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元结构坝基双排防渗墙控渗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正成
毛海涛
+2 位作者
彭钰洁
申纪伟
吴恒滨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0,共9页
双排防渗墙已广泛应用于西南地区强弱互层深厚覆盖层地基,但双排防渗墙的间距及布置形式如何选择,控渗效果如何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非饱和土体渗流理论,以强弱互层深厚覆盖层坝基为研究对象,针对双排防渗墙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渗流量...
双排防渗墙已广泛应用于西南地区强弱互层深厚覆盖层地基,但双排防渗墙的间距及布置形式如何选择,控渗效果如何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非饱和土体渗流理论,以强弱互层深厚覆盖层坝基为研究对象,针对双排防渗墙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渗流量和出逸坡降,探讨各布置形式下双排防渗墙的控渗效果。研究表明:"前长后短"、"前短后长"、"前后同长"3种布置形式下总渗流量和出逸坡降都随着间距的增加而降低,"前长后短"、"前后同长"布置形式降低明显。坝体渗流量以间距L=13.2、16.5cm为分界线,先增大后降低;坝基渗流量以间距L=13.5、17.5cm为分界线,先降低后增大。双排防渗墙中深度较大的防渗墙消减的水头更大,两防渗墙深度一致时,前后防渗墙分别消减水头37.5%、50%。当前后防渗墙的深度之和一定时,双排防渗墙采用"前短后长"的布置形式相比采用"前长后短"的布置形式,能更有效降低渗流量和抑制出逸坡降,建议优先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坝基
双排防渗墙
渗流量
出逸坡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元结构坝基双排防渗墙控渗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正成
毛海涛
彭钰洁
申纪伟
吴恒滨
机构
重庆三峡
学院
土木工程
学院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
学院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学院
出处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9262)
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cstc2015jcyjA0300
+3 种基金
cstc2015jcyjA00022)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601024)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CXTDX201601034)
重庆三峡学院青年项目(18QN01)~~
文摘
双排防渗墙已广泛应用于西南地区强弱互层深厚覆盖层地基,但双排防渗墙的间距及布置形式如何选择,控渗效果如何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非饱和土体渗流理论,以强弱互层深厚覆盖层坝基为研究对象,针对双排防渗墙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渗流量和出逸坡降,探讨各布置形式下双排防渗墙的控渗效果。研究表明:"前长后短"、"前短后长"、"前后同长"3种布置形式下总渗流量和出逸坡降都随着间距的增加而降低,"前长后短"、"前后同长"布置形式降低明显。坝体渗流量以间距L=13.2、16.5cm为分界线,先增大后降低;坝基渗流量以间距L=13.5、17.5cm为分界线,先降低后增大。双排防渗墙中深度较大的防渗墙消减的水头更大,两防渗墙深度一致时,前后防渗墙分别消减水头37.5%、50%。当前后防渗墙的深度之和一定时,双排防渗墙采用"前短后长"的布置形式相比采用"前长后短"的布置形式,能更有效降低渗流量和抑制出逸坡降,建议优先采用。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坝基
双排防渗墙
渗流量
出逸坡降
Keywords
deep overburden
dam foundation
double cut-off walls
seepage discharge
exit gradient
分类号
TU4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元结构坝基双排防渗墙控渗效果试验研究
王正成
毛海涛
彭钰洁
申纪伟
吴恒滨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