黎平肇兴侗寨272名村民作为被试,得出社区中'人人'关系与'人地'关系显著提高村民生活满意度的结论。社会资本、地方依恋均能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社会资本在地方依恋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社会资本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军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626-4629,共4页
从建设美丽中国的视角对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进行探讨,通过对美丽中国理念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价值选择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构想,希望对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民族村寨旅游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剖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石朝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4期351-356,共6页
无论从理论到实践,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均不够明朗,亟待理性地加以揭示。通过对比与实证研究表明,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表现为:不完善的政府主导条件下的高速低效扩张的现状特征,以县域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主导存在多样化模式。... 无论从理论到实践,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均不够明朗,亟待理性地加以揭示。通过对比与实证研究表明,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表现为:不完善的政府主导条件下的高速低效扩张的现状特征,以县域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主导存在多样化模式。宏观上,贵州省旅游产业应在加强政府主导的战略下,实施超前的推进型发展模式,为实施这一战略,应建立包括管理体制、“三区联动”、旅游科教化、强化大旅游意识、多渠道投资、加强产品体系建设、精品战略及全面市场整合等内容的扶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旅游产业 发展模式 推进型 管理体制 旅游科教化 投资 精品战略 市场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黑洞4750年以来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8
作者 郜魁 何尧启 +3 位作者 邱万银 张鑫 冯唐慧 姜修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0-980,共11页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年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结果与结论】发现在4 322~3 526 a B.P.以及803~82 a B.P.时段存在两个显著的δ^(13)C正偏移,说明这两个时段洞穴上方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HD12石笋δ^(13)C记录在约803 a B.P.的显著偏正持续了约290 a,其振幅达4.2‰,指示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过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多个洞穴石笋δ^(13)C值的一致偏正特征,可能指示了宋末靖康事件(823 a B.P.)后,人口的大量迁入和气候的干旱化导致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HD12石笋δ^(13)C值在4 322~3 526 a B.P.时期的偏正,振幅达4.9‰,其中4 322~3 977 a B.P.偏正过程对应于北半球4.2 ka事件,而3 777~3 526 a B.P.的偏正对应3.7 ka事件,两个时期的干旱事件在西南地区的多个石笋与湖泊记录中均有体现,说明在此期间,亚洲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可能引起了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大幅降低和土壤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3)C 晚全新世 喀斯特石漠化 中国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视角下民族传统村落跨文化交流中的适应与认同——基于黔东南2个侗族村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范莉娜 岑怡 张晶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6期32-46,共15页
通过对黔东南两个典型侗族传统村落的实证考察,基于Bootstrap抽样思想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探讨结构化视角下村民文化适应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传统村落村民文化适应的内部结构中除了日常生活行为维度... 通过对黔东南两个典型侗族传统村落的实证考察,基于Bootstrap抽样思想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探讨结构化视角下村民文化适应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传统村落村民文化适应的内部结构中除了日常生活行为维度处于一种双文化认同状态外,社会交往交流和族群认同两个维度都有较强的侗文化偏好。在“血缘—地缘—精神”为纽带的共同体中,村民处于一种文化适应的多维状态。第二,侗寨内村民普遍持有较强民族认同,体现在对本民族的探索欲望和承诺意愿上,这就意味着个体具备了本民族文化自觉的前提。第三,当不考虑两个变量结构时,文化适应和民族认同之间并无显著关联,但在结构化视角下除了日常生活行为对民族认同探索有正向影响外,文化适应的其他维度对民族认同都有显著负向影响,也即是当村民文化适应中的本族文化倾向越强时,其民族认同也会更强。由此可见对特定区域、特定群体在跨文化接触中的适应与认同应突破惯常单维标准和静态框架,需从多维、嵌入视角来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村落 文化适应 民族认同 结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 被引量:183
10
作者 宋章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7,共5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旅游整体营销理念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旅游地形象要素进行形象策划的观点。
关键词 旅游者 旅游地形象 可感知性 不可感知性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33
11
作者 廖军华 王欢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09,共8页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破解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旅游开发理念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破解当前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旅游开发理念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够、运营管理能力不强、人才保障不足等挑战。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创新旅游开发理念、构建特色产业化发展体系、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加强旅游运营管理、培育壮大旅游人才队伍等方面综合施策,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形成推进新发展阶段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开发与“三农问题”破解之新思考 被引量:25
12
作者 廖军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三农"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切实加强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满... "三农"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切实加强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与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本文在分析发展乡村旅游对破解"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以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思路,即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力避盲目开发;塑造品牌,增强竞争力;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强化参与性,确保旅游者与乡村居民利益;培训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彰显生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三农问题 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进展及对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廖军华 黄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5期80-88,共9页
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在旅游领域的运用与延伸。目前,旅游精准扶贫主要研究内容涵盖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旅游精准扶贫的识别、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与运行机制、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及旅游精准扶贫的效应等五个方面。整体而... 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在旅游领域的运用与延伸。目前,旅游精准扶贫主要研究内容涵盖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旅游精准扶贫的识别、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与运行机制、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及旅游精准扶贫的效应等五个方面。整体而言,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成果总量偏少,不适应旅游精准扶贫实践的需要;定性研究是当前的主流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比较少见;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估及社区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等方面研究缺乏乃至空白;地理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借鉴不够。旅游精准扶贫研究需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方法、增加研究深度,不断完善旅游精准扶贫理论以指导旅游扶贫实践。今后旅游精准扶贫研究需更多地聚焦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估、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旅游精准扶贫的社区参与以及旅游精准扶贫案例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旅游精准扶贫 研究进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途径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朝平 《旅游科学》 2000年第4期13-15,共3页
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科学有序地发展,搞好县城旅游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步骤,认真解决县域旅游规划实践中的问题,将会给我国旅游事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关键词 县域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中国旅游饭店过度竞争的症结和应对策略
15
作者 谢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59-62,共4页
我国的饭店业存在着过度竞争 ,这种现象定会阻碍中国饭店业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中的发展。文中分析了过度竞争的成因 。
关键词 中国 旅游饭店 过度竞争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竞争环境 饭店业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参与旅游价值共创研究综述——基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红喜 魏卫 +1 位作者 刘琼 范莉娜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国内外基于微、中、宏观视角的价值共创研究众多,唯独缺乏围绕具体共创主体的系统述评。梳理可知:微观个体视角下的研究直接聚焦顾客和员工的公民行为,且多将游客看作价值共创的核心主体;中宏观层面的研究多数尚停留在概念建构阶段,企... 国内外基于微、中、宏观视角的价值共创研究众多,唯独缺乏围绕具体共创主体的系统述评。梳理可知:微观个体视角下的研究直接聚焦顾客和员工的公民行为,且多将游客看作价值共创的核心主体;中宏观层面的研究多数尚停留在概念建构阶段,企业层面主要聚焦其角色重构、战略生成、驱动机制与绩效提升,企业在价值共创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未得到足够重视;服务生态系统聚焦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价值共创,是未来研究的必然趋势,但其一直还处在对其内涵与内部共创机理的探讨阶段。最后,对旅游领域的价值共创研究做出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价值共创 共创主体 公民行为 服务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视角下的铁路文化活化与国家铁路旅游品牌建设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红喜 魏卫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共2页
英国旅行作家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曾说,"一趟优质的火车之旅来自3个方面:车外美景、车内体验、所遇之人和所逢之事",其基本涵盖了铁路旅游供给的两个基本范畴,即铁路系统内部资源与服务和铁路沿线的关联性旅游供给,... 英国旅行作家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曾说,"一趟优质的火车之旅来自3个方面:车外美景、车内体验、所遇之人和所逢之事",其基本涵盖了铁路旅游供给的两个基本范畴,即铁路系统内部资源与服务和铁路沿线的关联性旅游供给,这形成了美丽中国视角下铁路文化资源整合和铁路旅游品牌建设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供给 旅游品牌建设 铁路沿线 文化资源整合 关联性 旅行作家 基本框架 史密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旅游企业虚拟社区价值共创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红喜 何彪 +1 位作者 刘琼 周霄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85,共3页
共享经济背景下出现的多种民营度假租赁业态打破了住宿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民营酒店企业抱团取暖、共创共享的意愿强烈,但亟需有效的理论指导,虚拟社群以其网络化、信息化优势为民营酒店的价值共创实践提供了广阔的... 共享经济背景下出现的多种民营度假租赁业态打破了住宿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民营酒店企业抱团取暖、共创共享的意愿强烈,但亟需有效的理论指导,虚拟社群以其网络化、信息化优势为民营酒店的价值共创实践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从旅游体验中价值共创的兴起入手,基于企业内外价值共创的已有理论研究,借助 A虚拟社群共创平台探讨民营旅游企业间的价值共创实践,可知:虚拟社群中的价值共创行为主要围绕“分享、模仿、创新”展开,阶梯式管理是其有效手段,“信任”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机制,亟需通过规范行业秩序、创新管理手段、建设诚信机制、引入合法契约来加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旅游企业 虚拟社区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共同文化旅游,缔造东亚文旅共同体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宏浩 张红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共3页
当前,世界格局剧变,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全球治理体系遭受冲击已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东亚作为这一变局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正在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推广即是其... 当前,世界格局剧变,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全球治理体系遭受冲击已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东亚作为这一变局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正在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推广即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国际文化交流 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 品牌推广 世界格局 全球治理体系 支撑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价策略”:西江苗寨旅游市场的经济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志永 潘盛之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9,共10页
理性人假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体现。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理性人的表现则是复杂多样的,西江苗寨村民在村寨旅游市场上的表现或许是多样理性人之中的一种。从贵州西江苗寨传统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网络出发,以市场中存在的“差价策略... 理性人假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充分体现。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理性人的表现则是复杂多样的,西江苗寨村民在村寨旅游市场上的表现或许是多样理性人之中的一种。从贵州西江苗寨传统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网络出发,以市场中存在的“差价策略”为考察对象,研究旅游发展进程中当地村民的主体性及地方性智慧对旅游影响的回应。西江人应对内外市场经营方式差异并非仅仅是经济学体系基于个人理性而建构的一个分析概念,而且还是个人或共同体理性基于社会文化距离的一种表达。村寨旅游研究中,基于社会经验事实凝练的问题并展开的研究,有助于对旅游影响形成新的把握和认识,从而推动以村寨为载体的旅游研究范式转化与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苗寨 差价策略 经济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