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30,共6页
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典型年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论如下:1 2000年贵州省水资源系统的空间差异较明显,水资源系统开发利用水平较低。2004,2008年和2012年地区差异在波动中逐... 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典型年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论如下:1 2000年贵州省水资源系统的空间差异较明显,水资源系统开发利用水平较低。2004,2008年和2012年地区差异在波动中逐渐缩小;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空间单极化的经济发展格局。2 2000-2012年贵州省水资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处于颉颃阶段,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阶段,总体变化比较平稳,耦合度普遍高于协调度。3 4个典型年份9个地州市中,耦合度和协调度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耦合阶段、颉颃阶段和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阶段。2008年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协调度超过耦合度,呈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地区协调度转好,落后地区协调性变差的两极分化现象。4从变异系数来看,典型年份贵州省水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间的耦合度空间分异程度较低,协调度空间分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水资源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岩溶地区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154,151,共4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利用相对距离和层次分析方法对贵州省2007-2012年的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2年贵州省的水土资源压力安全距离和状态安全距离总体偏小,响应安全距离相对较大;总体生态安全属...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利用相对距离和层次分析方法对贵州省2007-2012年的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2年贵州省的水土资源压力安全距离和状态安全距离总体偏小,响应安全距离相对较大;总体生态安全属于安全状态,响应安全距离较大是影响总体安全距离的主要因素;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该结果可为贵州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水土资源 生态安全 层次分析法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141,144,共4页
农业洪涝易损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等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借助改进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对贵州省9个地级市(州)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农业洪涝易损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等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借助改进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对贵州省9个地级市(州)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属于较高度易损性;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和铜仁地区为中度易损性。贵州省的农业洪涝灾害不容乐观。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标准以及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为岩溶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的抗灾防灾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洪涝灾害 易损性 熵权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景观生态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凤太 邵技新 苏维词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8-422,共5页
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特点,指出贵州喀斯特乡村景观优化的意义,提出喀斯特地区乡村景观优化的"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尺度性、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和持续性原则",并将景观优化与... 根据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特点,指出贵州喀斯特乡村景观优化的意义,提出喀斯特地区乡村景观优化的"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尺度性、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和持续性原则",并将景观优化与农业生产、旅游开发、山地开发和石漠化治理相结合,设计出了城郊旅游农业模式、丘陵山地农业旅游优化模式、水域渔业旅游模式和小流域石漠化治理生态农业模式4种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景观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乡村景观 生态优化 模式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投入的贵州农业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凤太 邵技新 孙德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21-223,共3页
基于化肥、农膜、农药、农业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电力机械等)等农业投入,根据其碳排放系数,准确核算贵州农业投入引起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0年贵州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为710 141 t,2010年为936 636 t,总增长率为31.89%,处于缓慢增长... 基于化肥、农膜、农药、农业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电力机械等)等农业投入,根据其碳排放系数,准确核算贵州农业投入引起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0年贵州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为710 141 t,2010年为936 636 t,总增长率为31.89%,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农业投入的单位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均碳排放强度增长趋于吻合,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农机总体使用量还很少,由其导致的碳排放所占比例十分有限和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入 碳排放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毕节市耕地资源负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邵技新 张凤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0-242,247,共4页
毕节市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区耕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喀斯特地区的耕地资源承受的压力日益加重。为定量判断喀斯特地区耕地资源的负荷状况,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2007年... 毕节市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区耕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喀斯特地区的耕地资源承受的压力日益加重。为定量判断喀斯特地区耕地资源的负荷状况,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2007年毕节市生物资源产量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对毕节市耕地资源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市耕地资源的生态足迹为0.421 4 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149 1 hm2/人,生态赤字为-0.272 3 hm2/人。说明,其耕地资源的负荷较重。并在分析耕地资源负荷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喀斯特地区 耕地资源 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自我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密长林 张凤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9-222,共4页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是我们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其自我发展研究是目前民族地区的重点研究课题。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意义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本底、区位、交通、劳动力素质、人口增长、政策、产...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是我们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其自我发展研究是目前民族地区的重点研究课题。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意义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本底、区位、交通、劳动力素质、人口增长、政策、产业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限制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农村 自我发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权重法的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动态演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58,共6页
基于DPSIR概念框架,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和均方差法进行组合赋权,构建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指数模型对贵州省2005-2012年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研究,研究表明:1贵州省2005-2012年的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现直线增长趋势,整体... 基于DPSIR概念框架,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和均方差法进行组合赋权,构建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指数模型对贵州省2005-2012年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研究,研究表明:1贵州省2005-2012年的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现直线增长趋势,整体安全状态逐渐转好。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的安全指数波动变化明显,响应安全指数趋势拟合显著,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自然环境的变化(干旱灾害)对贵州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影响较大,政府和相关水资源和环境部门的响应对贵州省地下水资源的整体生态安全的调整起到关键的作用。3尝试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和均方差法进行组合赋权,构建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整体生态安全DPSIR评价指标体系,为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概念模型 地下水资源安全 岩溶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类及退化喀斯特景观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技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9期194-195,198,共3页
按照≥10℃活动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并结合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地形地貌,将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为5个景观大类(南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中亚带喀斯特景观、北亚带喀斯特景观、暖温带喀斯特景观和中温带喀斯特景观)和28个景观亚类... 按照≥10℃活动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并结合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地形地貌,将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为5个景观大类(南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中亚带喀斯特景观、北亚带喀斯特景观、暖温带喀斯特景观和中温带喀斯特景观)和28个景观亚类。同时,结合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逆向退化特征,将两者有机结合,分析得出喀斯特地区的退化生态景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景观 分类 退化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省区环境承载力对比研究
10
作者 李松 罗绪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896-2899,共4页
利用基于能值分析的环境承载力计量方法,计算1996、2000、2005和2009年间贵州、广西、云南的环境承载力,并进一步分析3个省区的环境承载力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的环境承载力持续下降,1996、2000、2005、2009年分别为2 357、2 032、1 ... 利用基于能值分析的环境承载力计量方法,计算1996、2000、2005和2009年间贵州、广西、云南的环境承载力,并进一步分析3个省区的环境承载力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的环境承载力持续下降,1996、2000、2005、2009年分别为2 357、2 032、1 707、1 355万人,超载人口年平均增长5.6%。广西1996、2000、2005、2009年的环境承载力分别为2 144、2 325、1 786、1 371万人,超载人口年平均增长2.8%。云南1996、2000、2005、2009年的环境承载力分别为3 151、3 256、2 521、2 073万人,超载人口年平均增长8.3%。今后应积极变革发展模式,降低人口数量,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能值 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MC模型的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动态评价——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振华 周秋文 +2 位作者 郭跃 苏维词 张凤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89-1600,共12页
为合理评价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态势,基于PESBR概念模型构建涵盖岩溶地区工程性缺水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SPA-MC(集对分析--马尔科夫链)耦合模型对2002~2014年贵阳市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表明:贵阳市水资源安全除2008、2... 为合理评价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态势,基于PESBR概念模型构建涵盖岩溶地区工程性缺水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SPA-MC(集对分析--马尔科夫链)耦合模型对2002~2014年贵阳市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表明:贵阳市水资源安全除2008、2012、2014年属"较安全"等级外,其余年份为"临界安全"等级,受"安全"等级隶属度f_1和累计等级联系度H_2逐渐上升的影响,贵阳市水资源安全等级逐渐向"较安全"的趋势转变;依据贵阳市2015~2050年水资源安全预测结果可知,贵阳市未来水资源安全将长期处于"较安全"状态,其中,"安全"等级隶属度f_1在2015~2050年期间从0.365持续上升至0.435,而"不安全"等级f_5则甶0.194下降至0.138,年均下降率达1.93%;实例证明SPA-MC耦合模型对水资源动态评价结果合理、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MC 岩溶 水资源安全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阳PM_(2.5)质量浓度城乡过渡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松 邓宝昆 +2 位作者 邵技新 徐红勤 李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8-1304,共7页
PM2.5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也是气候和环境问题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PM2.5即大气污染细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来源,通过选取具有明显城乡过渡趋势的环保局、太慈桥、小河、花溪、马鞍山、金阳和桐木岭监测点... PM2.5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也是气候和环境问题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PM2.5即大气污染细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来源,通过选取具有明显城乡过渡趋势的环保局、太慈桥、小河、花溪、马鞍山、金阳和桐木岭监测点,采集2013年12月20日到2014年2月27日的PM2.5日均质量浓度数据,以及2014年1月20日到2月18日的时均质量浓度数据,分析研究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PM2.5数据覆盖了优良中差多种污染类型,在数据平均抽样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探索性地利用遥感、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贵阳市PM2.5质量浓度的城乡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因素、土地利用信息和城市区域之间的关系。1973、1990年的贵阳城区信息分别提取自1973年12月30日的LANDSAT MSS影像(辅以1:50000地形图)、1990年10月16日的LANDSAT 5影像,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2010年贵阳建成区信息提取自2010年9月21日的LANDSAT 5。以监测点为原点生成监测点500 m缓冲区,以资源1号02C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分析PM2.5质量浓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利用GIS量取监测点与1973年贵阳市主城区边缘的最短距离,分析其与监测点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PM2.5日均质量浓度值呈现由农村向城市递增的趋势,并随着监测时间的推移形成明显的递减趋势,7个监测点日均数据均值是77μg·m-3,农村监测点桐木岭的监测值是56μg·m-3,马鞍山74μg·m-3,和金阳73μg·m-3,花溪81μg·m-3,小河86μg·m-3,太慈桥86μg·m-3,环保局85μg·m-3。质量浓度>100μg·m-3的总时数,桐木岭为13 h,金阳81 h,环保局、马鞍山106 h,花溪118 h,小河154 h,太慈桥157 h。2PM2.5日均质量浓度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除夕以后PM2.5浓度显著下降,平均浓度相差47μg·m-3。PM2.5时均浓度在总体下降的趋势下,还表现出明显的24小时周期性变化,并有明显的城乡差异。3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因素间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PM2.5质量浓度与主城区距离的相关系数高达-0.89,与建筑用地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 PM2.5质量浓度 城乡 影响因素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投入的重庆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减排措施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才军 孙德亮 张凤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6-209,共4页
农业越来越成为世界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农业投入的化肥、农膜、农药、用电量以及柴油5个方面碳源,测算了重庆市1996—2010年近15a的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1)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呈明显增长趋... 农业越来越成为世界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农业投入的化肥、农膜、农药、用电量以及柴油5个方面碳源,测算了重庆市1996—2010年近15a的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1)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呈明显增长趋势,农业投入碳排放总量增长分为三个阶段:增长率下降的缓慢增长阶段、环比增长起伏的波动增长阶段和迅猛增长阶段。(2)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强度处于明显增长阶段,增长率达到120.32%;2007年以后碳排放环比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环比增长趋于吻合。(3)近15a,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但呈下降趋势。农村用电碳排放所占比例仅次于化肥使用的碳排放,且呈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22.1%增加到2010年的38.69%。农膜、农药、农用柴油的使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但是在全年当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最后,立足研究结论,提出了未来重庆农业减排的措施,以期为重庆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入 农业 碳排放 时序特征 减排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M概念框架模型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 被引量:43
14
作者 张凤太 王腊春 苏维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11-3520,共10页
针对目前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片面性、单个指标隶属信息遗漏及权重确定主观性问题,以岩溶典型区-贵州省为例,结合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DPSIR... 针对目前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片面性、单个指标隶属信息遗漏及权重确定主观性问题,以岩溶典型区-贵州省为例,结合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DPSIRM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集对模型对贵州省2005~2012年水资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和2006年整个贵州省水资源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7~2012年处于较安全状态,贵州省水资源安全呈现整体转好的态势.水资源的状态和水资源管理是目前影响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继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是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根本保障;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DPSIRM概念框架 灰色-集对模型 水资源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山区聚落格局演变等级效应及其与交通条件的关系——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罗光杰 李阳兵 王世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20-326,共7页
运用1963年、80年代2004年三期高分辩率影像数据源和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按空间规模将聚落分为五级,并探讨其分布格局演变规律与交通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3年,高等级聚落个数较少,低等级聚落较多... 运用1963年、80年代2004年三期高分辩率影像数据源和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按空间规模将聚落分为五级,并探讨其分布格局演变规律与交通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3年,高等级聚落个数较少,低等级聚落较多;高等级聚落多分布在水源条件好、耕地资源多而优的峰林-平原地带;(2)1963年到80年代期间,岩溶山区聚落发展主要集中于中等级聚落,高、低等级聚落变化不大;(3)到2004年,各等级聚落的数量和规模均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发展的强度主要出现在两极(1级、5级);(4)岩溶山区聚落等级变化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因素影响;(5)今后聚落优化建设、交通条件改善应以4级聚落作为重点对象,5级聚落的重构应重点考虑空间迁移,方向为公路两侧,以改善对外通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聚落 等级效应 交通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2 位作者 赵卫权 梁玉华 邵技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6-261,F0003,共7页
依据生态赤字占人均生态足迹比率,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以毕节地区为例,通过生态足迹的需求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得出,在考虑化石燃料情况下,毕节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970 3hm2,区域发展的人均... 依据生态赤字占人均生态足迹比率,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以毕节地区为例,通过生态足迹的需求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得出,在考虑化石燃料情况下,毕节地区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970 3hm2,区域发展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为0.267 9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02 3,人均生态赤字与生态足迹比率为-0.877 9,反映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整体处于病态状态。在不考虑化石燃料消耗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后果前提条件下,毕节试验区及所属8个县市均为亚健康状态和欠健康状态。在空间格局上,毕节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西北向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区逐渐变差;在不考虑化石燃料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空间变化也大致从中心向周围方向变差。化石燃料、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大小及喀斯特出露面积(人地矛盾)对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喀斯特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毕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州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邵技新 张凤太 +1 位作者 苏维词 梁玉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共4页
采用贵州毕节(黔西北)、黎平(黔东南)、务川(黔东北)、兴义(黔西南)、开阳(黔中)等5个代表地区的TM/ETM卫星影像数据,依据GIS软件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的农村景观分布差异性比较大,景观的破碎程度较高,农业景观的完整性... 采用贵州毕节(黔西北)、黎平(黔东南)、务川(黔东北)、兴义(黔西南)、开阳(黔中)等5个代表地区的TM/ETM卫星影像数据,依据GIS软件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的农村景观分布差异性比较大,景观的破碎程度较高,农业景观的完整性较差,景观除了聚落景观的分维数较低外,其他农村景观的分维数比较高。其农村景观的斑块形状极不规则,形状无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乡村景观 格局特征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松 邓宝昆 邵技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3,共4页
中国西南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区,贵州是中国喀斯特的中心区域。以贵州为例,通过编制能值分析表,结合统计资料、RS和GIS方法获取分析数据,在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计算,在利用几何平均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中国西南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区,贵州是中国喀斯特的中心区域。以贵州为例,通过编制能值分析表,结合统计资料、RS和GIS方法获取分析数据,在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计算,在利用几何平均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荷率、废物负荷率、能值产出率、能值产出比、环境承载力、修正的可持续指数等方面,进行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到2009年,贵州省环境承载力从2000年的2032.33万人急剧下降到2009年的1355.25万人;环境负荷率和废物负荷率从2000年的0.8,增长到2005年的1.3和2009年的1.95,修正的可持续指数变化较小。总体上,贵州省经济系统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剧烈增加,区域发展形式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贵州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程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会庆 李松 俞洪燕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0,共6页
为探究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程度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以贵州省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对全省生境退化程度进行评估,进而利用GeoDa软件分析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程度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2010年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程度空间... 为探究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程度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以贵州省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对全省生境退化程度进行评估,进而利用GeoDa软件分析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程度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2010年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程度空间异质性突出,东部、西部和南部贫困发生率大于中部和北部,中西部生境退化程度大于东南部和南部.(2)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以负相关的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为主.贫困发生率越大的地区生境退化程度越小.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的双变量LISA聚集图中,以高-低相关和低-高相关为主,其分布集中于东南部和中部.贫困程度与人为地类空间格局的差异是造成贫困发生率与生境退化之间负相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生境退化 空间相关性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高雁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土壤Cd、Pb、Zn、Ni污染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绪强 阙丹丹 +3 位作者 张桂玲 徐德伟 田孟文 叶贞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贵阳市高雁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Cd、Pb、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67、49.72、1 025.44和122.96 mg/kg,均远高于... 为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贵阳市高雁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Cd、Pb、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67、49.72、1 025.44和122.96 mg/kg,均远高于土壤中的自然丰度。土壤重金属Cd、Pb、Zn、Ni污染主要来源于外源物质,其含量水平与垃圾组成和填埋量密切相关。该填埋场土壤质量对植物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和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填埋场 重金属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