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Y_2O_3表面包覆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琥 梁妹芳 +2 位作者 向黔新 周朝毅 丁方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1-684,共4页
采用沉淀法对层状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进行Y_2O_3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及恒流充放电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Y_2O_3均匀包覆在Li... 采用沉淀法对层状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进行Y_2O_3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及恒流充放电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Y_2O_3均匀包覆在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的表面,并没有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且Y_2O_3包覆的正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5~4.5 V电压范围和20 mA/g电流密度下,包覆0.5%Y_2O_3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190.5 mAh/g,5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9.9%,而未包覆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略低(187.0 mAh/g),且容量衰减较快,5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仅有92.7%。此外,包覆0.5%Y_2O_3的材料在400 mA/g下放电容量仍有150 mAh/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Y2O3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高锋 李智敏 +3 位作者 宁涛 张茂林 闫养希 向黔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30,共8页
正极材料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关键作用,但是其结构相变、电导率低及电解液副反应等不利因素仍制约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而包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表面包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总结... 正极材料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关键作用,但是其结构相变、电导率低及电解液副反应等不利因素仍制约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高,而包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表面包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各类包覆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包覆材料的改性机理,并提出正极材料包覆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继续寻找性能优良的包覆材料,深入探讨包覆机理,以及进一步优化包覆工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的表面包覆改性研究
3
作者 向黔新 梁妹芳 +2 位作者 周朝毅 丁方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1,共3页
采用沉淀法对镍钴猛锂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分别以氧化钇(Y_2O_3)、磷酸钇(YPO_4)、氧化铝(Al_2O_3)和磷酸铝(AlPO_4)行了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及恒... 采用沉淀法对镍钴猛锂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分别以氧化钇(Y_2O_3)、磷酸钇(YPO_4)、氧化铝(Al_2O_3)和磷酸铝(AlPO_4)行了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及恒流充放电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剂没有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均匀包覆在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表面,并且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2.5~4.5V电压范围和20mA/g电流密度下,包覆0.5%AlPO_4的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98.6mAh/g,50次循环后材料的放电容量保持到196.1mAh/g,而包覆Y_2O_3、YPO_4、Al_2O_3的材料其电化学性能均低于AlPO_4包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Mn0.3O2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锂回收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 被引量:2
4
作者 梅铭 向黔新 +1 位作者 祝巧凤 张晓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88,共3页
对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常LiNi0.5Co0.2Mn0.3O2(NCM523)浆料采用热处理及补锂回收"受浆料中聚偏氟乙烯(PVDF)分解产生的HF的影响,正极材料腐蚀产生锂缺陷(约生成1.77‰以上的LiF及AlF3)。对不同补锂量的回收物料及副反应物... 对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异常LiNi0.5Co0.2Mn0.3O2(NCM523)浆料采用热处理及补锂回收"受浆料中聚偏氟乙烯(PVDF)分解产生的HF的影响,正极材料腐蚀产生锂缺陷(约生成1.77‰以上的LiF及AlF3)。对不同补锂量的回收物料及副反应物用SEM.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进行分析,并使用补锂制备的回收NCM523物料制备全电池,进行高温循环性能研究添加的单水氢氧化锂并经烧结制备的回收NCM523物料,具有较好的高温(60℃)稳定性,在3.0-4.2V以0.7C充电、0.5C放电循环700次,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酸锂 锂盐 烧结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铝箔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梅铭 向黔新 +1 位作者 祝巧凤 秦俊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8-340,共3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拉力、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对锂离子电池用薄型铝箔的成分、力学性能及金相结构等进行分析。强度高、加工性能好的薄型铝箔,晶体尺寸在50~100μm不等,微区晶相存在过渡区,且相对...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拉力、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对锂离子电池用薄型铝箔的成分、力学性能及金相结构等进行分析。强度高、加工性能好的薄型铝箔,晶体尺寸在50~100μm不等,微区晶相存在过渡区,且相对于厚铝箔,硅与铁含量之和略有增加,从0. 5%提高到0. 7%,有可能是硅/铁形成的新金相结构促进了薄型铝箔强度的提高(约4%)。对采用薄型铝箔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60℃)循环(0. 7 C充电/0. 5 C放电,3. 0~4. 2 V)性能进行分析,循环300次,容量保持率在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薄型铝箔 加工性能 拉伸强度 高温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