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习惯法的界定维度、理论逻辑及法治进路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98-105,共8页
民族习惯法在其衍生、异化到向国家法的深度互动中,经历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生成模式。从国内外学界的理论研究中,关于如何认知、善待并提升民族习惯法的地位以助力参与国家法对社会秩序的调适、共治仍属研究的热点。在十九大报告的... 民族习惯法在其衍生、异化到向国家法的深度互动中,经历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生成模式。从国内外学界的理论研究中,关于如何认知、善待并提升民族习惯法的地位以助力参与国家法对社会秩序的调适、共治仍属研究的热点。在十九大报告的乡村振兴语境中,民族习惯法对民间社会秩序的调适是重要的法治治理方式。但伴随社会的转型,传统民族习惯法必须契合国家法的法治精要才能在既坚守民族文化的传承、民间规则的适用,同时又不断向国家法保持相互包容的逻辑进路。同理,国家法对民族乡村的社会控制不能脱离习惯法的参与调适,两者只有在妥协、互动中才能发挥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最大合力。然而无论是学界理论研究还是现实场域中,民族习惯法尚未得到足够的尊重,无论是立法的高度还是司法适用的考量仍旧欠缺系统性的将习惯法纳入国家法治的系统中。故如何从两者的包容进路与逻辑导向上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法治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夫卡小说《美国》的英译研究
2
作者 朱燕秋 曾艳兵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美国》是弗兰兹·卡夫卡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品之一。卡夫卡逝世百年来,《美国》的英译大致历经了发轫期、校勘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由于译者翻译动机和文化语境的不同,每个阶段的译本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在... 《美国》是弗兰兹·卡夫卡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品之一。卡夫卡逝世百年来,《美国》的英译大致历经了发轫期、校勘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由于译者翻译动机和文化语境的不同,每个阶段的译本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卡夫卡式”和“卡夫卡热”的兴起与传播,刺激了全球范围内的卡夫卡研究。深入考察《美国》英语译介的脉络,不仅能多维地呈现作品百年间的英译图景,也有助于理解卡夫卡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和经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美国》 缪尔夫妇 迈克尔·霍夫曼 马克·哈曼 里奇·罗伯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昌俊 刘泓 +5 位作者 贾东立 贾贺男 张静 刘秀轻 戚妙 王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在河北省选取281名留守妇女与307名非留守妇女,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婚姻调适问卷(MAT)进行单个施测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元... 目的: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在河北省选取281名留守妇女与307名非留守妇女,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婚姻调适问卷(MAT)进行单个施测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妇女婚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群体差异。结果:留守妇女LES得分高于非留守妇女[(26.5±26.4)vs.(21.4±22.9),P<0.05],SSRS和MAT得分低于非留守妇女[(40.7±6.5)vs.(42.8±6.8),(98.9±20.8)vs.(102.7±18.7);均P<0.05]。回归分析发现,留守妇女婚姻质量的相关因素是照顾老人个数(β=-0.13)、生活事件(β=-0.22)、社会支持(β=0.36)与积极应对(β=0.17),均P<0.05;非留守妇女婚姻质量的相关因素是收入(β=0.12)、交通状况(β=0.17)、社会支持(β=0.33)与积极应对(β=0.18),均P<0.05。结论: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主要与生活事件相关,提示其婚姻状况不良并非由自身因素所致,而主要由于留守妇女在生活中面临更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妇女 婚姻质量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项真珍 黄小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41-42,共2页
《红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象征主义为题材的小说。在其作品中,无论是红字"A",还是人物形象塑造,或者是场景的创设,都体现出了明显的象征手法,具备独特的象征意义。本文从象征角度出发,探析在小说中的各种象征手法,以实现... 《红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象征主义为题材的小说。在其作品中,无论是红字"A",还是人物形象塑造,或者是场景的创设,都体现出了明显的象征手法,具备独特的象征意义。本文从象征角度出发,探析在小说中的各种象征手法,以实现对于作品的再次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象征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影片《刮痧》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3-64,共2页
《刮痧》是由郑晓龙导演,讲述了一个北京移民家庭在美国生活时发生的故事,影片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以美国作为背景,以传统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与冲突。本文试从影片中解读中西家庭观的差异、朋... 《刮痧》是由郑晓龙导演,讲述了一个北京移民家庭在美国生活时发生的故事,影片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以美国作为背景,以传统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与冲突。本文试从影片中解读中西家庭观的差异、朋友观的差异、中西方医学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处事文化差异。随着全球经济化及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由于各地的地域、经济、历史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更应相互理解并且包容,避免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 中西文化 差异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跨文化交际的互知、互利、互让原则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0-182,186,共4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形势,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便捷的现代交通使得全球人们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加紧密,跨文化交际已渗入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多样性的异域文化要求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遵循相...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形势,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便捷的现代交通使得全球人们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加紧密,跨文化交际已渗入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多样性的异域文化要求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以确保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针对互知、互利、互让这三个原则加以探讨,旨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基本原则 互知 互利 互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情态多层次性与语篇意识形态的构建
7
作者 肖唐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5,共6页
情态多层次性主要指多个情态手段共用的现象。文章以英语为语料,通过分析公共演讲、新闻采访、学术写作和法律文献四种语类,说明情态多层次模式有利于语篇构建意识形态,如亲和、权势、等级、敬重或亲和与权势的平衡。教学实验说明,在中... 情态多层次性主要指多个情态手段共用的现象。文章以英语为语料,通过分析公共演讲、新闻采访、学术写作和法律文献四种语类,说明情态多层次模式有利于语篇构建意识形态,如亲和、权势、等级、敬重或亲和与权势的平衡。教学实验说明,在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存在情态多层次使用情况,可体现学术写作的语篇意识形态。情态多层次与语篇意识形态构建的关系对于外语学习与研究具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多层次 语篇 意识形态 亲和 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基础教育
8
作者 刘泓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3-185,共3页
社会资本是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后发展起来的另一个综合性的资本形态,它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解释力。从社会资本的视域来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可行的、必要的研究方法。尽管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 社会资本是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后发展起来的另一个综合性的资本形态,它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解释力。从社会资本的视域来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可行的、必要的研究方法。尽管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把我国的基础教育定位为积累我国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基础教育的作用,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来说,都将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基础教育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柯尔律治诗歌的神秘因子
9
作者 牛小五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7Z期52-52,共1页
本文从柯尔律治诗歌文本出发,并通过介绍和总结柯尔律治的性格特点来解析柯尔律治三部主要诗歌中神秘因子的五个分类:神秘的人物;神秘的动物;神秘的数字;神秘的神灵以及神秘的事件。并结合柯尔律治三首诗歌中的神秘因子来具体分析它们... 本文从柯尔律治诗歌文本出发,并通过介绍和总结柯尔律治的性格特点来解析柯尔律治三部主要诗歌中神秘因子的五个分类:神秘的人物;神秘的动物;神秘的数字;神秘的神灵以及神秘的事件。并结合柯尔律治三首诗歌中的神秘因子来具体分析它们的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通过人类和动物的意象来把握深层次的含义和文本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律治诗歌 神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作品中看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异同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6X期17-18,共2页
本文就传统思想引发的中西爱情观差异,中西方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同呈现的婚姻观差异,以及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共同点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试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解读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异同,为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 本文就传统思想引发的中西爱情观差异,中西方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同呈现的婚姻观差异,以及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共同点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试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解读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异同,为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略尽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婚姻观 异同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棘鸟》中“玫瑰”意象的象征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Z期57-58,共2页
《荆棘鸟》是一部史诗般的家世小说,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并展现了爱与命运的主题。笔者试图通过玫瑰在《荆棘鸟》中的描写运用,分析《荆棘鸟》中"玫瑰"意象的多重含义,来展示此意象在环境描写、情节安排、人物... 《荆棘鸟》是一部史诗般的家世小说,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并展现了爱与命运的主题。笔者试图通过玫瑰在《荆棘鸟》中的描写运用,分析《荆棘鸟》中"玫瑰"意象的多重含义,来展示此意象在环境描写、情节安排、人物形象,与对女性的刻画及主题揭示上的重要作用,以便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的真正价值和深刻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棘鸟 玫瑰 玫瑰意象 象征意义 玫瑰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角度下《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的赏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6X期22-24,共3页
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代表作为《傲慢与偏见》,故事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本文将在语用学的角度下,运用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原则和讽刺原则对作品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从而领略作者在塑造人... 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代表作为《傲慢与偏见》,故事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本文将在语用学的角度下,运用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原则和讽刺原则对作品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从而领略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和处理故事发展的高超艺术手法,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从而提高文学的鉴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角度 《傲慢与偏见》 人物对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苗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4
13
作者 【英】王富文 肖唐金(译) 贾鹰雷(校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98,174,175,共9页
海外的苗族研究早期主要是殖民主义视野下的研究以及语言学方法的研究,在此期间传教士是苗族研究的重要主体,如第一部关于苗族研究的著作就是法国神父萨维纳的《苗族史》。其后,苗族研究在方法上转入人类学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的多元... 海外的苗族研究早期主要是殖民主义视野下的研究以及语言学方法的研究,在此期间传教士是苗族研究的重要主体,如第一部关于苗族研究的著作就是法国神父萨维纳的《苗族史》。其后,苗族研究在方法上转入人类学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阶段,人类学家成为此一阶段苗族研究的主力军。此外,随着苗族研究的发展,苗族本民族学者也成长起来,成为自身历史的书写者与研究者。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苗族身份认同以及苗族的历史撰写也成为一个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研究 人类学 文献学 海外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王子》对人性的唯美描写
14
作者 徐秀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Z期36-37,共2页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最受认可的读物之一。此书无论从写作手法、象征意义、哲学理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意义。本文拟从对人性的描写手法上进行解析。人性本质有善恶好坏之分,常规描写大多加入对善...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最受认可的读物之一。此书无论从写作手法、象征意义、哲学理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意义。本文拟从对人性的描写手法上进行解析。人性本质有善恶好坏之分,常规描写大多加入对善的褒奖和对恶的打击,唯有《小王子》对于善恶的描写都唯美到极致,朴质又飘渺,启迪读者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王子》 人性 描写手法 简单 唯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伤逝》和《苹果树》中女性爱情悲剧成因的异同
15
作者 王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Z期59-60,共2页
鲁迅的《伤逝》和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的创作时间相近,都讲述了女性爱情的悲剧,两部作品中女性的命运相似,而造成她们爱情悲剧的成因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由二者的爱情悲剧出发,对两部作品中造成女性爱情悲剧的成因的共同点及差... 鲁迅的《伤逝》和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的创作时间相近,都讲述了女性爱情的悲剧,两部作品中女性的命运相似,而造成她们爱情悲剧的成因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由二者的爱情悲剧出发,对两部作品中造成女性爱情悲剧的成因的共同点及差异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苹果树 爱情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姆短篇小说创作特色浅析
16
作者 朱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Z期37-39,共3页
作为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剧作家,毛姆擅长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他的短篇小说,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幽默、意味深长为特色。文章以毛姆的数篇小说为例,从叙事角度、情节变化、人物塑造和语言特色方... 作为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剧作家,毛姆擅长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他的短篇小说,以题材新颖、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幽默、意味深长为特色。文章以毛姆的数篇小说为例,从叙事角度、情节变化、人物塑造和语言特色方面分析其小说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短篇小说 创作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吐温作品表现形式与历史要求的完美结合
17
作者 杜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7Z期82-82,共1页
马克·吐温的作品从早期的幽默讽刺到后期的悲观主义一直是文学界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对其作品风格进行阐述和分析,从而说明其作品表现形式顺应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需求,是与历史要求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马克·吐温 时代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