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类鸡蛋贮存过程中品质及营养物质特征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武瑛 罗璇 +1 位作者 杨米娜 文达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5-149,157,共6页
基于不同遗传因素和生长环境,选取3种不同种类的鸡蛋(饲料鸡蛋、土鸡蛋和绿壳鸡蛋)置于室温保存。分别于收集蛋后7、15、30、60 d,采用对比分析法对鸡蛋常规品质指标和营养物质(卵磷脂及卵黄高磷蛋白)含量进行测定,探究不同种类鸡蛋贮... 基于不同遗传因素和生长环境,选取3种不同种类的鸡蛋(饲料鸡蛋、土鸡蛋和绿壳鸡蛋)置于室温保存。分别于收集蛋后7、15、30、60 d,采用对比分析法对鸡蛋常规品质指标和营养物质(卵磷脂及卵黄高磷蛋白)含量进行测定,探究不同种类鸡蛋贮存过程中品质及营养物质的特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室温贮存条件下,鸡蛋的品质指标和营养物质含量会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性变化,当鸡蛋贮存时间达到60 d时,饲料鸡蛋会变质;绿壳鸡蛋的蛋黄比率变幅显著高于土鸡蛋和饲料鸡蛋;绿壳鸡蛋的卵磷脂含量和卵黄高磷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饲料鸡蛋和土鸡蛋。综上,绿壳鸡蛋的品质指标变幅大于饲料鸡蛋和土鸡蛋,而绿壳鸡蛋和土鸡蛋贮存期长于饲料鸡蛋,鸡蛋最佳食用时间为30 d以内;绿壳鸡蛋的营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土鸡蛋和饲料鸡蛋,其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贮存时间 品质 营养物质 卵磷脂 卵黄高磷蛋白 特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L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
作者 彭智慧 李松涛 +4 位作者 周光红 周永菊 王丽莎 王树林 金富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175-179,共5页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系统研究L旅游地学文化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结果表明,该地具有地质遗迹资源、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方面的优势,同时具有地学旅游资源整合、地学资源科学内涵挖掘...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系统研究L旅游地学文化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结果表明,该地具有地质遗迹资源、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方面的优势,同时具有地学旅游资源整合、地学资源科学内涵挖掘、旅游服务设施和知名度方面的劣势,面临地学旅游需求、地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机遇和邻近景区竞争、地质遗迹保护意识和行业专业人才方面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地质资源科学内涵研究、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服务设施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促进L旅游地学文化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学文化村 SWOT分析 地学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梯度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覃颖 罗光杰 +3 位作者 李阳兵 廖晶晶 谭秋 田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基于苗岭山区乡村聚落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与梯度规律。结果表明:(1)苗岭山区乡村聚落整体呈“北密南疏、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局部分别以西部凯... 基于苗岭山区乡村聚落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与梯度规律。结果表明:(1)苗岭山区乡村聚落整体呈“北密南疏、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局部分别以西部凯里市和东北部天柱县为中心呈现两个明显的核状高值聚集区;(2)研究区乡村聚落总体呈“靠山住坡临水”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509~1041 m高程范围和16°~25°坡度范围内,且距河流1 km以内;(3)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的公路指向性不明显,村级与县级行政中心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影响较明显。64.12%的乡村聚落分布在距公路1 km以外,50%以上的乡村聚落分布在距离村行政中心1 km的范围内,72.82%的聚落在距县行政中心20 km范围以内;(4)不同因素对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影响有显著差异性。高程、坡度、坡位、行政中心的空间自相关属高值聚集,即地形与行政中心对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梯度效应 苗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锡铁山矿区滩间山群a-2岩段与d-2岩段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冲 孙华山 +6 位作者 宋长顺 唐亮 黄志伟 葛风建 欧阳淑冰 罗光杰 张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92,共17页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带中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滩间山群a-2岩段和b岩组绿片岩中,而在与a-2岩段岩性极其相似的d-2岩段中还未发现矿体。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a-2、d-2岩段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及对比,得出...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带中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滩间山群a-2岩段和b岩组绿片岩中,而在与a-2岩段岩性极其相似的d-2岩段中还未发现矿体。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a-2、d-2岩段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及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a-2岩段绿片岩较d-2岩段绿片岩,碳质成分含量较多,且碳酸盐化程度较高;2)a-2岩段大理岩成分较纯,方解石含量大于95%,而d-2岩段大理岩中多含石英、长石和绢云母矿物;3)2个岩段SiO_(2)含量的显著变化显示其源区多来源的特点,w(Al_(2)O_(3))-w(TiO_(2))二元组分关系特征反映2个岩段源区至少由2个端元组成,1个端元相对低Ti O_(2)和Al_(2)O_(3),另1个端元相对高Ti O_(2)和Al_(2)O_(3),且a-2岩段中TiO_(2)和Al_(2)O_(3)组分相对d-2岩段更加分散;4)2岩段变质岩的微量元素N-MORB标准化分布形式大致相同,均呈现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高场强元素Ta、Nb、P、Ti较强富集;5)两岩段变质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近,均为右倾配分模式,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且轻稀土分异程度明显高于重稀土,Eu呈现明显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a-2岩段较d-2岩段∑REE、LREE、HREE含量较低,Eu负异常更加明显;6)a-2、d-2岩段变质岩原岩主要为砂质沉积岩、泥质沉积岩、粘土岩以及中-酸性凝灰岩,含少量火山岩。相比较而言,a-2岩段含砂质成分较多,d-2岩段则含少量基性成分,推测是由于物源区不同及沉积碎屑物运移距离远近所致,与d-2岩段沉积碎屑物相比,a-2岩段沉积碎屑物可能经历了较长距离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原岩恢复 a-2与d-2岩段 滩间山群 锡铁山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富盛铅锌矿床闪锌矿硫、铅、锌、镉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冲 钟宏 +3 位作者 朱维光 唐亮 宋长顺 罗光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2-744,共13页
富盛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东南部,与富乐铅锌矿床(大型)邻近。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茅口组(P_(1)m)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中,矿体形态为似层状和透镜状。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石构造主要... 富盛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东南部,与富乐铅锌矿床(大型)邻近。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茅口组(P_(1)m)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中,矿体形态为似层状和透镜状。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石构造主要为角砾状、块状、浸染状和脉状构造,矿石结构以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和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富盛铅锌矿床的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矿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9.2‰~+15.9‰;闪锌矿单矿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组成范围分别为:18.5637~18.6078、15.6887~15.6939和38.563~38.586;闪锌矿单矿物δ^(66)Zn和δ^(114)Cd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09‰~+0.33‰和+0.07‰~+0.5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富盛铅锌矿床的硫主要来源于沉积地层中的蒸发岩或海水硫酸盐岩的热化学还原作用;2)富盛铅锌矿床的铅和锌主要来源于元古界基底地层,但不排除有少部分锌来源于震旦系-二叠系地层沉积岩;3)富盛铅锌矿床应属于MVT铅锌矿床,其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均可对比MVT铅锌矿床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盛铅锌矿床 S-Pb-Zn-Cd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川滇黔铅锌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茶园土壤酸化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6
作者 宋长顺 董万银 陈江 《福建茶叶》 2023年第6期33-35,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的迅速增长,茶叶的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pH值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严峻。本研究通过综合研究贵州等地的茶叶生长情况,探讨了影响土壤pH值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影响。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如使...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的迅速增长,茶叶的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pH值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严峻。本研究通过综合研究贵州等地的茶叶生长情况,探讨了影响土壤pH值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影响。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如使用白云石粉、合理的施肥以及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地阻止茶园的土壤变质。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酸化 影响因素 改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以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村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馨竹 李松涛 +1 位作者 黄练筑 冉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7期164-168,共5页
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在发展手段、多元素融合、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本文以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村为研究案例,总结了其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对照浙江乌镇... 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在发展手段、多元素融合、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本文以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村为研究案例,总结了其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对照浙江乌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模式开展了SWOT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乌江村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旅游通达性较差的问题。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各级政府先后颁布相关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乌江村乡村旅游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但其发展将对自然、人文环境带来一定挑战。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乌江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SWOT分析 浙江乌镇 播州区乌江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